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8 月 2024

4E上新四款USDT理财产品 最高5.5%年化 远超行业水平

当前加密市场波动频繁,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倾向于持有USDT,以保持资产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同时静待市场机遇。然而,仅仅持有USDT并不能带来额外收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4E平台在一周年之际,推出了四款全新的USDT理财产品,兼顾高收益与资金灵活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资产安全稳健增值的新途径。

4E上新四款USDT理财产品 最高5.5%年化 远超行业水平

多样化理财产品,满足投资者不同需求

作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4E不仅为用户提供加密货币、外汇、大宗商品、股票指数等多元化交易服务,还提供了丰富的金融理财工具,让用户在交易之余有更多方式实现财富增值。

4E提供活期理财、定期理财及量化理财三种选择,每种产品都拥有不同的投资周期和资金存取灵活度。活期理财随时存取,灵活便捷,在享受稳定收益的同时兼顾资金流动性;定期理财则更适合短期不打算交易、而希望通过高年化收益赚取预期回报的用户,资产到期自动解锁,且期限越长、利率越高;量化理财与定期理财相似,但通常要求投资者更加关注平台动态,以便抢先认购,获取更高回报。

4E上新四款USDT理财产品 最高5.5%年化 远超行业水平

年化收益高达5.5%,远超行业水平

此次4E新上线的四款理财产品,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充分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其中,活期存款年化收益率高达2.5%,为投资者提供了随时存取、灵活便捷的理财选择;定期产品则提供了年化收益率最高达5.5%的理财选择。具体来看,14天定期产品年化收益率为5%,30天和90天定期产品年化收益率更是达到了5.5%。这一收益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投资者带来了更为可观的回报。

4E上新四款USDT理财产品 最高5.5%年化 远超行业水平

低门槛理财,人人可参与

在传统金融市场中,较高的投资门槛常常使得小额投资者难以参与优质的理财产品。对此,4E特别设置了较低的存币理财门槛,无论您是初涉加密市场的投资者,还是手头资金有限的小额投资者,都能在4E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这种低门槛的设置不仅降低了投资者的进入成本,更让理财服务更加普及化,实现“人人可理财”的美好愿景,赋能更多用户享受资产增值的机会。

4E上新四款USDT理财产品 最高5.5%年化 远超行业水平

安全至上,全方位保障用户资产

安全性始终是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产品时关注的核心问题。对此,4E平台采取了包括冷钱包存储、多重签名验证、数据加密传输等技术,建立了完善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任何突发情况下都能迅速响应,保护用户的利益不受损害。此外,4E平台设有高达1亿美金的风险保证基金,进一步为用户资产提供了稳固的安全保障。

在当前市场波动中,4E理财产品不仅提供了额外收益的机会,还在市场等待期中为用户实现了资产的稳步增值。无论您是寻求灵活性还是追求高收益,4E的多样化理财产品都能满足您的需求,让您的财富在加密市场中稳健成长,在时间的见证下实现资产的价值飞跃。

市场结构巨变下,哪些赛道值得特别关注?

原文作者:孟岩(X:

当前的 Web3 行业和 crypto 市场的状态,一言以蔽之,就是币价还行,但行业深熊。这种局面以前在这个行业里没有出现过。之前从来都是量价齐涨或者量价齐跌,现在这种量价严重背离的局面是 crypto 市场出现十多年以来第一次。 

情况虽然看上去比较诡异,但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还是流动性不足。很多人都在问,为啥币价和总市值看上去还行,但行业这么萧条呢?其实这个问题问反了。不要忘记,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仍处于历史高位,宏观流动性处于紧缩周期,在这个周期,股市、币市本来就应该是熊市。所以真正奇怪的是,为啥行业深熊的时候币价还行?

1. 结构性的巨变

事出反常必有妖。在币价与行业背离的表象之下,是底层市场结构的巨变。很少有人意识到,crypto 市场在今年年初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革。比特币 ETF 的通过,标志着在原本自由流动的 crypto 市场之外,出现了一个流动性几乎完全独立的数字货币市场:美股市场。这实际上是 crypto 发展历史上的分水岭事件,当前币价与行业的背离,就是在这种新的市场结构下出现的新现象。 

因为出现了两个市场,因此出现了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景象。“还行”的币价,是在美股市场上创造的。而“不行”的行业,是在 crypto 市场上发生的。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比特币上涨,主要是 ETF 带动。而进入 ETF 的资金,基本留在了华尔街手里,并没有进入自由 crypto 市场,更没有滋养到创新的 crypto 项目。相反,crypto 市场仍然在高利率和 AI 压迫导致的资金荒中。缺乏外部流动性的注入,就必然会导致行业内卷。现在在 crypto 行业中出现的种种窘迫景象,都是资金荒的体现。 

真正牛市只有等到流动性走向宽松的时候才会到来。反过来,当流动性宽松的时候,资金会重新大量注入 crypto 市场,牛市也必将到来。 

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只有数月之遥了。联邦利率目前处于历史高位,乐观的估计,这次降息周期持续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为行业发展提供一个较长时间的恒纪元。悲观的估计,降息一段时间之后,通胀飙升,美联储会被迫再次升息,确认乱纪元。我个人对未来持审慎乐观态度,但即便是乱纪元, 2025 年大概率会是一个好年份。 

长期来说,两个市场之间会有一场大战,但也只是一决雌雄而已,两者会长期共存。

2. 四个有大机会的赛道

现在很多人都在猜下一轮牛市里会迸发出哪些主题。我在这里也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原因,不构成投资建议,不对结果负责。

BTCFi

举贤不避亲。现在 Solv Protocol 与 Babylon 被并列为 BTCFi 的两大龙头。如果细分的话,Babylon 是原生 BTC 栈上的 BTCFi 龙一,而 Solv 是 EVM 栈上的 BTCFi 龙一,两者合作关系又很好,所以作为 Solv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我看好 BTCFi 列在四大机会赛道之首,肯定是有自吹自擂之嫌。如果不讲出一点道理,那么肯定不能服众。 

我来解释一下为啥 BTCFi 会是下一轮最值得期待的赛道之一。 

首先,BTC 是唯一在下一个周期能够横跨美股和 crypto 两个市场的共识资产,ETH 暂时还不行,其他的更得排在后面。唯有 BTC 有可能把两个市场的共识和流动性联通起来。 

其次,BTC 规模很大,非常大。BTCFi 只要在下个周期动员 5% 的 BTC 资产,再叠加一些衍生品,规模就有可能达到千亿级别。 

第三,长期阻碍 BTCFi 发展的基础设施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无论是闪电网络、侧链、BTC L2,还是通过跨链桥把 BTC 桥接到 EVM 链上,无论是多签钱包还是 BTC Script 智能合约,现在的技术水平与上一轮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在 BTCFi 里,基本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四,BTC 社群的心态变化。Solv 在 BTCFi 的开发和运营中认识到,BTC hodlers 与 ETH fans 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群体,成长路径、观念和心态存在很大差异。过去 BTCFi 发展不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BTC hodlers 们根本对此没有兴趣。但是随着去年铭文生态的爆发,BTC 社群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一批经过 DeFi 洗礼的活跃分子加入到 BTC 社群中,二是原本非常保守的 BTC hodlers 当中,也有一小部分人开始改变心态,愿意积极参与 BTCFi 的建设。 

除了以上这四点比较容易看懂的理由之外,我看好 BTCFi 还有一个深层理由。 

在这个行业有年头的人都还记得,在 2018 年以前,很多项目融资是直接以 BTC 进行的,那时候的 BTC 流动性和活性非常足。但是随着 2017-18 年 ICO 泡沫的惨痛崩盘,特别是稳定币的崛起,BTC 基本退守数字黄金定位,活性大大下降,以至于很多人认为 BTCFi 可能是个伪命题。但熟悉世界货币金融史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历史上人类曾经面对过并且完美解决过的问题。 

在长达几百年的金本位时期,黄金作为本位货币,也同样面临类似的矛盾。核心问题在于,一方面黄金之所以可信,是因为它保值、抗通胀,这是它成为本位货币的共识基础。但也正因为这个共识基础,大众倾向于将黄金库藏储备。而货币是要流通的,不流动的货币不是好货币。也就是说,黄金作为货币的价值储备的特性与其交易中介的特性之间发生了矛盾。怎么办? 

