VC的残酷真相:从行业狂热到理性回归

作者:Jademont,Waterdrip Capital CEO 来源:X,@shanshan521

最近,围绕着风投(VC)在加密货币领域的角色展开了许多讨论。一方面,社区对所谓的“VC币”抱有诸多批评,另一方面,又有不少关于VC们维权和关门的报道。事实上,VC行业的淘汰率一直都很高,这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现象。

一个段子:ICO热潮下的VC

让我们先讲个段子。2018年,火星财经在重庆举办了一场贡献者大会,给行业从业者颁发奖项,几乎所有参会者都获得了奖项。当时,有一个奖项是“优秀Token Fund”,评选出了前40名,但领奖台上几乎站不下所有获奖者。为什么获奖者这么多?因为2017年是ICO热潮,也是币圈VC的元年。当时,上海地区的VC数量就超过了100家,成立门槛极低,只要有一个离岸主体,能签字盖章,能往外打款,就可以自称为Token Fund了。全国范围内,VC的数量可能有几百家。在这种情况下,能挤进前40名已经不算差了,我们的基金就是其中普通的一员。2022年我们搬办公室时,看到了当年的获奖资料,意外发现我们已经从名单中的前40名变成了前10名。这绝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是因为30多家VC已经不再活跃了。我估计再坚持几年,我们有可能进入前5。当然,行业里不断有新的机构涌现出来,但每次看到那个获奖名单,都能感受到行业的残酷。

社区对VC的误解

其实,散户们对于VC有不少误解,对VC的评价往往两极分化。一方面,当社区看到爆火的项目背后有VC参与时,往往以为加密货币VC很赚钱。但实际上,VC手里还有很多失败的项目,这些项目根本不会被市场关注到。正是因为如此高的失败率,才要求单个项目必须有高盈利的预期。经常有项目创始人找到我融资时会说,“我的项目很稳,不会亏损,顶多赚得少一点。”我都会回复:“保本的项目我不投,你要说服我这个项目可以帮我赚10倍,赚不了就彻底归零。如果创始人没有远大的目标,找VC融资就没有意义,慢慢做业务赚点小钱也能生活。”

另一方面,社区看到VC投资了一个失败的项目,就会批评VC和项目方一起“割韭菜”,却忘记了VC也是受害者,亏损甚至可能比散户更多。

如何评价一家VC是否优秀

要评价一家VC是否优秀,我认为两个标准缺一不可。

第一个标准当然是看业绩。VC不是慈善机构,LP(有限合伙人)的利益是第一位的。行业里有几家规模大、名气大的基金,实际上业绩很一般,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基金。最近有一家母基金找到我们聊合作,说他们之前投了十家美国加密货币VC,发现业绩最差的是那家“字母加数字”的基金,而业绩最好的是一家只有两三千万美元的小基金。这与大多数人的直观感受完全相反,所以千万不要迷信什么“大机构站台就可以冲”这种鬼话。

第二个标准是在不比拼业绩的前提下,要看VC投资过的、且对项目方有较大影响力的项目中最优秀的几个项目如何,是否有技术创新,是否对行业有促进作用。换句话说,VC有没有通过投资项目而对行业做出贡献。仅仅是投了一堆空气项目帮LP赚了钱的机构,不能称之为优秀。而投了一堆看似明星的项目,但以较后轮次高估值进入,对项目也没有实质性帮助的机构,也很难称之为优秀。后者是这两年很多Web2背景的有钱机构常做的事情。

cryoto VC面临的挑战

社区的批评并非毫无道理。当前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一些有钱的机构推到市场上的项目估值过高。ICO年代,散户容易赚钱是因为他们与机构有同样的入场机会,大家比拼的是胆识和认知,而不是靠人脉和攒局能力。

以一个普通的上币安的“明星项目”为例,先是亲友轮1000万,种子轮3000-5000万,如果有海外大机构参与,下一轮直接跳到3-5亿美元。然后开始谈交易所,谈妥币安后,再来个pre list轮10亿美元以上,开盘时市值三五十亿甚至一两百亿,这个价格散户才有购买的机会。但这时候上涨空间还剩多少?下跌空间倒是很大。长此以往,难怪散户们不愿跟进。这两年我们拒绝了多个大几亿美元甚至更高的明星项目融资请求,一方面是因为资金有限,另一方面确实觉得这些项目在未上线、未证明自己之前不值那么高的价格。

我建议头部交易所在Token刚上线的某个时间内搞个涨停板机制,开盘时只能在某个价格(比如最后一轮融资价格)以内买卖,既能让机构们合理出货,也不至于价格过高伤害散户。或者干脆回到ICO时代,让机构把自己当成大散户,目前流行的社区公平发售就是一种ICO的变种。

另一个挑战是,随着行业越来越成熟,各个赛道几乎都被巨头占据,在新的叙事出来之前,以往那种撒钱后让项目方自生自灭的投资方法可能会失效。现在更要求VC和项目方共同创业,一方面权利义务更加明确,对项目方的约束更多;另一方面,项目方能借助VC的资源也更多。换句话说,VC也需要走专业化路线。以往那种一个人一个品牌的VC,可能只能做天使投资了。

最后,我希望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不再需要VC,就像我一直希望行业内不再有CEX(中心化交易所)一样。一个更加去中心化的世界,才是大家应该追求的目标。

华尔街日报:Tether毫掷15亿美元背后,「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

原文作者:Ben Foldy、Caitlin Ostroff,华尔街日报

原文编译:Luffy,Foresighht News

全球最受欢迎加密货币 USDT 背后的发行人 Tether 正在大举收购。它收购了人工智能领域公司 Northern Data 和脑机芯片公司 Blackrock Neurotech 的多数股权。值得注意的是,Tether 与这两家公司的交易均由同一位德国投资者牵线搭桥,而这位投资者引荐的交易结果好坏参半。

稳定币 USDT 目前的流通市值超过 1150 亿美元,得益于可观的利率,Tether 可以每年从支持 USDT 的美国国债中赚取约 40 亿美元的收入。

Tether 聘请了科技投资者兼企业家 Christian Angermayer 帮助投资这笔巨额资金。这位多才多艺的金融家还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投资来致富,包括迷幻药、恐龙化石和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服用的兴奋剂的替代品。

目前为止,Angermayer 已经帮助 Tether 向他自己持有股份的两家公司投资了约 15 亿美元,他还从交易中赚取了不菲的佣金。而他们投资的公司面临着常年亏损。

在过去的一年,Tether 收购了 Northern Data 的多数股权。Northern Data 是一家处于亏损中的德国数据中心运营商,立志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Tether 收购的另一家公司 Blackrock Neurotech 是位于犹他州的一家陷入困境的脑机植入公司,该公司与埃隆马斯克的 Neuralink 是竞争对手。

Tether 没有回应我们的置评请求。Northern Data 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的收入增长证明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投资是成功的。

Tether 并不是第一家大手笔投资的加密货币公司。此前,巅峰时期加密货币交易所 FTX 曾斥资 10 亿美元收购了哈萨克斯坦草原上的一家比特币矿企,并斥资 5 亿美元收购了人工智能公司 Anthropic。

华尔街日报:Tether毫掷15亿美元背后,「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

去年 10 月,加密货币普遍上涨,香港的一家加密货币线下交易商店展示了 USDT 的汇率

Angermayer 的历史战绩备受争议

Angermayer 的家族办公室位于马耳他的 Apeiron Investment Group,其业务线是为投资者和公司引荐人才。Apeiron 曾为现金充裕的买家引荐了一些大额的投资交易,但这些投资最终表现不佳。

2017 年,Angermayer 的家族办公室帮助中国海航集团成为陷入困境的德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的最大股东。 交易完成后,该银行股价进一步下跌。几年后,海航集团因现金短缺而出售了部分股份。最终,负债累累且受到中国政府审查的海航集团申请破产。

华尔街日报:Tether毫掷15亿美元背后,「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

海航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海口,该集团于 2021 年申请破产

Angermayer 随后开始与日本企业软银集团合作,该集团筹集了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他向软银引荐了德国支付处理商 Wirecard,该公司当时正面临会计欺诈指控。

软银通过发行 10 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帮助 Wirecard 稳定了局面。软银和 Wirecard 双方都向 Angermayer 的家族办公室支付了数百万美元的中介费。

华尔街日报:Tether毫掷15亿美元背后,「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

在获得软银注资数月后,Wirecard 又与网络安全公司 Cyan AG 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而 Angermayer 和一位商业伙伴在 Cyan AG 持有 27% 的股份。这位商业伙伴还曾担任海航在德意志银行董事会的代表。在这次合作中,Angermayer 负责将 Cyan 和 Wirecard 的高管介绍给对方。

在与软银的交易达成一年后,Wirecard 因会计丑闻而倒闭。软银将债券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损失惨重。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Apeiron 作为这笔交易的介绍人获得了报酬,但并未参与谈判和交易本身。该人士表示,Angermayer 还促成了其他几笔争议较小的交易。

最近,Angermayer 和 Apeiron 开始专注于他所谓的「下一个人类社会的重要议程」,在加密货币、长寿和迷幻药等领域建立了投资组合。在科技投资者 Peter Thiel 的支持下,Angermayer 与他人共同创立了 Enhanced Games,号召体育赛事采用提高成绩的药物。

Angermayer 与 Northern Data

Angermayer 经常穿着饰有蘑菇图案的花哨衬衫。他的前臂上有一个裸盖菇素(一种具有神经致幻作用的神经毒素)的化学符号纹身。他曾在 17 世纪的奥地利宫殿和巴哈马的一场加密会议上举办过奢华的生日派对。在 Instagram 上,Angermayer 展示了他的恐龙骨骼化石和古代雕塑收藏。

Angermayer 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有时会交织在一起。2022 年,Apeiron 向投资者推销了一只新基金,名为「Apeiron Jurassic Fund One」,旨在筹集 3000 万美元来投资恐龙化石。宣传材料草稿称,该基金将利用「一个独特的全球赏金猎人网络」,从 Angermayer 的化石收藏开始,其中包括一只幼年霸王龙和一只梁龙。该基金最终被放弃。

Angermayer 的其他投资包括 Northern Data 的大量股份,这是一家在德国上市的比特币矿商,最近转向人工智能云托管服务。Northern Data 收购了 Angermayer 持有股份的两家加密货币挖矿公司,Angermayer 获得了新公司的部分股份。其中一家是由他的家族理财室的一名前雇员共同创立的。

在这之后,Angermayer 开始为 Northern Data 筹集资金,并收取服务费。 Apeiron 还向 Northern Data 收取了介绍投资者的费用。费用包括在巴哈马的一场加密狂欢会上的赞助和推广。这场狂欢会上,前 One Direction 明星 Liam Payne 赤裸上身表演。

华尔街日报:Tether毫掷15亿美元背后,「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

Northern Data 数据中心的一条通道,Northern Data 数据中心是一座废弃的挪威矿井

根据 Northern Data 的财务报表,该公司在 2022 年因筹款活动向 Apeiron 支付了 84 万欧元(约合 94 万美元)。Northern Data 称,收购这两家加密货币挖矿公司共损失了 4.2 亿欧元。据现任和前任员工表示,再加上 2022 年加密资产的普遍下跌,Northern Data 在 2023 年初的财务状况岌岌可危。

而 Northern Data 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一直正常运营,财务审计结果显示公司目前资本充足。

Angermayer 找到了财力雄厚的 Tether

Tether 于 2023 年春首次投资 Northern Data,斥资 3230 万欧元收购该公司股份。据知情人士透露,Tether 希望对其参与情况保密。Angermayer 获得了相当于交易价值 5% 的报酬,这是他介绍这两家公司交易获得的第一笔报酬。

几个月后,Tether 又收购了 4800 万欧元的 Northern Data 股票。同样,Northern Data 并未公开承认 Tether 是其投资者。Northern Data 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两家公司都满足了交易的披露要求。

Angermayer 从第二交易中又获得了 5% 的费用。根据《华尔街日报》审查的费用发票,他在这两笔交易中总共获得了 400 万欧元的报酬。

此后,Tether 开始公开帮助 Northern Data 进军人工智能领域。Tether 创办了一家名为 DaMoon 的爱尔兰公司,并借给 Northern Data 4 亿欧元购买先进的 Nvidia H 100 处理器。

华尔街日报:Tether毫掷15亿美元背后,「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

Tether 首席执行官 Paolo Ardoino 称该公司对 Northern Data 的投资是「完美的交易」

随后,Northern Data 接管了 DaMoon。作为回报,Tether 获得了新发行的 Northern Data 股票。Tether 首席执行官 Paolo Ardoino 在播客中将对 Northern Data 的投资描述为「完美的交易」。他称赞了该公司的管理、结构和团队。

再之后,Tether 向 Northern Data 提供了 5.75 亿欧元的信用额度,目前这笔信用额度已全部用完。这些交易让 Tether 成为 Northern Data 的控股股东。上个月,Northern Data 表示将再筹集 2.14 亿欧元(其中 1.1 亿欧元来自 Tether)以购买更多处理器。