1717 年 9 月,牛顿作为英国皇家铸币厂厂长,提出将黄金与英镑挂钩。这其实是牛顿在数学和物理学之外另外一个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那些经济盲们认识不到,诬蔑牛顿后半生碌碌无为,实在可笑。牛顿实际上为黄金创建了一个弹性储备,一方面满足人们将裸体黄金妥善保存的愿望,另一方面以活性十足的英镑作为代金券,并逐渐形成了双层货币创造体系,既满足安全性,又满足流动性,驱动经济和贸易高速运转。在这段人类经济史的黄金岁月中,黄金很少以裸体形式直接出现在经济活动中,但经济活动中处处离不开黄金。 

我认为 BTCFi 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上。本轮 BTCFi 如果能获得良好的发育,那么将能成为整个 crypto 经济的定海神针,在解决本身安全存储的前提下,以“代金券”的形态,积极而活跃地参与 crypto 经济,有力且持续地推动 crypto 经济的成长。这就是我看好 BTCFi 的根本原因。 

说一个题外话,很多人问我 Solv 到底怎么定位自己。实际上如果理解我上面所说的这个深层理由,那么 Solv 的思路也就很清楚了。Solv 的目标就是要给 BTCFi 创造弹性储备,让 BTC 作为数字黄金,真正能够激活 crypto 经济。

Meme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并不是 memecoin 的拥趸,这是我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但即使如此,我仍然要将 meme 列入我最看好的四个赛道之一。 

这并不是因为现在 meme 几乎成了熊市当中唯一还在不断制造故事的赛道,而是因为 meme 的底层逻辑在 crypto 世界的道德困境中体现出越来越强的优势。 

Meme 币有两个优势。 

第一个优势很容易想到,就是进入成本低。 

第二个优势则相对深刻一些,就是 meme 币把公平透明放在了价值承诺之前。 

Meme 跟所谓的价值币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就在于价值币首先承诺价值,而 meme 币首先承诺公平和透明。我并不是说 meme 币真的很公平,实际上背后也有很多猫腻,但是相比较而言,meme 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普遍比价值币要好一些。 

价值和公平哪一个更难?王阳明说,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给一个资产做价值,相对比较容易,而公平地分配价值,则要难得多。价值币是先为其易,后为其难。由于这个行业的监管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对每一个价值币团队来说,一旦价值涌现,团队就会面临着机会主义的诱惑,这才是真正的考验和挑战,能够过这一关的,凤毛麟角。一旦一个价值币的团队背弃了承诺,那么这个币就会变得既不公平,也没有价值。相反,一个 meme 币,可以没有价值,完全表现为一个博彩游戏,但一上来就通过一些规则,把信息对称搞得相对到位。在这个基础之上,甚至有可能通过二次开发,为 meme 币赋予价值,这就是先为其难,后为其易,比给一个垃圾价值币重塑公平要容易得多。 

请不要误会,我是坚决主张 crypto 要走向价值创造的,我自己努力做好价值币。但我也必须承认,青睐 meme 币,对很多人来说是理性的选择。 

因此,我认为在下一周期中,虽然作为个体押中一个 meme 币的概率仍然很低,但 meme 币作为一个整体板块会继续火爆。而且,我认为 meme 板块会出现一些价值二创的行为,也就是有些第三方团队围绕已经存在的 meme 币开发应用,从而为 meme 币注入价值。

稳定币支付

区块链除了炒币没有应用?很多人都这么认为,其实大错特错。区块链上目前最大宗的应用是支付,而支付赛道里成长最快的是稳定币支付。 

严格来说,我把稳定币支付放在四个赛道之一,是在作弊。因为稳定币支付的爆发,不是将来时,不是一个猜测,不需要冒险做任何判断,而是已经确立的趋势。之前在 crypto 行业内,稳定币作为投资和激励的主要代币资产,已经被广泛使用。而最近新出现的趋势,是稳定币在跨境贸易当中的逐步渗透。尤其是最近这一两年,大量的中小跨境贸易商已经开始在其供应链内成规模使用稳定币进行 B2B 的结算。在这个领域,区块链支付即结算、分钟级清结算、交易记录终生可查等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只要用熟,就欲罢不能,完全不需要花时间去说服。 

目前唯一的障碍是监管。 

在 crypto 圈内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主要国家必将长期压制和打击稳定币支付。作为 ERC-3525 数字票证标准的设计团队,我们近两年来跟多个国家的央行、跨国金融组织都有深度交流与合作,我可以告诉大家,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从国际清算行到世界银行,从东南亚、非洲一些国家的央行到一些跨境业务巨大的国际性商业银行,他们对于稳定币的优势已经充分认知,绝大多数都知道这是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正在采取积极的姿态去学习和接纳。 

这一轮,不是狼来了,不是叶公好龙,是以比较成熟的理论思考和一定的实践为基础的。他们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在总体接纳稳定币支付作为一种合法的支付手段的同时,如何实施反洗钱、反恐融资等任何法治国家和负责任的金融机构都应该履行的管控义务。目前我们接触到的这个领域里的重大研究,有很大一部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一旦这个问题取得突破,稳定币支付将如开闸之洪水,席卷整个金融行业。 

稳定币支付一定是 RWA 当中最先成功的板块。很多人认为下一波段中 RWA 会爆火,我认为总体上火候还不到,只有稳定币支付作为 RWA 的先锋板块获得大发展,其他 RWA 资产才能陆续起势,这还要至少再等一个周期。不过,RWA 赛道总体上行的趋势是没有问题的,耐心资本应该会逐步开始对 RWA 布局了。

Web3 社交

下一波段中将有 Web3 社交赛道的龙头出现,这是我最大胆的一个预测。这个话题炒了很久,每次尝试都不成功,为什么我认为突破点就在近期呢? 

主要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代表案例就是 Solana Blink 和 TON。 

首先要理解一点,所谓 Web3,就是价值互联网,所谓 Web3 社交网络,其实就是可以进行价值操作的社交网络。换句话说,Web3 社交相比较于 Web2 社交,主要是个增量,而不是推倒重来。从功能上来说,Web2 社交网络已经在内容上做得很好,Web3 社交网络没有必要另起炉灶。你重新做一个社交平台,把 99% 的资源都用来重复 Web2 社交网络已经做得炉火纯青的东西,还要说服用户放弃多年积累的社交资产,把全套社交关系和数据资产全部转移到新平台去,这不但非常难,而且非常笨。为什么不给现有的 Web2 社交网络增加一个价值层,允许大家在已有的社交网络里进行支付、交易等价值操作呢? 

这个思路如此简单、自然,但是整个 Web3 社交赛道的创业者,竟然几年时间都想不到。好在随着 TON 和 Solana Blink 的出现,这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了。TON 和 Solana Blink 有什么共同特点?就是在已经建成的 Web2 CBD 黄金地段的社交网络上加盖价值层,而不是跑到荒郊野地去重新盖楼,指望大家为了那么意识形态和价值主张集体搬家。换句话说,让 Web3 跑起来找流量,而不是让流量跑起来找 Web3。很多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现状不看趋势,整天执迷于分析数据,一会儿指责 TON 空有流量没有价值,一会儿嘲笑 Blink 雷声大雨点小。这些指责单看都没有问题,但是却昧于大势,看不到 Web3 社交网络建设思维范式转换的重大意义。我不是说 TON 和 Blink 一定会成功,更不是说它们就是最后的那个成功者。就像微信之前有米聊,抖音之前有 ,功成不必在它们,但是它们打开了正确的方向,会吸引后面更优秀的创新者,这是最重要的。 

社交一定是一切应用之王,在 Web2 时代如此,在 Web3 时代必将如此。Web3 社交不存在任何逻辑上的问题,以前之所以搞不成,就是思维方式不对。现在这个窗户纸捅破打开,必将迎来 Web3 社交支付和社交交易类产品的大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十年 Web3 行业的基本格局,对此我有很强的信心。

腾讯蹚出产业互联网的新路

腾讯蹚出产业互联网的新路

以往,人们看待产业互联网的方式和方法,依然是消费互联网式的。

即,他们仅仅只是将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一个获取和收割流量的新方式和新方法,而并未真正找到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可以肯定的是,仅仅只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行产业互联网之实的话,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属于自身的发展新周期里的。

这是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出现了那么多年,却一直都无法取得突破的关键原因所在。

庆幸的是,经历了不断地洗牌和调整之后,玩家们开始找到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并由此开启了新的发展姿势。

以此为开端,产业互联网不再是玩家们获取新的流量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真正开始回归到了它本该有的样子。