Northern Data 的一位发言人拒绝回答 Angermayer 或 Apeiron 是否因后来的交易而获得了费用。他表示,公司支付的任何费用均已按照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披露。

总部位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 Tether 取得了巨大成功。投资者喜欢它,因为它的加密货币很稳定,它的价值永远是 1 美元。它的流动性良好,非常适合商业交易。据政府起诉书,USDT 还被广泛应用于毒品走私、恐怖组织和受制裁的国家。政府和银行官员表示,监管机构已加强审查,一些银行拒绝与 Tether 开展业务。

华尔街日报:Tether毫掷15亿美元背后,「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

投资者喜欢 Tether 的加密货币,因为它价值稳定

Tether 表示,它与全球执法部门合作,并建立并维护了世界一流的合规流程,以防范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和其他风险。

Angermayer 还帮助 Tether 投资了另一家企业 Blackrock Neurotech。他是 Blackrock Neurotech 的董事会联席主席和最大股东,Blackrock Neurotech 是一家脑机接口制造商,脑机接口是一种植入瘫痪患者大脑的小型电子设备。这家总部位于盐湖城的公司自 2008 年以来一直在开发这项技术。

2021 年,Apeiron 曾领投 Blackrock Neurotech 的一轮 1000 万美元融资。前员工表示,在 Angermayer 担任董事会主席时,Blackrock Neurotech 想利用马斯克的 Neuralink 引发的行业热度,积极推动公司上市。

但 Blackrock Neurotech 业务发展却陷入困境。前员工表示,Blackrock Neurotech 在获得投资后迅速扩张,员工人数增加了一倍多,并开发了新的业务线。但随后,该公司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又进行了一系列裁员。

去年夏天,Angermayer 和 Apeiron 牵头对 Blackrock Neurotech 进行了一轮 3700 万美元的投资。前员工表示,公司烧掉了更多现金,然后进一步裁员。

Blackrock Neurotech 尚未回应置评请求。

今年 4 月,Tether 以 2 亿美元收购了 Blackrock Neurotech 的多数股权,估值为 3.5 亿美元。Tether 表示,其业务范围已从单纯提供数字美元替代品扩展到大脑芯片,将在「在未来的进化过程中赋予人类力量」。

华尔街日报:Tether毫掷15亿美元背后,「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

位于挪威西部的一个数据中心的入口,该数据中心内设有 Northern Data 计算中心

Northern Data 的股票在德国证券市场交易,目前正考虑在美国上市。据《华尔街日报》看到的一份幻灯片显示,一些推动 Northern Data 赴美上市的银行家表示,该公司几年后的价值可能会达到 200 亿美元。Northern Data 拒绝就可能在美国上市发表评论。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市场概览

3季度以来,表现较好的资产:RUT(罗素2000指数) 和 XAUUSD(金价)还有SPF(金融股)以及美债,表现较差的资产:以太坊、原油、美元。几乎走平的大饼,纳斯达克100。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对于美股来说,当前市场仍处于牛市,主要趋势依然向上。然而到年底的几个月交易环境将会较为缺乏业绩主题,市场的上行和下行空间都会受到限制。市场不断下修Q3的盈利预期: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最近估值回调,但反弹的也很快,21倍pe仍然远高于5年均值: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普500中93%的公司已公布实际结果,其中79%的公司EPS超出预期,60%的公司营收超出预期。超预期公司的股价表现与历史均值基本持平,但逊于预期的公司股价表现要差于历史均值: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回购,目前是美国股市最强劲的技术支撑,企业在过去几周的回购活动达到正常水平的两倍,每天大约有 50 亿美元(年 1 万亿美元),这股买盘力量可能会持续到9月中旬后逐渐消退。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大型科技股在夏季中期表现有所减弱,主要原因包括盈利预期降低,以及市场对AI主题的热情减退。然而这些股票的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在,价格要下也是下不来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市场确实非常看涨,例如,从去年 10 月到 今年6 月的这段时间,经历了这一代人中一些最佳的风险调整回报( NDX sharpe ration达到4)。时间到今天,股市PE倍数更高,经济和财务预期增长更慢,市场对美联储的期望也更高,所以相对来说很难期望未来的股市有之前那3个季度的表现。并且我们看到了大资金在逐渐向防御主题切换的迹象(例如不管主观还是被动策略资金都增加了医疗保健领域的持仓,这个板块提供了防御性和与 AI 无关的增长),预期这种趋势不会很快逆转,所以未来几个月内应对股市抱有偏中性的态度比较稳妥。

周五的杰克逊霍尔会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做出了迄今为止最明确的降息声明,9月降息已成定局,他还表示不希望进一步冷却劳动力市场,且对通胀回到2%的路径上的信心增强。但他依旧坚持政策放松的速度将取决于未来的数据表现。

所以个人认为鲍威尔这次表态并没有超预期的鸽派,所以在传统金融市场没掀起太大的水花,大家最关心的是否年内有单次50bp降息的机会,鲍威尔完全没有暗示。所以关于年内的降息预期跟之前几乎没啥变化: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所以如果未来经济数据向好的话,目前定价的100bp的降息预期甚至有下调的可能性。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不过加密市场倒是反应很强烈,这可能是因为空头积累的太多带来的squeeze(例如最近的持仓量上涨很快但合约经常出现负费率),以及币圈玩家对宏观消息的理解节奏不如传统市场统一导致的,也就是消息传递的阻尼比较大,不少人可能都不知道本周鲍威尔要在JH会议上讲话。但目前的市场环境是否支持加密市场冲击新高,可能要打个问号,一般来说冲击新高出了宏观环境要宽松情绪要逐险,加密原生主题也不能少,NFT、defi、现货ETF放开、meme狂热这都算,目前看来势头较强的主题只有Tele生态增长,有没有潜力成为下一个主题,还得看最新这些发token项目的表现,到底带来的增量用户成色几何?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同时加密市场的跳涨也跟本周美国大幅下修去年的非农就业数字有关,不过我们在之前的视频里已经深入的分析过,这个下修是过度了的,忽略了非法移民对就业的贡献,而当初统计就业人数时又把这些人统计了进去,所以这个修正意义不大,结果传统市场对此反应平平,而加密市场把这视为大幅降息的兆头。

从黄金市场的经验来看大部分时候价格与ETF的持仓量呈正相关,但最近两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大部分散户甚至机构投资者都错过了黄金的涨幅,而主要购买力量变成了央行: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从下图可以看到大饼 ETF的流入速度在4月份以后就显著减慢了,以大饼本位,最近5个月总共才增长了10%,这与其价格在3月份见顶是相匹配的,如果无风险收益率下降,可能会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黄金和大饼市场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股票仓位来看,夏季早些时候,主观策略资金做得相当好,及时减仓,并在 8 月份有了进攻的机会,下图可以看到绿线主观策略资金最近补仓的速度非常快,仓位已经又回到了历史91百分位,但系统性策略资金反应慢了一些目前只有51百分位: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股市空头在下跌期间进行了平仓: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政治方面,特朗普民意支持率止跌,赌盘支持率上升,特朗普周末还获得了小肯尼迪的支持,特朗普交易可能再度升温,这对股市或者加密市场大体是个好事。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资金流

中国股市一直跌,但中国概念的基金一直在净流入,这周净流入49亿美元创下五周来新高,连续第12周净流入,对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也是流入最多的。敢于选择在当前市场下行中逆势加仓的,不是国家队就是长线资金吧,赌你只要股市不关停,最终会涨回来’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不过结构上,从高盛客户这边来看,2月份以后基本是一直减持A股,最近幅增持的主要是H股和中概股: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尽管全球股市回暖+资金流入,低风险偏好的货币基金市场也连续四周流入,总规模升至6.24万亿美元,再刷历史新高,可见市场流动性依旧非常充裕: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持续关注美国的财政状况,基本上每年都会作为主题炒作一次,如下图所示,美国政府的债务十年之内就可能达到GDP的130%,且光利息支出就将达到GDP的2.4%,维持美国全球霸权的军费支出才3.5%,这显然不可持续。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美元走弱

过去一个月,美元指数(DXY)已下跌3.5%,为2022年底以来最快的下跌速度,这与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有关。

回顾2022年初,美联储采取了积极的加息政策以应对通胀,这推动了美元走强。然而,到2022年10月,市场开始预期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即将接近尾声,甚至可能开始考虑降息。这种预期导致市场对美元的需求下降,推动美元走软。

如今的行情似乎是当年的重演,只不过当时的炒作太过超前,而今天这一降息靴子即将落地。如果美元跌太多的话,长期套利交易的解除可能又会冒头,进而成文压制股市的力量: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下周两大主题,通胀和英伟达

重点物价数据包括美国的PCE(个人消费支出)通胀率、欧洲的8月初步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以及东京的CPI。主要经济体还将发布消费者信心指数和经济活动指标。在企业财报方面,重点将集中在周三美股盘后的英伟达(Nvidia)财报上。

周五发布的PCE这美联储9月18日下次决议前的最后一份PCE物价数据。经济学家预计核心PCE通胀月环比增长将保持在+0.2%,个人收入和消费分别增长+0.2%和+0.3%与6月份持平,也就是说市场预期通胀还将保持温和增长势头不会进一步下滑,这为可能出现的向下惊喜留出了空间。

英伟达财报前瞻 — — 乌云消散,有望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英伟达的表现不只是AI和科技股,甚至是整个金融市场情绪的晴雨表,NV这边因为需求暂时还不成问题,最关键主题还是关于Blackwell架构推迟的影响,个人在阅读了多份机构相关分析报告后,发现华尔街主流观点认为这个影响不大,分析师们对本次财报大体保持乐观的预期,并且在过去四个季度里NVDA的实际公布结果都超越了市场预期。

最核心的几个市场预期的指标是:

  • 收入 286亿 美元 同比 +110%,环比 +10%

  • EPS 0.63 美元 同比 +133.3%,环比 +5%

  • 数据中心收入 245亿美元 同比+ 137% 环比 +8%

  • 利润率 75.5% 持平Q1

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是:

1.Blackwell架构推迟了吗

UBS 分析认为,英伟达首批 Blackwell 芯片最多大概延迟 4–6 周出货,预计推迟到 2025 年 1 月底,许多客户改而采购交货时间极短的 H200。台积电已开始投产 Blackwell 芯片,但由于 B100、B200 使用的 CoWoS-L 封装技术较为复杂,存在良率挑战,初步产量低于原定计划,而 H100、H200 采用 CoWoS-S 技术。

但是,这款新产品本来就没被纳入到近期的业绩预测中:

由于Blackwell最早要到2024年Q4(2025 年 1 季度)才会进入销售预期,且NVIDIA官方仅提供单季度业绩指引,因此推迟对2024年Q2和Q3的业绩影响不大。在最近的SIG GRAPH会议上,NVIDIA并未提到Blackwell GPU的推迟的影响,表明推迟的影响可能不大。

2. 现有产品需求上升了吗

其次,B100/B200 的下降可通过在 2024 年下半年增加 H200/H20 的增长来弥补。

根据HSBC的预测,B100/B200 基板(UBB)的生产已经修正了 44%,尽管交付可能部分推迟到 2025 年上半年,导致 2024 年下半年出货量减少,然而,H200 UBB 订单显著增加,预计在 2024 年第三季度至 2025 年第一季度增长了 57%。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基于此预计,2024 年下半年的 H200 收入为 235 亿美元,这应该足以抵消 B100 和 GB200 相关收入可能造成的 195 亿美元损失 — — 相当于 50 万个 B100 GPU 或 150 亿美元的隐含收入损失,以及额外的配套设施(NVL 36)收入损失 45 亿美元。我们还看到来自强劲 H20 GPU 势头的潜在上行空间,这主要面向中国市场,2024 年下半年可能出货 70 万个单位或隐含收入 63 亿美元。

此外,台积电 CoWoS 产能的阶跃式增加也可能从供应侧支持收入的增长。

客户这边,美国的超大规模科技企业占据了NVIDIA数据中心收入的50%以上,他们最近的评论表明,NVIDIA的需求前景还将持续增加。高盛的预测模型显示,全球云计算资本支出的同比增长将分别在2024和2025年达到60%和12%,高于之前的预测(分别为48%和9%)。但也可以看出今年是增长大年,明年不可能维持一样的增长水平: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下面总结了超大科技企业最近关于AI资本支出的评论,显示这些公司对2024年及2025年资本支出增长预期:

Alphabet: 预计将在2024年剩余时间内每季度花费120亿或更多的资本支出,总支出可能达到120亿到135亿美元。

Microsoft: 预计2025年的资本支出将高于2024年,以满足其AI和云产品的增长需求。

预计资本支出将按季度递增,以满足当前超出微软容量的云计算和AI需求。

特别是在Azure云服务的AI方面的容量限制预计将持续到2025财年上半年。

Meta: 将其2024年资本支出预期从之前的350亿至400亿美元提高到370亿至400亿美元。

预计在2025年将显著增加资本支出,因为公司计划投资以支持其AI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