对于产业互联网来讲,它的发展,从这一刻开始才算是真正步入到了正轨。

透过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们在产业互联网上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窥探到产业互联网的「新姿势」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共同融合而成的,或许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发展姿势。

当这样一种新姿势开始变得成熟和完备,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或许才能真正来临。

产业,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要义

以往,虽然玩家们都在说他们是在做产业互联网,但是,他们做产业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依然还是互联网式的。

说白了,互联网,依然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所在。

当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的时候,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步入正轨的。

这是那么多年以来,产业互联网一直都难以有所突破的关键原因。

随着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玩家们开始意识到,产业应当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产业应当是产业互联网的本质。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们的探索和实践上看出一丝端倪。

无论是他们借助数字化的手段对传统行业进行提档升级,比如,腾讯借助数字化的手段对产业和场景进行深度而全面的赋能;

还是他们主动地拥抱实体产业,比如,马化腾提出了「全真互联网」的概念,并开始寻找与实体拥抱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其实,背后投射出来的都是开始将产业当成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的发展路径。

既然产业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那么,产业互联网的产业是不是就是以往我们所认识的产业呢?很显然不是。

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从腾讯的探索和实践上看出一丝端倪。

无论是腾讯对于传统产业的赋能和改造,还是腾讯实现的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在这样一种发展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新的产业的产生。

因此,新的产业,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

以新的产业来引领行业的发展,以新的产业来满足新的需求,以新的产业来打开新的发展突破口,才是产业互联网最为本质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说,缺少了新的产业,产业互联网便失去了灵魂,而只有回归产业,才是产业互联网之所以会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原因所在。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说,产业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要义。

数字化,产业互联网的内在动能

透过腾讯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真正驱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真正让产业互联网落地的,其实并非互联网技术,而是由互联网技术进化而来的数字技术。

因此,如果我们要寻找产业互联网的内在动能的话,数字技术,无疑是一个主要方面。

那么,数字技术究竟和互联网技术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为,数字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进化。

它规避了互联网技术的弊端,真正做到了自身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更为确切的表述应当是产业数字化。

认识到数字化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的功能和作用,并且真正找到适合数字化技术的正确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一点上,我们同样需要数字化作为内在的发展动能。

通过数字化与产业的结合,通过数字化对于产业的改造,我们就可以找到一条完全有别于互联网式的全新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当数字化成为了产业互联网的内在动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才能告别以往传统而陈旧的发展模式,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以腾讯为代表的诸多的互联网玩家们,之所以会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数字化技术的研发上,之所以会将大气力放置在数字化商业模式的实践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看到了数字化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所扮演着的巨大的功能和作用。

更为确切地说,它们看到了数字化的技术,在驱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所以,他们才会下如此大的气力去做数字化技术的研发,他们才会下如此大的气力进行数字化的商业模式的探索。

融合,产业互联网的主旋律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分野,甚至我们还看到了虚拟经济的强势崛起,而实体经济的没落。

这其实是互联网模式发展的弊病,同样是外界对于互联网玩家们有诸多质疑的根本原因。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校正互联网的问题,改变互联网的模式,重新让互联网得到健康的发展。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之所以会提出,其实和这有着莫大的关联。

如果我们将分裂看成是消费互联网的主旋律的话,那么,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融合则是主旋律。

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从腾讯的探索和实践上看出一丝端倪。

早前,腾讯寻找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方式是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实现的。

无论是对于传统商超的注资,还是对于传统产业的投资,几乎都是在试图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弥补自身的短板。

然而,尽管这样一种建构于资本运作基础之上的融合方式,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样一种融合毕竟是不深入的,不彻底的。

欲要真正解决腾讯的短板,必然需要寻找新的融合的方式和方法。

于是,马化腾提出了「全真互联网」的概念。

现在,腾讯探索出来了一种全新的融合方式。

如果对这样一种融合的新方式进行总结的话,我认为,这样一种融合的方式是通过对于自身的定位进行重新调整的方式来实现的。

在我看来,现在腾讯更多地扮演的是一种「新型基础设施」的角色,它们广泛地存在于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场景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不再是以往那样一种和实体经济割裂的状态,而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实体经济的一份子。

同以往建立在资本运作之上的生拼硬凑的融合不同,现在这样一种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更加彻底、深度和全面。

当腾讯探索出来的这样一种全新的融合方式开始逐渐成熟和完善之后,我们将不再看待消费互联网时代那样一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野情况,而是一种深度融合的全新的状态。

在这样一种全新的状态之下,阿里们具备实体经济的特质,而实体产业同样具备阿里们的特征。

这样一种混沌的状态,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最真实的状态;

这样一种混沌的样子,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最真实的样子;

这样一种发展的姿势,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姿势。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和原始奥义。

结语

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之后,我们开始把握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发展姿势和发展逻辑。

而这,正是腾讯探索出来的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在我看来,这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正确的发展姿势,这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发展模式。

以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和逻辑为基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才能真正摆脱以往的发展牵绊,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完—

链上知识产权:未来的方向

作者:timtimtim.eth 来源:mirror 

最近看到了story融了$54m又想起了这个项目哈哈哈,之前有看过,然后貌似没什么消息了。至于写这个长文的缘故,主要就是硕士的研究方向是这块。所以就浅浅聊一下吧,毕竟我也不学法,只是为了毕论去看了版权法。了解了一些现有的情况。正题之前,最近想了一下,我就随性发发长文,写写我想写的,想看就看,我也不怎么在意哈哈哈。

什么是版权?

深入探讨知识产权及其多个子领域,特别是版权,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还将涉及这些法律概念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

那正题开始,让我们先从版权和知识产权开始。版权(copyright)和知识产权(IP)其实比你想象中的要复杂。知识产权是多个法律概念的集合,包括但不限于版权、商标和专利等方面。这里的法律概念用于通过某种方式证明创造者的权益。作为知识产权的所有者,你可以销售、转让或管理这些法律概念下的各项权益。你可能看到我们聊到了版权,这时候你会疑惑是吧。

  1. 版权(Copyright):版权是一种针对文学、艺术和音乐等创作作品的法律保护机制。它赋予创作者独家的复制、分发、展示和修改作品的权利,通常在一定时间内有效。

  2. 商标(Trademark):商标则是用于标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文字、图形或符号。它赋予拥有者独家使用该标识的权利,以防止市场上的混淆和不正当竞争。

  3. 专利(Patent):专利保护的是一项新颖和有用的发明或改进。拥有专利权的人或组织有独家生产、使用或销售该发明的权利,通常在一定年限内。

  4. 商业秘密(Trade Secrets):商业秘密是一种未公开的信息,具有商业价值,并且其所有者已采取合理措施保密。这可以包括生产工艺、客户列表或特殊算法等。

其实版权是个细分领域,因为艺术创作和商户或是发明很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区分开来。

在西方,版权常被描述为“一捆权利”(a bundle of rights),这意味着版权不是一个单一的法律概念,而是由多种权利组成的。这些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展示权和改编权等。这种多元性赋予了创作者极大的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需要将各种权利单独或组合地许可给第三方。

为什么版权会有这么多元的性质呢?这是因为在更大的法律框架下,即知识产权,版权只是其中的一个子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版权是次要的或局限的。事实上,它自身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主体”,可以用于实现各种各样的法律和商业目标。

简而言之,版权是一种用于识别和保护作品创作者权益的法律机制。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创造性表达的世界中,如文学、艺术、音乐甚至软件等,因此需要有一种方式来证明这些作品的原创性和所有权。这就是版权的作用。除了基本的复制和分发权外,版权还给予创作者一系列其他权利,如改编和公开表演等,同时也存在一些特定的限制和义务。

  • 公平使用(Fair Use):在某些特定场合,如教育、新闻报道、评论和研究等,人们有权使用他人的版权作品,而无需事先获得许可。这是版权法中的一个重要例外。

  • 创意共享(Creative Commons):除了传统的版权保护之外,还有一些更灵活的许可方式,如创意共享许可证,允许创作者自由地分享他们的作品,并在一定程度上自定义其他人如何使用这些作品。

  • 转让与许可: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可以选择将其权利转让或许可给他人。这通常需要通过正式的法律文件来完成,并可能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限制。

与商标和专利等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相比,版权通常自动产生,不需要注册(尽管注册可以提供额外的法律保护)。此外,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可能会针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的不同方面。例如,一款软件可能同时拥有版权(针对源代码)和商标(针对品牌名称)。通常而言,知识产权法具有国际性。

  • 国际协定与组织:很多国家都参与了诸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国际组织和协定。这些协定规定了最基础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但各国在实施时仍有一定的自由度。

  • 地域差异:尽管有国际协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法仍有明显差异。例如,美国的“公平使用”原则和欧洲的“合理使用”原则有所不同。

  • 跨境问题: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今天,跨境使用和侵权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例如,一个在美国注册的商标在中国可能没有保护,除非它也在中国注册。

所以通过这些法律,发明家可以获得专利保护,商家可以获得商标保护,而创作者则可以获得版权保护。

版权框架的痛点

传统版权框架的痛点,何为痛点,为什么痛,为什么我们要变革

通过之前的章节,我们大致了解了什么是版权和知识产权,以及这些概念的细微差别和应用。这为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主题——版权框架的现有问题以及区块链如何可能成为一个解决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我强烈推荐阅读Sebastian Pech的论文”HOW BLOCKCHAIN TECHNOLOGY CAN CHANGE THE ADMINIS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OPYRIGHT PROTECTED WORKS”。该论文详细分析了现有版权系统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我硕士论文的参考资料之一。

现在,让我们更具体地查看版权系统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确权问题、版权碎片化、使用和支付的不透明性、不平等的利益分配,以及侵权行为。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创作者的权益,还影响了版权作品的整个价值链,从生产到消费。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问题,并探索区块链如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确权问题

正如之前在版权段落中提到的,“版权自动产生,不需要注册”,但这种自动产生的法律效应相对较弱。现阶段,虽然版权注册流程逐渐简化,最大的挑战仍在于如何证明自己是某一版权作品的首创作者。在传统法律框架内,这通常需要依赖大量的文档和第三方证明,这不仅耗时耗力,还对多方用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侵权者在被判罚之前仍然可以自由地使用版权或知识产权,这严重侵犯了真正版权持有者的权益,并可能影响其未来的销售和发展。

版权的碎片化问题

如前段所述,版权在西方通常被描述为“一捆权利”(a bundle of rights)。这意味着版权不是一个单一的法律概念,而是由多种权利组成。然而,在现有的版权注册流程中,我们很难将版权主体与其附属权利(如二次创作、分发、演绎和改编等)有效地分离。这些附属权利虽然可以由不同的法律实体单独持有,但如何公平地将这些收益分配给各个权利持有者成了一个难题,往往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复杂的仲裁和管理。其实更深层度的去挖掘,我们会发现这个更多的是技术问题。当前的版权管理系统,只能管理单一版权,对于多维度的现在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和缺乏灵活性。

不平等的利益分配

这个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台方与版权创作者之间的利润分配;二是创作者与二次创作者之间的分润问题。

首先,让我们从平台和创作者的关系开始讨论。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创作平台的分润机制都相当苛刻。以音乐行业为例,Spotify和Apple Music的利润分成机制一直受到广泛的批评。这也是音乐NFT(非同质化代币)出现的原因之一,它们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利润回归到创作者手中。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亚马逊书店(涵盖实体书和电子书)和起点(网络文学)等平台上。这些平台通常会利用其流量优势“绑架”创作者,迫使他们签署不平等的分润协议。

其次,我们来看看创作者与二次创作者之间的分润问题。这个问题在当下尤为严重,例如在Bilibili平台上广受欢迎的“鬼畜”视频。这类视频通常是基于某个原始视频进行的二次创作。然而,当这些鬼畜视频开始盈利时,问题就出现了:二次创作者是否有义务分享收益给原创作者?目前,这样的机制几乎是不存在的。大多数二次创作者并不会主动将收益分享给原创作者,除非他们购买了二次创作权。

侵权行为:版权体系的棘手问题

侵权、抄袭和滥用是当前版权体系中最为棘手的三个问题。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原创作者的法律和经济权益,还暴露了现有版权体系的不足。

侵权:授权与责任

侵权通常涉及在未经授权或超出授权范围内使用他人的版权作品。这种行为既侵犯了原创作者的法律权益,也可能对他们造成经济损失。虽然法律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由于证据收集难度和跨境执法的复杂性,实际执行中往往难以追究侵权者。

抄袭:破坏市场公平性

抄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侵权,通常涉及未经授权地复制或模仿他人的作品,并将其冒充为自己的创造。这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权益,也严重破坏了创作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滥用:背离初衷

版权滥用通常是由权利持有人的不当行为引发的,例如通过恶意诉讼或高额许可费来限制作品的合法流通。这种行为实际上破坏了版权体系的基础目标,即促进创新和信息共享。

显然,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源自未经许可的使用或行为。那么,尽管存在严格的知识产权法律,为何侵权行为仍然屡见不鲜?一方面,网络作为开放平台,在侵权行为尚未形成规模之前,往往难以进行有效追踪和执法。另一方面,法律制度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反应迟缓,与快速发展的技术相比总是步履维艰。这些因素合在一起,使得侵权行为成为一个持久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更综合、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最后则是全球化的问题,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背景下,版权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的版权法,这对跨境版权执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尽管有国际版权条约和协议,如《伯尔尼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但由于法律实施和解释的差异,侵权者仍有可能逃避法律责任。

区块链和知识产权和Web3

在聊Story protocol之前,我想先聊聊区块链和IP之间的关系。区块链天生就适合赋能IP

区块链技术,自诞生以来,已经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在知识产权领域,它被视为可能改变版权管理、专利保护和品牌维权的关键技术。

区块链的三大核心特性——透明性、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为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特别是在中国,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区块链应用正迅速崭露头角。蚂蚁链的“中国版权链”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代表了区块链技术在确保版权安全、促进创作者权益和简化版权交易中的巨大潜力。例如,2019年抖音起诉百度的案件中,区块链技术就被用于证据取证。

但为何区块链与知识产权的结合如此紧密呢?

  1. 确权:在数字时代,内容的创作、分发和共享速度极快,这使得确权变得更加困难。但区块链技术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它可以为每一份创作内容提供一个不可篡改的时间戳,确保原创者的权益不被侵犯。

  2. 透明性:在传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版权信息、交易记录和授权细节常常缺乏透明度。区块链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保证了所有交易记录都可供公众查阅,从而增强了版权持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任。

  3. 可追溯性: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追溯权利来源和交易路径是关键。区块链技术的连续性确保了每一次交易、授权和转让都被永久记录,为法律纠纷提供了有力证据。

当我们探讨区块链的潜力时,我们经常关注其明显的特性和应用。但我认为,除了这些明显的优势,区块链在版权领域还有一个更深远的影响,那就是知识产权(IP)的资产化。

我们之前讨论过版权的碎片化问题,这主要源于“a bundle of rights”这一概念的抽象性。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难以将这种抽象的知识版权转化为具有高流动性的实际资产。但当我们将这些版权上链时,这种抽象的权利可以被转化或说“资产化”。这与dataFi的思路相似,即将抽象的数据或权利具体化为实际的、可交易的资产。同时我们也可玩出更多的花样,质押,借贷,碎片化等,这些操作在传统的web2世界中时常需要经历多个法律合同签署,但是通过区块链和defi我们可以去简化这些流程

基于这种资产化的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三个关键的机制:

  1. IP代币化:这是将知识产权转化为代币的过程。一旦代币化,这些代币就可以在区块链上自由交易,为知识产权的交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高效的平台。这实际上是将数字世界的资产“映射”回现实,形成真实的资产,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反向的RWA”。

  2. 智能合约的应用:通过智能合约,我们可以自动化许多与版权相关的流程,如授权和分润。这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大大降低与人工管理和法律流程相关的成本。这种自动化和简化的过程有助于降低产权交易的门槛,使其更加普及和便捷。

  3. 点对点交易:区块链的一个核心特点是其支持点对点的交易,这意味着交易不受地域或货币的限制,只要交易双方同意,交易就可以顺利进行。

当我们谈论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时,还有一个核心目标就是简化和自动化传统的交易和合同流程。这种技术的起因,正如您所提到的,是为了实现点对点的交易系统,从而避免中间商的干预和额外成本。在产权领域,一个显著的障碍是与版权转让、授权和其他相关交易相关的繁琐文件签署过程。这不仅耗时,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和误解。

链上签名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像ethsign这样的工具,交易双方可以直接在链上签署合约。这种签名是加密的、不可篡改的,并且可以公开验证。这意味着,不再需要传统的、繁琐的文件签署和验证流程,所有的交易都可以在链上自动、安全地完成。