Amazon: 预计2025年下半年的资本支出将更高。

资本支出的主要部分将用于支持公司生成式AI和非生成式AI工作负载不断增长的需求。

3. 动能放缓的程度

除了大企业的支出增长在明年会放缓,NV这边业绩增速也将进一步放缓。

市场共识预期2025财年收入是 1056 亿美元,对比去年是609亿美元,增速由去年的126%放缓至73%。官方guidance Q2收入是280亿美元,市场预计会更乐观一些,但本季业绩增速将从2x%的增速区间进一步放缓至1x%的增速区间: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AMD的 MI300X 芯片据称在某些方面优于 Nvidia。Cerebras 已经推出整片晶圆架构的芯片,显著降低了互连和网络成本以及功耗。此外,包括谷歌、亚马逊和微软在内的主要大科技公司都在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这些都可能在未来减少对 Nvidia 产品的依赖。

不过这一担忧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案例支撑其发酵,华尔街依旧预计英伟达将在数据中心芯片中保持主导地位: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4.关注中国

在即将发布的财报展望中,NVIDIA在中国的需求趋势也将成为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市场预期H20需求增加的情况下。重点关注财报电话会议中以下信息:

  • 自H20推出以来,客户兴趣的变化情况。

  • 公司在面对国内竞对(主要是华为)时的竞争力。

  • B20(Blackwell缩水版)在2025年推出的时间安排。

5.产品线的变化

由于TSMC 芯片封装(CoWoS-L 与传统 CoWoS-S)和基于 ARM 的 Grace CPU(与传统 x86 CPU 相比)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生产复杂性,减少高带宽内存堆栈的数量,以降低封装复杂性(允许使用传统的 CoWoS-S 而不是 CoWoS-L)是可能的,例如新的NVIDIA产品B200A和GB200A Ultra可能使用旧的CoWoS-S封装,新产品在技术规格和冷却方式上的改变使得NVDA在市场上难以维持之前的高定价能力:

  1. 技术规格:新的A系列与标准版B100和B200 GPU相比性能有所降低。较低的性能意味着市场对这些新产品的价格预期也会降低。因此,B200A的平均销售价格(ASP)预计将在25,000至30,000美元之间,而之前的B100和B200 GPU的ASP则在35,000至40,000美元之间。这种规格和性能的降低直接导致了定价能力的下降。

  2. 冷却方式:预计即将推出的GB200A Ultra NVL36机架解决方案将采用空气冷却,而不是复杂的液体冷却系统。与之前的GB200 NVL36和NVL72机架相比,这种改变可能会导致更低的综合收入。

这可能对业绩产生不确定的影响,一方面可能对收入是好事,另一方面可能降低NVDA的定价权,因为相当于自己的产品线互相竞争。

6.股价波动

由于Blackwell推迟、AI叙事略遭挑战,以及整体市场回调,英伟达一度从最高点下跌30%,但投资者逢低猛买,导致股价又反弹了30%,目前市值3.18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距离历史最高价只有7%的差距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NVDA当前的估值水平基本位于过去三年中值水平,不高不低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NVDA和竞争对手对比下市盈率绝对不低,已经达到了47.6倍,但是由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预期,所以所谓的PEG ratio 也就是市盈率除以增长率的结果仍然在同行里属于最低的水平之一: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7.牛熊假设

AI的叙事在前两个月遭遇了一些挑战,主要是从对企业营收方面贡献可能不高的角度出发的。如果基于此悲观假设,也就是与AI的投资热潮是一次性的,则NVIDIA的数据中心业务可能迅速恢复到2023年之前的趋势水平。

即假设数据中心收入在2025年下滑至690亿美元,比当前水平低38%,比基线预期低55%,作为“最悲观”情景的假设。然后以2025 数据中心收入增长达到100%作为最乐观假设。

高盛在此牛熊场景下做出的股价变化预测是:

基于当前股价124.58美元,基线预期股价135美元,Bull #1 和 Bull #2分别涨41%,89%,Bear #1Bear #2分别跌61%和26%。也就是在当前价位水平上,NVDA的潜在回报仍然小于风险。

Cycle Capital 宏观周报 | 对年内接下来的市场乐观偏中性

8.综述:趋势放缓,但保持乐观

NVDA的估值目前处于中性区间,业绩依旧令人满意,但是市场最FOMO的时候已经过去,业绩增速已经进入下行通道,NVDA价格显然难以复现当年10–100的涨幅。

最大风险是AI叙事被证伪,但只要这件事不再继续发酵,关于NVDA业绩的利空更多只是情绪波动。其它利空更多来自宏观上的利率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比如美国商务部将于10月份对半导体出口限制进行年度评估,可能会禁止已经削弱了性能的“特供版”H20芯片的出口,甚至影响 “阉割版” B20的获取难度。

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一些股价波动,估值倍数也有收缩的可能,但目前阶段仍然可以保持乐观,因为问题主要集中在供应链,而非需求,些供应链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不会从根本上破坏NVIDIA的长期增长势头,这家公司在未来几年内依然具有吸引力,例如最近短短几天就出现了30%的反弹可见市场抄底的热情。

尤其是,AI需求的前景可能仍在早期,例如Meta对其下一代Llama 4大型语言模型的计算量预计将比Llama 3.1高出10倍,表明长期AI 计算芯片的需求前景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期。

支出透明度遭质疑,以太坊基金会都是如何使用其ETH?

原文作者:, 加密 KOL

原文编译:Felix, PANews

8 月 24 日消息,以太坊基金会将 3.5 万枚 ETH(约 9407 万美元)存入 Kraken。上次向 Kraken 转移 ETH 是在去年 5 月 6 日,当时将 1.5 万枚 ETH(约 3010 万美元)转进 Kraken,ETH 在随后 6 天里下跌了 13% 。

此次转移操作引发了加密社区的担忧。对此,以太坊基金会执行董事 AyaMiyaguchi 声称:“这是以太坊基金会资金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以太坊基金会每年的预算约为 1 亿美元,主要由赠款和工资组成,部分受助人只能接受法定货币。今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以太坊基金会被告知不要进行任何资金活动,因为监管很复杂,目前无法提前分享计划。但是,这笔 ETH 转移交易并不等于销售,后续或将有计划地逐步销售”。

针对此事件,加密 KOL Ignas 对以太坊基金会如何使用 ETH 进行了剖析,指出以太坊基金会在支出方面缺乏全面透明的报告。以下为内容详情:

以太坊基金会持有价值 8.45 亿美元的 ETH,占 ETH 总供应量的 0.25% 。

支出透明度遭质疑,以太坊基金会都是如何使用其ETH?

根据以太坊基金会的最新报告, 2023 年第四季度,以太坊基金会拨款 3000 万美元。2023 年第三季度,以太坊基金会拨款 890 万美元。

以下是一些支出事项的示例:

  • 世界各地的会议,旨在“通过基础讲座吸引新的以太坊用户,并通过技术会议和研讨会对开发人员进行培训”。

  • 关于零知识 (ZK) 系统核心概念和组件的在线课程。

  • “电子邮件钱包”,允许用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加密货币,无需收件人操作。

  • “Daimo”ERC-4337 智能合约钱包:仅限稳定币,非托管,无需助记词。

支出透明度遭质疑,以太坊基金会都是如何使用其ETH?

以太坊基金会似乎为教育和小众(但很酷)的产品分配了补助金,而这些产品可能不会获得大量风险投资支持。

这可以解释他们不愿意资助 DeFi 协议,因为他们无论如何都会从风险投资公司获得外部资金。

然而,缺乏全面透明的总支出报告。谁在审计以太坊基金会?

最新的是 2021 年的报告,显示内部支出和外部赠款及奖金共计 4800 万美元。

最大的支出是:

  • 2100 万美元用于 L1 研发

  • 970 万美元用于社区发展,包括赠款和教育

  • 510 万美元用于内部运营(工资、法律费用等)

支出透明度遭质疑,以太坊基金会都是如何使用其ETH?

因此, 2021 年总支出的 10% 用于支付开发人员的工资,以及支持维护以太坊基金会。

不得不说的是,尽管 Polkadot 因其疯狂的支出而面临争议(相关阅读:),但至少其报告是透明的,并且可以找到。此外,如果按照当下每年 1 亿美元的支出速度,以太坊基金会将在 8 年内耗尽其 ETH。如果想为运营提供更长时间的资金支持,要么 ETH 价格上涨,要么开始质押获得收益。

最后,期望以太坊基金会的运作和报告更加透明。

Cube Exchange:探寻下一个Solana生态中的十万亿市场机会

FTX 的倒台不仅摧毁了无数投资者的信任,也动摇了整个加密市场的根基。很多投资者因这一事件对加密货币再无信任可言,开始质疑整个行业的可靠性。曾经光鲜亮丽的中心化交易平台,转瞬间变成了历史的尘埃,成为了“昨日黄花”。这种信任的崩塌引发了市场的剧烈波动,加密货币的价格也在短时间内暴跌,市场的流动性几乎枯竭,用户资金大面积受损。这样的灾难性事件凸显出过渡依赖中心化交易平台的巨大风险,也让加密市场的用户对交易所的安全性、透明度和监管合规性充满了疑虑。

因此,大量用户开始转向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以寻求更加安全和透明的交易环境。在这种背景下,DEX 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并一度达到历史新高。而在 Solana 链的支持下,凭借其高性能和 meme 生态的热度,Solana 链上的 DEX 交易量甚至一度超越以太坊,成为加密市场上最受追捧的赛道之一。

但是,Solana 链上的 DEX 红利期几乎已经被耗尽。早期高回报的机会已被最先进入市场的玩家牢牢掌握,对于后来者来说,再想从中获得显著的收益变得愈发困难。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仅仅依赖现有的项目已不再足够,必须抓住早期项目的机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Cube.Exchange 应运而生。作为 Solana 生态深度扶持的项目,Cube 不仅继承了 Solana 链的高性能和稳定性,还通过与 Solana 链的紧密整合,打造出一个既安全又高效的交易环境。

Cube Exchange:探寻下一个Solana生态中的十万亿市场机会

Cube Exchange 由 Bartosz Lipiński 和 Lawrence Wu 创立, Bartosz 是 Cube 的 CEO,在创立 Cube.Exchange 之前,Bartosz 曾与他人共同创立 B+J Studios,这是一家专注于 Solana 的创业工作室,他在那里筹集了 1000 万美元并推出 SociaFi 产品 Cupcake、游戏设施 Raindrops 和去中心化交易所  Lollipop 等成功项目。Bartosz 在 Solana Labs 任职期间,为早期 DeFi 协议、钱包基础设施和 NFT 标准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 Cube 从一开始便获得了 Solana 链的独特支持与资源。在踏入Web3创业之前,Bartosz 曾在法国巴黎银行、Citadel 和摩根大通担任重要职务,专注于建立强大的全球贸易基础设施。

Lawrence 是 Cube Exchange 的 CTO,他拥有在 DRW 的高频交易系统专业知识以及在 Solana Labs 的开发经验,对复杂的交易系统开发有着自己的标准,并注重 Cube 的交易速度、可靠性和用户导向的设计。

Tigran Rostomyan 和 Lynn Nguyen 是 Cube 的 COO,二人都有着丰富的项目运营孵化经验,Tigran 拥有十年的 AML 合规经验,专长于区块链、Defi、Cefi 和 Web3,并创立了 AML Incubator,致力于解决反洗钱和金融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推进区块链和传统金融领域的监管发展。Lynn Nguyen 早期作为 FalconX 的核心成员参与了公司基础设施的构建,并帮助其在 2022 年达到 40 亿美元的估值。她还曾担任 FTX US 的结算主管,在开发高效解决方案和培养战略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Cube.Exchange 在 A 轮融资中筹集了 1200 万美元,由 6 th Man Ventures 领投,GSR Markets、Foundation Capital、ParaFi Digital、Susquehanna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s、Everstake Capital 等公司参与,本轮融资使 Cube 的股权估值达到 1 亿美元。

去年 10 月,Cube.Exchange 完成 9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Solana Ventures、Asymmetry Technologies、Susquehanna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s、Everstake、Foundation Capital、Big Brain Holdings、Third Kind Venture Capital、Arche Fund、WW Ventures 等参投。

Cube.Exchange:填补信任鸿沟的新秀

Cube.Exchange 在设计上突破了传统中心化平台的局限,通过其独特的非托管架构,确保用户的数字资产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还使得平台能够在高性能交易的同时,保留去中心化的优势。

1. 非托管设计:用户掌控资产,杜绝滥用风险

在传统的中心化交易所,用户需要把资产交给平台进行交易,这意味着一旦平台出了问题,比如财务危机或者不当操作,用户的资产就有可能面临损失的风险。然而在 Cube.Exchange 上,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Cube 使用了一种叫 MPC Vault 的技术,让用户的资产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交给平台保管。创建“Cube 客户端账户”后,系统会生成一个分布式密钥,来保护你在 MPC Vault 中的资产。这个过程涉及用户自己、Cube 平台,以及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监护人,三方共同确保资产的安全。