更具体地说,当产权上链时,可以附属一个基于钱包签名的合约。这样,每当有人想要购买、授权或进行其他与该产权相关的交易时,他们只需要使用其钱包进行签名,然后交易就可以自动完成。这不仅简化了交易流程,而且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性。

Story protocol

这段我们聊聊story protocol,之所以写这个起因虽然不是story protocol但是感谢他们推了我一把,谢鸣故事,Sleepy和S.Y.Lee的推文

在这里,我不会深入讨论背景或个人观点,而是直接聚焦于技术层面。特别是,我会探讨网络效应如何与知识产权(IP)相互作用,并对比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最近,S.Y 在一个讨论串中引用了 Chris Dixon 的名言:“The killer app of the Internet is networks”。我对这一观点深有同感。在这个网络化的世界里,每个应用的核心都是人——或更准确地说,是网络中的节点。类似地,如果我们把每一项知识产权也看作一个节点,那么这些“IP节点”有可能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然而,当前的知识产权体系似乎还未能完全适应这一网络化的趋势。具体来说,现有体系存在如下问题:

  • 版权不透明:权益方往往难以追踪其作品的使用情况。

  • 权利不透明:同样,权益方也很难了解到哪些人或组织拥有哪些使用权。

这两个问题限制了知识产权在网络环境中的有效运作。复杂性和多维度的挑战,虽然上述问题主要集中在法律层面,但知识产权实际上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主题。当我们深入挖掘时,会发现这个问题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由于S.Y曾经创建了一个网络小说平台 Radish,他从小说IP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讨论。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个方向,因为我认为文字作品具有出色的拓展性和操作性。

  1. 低侵权成本:在当前的环境下,侵犯小说IP的成本非常低。

  2. 原创与二创的矛盾:目前,二次创作(二创)很少或从不回馈给原创作品。例如,在平台如bilibili和PEPE上,我们很少看到二创作者对原创作者的尊重。

  3. 开放网络的双刃剑:网络的开放性虽然促进了信息的自由流通,但也使得原创作者更难以保护自己的作品。

IP和平台的爱恨纠缠,之前我们聊了聊利益之间的压迫,问题在于平台与IP始于利益,终于传播。两者的爱恨纠缠,不仅仅只是利益。平台经济压迫新 IP 的成长空间。现有内容品牌和 IP 还面临着平台经济的压迫,平台可以精准控制各品牌 IP 的曝光流量。新 IP 只能不断优化获客成本 CAC (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 来维持生计。诸如好莱坞等企业一直在炒冷饭,不断翻拍老 IP,也是因为畏惧构建新 IP 的高昂成本,只能把预算花在能收获有效回报的业务上。(引用故事的推文)这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内容缺乏网络效应,必须依赖巨额的内容和营销预算来维持自身。仔细想想,从传统的2/8定律来看,因为平台方控制流量,势必代表只有头部的一些作品才会有更多曝光,剩下的作品只能凭运气和粉丝自发的去推广和宣传。也就是说只有少部分人会赚钱。

总结以上的几个点,story protocol想解决分发问题,保障作者权益,创建新体系。那么他们究竟做了什么。S.Y很有趣的说了一个词Git。对于不熟悉版本控制的人来说可能有些晦涩。一句话概括就是Git是一个分布式的版本控制系统。以Git为核心逻辑创建IP的Git管理系统或是说IP Repo从而实现链上IP基础设施,核心组建分为2个部分

  1. 链上IP库,用于存储IP,回溯分配,上链记录,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

  2. 可组合的IP模块,扩大使用方式,更自由,更自主

在深入探讨 Story Protocol 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Git,这是一个在传统软件开发中至关重要的工具。Git 的核心功能在于版本管理和团队协同,它解决了开发团队在协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诸多挑战。那么,这与知识产权有何关联?正如我之前在讨论版权时所提到的,版权实际上是多种权利的集合体。这意味着不同的人可能持有不同的权利子集——例如,有的人拥有二次创作权,有的人拥有表演权,还有的人可能拥有多种权利。这与 Git 的“版本”概念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如果我们将 Git 的逻辑应用到 IP 管理上,即将每个 IP 视为一个独立的仓库(repository),而各种权利则相当于不同的分支(branch)或版本。这样,每个 IP 不仅在扩展性、可编程性和追溯性方面得到了增强,而且每个“子版本”都能保持其独立性。

当 IP 从一个抽象的主体转变为具体的节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玩乐高”了。通过模块化,IP 获得了更多有趣和有用的玩法。例如,共同创作、权利分发、版税分发,以及基于区块链的 IPFi 等操作变得越来越可行。这与 DataFi 中提倡的“数据资产化”是一个相似的概念。即,通过模块化和封装,我们可以为本质上难以量化的事物添加金融属性,从而解锁全新的商业和创作模式。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使得我们更容易去管理IP,也更容易去审视IP的使用。这里结合Story Protocol和第三章节提一些想法。

  1. IP构建块(IP Blocks):像乐高一样,不同的IP元素(比如角色、故事情节、设置等)可以被设计为可插拔的模块。这将允许创作者、投资者或粉丝组合这些模块以创造全新的作品或衍生品。

  2. 动态权利管理(Dynamic Rights Management):模块化的IP元素意味着更灵活的权利管理。例如,一个模块可能只包含“表演权”,而另一个模块可能只包含“出版权”。

  3. 去中心化的共创(Decentralized Co-Creation):通过区块链或其他分布式技术,各方可以在不侵犯彼此权利的情况下,共同开发和改进IP模块。

  4. 智能合约与自动化版税(Smart Contracts and Automated Royalties):使用模块化设计,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分发由多个创作者共同创作的作品的版税。

  5. 模块化金融化(Modular Financialization):每个IP模块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金融资产进行交易,这不仅增加了流动性,也为小型创作者提供了资金。

  6. 模块互操作性(Module Interoperability):不同IP模块之间可以实现互操作性,这样一部小说中的角色就可以轻易地出现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电影或游戏中。

  7. 社群驱动的IP开发(Community-Driven IP Development):粉丝或社群可以通过投票或其他机制选择或改进IP模块,这样IP的开发将更加民主化和多样化。

  8. 实时数据反馈(Real-time Data Feedback):每个模块的使用情况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追踪,从而为创作者提供实时反馈,以优化其创作或营销策略。

Creader.io

我简单聊一下,之前的想法,虽然不成熟但是不乏也是一种思考

我之所以撰写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的硕士毕业论文专注于链上版权解决方案的研究,特别是在文学领域。因此,我对这一领域的了解可能比一般人更为深入。

我的核心设想是利用“NFT套NFT”的模式来实现版权的可视化管理。简而言之,这意味着为每一种版权附属权利(如分发、表演、二次创作、访问权等)创建一个独立的NFT。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为版权管理带来的高度灵活性和透明性。

让我详细解释一下用户流程:

  1. 注册与封面NFT:用户首先在平台上注册,例如上传一个小说封面。系统随后为用户生成一个与该封面相关的NFT。

  2. 创建附属权利NFT:只有持有特定封面NFT的用户才能进一步创建与之相关的附属权利NFT。

这个框架的核心思想是“权利解耦”。在传统的版权管理体系中,尽管版权和其附属权利都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但每种权利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例如,一首歌可能涉及作曲者、填词者和录音公司三个不同的权利持有者。在这种情况下,每种权利在进行许可、销售或其他商业活动时可能都需要独立的合同。这种方法虽然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但也给管理带来了复杂性。而通过NFT,我们可以将这些权利分离并独立地表示,每一种权利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NFT进行交易和管理

因此,我当时的提议是将产权所有者与其权利分离,将这种关系直接与产权(即NFT)关联。这样,用户与产权NFT建立联系,然后通过该NFT创建各种附属权利。流程可以简化为:用户 → 产权NFT → 附属权利NFT。同时为确保完整性和安全性,当用户尝试创建附属权利NFT时,系统会验证其是否为相关产权NFT的持有者。

NFT和产权

NFT(非替代性令牌)在当下被广泛地与PFP(Profile Picture)或艺术品联系在一起,但其实际的应用潜力远不止于此。从NFT的原始定义来看,它被设计为代表数字或实物资产的所有权。在EIP(以太坊改进提案)中,NFT的定义明确强调了其多样性,涵盖了RWA资产、数字资产,甚至负债。这意味着NFT的应用领域远比目前的普遍认知要广泛。

例如,Uniswap采用NFT来存储流动性池的数据,使得用户交易更为便捷;而Greenfield则通过NFT和ERC-1155标准将数据资产化,为数据赋予了实际的经济价值。这些例子都展示了NFT作为数据和资产容器的强大潜力。

进一步思考,NFT的真正价值可能在于其为资产管理和交易带来的简化。传统的资产交易和管理,尤其是版权和知识产权,往往涉及复杂的合同和协议,缺乏透明性。而NFT,作为一个公开、透明的数字证书,不仅简化了交易流程,还提供了一个可追溯的权利分发历史。这种透明性和简化为资产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6551和产权

EIP6551最早是3月去里斯本之前了解的,为了里斯本之行专门学习并基于这个开发了个dapp打黑客松。如果归根结底去对比,其实我差不多是做了个相似的机制出来但是灵活性和可拓展性弱了很多。先解释一下EIP6551,EIP6551的核心思想是将NFT视为钱包的容器,从而使NFT与资产产生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叠加更多的操作。这种设计的主要优势在于交易隔离和权限隔离,为资产管理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在Web2的世界中,每个网站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用户的数据和资产受到网站的管理和控制。但在Web3的世界中,这种叙事被颠倒了。用户成为了中心,而网站和应用则围绕用户展开。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和资产拥有更高的控制权,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资产难以分离。当一个用户的钱包被攻击或盗取时,所有与该钱包关联的资产都可能受到威胁。

EIP6551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将每个NFT视为一个独立的钱包,与其关联的资产都存储在其中,从而实现了资产的隔离。这意味着,即使主钱包被攻击,只要攻击没有扩展到所有子钱包,其他子钱包中的资产仍然是安全的。这种设计实现了风险隔离和资产隔离,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资产安全性。

那为什么6551 会和产权有关系?

在Creader.io的章节中我们试图通过NFT定义一个新的产权管理框架。但是这个的灵活度就像我上个段落提的一样因为没有资产隔离,一旦权利分发多起来,还是会有很多不便例如资产转移和收费计算。EIP6551可以在已有的框架进行新一轮的定义。通过将每种权利或资产与一个NFT关联,我们可以实现权利的数字化和资产化。每个NFT都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钱包,其中包含与该权利或资产相关的所有信息和交易记录。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交易流程,还提供了更高的透明性和安全性。

此外,EIP6551还为知识产权的交易和授权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例如,一个音乐制作人可以将其音乐作品与一个NFT关联,并将该NFT作为一个独立的钱包。当有人想要购买或授权这首歌时,他们只需要与该NFT进行交易,而不需要与制作人直接交涉。这种设计简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效率,同时也确保了权利持有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我的一些看法

我觉得基于story protocol的文章很多东西比较模糊吧,我觉得network state这个概念有些过于依赖于用户和生态了。我们知道IP还有个很大的问题是独立。举个简单例子,为什么我们没法看到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的结合,你不要和我说同人文,那个不是正统利用。因为原IP是独立且拥有自己故事线的。那么谁来做这个网络还是需要依赖于用户和生态,我觉得无限文的未来可能就是这里。但是这样一来,我觉得story protocol瞄准的不是原创这个点其实更多的是共创或是二创。这可能也是为什么Story Protocol团队把IP形容成Git。大家有基于原创做一个自己的fork,然后开创出新的故事/结局/人物,然后购买其他IP的角色融合成无限文哈哈哈,我也很同意他们团队说的,当前的版权框架不利于网络的开放性原则。宽松约束可能会带来新的叙事。

对比一下我之前的可能最大的点在于具像化和抽象化,目前Story Protocol聊的很多东西都比较抽象,但是核心思路无疑是一样的,宗旨在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我的方案更侧重于具体的实施和操作,通过“NFT套NFT”的模式为每种版权附属权利创建一个独立的NFT,从而实现版权的可视化管理。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权利解耦”,即将产权所有者与其权利分离,并将这种关系与NFT关联。而Story Protocol则更多地强调开放性和协作,它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和抽象的视角来看待IP的生命周期和交易。Story Protocol强调的是创建一个能够跟踪IP起源和演变,并提供无摩擦许可和混合IP的模块的系统。尽管两者都旨在解决同一核心问题,但它们的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我的方案提供了一个更具体、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而Story Protocol则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和协作的框架。

最后聊一下难点吧

新技术势必带来新的阵痛和机遇

就聊聊区块链和产权的难点。其实新技术的革新通常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就如同新功能破坏了已有的逻辑那样。我们就聊几个比较重要的点,技术接纳,抄袭侵权和交易透明。

接纳

在过去的5000年中,人类文明经历了飞速的进步,至今我们已经生产了兆级别的数据。相比之下,区块链技术仅有短短的十多年历史。这种时间差异导致了明显的学习曲线,使得相关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理解和适应这一新技术。在区块链行业内,我们深知用户门槛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对于普通用户,这种新颖且相对复杂的技术需要大量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尤其是当涉及到知识产权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领域时,推广和合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知识产权的管理和执行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和标准。尽管链上的知识产权可能采用统一的上链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与各国的法律体系完美对接。这为政府在接纳和实施这一新技术时设置了额外的障碍。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我们需要一个开放且统一的标准。只有当所有参与者都遵循这一标准时,各国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地化的改进,从而简化流程并确保跨国交易的顺利进行。

最后,政府的态度和参与至关重要。通常,政府在接纳和规范新技术方面持有保守的观点。为了确保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需要与政府和监管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新技术与现有的法律和规定保持一致。

抄袭和侵权

在探讨抄袭和侵权这两大话题之前,我想先明确一个观点,这也是我导师曾经提到的问题。那就是,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包括区块链在内的任何技术都无法完全避免或消除抄袭和侵权这类人为的不当行为。我们不能完全控制或预防人的行为选择。但链上知识产权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那就是确权。在传统的知识产权纠纷中,整个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取证和裁决两个阶段。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大大加速取证的效率,从而缩短整个纠纷处理的时间。简而言之,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纠纷的解决速度,减少由此产生的损害,并提高侵权行为的成本和风险,从而间接地提高其犯罪门槛。但是无论怎么改变叙事,我们始终是无法避免链上抄袭链下或是链上抄袭链下亦或是链生态的抄袭。这块的话可能需要社区和AI的协助。最后解释一下抄袭,相比侵权可能更难理解。抄袭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几种是可能出现,直接照搬,或是改写,或是结构和思路。但是缝合怪这一类的灵感层面的抄袭是很难判定的。就相当于游戏玩法相似但是核心不一样因而不构成抄袭。

透明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之一是其透明性,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首先,隐私问题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关注点。由于所有的交易都是公开的,用户为匿名,创作者的隐私还是可能会受到威胁,特别是当涉及到版权交易和收益分配时。这不仅可能暴露创作者的身份,还可能揭示他们的交易金额和其他敏感信息。其次,过度的透明性可能会带来风险。虽然透明性可以增加信任和可验证性,但它也可能导致某些不应公开的信息被泄露,如创作者的联系方式、合同细节等。最后,区块链的数据不可更改性也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这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另一方面,它也意味着一旦数据被添加到链上,任何错误或过时的信息都将永久存在,无法更正或删除。这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或其他问题,尤其是在知识产权领域。

结语

近期,我一直酝酿着写一篇关于链上知识产权(IP)的文章。事实上,我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链上IP的浓厚兴趣。在我看来,尽管目前的焦点大多集中在数字货币上,但知识产权是一个迫切需要创新和变革的领域。

我对此领域的热情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商业潜力,更多的是因为我看到了它对未来的影响。我甚至考虑将这作为我博士研究的方向,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理想。

知识产权,尤其是成功的IP,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潜力。以《哈利·波特》为例,这一经久不衰的IP已经证明了其持久的吸引力和价值。但在传统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下,很多优秀的IP往往受到了平台和中介的限制,导致其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区块链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工具,使得知识产权管理变得更加透明、公正和高效。我们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打破传统的束缚,创造一个低摩擦、去中心化的知识产权管理生态。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分享我的观点和理念,更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区块链和知识产权应该结合,以及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带来启示,也希望未来的知识产权世界能够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公正和繁荣。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Web3 预测市场正在通过利用区块链,从不同参与者中获取并汇聚信息,彻底改变对于现实的预测方式。这些平台体现了“群体智慧”的原则,创建了高效的市场,参与者以下注的方式表达他们的信念,并真正参与其中。