2. 卓越的交易速度:比肩行业标准,瞬间完成交易

Cube.Exchange 的中央匹配引擎、市场连接、网页 UI 等系统经过优化后,其交易速度是行业标准的 40 倍,延迟仅为 0.2 毫秒,这确保了用户的订单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避免了用户的订单可能会因为系统延迟而无法及时成交,从而错失最佳交易机会的风险。

3. 强大的安全机制:多层保护,确保资产无忧

在许多中心化交易平台上,用户的资产安全性常常难以保障,尤其在面对黑客攻击时。比如,Mt. Gox 的黑客事件就导致大量比特币被盗。而在 Cube.Exchange,情况有所不同。

Cube.Exchange 通过 MPC Vault 技术,让用户的资产始终由用户自己掌控,而不是交由平台托管。同时,Cube 的 Guardian 网络为每笔交易提供额外的安全验证,验证者包括 Solana Foundation, Everstake 等,确保即使在突发情况下,用户的资产也能得到保护。

Cube 只负责交易的匹配和结算,无法单方面控制用户的资金流动。通过 MPC 技术,用户的资金非托管化,避免了过去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的破产、滥用或“银行挤兑”等问题。用户可以随时从 MPC Vault 中提取资产,这些资产完全由用户自己拥有和控制,确保安全无忧。

4. 用户友好设计:适应各类用户的交易需求

Cube.Exchange 提供直观的用户界面(UI),包括深度图表交易、订单历史记录、以及高级订单输入等功能,同时提供丰富的 API 接口,为开发者提供了灵活的工具,帮助他们打造个性化的交易体验。适合初学者和高级开发者。

此外,Cube 还提供一键式捆绑包功能,能够一键式将你的 USDT 快速买入资产组合,非常适合不知道如何分配自己投资组合的新手。此外,还可以根据你的投资偏好和风险偏好进行定制。目前,Cube 提供 20 多种不同的捆绑包,包括 DePin、DEX、游戏、OG Runes、Dog Money、AI、Memes 等。

Cube Exchange:探寻下一个Solana生态中的十万亿市场机会

Solana 生态深度整合:高效交易,紧跟市场潮流

Cube.Exchange 对那些带有强烈 Solana 基因的项目展现出极大的吸引力,为这些项目提供了理想的成长环境。凭借 Solana 链的高性能和热门 meme 文化,Cube.Exchange 不仅支持 BTC、ETH、SOL 和 BONK 等主流加密资产交易,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易速度与体验。

这种深度整合不仅让 Cube.Exchange 的交易速度远超传统平台,还为用户打开了参与 Solana 链上热门项目的大门。随着 Solana 生态的持续扩展,Cube.Exchange 将继续紧跟市场动向,不断推出更多交易对和创新服务,确保用户在瞬息万变的加密市场中抢占先机。

目前,Cube.Exchange 正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为了吸引更多用户体验平台功能,Cube 推出了积分奖励计划。用户可以通过每日签到、完成 KYC 验证、进行交易等简单任务获取积分。这些积分不仅是对用户参与平台的回馈,还可能带来更多奖励、空投机会,甚至深度参与 Cube 生态的机会。

该平台还计划在更多司法管辖区获得运营牌照。根据创始人 Lipinski 的透露,Cube 已成功取得波兰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牌照和加拿大的货币服务业务牌照,并且符合澳大利亚现货交易业务的所有监管要求。这为 Cube 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Alpha Research:抓住Solana的下一个新叙事,一文读懂PayFi

4Alpha Research 研究员:Stitich、Cloris 经常跑会的朋友应该对「PayFi」这个词有印象,事实上,这正是 Solana Foundation 主席 Lily Liu 每次跑会的必备演讲主题,本文将聚焦于「PayFi」概念及相关项目的介绍,帮助读者跟上 Solana 的最新叙事注:本文提及的任何项目仅作为研究了解,不代表任何推荐。

什么是 PayFi?

Lily Liu 是这么说的:“PayFi 的动机是实现比特币支付的初始愿景。PayFi 并非是 DeFi,而是围绕货币的时间价值等,创建新金融原语”。

PayFi 的愿景

Lily Liu 所指的比特币支付的初始愿景并非简单的「点对点的电子金融系统」,而是「Program Money, Open Financial System, Digital Property rights, Self Custody and economic sovereignty」,PayFi 的愿景是要在「开放的金融系统中建立可编程货币的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经济主权和自我托管的能力」。

可编程货币指的是,不仅可以用于传统的交易支付,还可以基于预设的规则自动执行复杂金融操作的数字货币,其实智能合约和 DeFi 正是对可编程货币的一种应用,但是之所以要强调 PayFi 并非 DeFi,则是因为 DeFi 建立的仍然是围绕金融和交易的产品,而 PayFi 则是试图要打造围绕商品和服务的产品,PayFi 严格来说属于 RWA 赛道。

货币的时间价值

Lily Liu 在提及 PayFi 时,总是会提到 3 个例子:「Buy Now Pay Never」,「Creator Monetization」和「Account Receivable」,理解这三个例子则能进一步理解 PayFi。

1)Buy Now Pay Never 买了不付

大多数人都已经对 Buy Now Pay Later(分期付款)非常熟悉,而 Buy Now Pay Never 则和分期付款几乎完全相反。分期付款是一种信用贷,通过承担一定的利息成本换取更好的现金流。而 Buy Now Pay Never 则是通过将钱存入 DeFi 产品中,通过放贷的方式生息,再用利息去进行支付,牺牲了现金流。

比如,用户买了 5 刀的咖啡,就存 50 刀进入借贷产品里锁定,等待利息足够 5 刀的时候,就对咖啡进行支付然后解除锁定回到用户的账户中,而这一切需要在自动的规则下执行,则需要前面提及的「可编程货币」。

2)Creator Monetization 创作者变现

这个例子假设的是,很多创作者会遇到现金流困难的问题。创作本身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但是创作完成后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立即得到回报,于是创作者从开始创作,到拿到回报,中间就会有漫长的时间在等回款。如果创作者的现金储备不足,可能就没有办法在这段时间内继续创作,那时间就被浪费了。

在 Lily Liu 的设想中,PayFi 则能帮助创作者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一个视频的收入是 1 w 美金,需要等待一个月才能到账,创作者可以通过 PayFi 将这份收入立即以 9000 美金的收入折现,通过牺牲一定收益换取更好的现金流。

3)Account Receivable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客户欠公司的钱。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有时公司会陷入现金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衍生出了许多应收账款融资公司,将企业的应收账款用作抵押来借贷或者直接折扣出售,来让企业立即获得现金,进而始终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并持续增长,不受客户付费速度的限制。

4Alpha Research:抓住Solana的下一个新叙事,一文读懂PayFi

PayFi 则是希望进一步普及和优化这个场景。因为上述服务虽然在 Web2 中已经存在,整体的资金周转仍然依赖传统的支付体系导致结算慢,因此如果能通过区块链的方式提高结算速度,并将这种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普及化,降低门槛,就能提高整个现实世界的资金周转速度。

货币的时间价值和 PayFi 的潜力

其实上面三个 Case 都围绕着一个点展开:「货币的时间价值」,即由于机会成本、利率等因素,当下的货币比未来收到同等价值的货币更有价值。PayFi 要做的就是帮助用户/客户最大限度地发挥货币的时间价值,比如 Buy Now Pay Never 就是用货币的时间价值进行了支付,创作者变现和应收账款则是通过支付货币的时间价值来拿到当下的钱,更接近 Buy Now Pay Later。

整体来说,PayFi 并非一个新概念,其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传统的金融系统中已经存在,并且有解决方案的问题,但这并不代表 PayFi 没有价值,因为传统的解决方案仍然不够好。

以企业融资为例,应收账款就属于一种企业融资的方式,在实际的生产中,从金融机构角度,为了满足政策监管和本身的风控要求,对于抵押的评估和执行流程也难以简化;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于很多中小微企业来说,很容易因为流程的复杂和繁琐导致融资困难,甚至不愿意进行融资,无法充分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

在跨境支付的场景中,时间的货币价值体现的更加明显,因为跨境支付更加依赖代理银行、SWIFT 等存在已久的金融网络,但他们无法将资金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实时的转移,而越来越多的客户系统汇款公司能够为他们实现次日结算或当日结算。那么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一定的实时性,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预先在各个国家保留一定数量的金融资本(就像 Orbiter 在不同的桥之间进行跨链一样),这就是预融资账户。而根据 Arf 做的一份研究, 2022 年全球有超过 4 万亿美元被锁定在预融资账户中,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浪费了巨大的货币的时间价值成本

因此 PayFi 仍然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可以被发掘,正如电车仍然是车,但已经完成了对车的革命一样,即使 PayFi 可能是新瓶装旧酒,但核心要素仍是观察其能否通过区块链的手段,对原有系统进行优化,实现旧体系和技术栈下无法得到的用户体验进而实现革命。

PayFi 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项目?

目前主打「PayFi」概念的项目并不多,PayFi 仍然是一个非常早期的概念,接下来将重点介绍几个 PayFi 相关的项目,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 PayFi 赛道的进展。

Huma

Huma 是目前最热门的 PayFi 概念协议之一,截止 2024 年 8 月 16 日,平台已经提供了接近 $ 8.9 亿支付融资,并且违约率是 0% 。

4Alpha Research:抓住Solana的下一个新叙事,一文读懂PayFi

Huma 目前有 V1 和 V2 两个版本,V1 是一个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借贷协议,允许用户以未来的收入(RWA)作为抵押进行借贷的协议;Huma V2 则在 V1 的基础上,加上了应收账款承购的功能。

在 Huma 上,目前有多个针对不同目的、和不同合作方合作的池子,但 Huma 仍离区块链愿景所期待的去中心化的、无门槛、不受身份所限制的金融产品有一定距离。作者在尝试从 Huma 借出资金或为 Huma 提供资金的过程中,就发现会遇到找不到入口、需要 KYC、有一定使用门槛等阻碍,令人望而却步。

4Alpha Research:抓住Solana的下一个新叙事,一文读懂PayFi

Arf

Arf 是一个跨境支付网络项目,其为持牌的金融机构提供无担保、短期的、基于 USDC 的营运资金信贷额度,来让这些机构无需额外抵押品或把资金存入预付款账户就能顺畅地进行跨境支付。

举例来说,假设 Arf 的欧洲客户希望向非洲的合作伙伴汇款,客户只需要将资金汇入 Arf 的本地银行账户,Arf 就会为非洲的合作货币将 USDC 兑换成当地的法定货币,为其进行当日结算。在交易完成后,Arf 的客户则能通过 Wire、SWIFT 等方式将资金存入 Arf 的账户,Arf 会立即将这些存款转换成 USDC 以确保资金随时可用。

4Alpha Research:抓住Solana的下一个新叙事,一文读懂PayFi

Arf 曾于 2022 年完成一轮 13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目前为止 Arf 的服务仍然是针对企业,要成为其客户需要填写申请表。就在今年 4 月,Arf 宣布和 Huma 进行合并,而目前 Huma 平台上接近 9 亿的支付融资,有 70% 来自于 Arf,二者结合或许可以充分发挥 Arf 的流动性优势和 Huma 的平台优势。

Credix Finance

Credix 也是一个 Solana 生态的 B2B 信贷协议,它的产品逻辑和 Huma 非常类似,在 Credix 平台上有针对特定类型的投资池,经过 KYC 认证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为池子加入流动性的方式提供信贷。目前 Credix 的服务主要集中在拉美,如应收账款保理等。

相比 Huma,Credix 对投资者的要求会更高,支持的业务范围也更窄。因此 Credix 目前为止放贷的金额也相对 Huma 和 Arf 较少。除此之外,Credix 还推出了一个名为 CrediPay 的功能,即面向企业的「Buy Now Pay Later」服务。

 4Alpha Research:抓住Solana的下一个新叙事,一文读懂PayFi

NX Finance

最后要介绍的是 NX Finance,NX 是是 Solana 上的收益层协议,为用户提供 Solana 生态内生息资产的杠杆或积分 Farming 的策略,对应的两类型策略在 NX Finance 上分别叫做支点策略(Fulcram strategy)和黄金开采策略(Gold mining strategy),目前 NX Finance 仍然在相对早期的阶段,平台 TVL 在 14 M 左右。

支点策略:该策略允许用户为优质生息资产加杠杆(目前支持 JLP),贷款人通过存入 USDC 获得借款人付的利率收益;借款人则需要抵押策略支持的优质资产(JLP)来进行借款,同时,NX Finance 会将借款的部分用于购买 JLP 来提高 JLP 的持仓,也就是说,借款人得到的并非 USDC,而是 JLP 经过杠杆后的收益回报。

4Alpha Research:抓住Solana的下一个新叙事,一文读懂PayFi

严格来说,NX Finance 和上述项目都不同,并不是一个 PayFi 项目,它更像一个 Crypto Native 的借贷协议;但是从一个更广义的角度来说,借贷协议本身就是对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充分利用,也是要达成 Buy Now Pay Never 必不可少的一环,最终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是 PayFi 的,取决于其提供的服务最终是否会涉及客户真实的生产和消费需求,而不是一个单纯为了钱生钱的金融杠杆,而要链接并整合这些真实的链下需求需要项目方做大量的工作,如申请牌照等。

PayFi 总结

整体来说,PayFi 仍然处于极其早期的阶段,许多自称是 PayFi 的项目都还没有上线,但目前来看,PayFi 是属于 RWA 赛道的一种细分方向,目前主要仍然是围绕针对 Web2 的应收账款保理和跨境支付两个需求在迭代。

此外,对于愿景中的「开放」,PayFi 更是有一定距离,因为大部分产品上线的项目都仍然有严格的 KYC 和用户地域限制;但即便如此,我们也看见一些 PayFi 项目,如 Huma 等,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据积累表明其产品需求的存在,作为一个离链上用户和交易所用户都很远的赛道,PayFi 能否围绕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货币的其他属性去创造更多创新产品,甚至容纳更多实物资产类别,改善实物资产流动性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投资者长期的关注。

Reference

https://x.com/gizmothegizzer/status/1815787976225419745

https://blog.huma.finance/payfi-the-new-frontier-of-rwa

https://medium.com/hashkey-capital-insights/rwa-tokenized-credit-pt-1-market-opportunities-for-on-chain-private-credit-trade-finance-381076772e6d

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不为任何虚拟货币、数字藏品相关的发行、交易与融资等提供交易入口、指引、发行渠道引导等。

4 Alpha Research 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复制等,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减半后必横盘已成历史规律,这次会不同吗?