这些平台的增长令人惊叹。作为领头羊,Polymarket 在 2024 年 7 月的交易量飙升至 3.6 亿美元,比其 2023 年的平均值增加了五十倍。这一激增直接与美国总统选举事件相关,超过 99% 的下注集中在对选举结果的预测上。然而,在政治热潮外,你也会发现市场在预测第一个市值达到 10 亿美元的猫咪memecoin或下一个病毒式传播的TikTok主题。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 Token Terminal

随着这些市场的成熟,更多创新的涌现和巨大的增长潜力,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下一代预测市场会是什么样子?无论是通过技术进步、改善用户体验,还是扩展到新场景,Web3 预测市场的未来都有望优化和改变我们集体预测和面对新兴趋势的方式。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1. 预测市场面临的难题

1.1 流动性和做市难题

1.1.1 长尾事件的困境

为“例如一个有关何时发现宜人类居住的系外行星的预测市场”这种罕见事件定价,是典型的长尾难题。由于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投机性较重,导致流动性较低。在预测市场中,细分度高的事件往往难以吸引参与者,导致订单簿较薄、交易活动有限。这种流动性不足使得交易者难以下单,最终削弱了市场有效性,使得这些潜在热度高但没那么快有结果的预测市场被忽视。

1.1.2 流动性提供者的无常损失

流动性提供者(LPs)——那些为市场的流动性池提供资产以促进交易的参与者——面临由于无常损失而带来的重大风险。例如某个候选人是否会赢得选举这样的预测市场,会随着事件结果变得更加确定,相关代币的价格更趋向于零或一。早期提供流动性的 LPs 可能会持有了过多预测“失败”的代币,这些代币最终将归零,从而导致巨大的无常损失。

1.2 用户参与度和市场吸引力

1.2.1 上限不足

在crypto世界中,每个人都在追逐下一个100x的机会,这使得预测市场显得相对普通。例如,与其在预测市场上下注特朗普对阵卡玛拉·哈里斯,许多人可能更愿意投资像 $TREMP 或 $KAMA 这样的memecoin,这些memecoin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和更多的肾上腺素。为了竞争,预测市场可以引入游戏化元素,例如动态的特定事件市场或奖励系统,以及忠诚度计划或分层奖励,以增强用户参与度,使寻求真相的过程像对memecoin的投机一样令人兴奋。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1.2.2 市场多样性与长期性

预测市场需要超越政治事件进行多元化,以维持长期的用户参与。虽然体育和娱乐领域已经有了固定的细分市场,但机会在于创建满足特定兴趣的专业化市场,例如预测 ChatGPT-5 何时发布。然而,对此一个常见的批评是,即使在更广泛的主题中,用户也可能只关注特定的话题,使得这些市场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此外,市场需要运行较长时间且结果不确定,这可能会阻碍用户的参与。许多话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结束,且没有明确的输赢评判标准,这可能难以吸引用户持续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预测平台应专注于快速创建和结束与用户兴趣相符的细分市场,平衡用户参与的需求与预测市场的可行性。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1.3 监管障碍

监管仍然是预测市场发展的重大障碍。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在 2022 年对 Polymarket 处以 140 万美元的罚款,展现了了运营未注册平台的风险。这一监管行动导致 Polymarket 禁止美国用户使用其平台以遵守和解协议。然而,挑战远未结束,最近的事态发展使选举相关的预测市场受到更严格的审查。最近在 2024 年,CFTC 提议一项规则,禁止在美国选举上进行衍生品交易,理由是此类市场可能会潜在地影响选举结果。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 CoinDesk

这项提议的禁令对依赖政治博彩市场的平台,如 Polymarket、PredictIt 和Kalshi,具有严重影响。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也公开敦促 CFTC彻底关闭 选举预测市场,理由是担心这些市场可能扰乱民主进程。这些平台目前正参与法律诉讼,以抗衡这些监管措施。

这一情况凸显了预测市场在创新与合规之间必须维持的微妙平衡。随着监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这些平台将需要适应,否则可能面临运营上的重大限制,从而可能抑制这一新兴行业的增长和多样化。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2. 下一代预测市场

尽管当今的预测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新一波预测市场的创新即将到来。下一代预测市场正专门设计来应对这些障碍,融入先进技术、增强的市场机制和以用户为中心的功能。这些即将推出的平台旨在克服流动性、用户参与度和监管限制的难题,可能会改变预测市场的格局,为更强大和更具活力的未来铺平道路。

2.1 先进的市场机制

2.1.1 专门的流动性解决方案

专门的做市商可以通过为复杂的结果提供流动性,解锁大量的集体知识。一个在该领域创新的例子是Azuro 等项目采用的点对池流动性模型。该模型将资本汇集成一个单一的对手方,以应对平台交易者的需求,确保即使是细分市场也有足够的流动性来有效运作。这种系统支持更广泛的预测市场,使得在长尾事件中保持流动性变得更容易。

这种方法对于预测罕见或高度特定事件的市场特别有用,例如某项技术突破的影响。通过汇集来自不同参与者的流动性,这种模型将风险分散到多个市场,减少流动性短缺的可能性,并增强平台的整体稳健性。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 Azuro

2.1.2 杠杆与组合投注

能够以更多样的方式获胜对预测市场参与者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就是杠杆投注和组合投注等高级投注策略的作用所在。杠杆投注允许参与者通过增加投注额来提高潜在回报,这在政治预测等高风险市场中尤为吸引人。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 CT

组合投注将多个预测合并为一个投注,提供了更高的回报机会。例如,用户可以对多个相关的经济事件进行组合投注,例如一个季度内的利率变动和通货膨胀数据。这些事件的相互关联增加了潜在的回报,但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

组合投注的社交属性带来了另一层刺激。参与者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组合投注单,当有人赢得大奖时,可能会创造病毒式传播。这可以驱动更多的参与,尤其是在加密社区中。然而,对于大额收益的管理,支付相关的风险和如何设置准确的赔率仍然是一个挑战。

在 Web3 体育博彩平台 SX Bet 上实施的点对点组合投注系统,允许用户创建定制化的投注,流动性由自动化市场做市商提供。这一创新为各个领域的预测市场带来了更富有动态和吸引人的前景。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SX Bet

2.1.3 无许可的市场创建

由用户创建的非许可市场有潜力大幅扩展可预测事件的范围。通过允许任何人创建市场,平台可以在意想不到的领域挖掘预测能力。例如,小众受众可能会创建市场预测某个特定表情包的成功或某个具体事件的结果,这些通常会被大型平台忽视。

Swaye 在这一领域进行创新,允许用户创建与事件结果相关的市场,参与者甚至可以创建或交易与这些结果相关的表情包币。那些对传统平台上的高机会成本和无法创建市场感到沮丧的用户可以转向 Swaye,在那里他们可以生成市场并赚取费用。例如,用户可能会创建一个市场,预测猴痘病毒是否会在特定日期之前被宣布为流行病毒。结果代币,如 $MPOX 和 $NOPOX,将代表可能的结果,失败的代币将归零,而成功的代币可能会成为永久的memecoin。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Swaye App

2.2 增强用户体验和参与度

2.2.1 移动优先与实时预测

优化移动端,对于捕捉实时洞察至关重要。设想一种移动端的预测市场体验,用户可以在实时事件(如体育比赛或政治辩论)期间进行互动和下注。通知和实时更新可以保持用户持续的参与,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预测并立即查看结果。

2.2.2 与社交网络的集成

利用现有的社交媒体渠道是吸引更多用户和提升预测市场参与度的有效方式。通过与 Farcaster 和 Solana 的 Blink 等平台集成,预测市场可以利用已建立的网络进行分发和用户互动。像 Swaye 和 Bookie 这样的项目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使用户能够直接在社交动态中分享他们的预测,创造病毒式传播的时刻并推动参与。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 /swaye on Farcaster

这种集成可以使预测市场更易于访问,并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因为用户可以无缝地参与他们社交圈中分享的预测。

2.2.3 游戏化与社交动态

游戏化预测市场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吸引力,将其从枯燥的活动转变为引人入胜的比赛。排行榜、成就系统和竞争联赛等功能可以显著推动用户参与度。想象一下,用户参与一个社交预测联赛,根据准确性获得徽章并提升排名。由KOL主导的预测可以增加另一层社交属性,KOL分享他们的下注,鼓励他们的粉丝加入并竞争,从而加深社区的参与和互动。