原文作者:

原文编译:深潮 TechFlow

减半后必横盘已成历史规律,这次会不同吗?

引言

比特币市场在 2024 年 4 月完成了第四次减半后,正进入一个引人关注的阶段。这个周期对分析提出了独特的挑战,新因素如 ETF 批准正在影响传统的减半后模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以往减半的历史数据,评估当前市场状况,并探讨我的一个想法——一个可能定义这个周期的长期整合期。虽然我并不是说这个想法完全新颖,但有趣的是,最近我几乎没有看到关于这一观点的讨论。当我提到这个想法时,常见的反应是“这个周期是不同的”。

比特币减半:历史不会完全重演,但总会有相似之处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个想法的主要角色:比特币减半。我们刚在 2024 年 4 月 19 日完成了第四次减半。以下是过去减半的回顾及其发生后的情况:

  • 2012 年 11 月 28 日:奖励降至 25 个比特币

  • 2016 年 7 月 9 日:降至 12.5 个比特币

  • 2020 年 5 月 11 日:削减至 6.25 个比特币

  • 2024 年 4 月 19 日:现在降至 3.125 个比特币

现在,情况变得更加引人入胜。让我们看看以前减半时的价格走势:

减半后必横盘已成历史规律,这次会不同吗?

第一次减半 – 2012 年 11 月 28 日

  • 减半时价格:约 $ 12 

  • 横盘期:大约 1 年

  • 横盘结束时价格:约 $ 100 

  • 随后的牛市高点:约 $ 1, 100 (2013 年 11 月)

  • 从减半到高峰的百分比增长:约 9, 000% 

第二次减半 – 2016 年 7 月 9 日

  • 减半时价格:约 $ 650 

  • 横盘期:大约 0.5 – 1.5 年(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牛市)

  • 横盘结束时价格:约 $ 1, 000 

  • 随后的牛市高点:约 $ 19, 700 (2017 年 12 月)

  • 从减半到高峰的百分比增长:约 2, 930% 

第三次减半 – 2020 年 5 月 11 日

  • 减半时价格:约 $ 8, 600 

  • 横盘期:大约 6 个月

  • 横盘结束时价格:约 $ 10, 000 

  • 随后的牛市高点:约 $ 69, 000 (2021 年 11 月)

  • 从减半到高峰的百分比增长:约 702% 

当前减半 – 2024 年 4 月 19 日

  • 减半时价格:约 $ 64, 000 

  • 横盘期:截至目前为止 5 个月

伟大的横盘理论:我们正处于其中

这就是我的理论出现的地方。因为这正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种横盘的价格走势,这对许多投资者来说在心理上都是一种挑战。

看看这些数字,模式似乎很清晰:

  1. 初始上涨:我们通常会看到减半前价格的上涨。

  2. 伟大的横盘:减半后,我们进入一个大约 6 个月的整合期。

  3. 突破:在横盘之后,真正的牛市开始,导致新的历史高点。

减半后必横盘已成历史规律,这次会不同吗?

图:这可能就是我们所处的状态吗?

这个减半周期:相似却又不同

现在,你可能会问,“等等,我们在这次减半之前达到了历史新高!”你说得对。2024 年 1 月的 ETF 批准改变了典型的减半后市场格局,导致价格提前上涨。

ETF 效应:新的市场动态

比特币和以太坊现货 ETF 的批准和推出为加密市场带来了新的动态。让我们分析一下:

1. 比特币 ETF 批准(2024 年 1 月):这导致价格和交易量显著增加。我们看到比特币在减半前达到了新的历史高点,这与以往周期有所不同。

2. 以太坊 ETF 批准(2024 年 5 月):紧随比特币之后,以太坊 ETF 也获得批准并推出。这带来了新的机构投资者兴趣,并且可以说更多的资金流入了加密领域。

虽然这些发展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流动性和关注,但它们并不一定否定潜在的周期性模式。“横盘市场”可能仍在发挥作用,但它在新的规模和变量下运作。

数据支持的横盘: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

减半后必横盘已成历史规律,这次会不同吗?

图:以前减半的时间框架和范围

即使在这次减半前的上涨中,我们仍然看到横盘市场的迹象:

1. 波动性下降:尽管价格较高,但比特币的波动性自减半以来一直在下降。

2. 交易区间:自减半以来,我们一直在相对狭窄的区间内交易,经典的横盘行为是双向约 25% 的波动。

3. 交易量减少:整体交易量一直在下降,这也是横盘市场的标志。

理论的起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我随便想出来的理论。我在我的 Telegram 频道 4 月 9 日,减半前不久,我就开始讨论。 这些早期的帖子触及了理论背后的核心思想——认识到减半后市场模式的重要性、过度思考短期波动的风险,以及在这些时期专注于积累的价值。

机构横盘:游戏中的新参与者

现在,这个周期变得更加有趣了。我们有一个新玩家:通过 ETF 进入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这些不是典型的“高买低卖”的散户投资者。他们的动作缓慢而稳定,在横盘期间进行积累。

ETF 的数据显示,即使在价格停滞期间,资金流入也保持稳定。这就是机构横盘在发挥作用,它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这对当前周期意味着什么

减半后必横盘已成历史规律,这次会不同吗?

图:历史月度价格走势(比特币)

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市场状况,我们可能会期待以下情况:

1. 积累阶段:聪明的资金(通过 ETF 的机构、大户和精明的散户投资者)很可能会在这个阶段继续积累。

2. 潜在突破时间框架:如果历史规律依然成立(在加密市场中通常如此),我们可能会在 2024 年第四季度或 2025 年第一季度看到真正的牛市启动。

3. 短期历史模式:历史数据强烈支持我们处于关键时刻的观点。看一看过去十年比特币的月度回报:

九月和十月的表现对比几乎与减半后“横盘/熊市”到“牛市”阶段的典型过渡完美契合。如果这个模式在今年成立,我们可能会看到当前的整合阶段在九月结束,随后在十月出现显著的上涨。

  • 九月的平均回报为 -4.78% ,中位数为 -5.58% ,使其历史上成为表现最差的月份之一。

  • 相比之下,十月的平均回报为 22.90% ,中位数为 27.70% ,始终是表现最好的月份之一。

模式的一致性: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种模式的一致性。在所示数据中,十月在 12 年中有 9 年表现为正,其中一些年份的涨幅非常惊人(如 2013 年的 60.79% 和 2021 年的 39.93% )。这种一致性为我们即将迎来潜在市场转变的观点增添了可信度。

减半后必横盘已成历史规律,这次会不同吗?

结论:耐心依然是游戏的核心

以前的减半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每个减半周期都有其横盘阶段,没有理由认为这次会不同。是的,ETF 增加了新的因素,但基本的市场动态依然相同。

那么,像你这样的聪明加密参与者该怎么做呢?很简单:

  1. 积累:利用这个横盘市场来建立你的仓位(但永远不要投资超过你能承受的损失)。

  2. 保持耐心:记住,最大的收益来自于那些能够耐心等待的人。

耐心不仅仅是加密市场中的一种美德——它是强大的武器。当其他人对横盘价格动作感到沮丧时,你将会在积累,因为你知道真正的变动尚未到来。

不过,我只是个普通的网络用户。这不是财务建议。始终进行自己的研究并管理风险。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Web3 预测市场正在通过利用区块链,从不同参与者中获取并汇聚信息,彻底改变对于现实的预测方式。这些平台体现了“群体智慧”的原则,创建了高效的市场,参与者以下注的方式表达他们的信念,并真正参与其中。

这些平台的增长令人惊叹。作为领头羊,Polymarket 在 2024 年 7 月的交易量飙升至 3.6 亿美元,比其 2023 年的平均值增加了五十倍。这一激增直接与美国总统选举事件相关,超过 99% 的下注集中在对选举结果的预测上。然而,在政治热潮外,你也会发现市场在预测第一个市值达到 10 亿美元的猫咪memecoin或下一个病毒式传播的TikTok主题。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 Token Terminal

随着这些市场的成熟,更多创新的涌现和巨大的增长潜力,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下一代预测市场会是什么样子?无论是通过技术进步、改善用户体验,还是扩展到新场景,Web3 预测市场的未来都有望优化和改变我们集体预测和面对新兴趋势的方式。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1. 预测市场面临的难题

1.1 流动性和做市难题

1.1.1 长尾事件的困境

为“例如一个有关何时发现宜人类居住的系外行星的预测市场”这种罕见事件定价,是典型的长尾难题。由于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投机性较重,导致流动性较低。在预测市场中,细分度高的事件往往难以吸引参与者,导致订单簿较薄、交易活动有限。这种流动性不足使得交易者难以下单,最终削弱了市场有效性,使得这些潜在热度高但没那么快有结果的预测市场被忽视。

1.1.2 流动性提供者的无常损失

流动性提供者(LPs)——那些为市场的流动性池提供资产以促进交易的参与者——面临由于无常损失而带来的重大风险。例如某个候选人是否会赢得选举这样的预测市场,会随着事件结果变得更加确定,相关代币的价格更趋向于零或一。早期提供流动性的 LPs 可能会持有了过多预测“失败”的代币,这些代币最终将归零,从而导致巨大的无常损失。

1.2 用户参与度和市场吸引力

1.2.1 上限不足

在crypto世界中,每个人都在追逐下一个100x的机会,这使得预测市场显得相对普通。例如,与其在预测市场上下注特朗普对阵卡玛拉·哈里斯,许多人可能更愿意投资像 $TREMP 或 $KAMA 这样的memecoin,这些memecoin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和更多的肾上腺素。为了竞争,预测市场可以引入游戏化元素,例如动态的特定事件市场或奖励系统,以及忠诚度计划或分层奖励,以增强用户参与度,使寻求真相的过程像对memecoin的投机一样令人兴奋。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1.2.2 市场多样性与长期性

预测市场需要超越政治事件进行多元化,以维持长期的用户参与。虽然体育和娱乐领域已经有了固定的细分市场,但机会在于创建满足特定兴趣的专业化市场,例如预测 ChatGPT-5 何时发布。然而,对此一个常见的批评是,即使在更广泛的主题中,用户也可能只关注特定的话题,使得这些市场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此外,市场需要运行较长时间且结果不确定,这可能会阻碍用户的参与。许多话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结束,且没有明确的输赢评判标准,这可能难以吸引用户持续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预测平台应专注于快速创建和结束与用户兴趣相符的细分市场,平衡用户参与的需求与预测市场的可行性。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1.3 监管障碍

监管仍然是预测市场发展的重大障碍。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在 2022 年对 Polymarket 处以 140 万美元的罚款,展现了了运营未注册平台的风险。这一监管行动导致 Polymarket 禁止美国用户使用其平台以遵守和解协议。然而,挑战远未结束,最近的事态发展使选举相关的预测市场受到更严格的审查。最近在 2024 年,CFTC 提议一项规则,禁止在美国选举上进行衍生品交易,理由是此类市场可能会潜在地影响选举结果。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 CoinDesk

这项提议的禁令对依赖政治博彩市场的平台,如 Polymarket、PredictIt 和Kalshi,具有严重影响。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也公开敦促 CFTC彻底关闭 选举预测市场,理由是担心这些市场可能扰乱民主进程。这些平台目前正参与法律诉讼,以抗衡这些监管措施。

这一情况凸显了预测市场在创新与合规之间必须维持的微妙平衡。随着监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这些平台将需要适应,否则可能面临运营上的重大限制,从而可能抑制这一新兴行业的增长和多样化。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2. 下一代预测市场

尽管当今的预测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新一波预测市场的创新即将到来。下一代预测市场正专门设计来应对这些障碍,融入先进技术、增强的市场机制和以用户为中心的功能。这些即将推出的平台旨在克服流动性、用户参与度和监管限制的难题,可能会改变预测市场的格局,为更强大和更具活力的未来铺平道路。

2.1 先进的市场机制

2.1.1 专门的流动性解决方案

专门的做市商可以通过为复杂的结果提供流动性,解锁大量的集体知识。一个在该领域创新的例子是Azuro 等项目采用的点对池流动性模型。该模型将资本汇集成一个单一的对手方,以应对平台交易者的需求,确保即使是细分市场也有足够的流动性来有效运作。这种系统支持更广泛的预测市场,使得在长尾事件中保持流动性变得更容易。

这种方法对于预测罕见或高度特定事件的市场特别有用,例如某项技术突破的影响。通过汇集来自不同参与者的流动性,这种模型将风险分散到多个市场,减少流动性短缺的可能性,并增强平台的整体稳健性。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 Azuro

2.1.2 杠杆与组合投注

能够以更多样的方式获胜对预测市场参与者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就是杠杆投注和组合投注等高级投注策略的作用所在。杠杆投注允许参与者通过增加投注额来提高潜在回报,这在政治预测等高风险市场中尤为吸引人。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 CT

组合投注将多个预测合并为一个投注,提供了更高的回报机会。例如,用户可以对多个相关的经济事件进行组合投注,例如一个季度内的利率变动和通货膨胀数据。这些事件的相互关联增加了潜在的回报,但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

组合投注的社交属性带来了另一层刺激。参与者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组合投注单,当有人赢得大奖时,可能会创造病毒式传播。这可以驱动更多的参与,尤其是在加密社区中。然而,对于大额收益的管理,支付相关的风险和如何设置准确的赔率仍然是一个挑战。

在 Web3 体育博彩平台 SX Bet 上实施的点对点组合投注系统,允许用户创建定制化的投注,流动性由自动化市场做市商提供。这一创新为各个领域的预测市场带来了更富有动态和吸引人的前景。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SX Bet

2.1.3 无许可的市场创建

由用户创建的非许可市场有潜力大幅扩展可预测事件的范围。通过允许任何人创建市场,平台可以在意想不到的领域挖掘预测能力。例如,小众受众可能会创建市场预测某个特定表情包的成功或某个具体事件的结果,这些通常会被大型平台忽视。

Swaye 在这一领域进行创新,允许用户创建与事件结果相关的市场,参与者甚至可以创建或交易与这些结果相关的表情包币。那些对传统平台上的高机会成本和无法创建市场感到沮丧的用户可以转向 Swaye,在那里他们可以生成市场并赚取费用。例如,用户可能会创建一个市场,预测猴痘病毒是否会在特定日期之前被宣布为流行病毒。结果代币,如 $MPOX 和 $NOPOX,将代表可能的结果,失败的代币将归零,而成功的代币可能会成为永久的memecoin。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Swaye App

2.2 增强用户体验和参与度

2.2.1 移动优先与实时预测

优化移动端,对于捕捉实时洞察至关重要。设想一种移动端的预测市场体验,用户可以在实时事件(如体育比赛或政治辩论)期间进行互动和下注。通知和实时更新可以保持用户持续的参与,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预测并立即查看结果。

2.2.2 与社交网络的集成

利用现有的社交媒体渠道是吸引更多用户和提升预测市场参与度的有效方式。通过与 Farcaster 和 Solana 的 Blink 等平台集成,预测市场可以利用已建立的网络进行分发和用户互动。像 Swaye 和 Bookie 这样的项目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使用户能够直接在社交动态中分享他们的预测,创造病毒式传播的时刻并推动参与。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 /swaye on Farcaster

这种集成可以使预测市场更易于访问,并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因为用户可以无缝地参与他们社交圈中分享的预测。

2.2.3 游戏化与社交动态

游戏化预测市场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吸引力,将其从枯燥的活动转变为引人入胜的比赛。排行榜、成就系统和竞争联赛等功能可以显著推动用户参与度。想象一下,用户参与一个社交预测联赛,根据准确性获得徽章并提升排名。由KOL主导的预测可以增加另一层社交属性,KOL分享他们的下注,鼓励他们的粉丝加入并竞争,从而加深社区的参与和互动。

2.3 AI集成

AI有望彻底改变预测市场的格局,解决长期存在的挑战并解锁新的可能性。正如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所建议的,AI与加密货币的交汇,特别是在预测市场中的应用,可能是“认知技术的圣杯”。

2.3.1 内容创建与事件选择

AI可以显著提升预测市场中创建事件的过程。通过分析新闻、社交媒体和金融数据中的趋势,AI可以及时获取相关主题,捕捉公众当下的兴趣。例如,AI可以识别新兴的全球问题,如突发的地缘政治冲突或技术突破,并将这些作为预测市场的主题,确保市场动态并与当前预测市场主题保持一致。

2.3.2 做市与流动性

AI驱动的流动性管理在预测市场中日益受到关注。尽管具体实现仍在不断发展中,AI最终可能在实时动态调整流动性深度和定价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监测市场活动和情绪,AI可以优化流动性提供,减少滑点并增强市场稳定性。这种方法在流动性需求快速波动的市场中特别有价值。

2.3.3 信息汇总与分析

AI系统可能很快处理大量数据,提供全面的预测,将预测市场转变为进行知情决策的首选来源。通过汇总来自各种来源的数据,如经济指标、公众情绪和历史趋势,AI可以提供高度准确的预测,使预测市场更加可靠和具有洞察力。

例如,Polymarket 最近与 Perplexity 的集成 将允许聚合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情绪,为用户创建新闻摘要,并提供视觉数据,从而帮助用户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3.4 AI作为市场参与者

AI作为预测市场中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有望显著扩展。像OmenETH 这样的平台已经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如何与人类共同交易,提升市场深度和改进预测准确性。这些人工智能机器人特别擅长识别和利用价格差异,帮助保持市场的一致性和效率。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 Gate.io

AI的潜力不仅限于交易。通过参与细分和长尾市场——例如预测特定科学突破的结果或新规制对利基行业的影响——人工智能可以使这些先前流动性较低的市场变得更具可行性。人工智能系统具有处理大量数据和迅速响应新信息的能力,可以确保这些专业市场保持活跃,并吸引参与者。一个致力于允许构建这些人工智能agent的项目是Autonolas。

此外,AI还可能彻底改变预测市场中的争议解决方式。AI驱动的系统可以在争议结果(如接近的选举)中提供公正和高效的裁决,减少传统人工仲裁所涉及的时间和成本。

2.4 ZK 使预测保持私密

在预测市场中,隐私不仅仅是保持投注秘密;它对于确保市场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彼此的预测,就存在复制最成功预测者的风险,这可能会削弱这些市场的意见多样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平台可以使用隐私保护技术,保持预测的机密性,直到事件结果揭晓。例如,一种名为“提交-揭示”(commit-reveal)的方法允许参与者以一种在结果揭示之前保持隐藏的方式提交预测。这个过程类似于将你的预测封存在一个只有区块链在正确时间才能打开的信封中。

平台还可以实施高级加密技术,如零知识证明(ZKPs),以提供更强的隐私保障。这些方法确保预测保持匿名,同时不牺牲市场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尽管这些技术非常强大,但它们也有一些权衡,例如增加了不少的计算成本,平台必须仔细衡量这些因素。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3. 结论

随着2024年选举周期的结束,预测市场的未来正处于一个关键的交叉路口。乐观的观点认为这些平台将扩展到金融、技术和科学等多样化领域,得益于人工智能集成和先进市场机制等创新。这种演变可能将预测市场转变为决策的重要工具,让集体智慧塑造未来。

然而,悲观的观点则认为预测市场面临重大挑战。预测市场经常面临需求有限、储蓄者的被动资金流入不足以及关键参与者(如比较敏锐的交易者)参与不足等问题。加上来自传统金融工具的竞争和监管压力,可能限制其增长。

在主要政治事件期间,交易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关键市场,产生了对可持续性质疑的问题。2024年选举之后,用户参与度可能会急剧下降。这可能使预测市场难以维持增长动力,并拓展其在投机之外的实用性。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预测市场重新定义了我们预测和塑造未来的潜力是不可否认的。前路充满不确定性,但如果这些平台能够应对挑战,它们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基石——在这个时代,集体智慧不仅仅是投机的工具,而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力量。

链上知识产权:未来的方向

作者:timtimtim.eth 来源:mirror 

最近看到了story融了$54m又想起了这个项目哈哈哈,之前有看过,然后貌似没什么消息了。至于写这个长文的缘故,主要就是硕士的研究方向是这块。所以就浅浅聊一下吧,毕竟我也不学法,只是为了毕论去看了版权法。了解了一些现有的情况。正题之前,最近想了一下,我就随性发发长文,写写我想写的,想看就看,我也不怎么在意哈哈哈。

什么是版权?

深入探讨知识产权及其多个子领域,特别是版权,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还将涉及这些法律概念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

那正题开始,让我们先从版权和知识产权开始。版权(copyright)和知识产权(IP)其实比你想象中的要复杂。知识产权是多个法律概念的集合,包括但不限于版权、商标和专利等方面。这里的法律概念用于通过某种方式证明创造者的权益。作为知识产权的所有者,你可以销售、转让或管理这些法律概念下的各项权益。你可能看到我们聊到了版权,这时候你会疑惑是吧。

  1. 版权(Copyright):版权是一种针对文学、艺术和音乐等创作作品的法律保护机制。它赋予创作者独家的复制、分发、展示和修改作品的权利,通常在一定时间内有效。

  2. 商标(Trademark):商标则是用于标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文字、图形或符号。它赋予拥有者独家使用该标识的权利,以防止市场上的混淆和不正当竞争。

  3. 专利(Patent):专利保护的是一项新颖和有用的发明或改进。拥有专利权的人或组织有独家生产、使用或销售该发明的权利,通常在一定年限内。

  4. 商业秘密(Trade Secrets):商业秘密是一种未公开的信息,具有商业价值,并且其所有者已采取合理措施保密。这可以包括生产工艺、客户列表或特殊算法等。

其实版权是个细分领域,因为艺术创作和商户或是发明很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区分开来。

在西方,版权常被描述为“一捆权利”(a bundle of rights),这意味着版权不是一个单一的法律概念,而是由多种权利组成的。这些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展示权和改编权等。这种多元性赋予了创作者极大的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需要将各种权利单独或组合地许可给第三方。

为什么版权会有这么多元的性质呢?这是因为在更大的法律框架下,即知识产权,版权只是其中的一个子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版权是次要的或局限的。事实上,它自身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主体”,可以用于实现各种各样的法律和商业目标。

简而言之,版权是一种用于识别和保护作品创作者权益的法律机制。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创造性表达的世界中,如文学、艺术、音乐甚至软件等,因此需要有一种方式来证明这些作品的原创性和所有权。这就是版权的作用。除了基本的复制和分发权外,版权还给予创作者一系列其他权利,如改编和公开表演等,同时也存在一些特定的限制和义务。

  • 公平使用(Fair Use):在某些特定场合,如教育、新闻报道、评论和研究等,人们有权使用他人的版权作品,而无需事先获得许可。这是版权法中的一个重要例外。

  • 创意共享(Creative Commons):除了传统的版权保护之外,还有一些更灵活的许可方式,如创意共享许可证,允许创作者自由地分享他们的作品,并在一定程度上自定义其他人如何使用这些作品。

  • 转让与许可: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可以选择将其权利转让或许可给他人。这通常需要通过正式的法律文件来完成,并可能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限制。

与商标和专利等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相比,版权通常自动产生,不需要注册(尽管注册可以提供额外的法律保护)。此外,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可能会针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的不同方面。例如,一款软件可能同时拥有版权(针对源代码)和商标(针对品牌名称)。通常而言,知识产权法具有国际性。

  • 国际协定与组织:很多国家都参与了诸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国际组织和协定。这些协定规定了最基础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但各国在实施时仍有一定的自由度。

  • 地域差异:尽管有国际协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法仍有明显差异。例如,美国的“公平使用”原则和欧洲的“合理使用”原则有所不同。

  • 跨境问题: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今天,跨境使用和侵权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例如,一个在美国注册的商标在中国可能没有保护,除非它也在中国注册。

所以通过这些法律,发明家可以获得专利保护,商家可以获得商标保护,而创作者则可以获得版权保护。

版权框架的痛点

传统版权框架的痛点,何为痛点,为什么痛,为什么我们要变革

通过之前的章节,我们大致了解了什么是版权和知识产权,以及这些概念的细微差别和应用。这为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主题——版权框架的现有问题以及区块链如何可能成为一个解决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我强烈推荐阅读Sebastian Pech的论文”HOW BLOCKCHAIN TECHNOLOGY CAN CHANGE THE ADMINIS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OPYRIGHT PROTECTED WORKS”。该论文详细分析了现有版权系统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我硕士论文的参考资料之一。

现在,让我们更具体地查看版权系统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确权问题、版权碎片化、使用和支付的不透明性、不平等的利益分配,以及侵权行为。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创作者的权益,还影响了版权作品的整个价值链,从生产到消费。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问题,并探索区块链如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确权问题

正如之前在版权段落中提到的,“版权自动产生,不需要注册”,但这种自动产生的法律效应相对较弱。现阶段,虽然版权注册流程逐渐简化,最大的挑战仍在于如何证明自己是某一版权作品的首创作者。在传统法律框架内,这通常需要依赖大量的文档和第三方证明,这不仅耗时耗力,还对多方用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侵权者在被判罚之前仍然可以自由地使用版权或知识产权,这严重侵犯了真正版权持有者的权益,并可能影响其未来的销售和发展。

版权的碎片化问题

如前段所述,版权在西方通常被描述为“一捆权利”(a bundle of rights)。这意味着版权不是一个单一的法律概念,而是由多种权利组成。然而,在现有的版权注册流程中,我们很难将版权主体与其附属权利(如二次创作、分发、演绎和改编等)有效地分离。这些附属权利虽然可以由不同的法律实体单独持有,但如何公平地将这些收益分配给各个权利持有者成了一个难题,往往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复杂的仲裁和管理。其实更深层度的去挖掘,我们会发现这个更多的是技术问题。当前的版权管理系统,只能管理单一版权,对于多维度的现在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和缺乏灵活性。

不平等的利益分配

这个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台方与版权创作者之间的利润分配;二是创作者与二次创作者之间的分润问题。

首先,让我们从平台和创作者的关系开始讨论。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创作平台的分润机制都相当苛刻。以音乐行业为例,Spotify和Apple Music的利润分成机制一直受到广泛的批评。这也是音乐NFT(非同质化代币)出现的原因之一,它们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利润回归到创作者手中。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亚马逊书店(涵盖实体书和电子书)和起点(网络文学)等平台上。这些平台通常会利用其流量优势“绑架”创作者,迫使他们签署不平等的分润协议。

其次,我们来看看创作者与二次创作者之间的分润问题。这个问题在当下尤为严重,例如在Bilibili平台上广受欢迎的“鬼畜”视频。这类视频通常是基于某个原始视频进行的二次创作。然而,当这些鬼畜视频开始盈利时,问题就出现了:二次创作者是否有义务分享收益给原创作者?目前,这样的机制几乎是不存在的。大多数二次创作者并不会主动将收益分享给原创作者,除非他们购买了二次创作权。

侵权行为:版权体系的棘手问题

侵权、抄袭和滥用是当前版权体系中最为棘手的三个问题。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原创作者的法律和经济权益,还暴露了现有版权体系的不足。

侵权:授权与责任

侵权通常涉及在未经授权或超出授权范围内使用他人的版权作品。这种行为既侵犯了原创作者的法律权益,也可能对他们造成经济损失。虽然法律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由于证据收集难度和跨境执法的复杂性,实际执行中往往难以追究侵权者。

抄袭:破坏市场公平性

抄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侵权,通常涉及未经授权地复制或模仿他人的作品,并将其冒充为自己的创造。这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权益,也严重破坏了创作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滥用:背离初衷

版权滥用通常是由权利持有人的不当行为引发的,例如通过恶意诉讼或高额许可费来限制作品的合法流通。这种行为实际上破坏了版权体系的基础目标,即促进创新和信息共享。

显然,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源自未经许可的使用或行为。那么,尽管存在严格的知识产权法律,为何侵权行为仍然屡见不鲜?一方面,网络作为开放平台,在侵权行为尚未形成规模之前,往往难以进行有效追踪和执法。另一方面,法律制度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反应迟缓,与快速发展的技术相比总是步履维艰。这些因素合在一起,使得侵权行为成为一个持久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更综合、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最后则是全球化的问题,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背景下,版权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的版权法,这对跨境版权执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尽管有国际版权条约和协议,如《伯尔尼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但由于法律实施和解释的差异,侵权者仍有可能逃避法律责任。

区块链和知识产权和Web3

在聊Story protocol之前,我想先聊聊区块链和IP之间的关系。区块链天生就适合赋能IP

区块链技术,自诞生以来,已经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在知识产权领域,它被视为可能改变版权管理、专利保护和品牌维权的关键技术。

区块链的三大核心特性——透明性、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为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特别是在中国,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区块链应用正迅速崭露头角。蚂蚁链的“中国版权链”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代表了区块链技术在确保版权安全、促进创作者权益和简化版权交易中的巨大潜力。例如,2019年抖音起诉百度的案件中,区块链技术就被用于证据取证。

但为何区块链与知识产权的结合如此紧密呢?

  1. 确权:在数字时代,内容的创作、分发和共享速度极快,这使得确权变得更加困难。但区块链技术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它可以为每一份创作内容提供一个不可篡改的时间戳,确保原创者的权益不被侵犯。

  2. 透明性:在传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版权信息、交易记录和授权细节常常缺乏透明度。区块链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保证了所有交易记录都可供公众查阅,从而增强了版权持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任。

  3. 可追溯性: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追溯权利来源和交易路径是关键。区块链技术的连续性确保了每一次交易、授权和转让都被永久记录,为法律纠纷提供了有力证据。

当我们探讨区块链的潜力时,我们经常关注其明显的特性和应用。但我认为,除了这些明显的优势,区块链在版权领域还有一个更深远的影响,那就是知识产权(IP)的资产化。

我们之前讨论过版权的碎片化问题,这主要源于“a bundle of rights”这一概念的抽象性。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难以将这种抽象的知识版权转化为具有高流动性的实际资产。但当我们将这些版权上链时,这种抽象的权利可以被转化或说“资产化”。这与dataFi的思路相似,即将抽象的数据或权利具体化为实际的、可交易的资产。同时我们也可玩出更多的花样,质押,借贷,碎片化等,这些操作在传统的web2世界中时常需要经历多个法律合同签署,但是通过区块链和defi我们可以去简化这些流程

基于这种资产化的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三个关键的机制:

  1. IP代币化:这是将知识产权转化为代币的过程。一旦代币化,这些代币就可以在区块链上自由交易,为知识产权的交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高效的平台。这实际上是将数字世界的资产“映射”回现实,形成真实的资产,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反向的RWA”。

  2. 智能合约的应用:通过智能合约,我们可以自动化许多与版权相关的流程,如授权和分润。这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大大降低与人工管理和法律流程相关的成本。这种自动化和简化的过程有助于降低产权交易的门槛,使其更加普及和便捷。

  3. 点对点交易:区块链的一个核心特点是其支持点对点的交易,这意味着交易不受地域或货币的限制,只要交易双方同意,交易就可以顺利进行。

当我们谈论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时,还有一个核心目标就是简化和自动化传统的交易和合同流程。这种技术的起因,正如您所提到的,是为了实现点对点的交易系统,从而避免中间商的干预和额外成本。在产权领域,一个显著的障碍是与版权转让、授权和其他相关交易相关的繁琐文件签署过程。这不仅耗时,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和误解。

链上签名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像ethsign这样的工具,交易双方可以直接在链上签署合约。这种签名是加密的、不可篡改的,并且可以公开验证。这意味着,不再需要传统的、繁琐的文件签署和验证流程,所有的交易都可以在链上自动、安全地完成。

更具体地说,当产权上链时,可以附属一个基于钱包签名的合约。这样,每当有人想要购买、授权或进行其他与该产权相关的交易时,他们只需要使用其钱包进行签名,然后交易就可以自动完成。这不仅简化了交易流程,而且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性。

Story protocol

这段我们聊聊story protocol,之所以写这个起因虽然不是story protocol但是感谢他们推了我一把,谢鸣故事,Sleepy和S.Y.Lee的推文

在这里,我不会深入讨论背景或个人观点,而是直接聚焦于技术层面。特别是,我会探讨网络效应如何与知识产权(IP)相互作用,并对比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最近,S.Y 在一个讨论串中引用了 Chris Dixon 的名言:“The killer app of the Internet is networks”。我对这一观点深有同感。在这个网络化的世界里,每个应用的核心都是人——或更准确地说,是网络中的节点。类似地,如果我们把每一项知识产权也看作一个节点,那么这些“IP节点”有可能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然而,当前的知识产权体系似乎还未能完全适应这一网络化的趋势。具体来说,现有体系存在如下问题:

  • 版权不透明:权益方往往难以追踪其作品的使用情况。

  • 权利不透明:同样,权益方也很难了解到哪些人或组织拥有哪些使用权。

这两个问题限制了知识产权在网络环境中的有效运作。复杂性和多维度的挑战,虽然上述问题主要集中在法律层面,但知识产权实际上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主题。当我们深入挖掘时,会发现这个问题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由于S.Y曾经创建了一个网络小说平台 Radish,他从小说IP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讨论。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个方向,因为我认为文字作品具有出色的拓展性和操作性。

  1. 低侵权成本:在当前的环境下,侵犯小说IP的成本非常低。

  2. 原创与二创的矛盾:目前,二次创作(二创)很少或从不回馈给原创作品。例如,在平台如bilibili和PEPE上,我们很少看到二创作者对原创作者的尊重。

  3. 开放网络的双刃剑:网络的开放性虽然促进了信息的自由流通,但也使得原创作者更难以保护自己的作品。

IP和平台的爱恨纠缠,之前我们聊了聊利益之间的压迫,问题在于平台与IP始于利益,终于传播。两者的爱恨纠缠,不仅仅只是利益。平台经济压迫新 IP 的成长空间。现有内容品牌和 IP 还面临着平台经济的压迫,平台可以精准控制各品牌 IP 的曝光流量。新 IP 只能不断优化获客成本 CAC (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 来维持生计。诸如好莱坞等企业一直在炒冷饭,不断翻拍老 IP,也是因为畏惧构建新 IP 的高昂成本,只能把预算花在能收获有效回报的业务上。(引用故事的推文)这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内容缺乏网络效应,必须依赖巨额的内容和营销预算来维持自身。仔细想想,从传统的2/8定律来看,因为平台方控制流量,势必代表只有头部的一些作品才会有更多曝光,剩下的作品只能凭运气和粉丝自发的去推广和宣传。也就是说只有少部分人会赚钱。

总结以上的几个点,story protocol想解决分发问题,保障作者权益,创建新体系。那么他们究竟做了什么。S.Y很有趣的说了一个词Git。对于不熟悉版本控制的人来说可能有些晦涩。一句话概括就是Git是一个分布式的版本控制系统。以Git为核心逻辑创建IP的Git管理系统或是说IP Repo从而实现链上IP基础设施,核心组建分为2个部分

  1. 链上IP库,用于存储IP,回溯分配,上链记录,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

  2. 可组合的IP模块,扩大使用方式,更自由,更自主

在深入探讨 Story Protocol 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Git,这是一个在传统软件开发中至关重要的工具。Git 的核心功能在于版本管理和团队协同,它解决了开发团队在协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诸多挑战。那么,这与知识产权有何关联?正如我之前在讨论版权时所提到的,版权实际上是多种权利的集合体。这意味着不同的人可能持有不同的权利子集——例如,有的人拥有二次创作权,有的人拥有表演权,还有的人可能拥有多种权利。这与 Git 的“版本”概念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如果我们将 Git 的逻辑应用到 IP 管理上,即将每个 IP 视为一个独立的仓库(repository),而各种权利则相当于不同的分支(branch)或版本。这样,每个 IP 不仅在扩展性、可编程性和追溯性方面得到了增强,而且每个“子版本”都能保持其独立性。

当 IP 从一个抽象的主体转变为具体的节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玩乐高”了。通过模块化,IP 获得了更多有趣和有用的玩法。例如,共同创作、权利分发、版税分发,以及基于区块链的 IPFi 等操作变得越来越可行。这与 DataFi 中提倡的“数据资产化”是一个相似的概念。即,通过模块化和封装,我们可以为本质上难以量化的事物添加金融属性,从而解锁全新的商业和创作模式。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使得我们更容易去管理IP,也更容易去审视IP的使用。这里结合Story Protocol和第三章节提一些想法。

  1. IP构建块(IP Blocks):像乐高一样,不同的IP元素(比如角色、故事情节、设置等)可以被设计为可插拔的模块。这将允许创作者、投资者或粉丝组合这些模块以创造全新的作品或衍生品。

  2. 动态权利管理(Dynamic Rights Management):模块化的IP元素意味着更灵活的权利管理。例如,一个模块可能只包含“表演权”,而另一个模块可能只包含“出版权”。

  3. 去中心化的共创(Decentralized Co-Creation):通过区块链或其他分布式技术,各方可以在不侵犯彼此权利的情况下,共同开发和改进IP模块。

  4. 智能合约与自动化版税(Smart Contracts and Automated Royalties):使用模块化设计,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分发由多个创作者共同创作的作品的版税。

  5. 模块化金融化(Modular Financialization):每个IP模块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金融资产进行交易,这不仅增加了流动性,也为小型创作者提供了资金。

  6. 模块互操作性(Module Interoperability):不同IP模块之间可以实现互操作性,这样一部小说中的角色就可以轻易地出现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电影或游戏中。

  7. 社群驱动的IP开发(Community-Driven IP Development):粉丝或社群可以通过投票或其他机制选择或改进IP模块,这样IP的开发将更加民主化和多样化。

  8. 实时数据反馈(Real-time Data Feedback):每个模块的使用情况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追踪,从而为创作者提供实时反馈,以优化其创作或营销策略。

Creader.io

我简单聊一下,之前的想法,虽然不成熟但是不乏也是一种思考

我之所以撰写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的硕士毕业论文专注于链上版权解决方案的研究,特别是在文学领域。因此,我对这一领域的了解可能比一般人更为深入。

我的核心设想是利用“NFT套NFT”的模式来实现版权的可视化管理。简而言之,这意味着为每一种版权附属权利(如分发、表演、二次创作、访问权等)创建一个独立的NFT。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为版权管理带来的高度灵活性和透明性。

让我详细解释一下用户流程:

  1. 注册与封面NFT:用户首先在平台上注册,例如上传一个小说封面。系统随后为用户生成一个与该封面相关的NFT。

  2. 创建附属权利NFT:只有持有特定封面NFT的用户才能进一步创建与之相关的附属权利NFT。

这个框架的核心思想是“权利解耦”。在传统的版权管理体系中,尽管版权和其附属权利都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但每种权利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例如,一首歌可能涉及作曲者、填词者和录音公司三个不同的权利持有者。在这种情况下,每种权利在进行许可、销售或其他商业活动时可能都需要独立的合同。这种方法虽然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但也给管理带来了复杂性。而通过NFT,我们可以将这些权利分离并独立地表示,每一种权利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NFT进行交易和管理

因此,我当时的提议是将产权所有者与其权利分离,将这种关系直接与产权(即NFT)关联。这样,用户与产权NFT建立联系,然后通过该NFT创建各种附属权利。流程可以简化为:用户 → 产权NFT → 附属权利NFT。同时为确保完整性和安全性,当用户尝试创建附属权利NFT时,系统会验证其是否为相关产权NFT的持有者。

NFT和产权

NFT(非替代性令牌)在当下被广泛地与PFP(Profile Picture)或艺术品联系在一起,但其实际的应用潜力远不止于此。从NFT的原始定义来看,它被设计为代表数字或实物资产的所有权。在EIP(以太坊改进提案)中,NFT的定义明确强调了其多样性,涵盖了RWA资产、数字资产,甚至负债。这意味着NFT的应用领域远比目前的普遍认知要广泛。

例如,Uniswap采用NFT来存储流动性池的数据,使得用户交易更为便捷;而Greenfield则通过NFT和ERC-1155标准将数据资产化,为数据赋予了实际的经济价值。这些例子都展示了NFT作为数据和资产容器的强大潜力。

进一步思考,NFT的真正价值可能在于其为资产管理和交易带来的简化。传统的资产交易和管理,尤其是版权和知识产权,往往涉及复杂的合同和协议,缺乏透明性。而NFT,作为一个公开、透明的数字证书,不仅简化了交易流程,还提供了一个可追溯的权利分发历史。这种透明性和简化为资产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6551和产权

EIP6551最早是3月去里斯本之前了解的,为了里斯本之行专门学习并基于这个开发了个dapp打黑客松。如果归根结底去对比,其实我差不多是做了个相似的机制出来但是灵活性和可拓展性弱了很多。先解释一下EIP6551,EIP6551的核心思想是将NFT视为钱包的容器,从而使NFT与资产产生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叠加更多的操作。这种设计的主要优势在于交易隔离和权限隔离,为资产管理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在Web2的世界中,每个网站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用户的数据和资产受到网站的管理和控制。但在Web3的世界中,这种叙事被颠倒了。用户成为了中心,而网站和应用则围绕用户展开。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和资产拥有更高的控制权,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资产难以分离。当一个用户的钱包被攻击或盗取时,所有与该钱包关联的资产都可能受到威胁。

EIP6551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将每个NFT视为一个独立的钱包,与其关联的资产都存储在其中,从而实现了资产的隔离。这意味着,即使主钱包被攻击,只要攻击没有扩展到所有子钱包,其他子钱包中的资产仍然是安全的。这种设计实现了风险隔离和资产隔离,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资产安全性。

那为什么6551 会和产权有关系?

在Creader.io的章节中我们试图通过NFT定义一个新的产权管理框架。但是这个的灵活度就像我上个段落提的一样因为没有资产隔离,一旦权利分发多起来,还是会有很多不便例如资产转移和收费计算。EIP6551可以在已有的框架进行新一轮的定义。通过将每种权利或资产与一个NFT关联,我们可以实现权利的数字化和资产化。每个NFT都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钱包,其中包含与该权利或资产相关的所有信息和交易记录。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交易流程,还提供了更高的透明性和安全性。

此外,EIP6551还为知识产权的交易和授权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例如,一个音乐制作人可以将其音乐作品与一个NFT关联,并将该NFT作为一个独立的钱包。当有人想要购买或授权这首歌时,他们只需要与该NFT进行交易,而不需要与制作人直接交涉。这种设计简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效率,同时也确保了权利持有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我的一些看法

我觉得基于story protocol的文章很多东西比较模糊吧,我觉得network state这个概念有些过于依赖于用户和生态了。我们知道IP还有个很大的问题是独立。举个简单例子,为什么我们没法看到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的结合,你不要和我说同人文,那个不是正统利用。因为原IP是独立且拥有自己故事线的。那么谁来做这个网络还是需要依赖于用户和生态,我觉得无限文的未来可能就是这里。但是这样一来,我觉得story protocol瞄准的不是原创这个点其实更多的是共创或是二创。这可能也是为什么Story Protocol团队把IP形容成Git。大家有基于原创做一个自己的fork,然后开创出新的故事/结局/人物,然后购买其他IP的角色融合成无限文哈哈哈,我也很同意他们团队说的,当前的版权框架不利于网络的开放性原则。宽松约束可能会带来新的叙事。

对比一下我之前的可能最大的点在于具像化和抽象化,目前Story Protocol聊的很多东西都比较抽象,但是核心思路无疑是一样的,宗旨在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我的方案更侧重于具体的实施和操作,通过“NFT套NFT”的模式为每种版权附属权利创建一个独立的NFT,从而实现版权的可视化管理。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权利解耦”,即将产权所有者与其权利分离,并将这种关系与NFT关联。而Story Protocol则更多地强调开放性和协作,它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和抽象的视角来看待IP的生命周期和交易。Story Protocol强调的是创建一个能够跟踪IP起源和演变,并提供无摩擦许可和混合IP的模块的系统。尽管两者都旨在解决同一核心问题,但它们的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我的方案提供了一个更具体、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而Story Protocol则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和协作的框架。

最后聊一下难点吧

新技术势必带来新的阵痛和机遇

就聊聊区块链和产权的难点。其实新技术的革新通常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就如同新功能破坏了已有的逻辑那样。我们就聊几个比较重要的点,技术接纳,抄袭侵权和交易透明。

接纳

在过去的5000年中,人类文明经历了飞速的进步,至今我们已经生产了兆级别的数据。相比之下,区块链技术仅有短短的十多年历史。这种时间差异导致了明显的学习曲线,使得相关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理解和适应这一新技术。在区块链行业内,我们深知用户门槛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对于普通用户,这种新颖且相对复杂的技术需要大量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尤其是当涉及到知识产权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领域时,推广和合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知识产权的管理和执行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和标准。尽管链上的知识产权可能采用统一的上链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与各国的法律体系完美对接。这为政府在接纳和实施这一新技术时设置了额外的障碍。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我们需要一个开放且统一的标准。只有当所有参与者都遵循这一标准时,各国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地化的改进,从而简化流程并确保跨国交易的顺利进行。

最后,政府的态度和参与至关重要。通常,政府在接纳和规范新技术方面持有保守的观点。为了确保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需要与政府和监管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新技术与现有的法律和规定保持一致。

抄袭和侵权

在探讨抄袭和侵权这两大话题之前,我想先明确一个观点,这也是我导师曾经提到的问题。那就是,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包括区块链在内的任何技术都无法完全避免或消除抄袭和侵权这类人为的不当行为。我们不能完全控制或预防人的行为选择。但链上知识产权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那就是确权。在传统的知识产权纠纷中,整个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取证和裁决两个阶段。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大大加速取证的效率,从而缩短整个纠纷处理的时间。简而言之,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纠纷的解决速度,减少由此产生的损害,并提高侵权行为的成本和风险,从而间接地提高其犯罪门槛。但是无论怎么改变叙事,我们始终是无法避免链上抄袭链下或是链上抄袭链下亦或是链生态的抄袭。这块的话可能需要社区和AI的协助。最后解释一下抄袭,相比侵权可能更难理解。抄袭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几种是可能出现,直接照搬,或是改写,或是结构和思路。但是缝合怪这一类的灵感层面的抄袭是很难判定的。就相当于游戏玩法相似但是核心不一样因而不构成抄袭。

透明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之一是其透明性,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首先,隐私问题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关注点。由于所有的交易都是公开的,用户为匿名,创作者的隐私还是可能会受到威胁,特别是当涉及到版权交易和收益分配时。这不仅可能暴露创作者的身份,还可能揭示他们的交易金额和其他敏感信息。其次,过度的透明性可能会带来风险。虽然透明性可以增加信任和可验证性,但它也可能导致某些不应公开的信息被泄露,如创作者的联系方式、合同细节等。最后,区块链的数据不可更改性也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这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另一方面,它也意味着一旦数据被添加到链上,任何错误或过时的信息都将永久存在,无法更正或删除。这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或其他问题,尤其是在知识产权领域。

结语

近期,我一直酝酿着写一篇关于链上知识产权(IP)的文章。事实上,我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链上IP的浓厚兴趣。在我看来,尽管目前的焦点大多集中在数字货币上,但知识产权是一个迫切需要创新和变革的领域。

我对此领域的热情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商业潜力,更多的是因为我看到了它对未来的影响。我甚至考虑将这作为我博士研究的方向,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理想。

知识产权,尤其是成功的IP,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潜力。以《哈利·波特》为例,这一经久不衰的IP已经证明了其持久的吸引力和价值。但在传统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下,很多优秀的IP往往受到了平台和中介的限制,导致其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区块链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工具,使得知识产权管理变得更加透明、公正和高效。我们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打破传统的束缚,创造一个低摩擦、去中心化的知识产权管理生态。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分享我的观点和理念,更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区块链和知识产权应该结合,以及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带来启示,也希望未来的知识产权世界能够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公正和繁荣。

Odaily编辑部投资操作全记录(8月26日)

本新栏目为 Odaily 编辑部成员真实投资经历分享,不接受任何商务广告,不构成投资建议(因为本司同事都很擅长亏钱),旨在为读者扩充视角、丰富信源,欢迎加入 Odaily 社群(微信@Odaily 2018 ,,)交流吐槽。

Odaily编辑部投资操作全记录(8月26日)

推荐人:南枳(X:)

简介:链上玩家,数据分析师,除了 NFT 什么都玩

分享

  1. BNB 先跑一半,RUNE、ETH 昨日清仓。

  2. TON 现在能否抄底?我觉得不行。

(1)在 Durov 被捕之前,TON 的上涨基本面是什么?

① TON 高度控盘,代币筹码集中 ;

② Tg 带来大量的亚拉非用户,对币安和各大交易所都是核心增量,因此生态和币价具有良好预期 。

(2)那么 Durov 被捕之后,上涨逻辑改变了吗? 

① TON 刚好配合币安上币,至少有上币费和 Launchpool 的筹码分发,理论上控盘度下降;

② 而近期合规越来越重要,CZ 是否会“被 Restaking”也是大家所期待的一个问题。 那么各大交易所是否还敢大量对接和扶持来自 Tg 的流量? 

因此 TON 基本面,我个人认为有所改变,暂不适合抄底。

Odaily编辑部投资操作全记录(8月26日)

推荐人:Wenser(X:)

简介:Telegram 创始人精神支持者、Meme 伪学者

分享

  1. Matr1x 的 MAX 悄悄涨回了 0.36 ,维持先前看到 0.5 的判断,小仓位等待后续。

  2. TON 生态陷入 REDO 的热潮,Plane 纸飞机概念等待发现中,fish、Toncat 等老牌的 Meme 币也可以保持关注,更多信息见文章《》《》。

  3. PYUSD 的补贴和收益率下跌了大概 5% ,但仍然算是难得的理财优选,可以考虑从 Solayer+Kamino 的路径刷一下。具体操作路径(群友提供):

(1)提 Sol/U 到 Sol 链;

(2)把 Sol/U 换成 PYUSD(17% 年化);

(3)把 PYUSD 存入 Kamino 中(第三期积分空投);

(4)借出来 JitoSol/Bso 1 等(利率 1.5% 左右);

(5)在 Backpack/Jupiter 换成 Sol(最好用 Bp);

(6)把 Sol 存入 Solayer(年化 6% +空投预期)。

往期记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