2.3 AI集成

AI有望彻底改变预测市场的格局,解决长期存在的挑战并解锁新的可能性。正如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所建议的,AI与加密货币的交汇,特别是在预测市场中的应用,可能是“认知技术的圣杯”。

2.3.1 内容创建与事件选择

AI可以显著提升预测市场中创建事件的过程。通过分析新闻、社交媒体和金融数据中的趋势,AI可以及时获取相关主题,捕捉公众当下的兴趣。例如,AI可以识别新兴的全球问题,如突发的地缘政治冲突或技术突破,并将这些作为预测市场的主题,确保市场动态并与当前预测市场主题保持一致。

2.3.2 做市与流动性

AI驱动的流动性管理在预测市场中日益受到关注。尽管具体实现仍在不断发展中,AI最终可能在实时动态调整流动性深度和定价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监测市场活动和情绪,AI可以优化流动性提供,减少滑点并增强市场稳定性。这种方法在流动性需求快速波动的市场中特别有价值。

2.3.3 信息汇总与分析

AI系统可能很快处理大量数据,提供全面的预测,将预测市场转变为进行知情决策的首选来源。通过汇总来自各种来源的数据,如经济指标、公众情绪和历史趋势,AI可以提供高度准确的预测,使预测市场更加可靠和具有洞察力。

例如,Polymarket 最近与 Perplexity 的集成 将允许聚合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情绪,为用户创建新闻摘要,并提供视觉数据,从而帮助用户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3.4 AI作为市场参与者

AI作为预测市场中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有望显著扩展。像OmenETH 这样的平台已经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如何与人类共同交易,提升市场深度和改进预测准确性。这些人工智能机器人特别擅长识别和利用价格差异,帮助保持市场的一致性和效率。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Source: Gate.io

AI的潜力不仅限于交易。通过参与细分和长尾市场——例如预测特定科学突破的结果或新规制对利基行业的影响——人工智能可以使这些先前流动性较低的市场变得更具可行性。人工智能系统具有处理大量数据和迅速响应新信息的能力,可以确保这些专业市场保持活跃,并吸引参与者。一个致力于允许构建这些人工智能agent的项目是Autonolas。

此外,AI还可能彻底改变预测市场中的争议解决方式。AI驱动的系统可以在争议结果(如接近的选举)中提供公正和高效的裁决,减少传统人工仲裁所涉及的时间和成本。

2.4 ZK 使预测保持私密

在预测市场中,隐私不仅仅是保持投注秘密;它对于确保市场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彼此的预测,就存在复制最成功预测者的风险,这可能会削弱这些市场的意见多样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平台可以使用隐私保护技术,保持预测的机密性,直到事件结果揭晓。例如,一种名为“提交-揭示”(commit-reveal)的方法允许参与者以一种在结果揭示之前保持隐藏的方式提交预测。这个过程类似于将你的预测封存在一个只有区块链在正确时间才能打开的信封中。

平台还可以实施高级加密技术,如零知识证明(ZKPs),以提供更强的隐私保障。这些方法确保预测保持匿名,同时不牺牲市场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尽管这些技术非常强大,但它们也有一些权衡,例如增加了不少的计算成本,平台必须仔细衡量这些因素。

IOSG|未来的预测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3. 结论

随着2024年选举周期的结束,预测市场的未来正处于一个关键的交叉路口。乐观的观点认为这些平台将扩展到金融、技术和科学等多样化领域,得益于人工智能集成和先进市场机制等创新。这种演变可能将预测市场转变为决策的重要工具,让集体智慧塑造未来。

然而,悲观的观点则认为预测市场面临重大挑战。预测市场经常面临需求有限、储蓄者的被动资金流入不足以及关键参与者(如比较敏锐的交易者)参与不足等问题。加上来自传统金融工具的竞争和监管压力,可能限制其增长。

在主要政治事件期间,交易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关键市场,产生了对可持续性质疑的问题。2024年选举之后,用户参与度可能会急剧下降。这可能使预测市场难以维持增长动力,并拓展其在投机之外的实用性。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预测市场重新定义了我们预测和塑造未来的潜力是不可否认的。前路充满不确定性,但如果这些平台能够应对挑战,它们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基石——在这个时代,集体智慧不仅仅是投机的工具,而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力量。

Odaily编辑部投资操作全记录(8月26日)

本新栏目为 Odaily 编辑部成员真实投资经历分享,不接受任何商务广告,不构成投资建议(因为本司同事都很擅长亏钱),旨在为读者扩充视角、丰富信源,欢迎加入 Odaily 社群(微信@Odaily 2018 ,,)交流吐槽。

Odaily编辑部投资操作全记录(8月26日)

推荐人:南枳(X:)

简介:链上玩家,数据分析师,除了 NFT 什么都玩

分享

  1. BNB 先跑一半,RUNE、ETH 昨日清仓。

  2. TON 现在能否抄底?我觉得不行。

(1)在 Durov 被捕之前,TON 的上涨基本面是什么?

① TON 高度控盘,代币筹码集中 ;

② Tg 带来大量的亚拉非用户,对币安和各大交易所都是核心增量,因此生态和币价具有良好预期 。

(2)那么 Durov 被捕之后,上涨逻辑改变了吗? 

① TON 刚好配合币安上币,至少有上币费和 Launchpool 的筹码分发,理论上控盘度下降;

② 而近期合规越来越重要,CZ 是否会“被 Restaking”也是大家所期待的一个问题。 那么各大交易所是否还敢大量对接和扶持来自 Tg 的流量? 

因此 TON 基本面,我个人认为有所改变,暂不适合抄底。

Odaily编辑部投资操作全记录(8月26日)

推荐人:Wenser(X:)

简介:Telegram 创始人精神支持者、Meme 伪学者

分享

  1. Matr1x 的 MAX 悄悄涨回了 0.36 ,维持先前看到 0.5 的判断,小仓位等待后续。

  2. TON 生态陷入 REDO 的热潮,Plane 纸飞机概念等待发现中,fish、Toncat 等老牌的 Meme 币也可以保持关注,更多信息见文章《》《》。

  3. PYUSD 的补贴和收益率下跌了大概 5% ,但仍然算是难得的理财优选,可以考虑从 Solayer+Kamino 的路径刷一下。具体操作路径(群友提供):

(1)提 Sol/U 到 Sol 链;

(2)把 Sol/U 换成 PYUSD(17% 年化);

(3)把 PYUSD 存入 Kamino 中(第三期积分空投);

(4)借出来 JitoSol/Bso 1 等(利率 1.5% 左右);

(5)在 Backpack/Jupiter 换成 Sol(最好用 Bp);

(6)把 Sol 存入 Solayer(年化 6% +空投预期)。

往期记录

推荐阅读

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作者:十四君

来源:十四君

前言

本文整体分两大模块:

上半段,将从2015年起的首个AA提案出发,系统整理目前为止的Eip提案主要内容,期望由史出发挖掘AA历史提案的历程,并综合性评价各方案优缺点。

下半段,着重对比EIP4337提出之后面临的市场低迷反馈,再深入分析如今即将被纳入下个版本以太坊升级的EIP7702,此提案一旦合并,将全方位改变链上应用形态。

EIP-7702 具有划时代的改变,且听十四君细细讲来

1、账号抽象的背景

1.1 账号抽象的意义定位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在2023年年底再次更新 ETH 发展路线图,但其中针对账号抽象的设定,并未改过。如今的主流模式也正是从EIP-4337,步入到下一个阶段VoluntaryEOA Conversion(自愿转换EOA账号)。

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在EIP4337推出一年多以来(在2023.3.1号丹佛的 WalletCon 上,官宣由以太坊基金会开发人员设计实现的ERC-4337 的核心合约已经通过了 OpenZeppelin 的审计,被认为是正式推出的历史节点)。

始终是只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但并不被广泛使用,如此矛盾的市场环境下,让EIP-7702的进度被大幅提前,乃至已经被确认将在下一次升级被合并其中。

1.2 账号抽象的市场现状

无需多言,直接看数据吧。

经过一年半的发展,EIP4337在主流链账号的集合下,仅仅有1200W的地址数,其中最为让人惊讶的是在以太坊主网上,活跃地址仅仅6,764个,或许统计维度有所问题,但至少与EOA与CA的地址数相差甚广,要知道以太坊主网上独立地址数已经达到2亿7千万(数据源于:)。

可以说在主网上EIP4337是毫无实质性发展。

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图表数据来源:)

不过,这并不磨灭AA的本质价值,因为他从一开始的EIP4337的设计就注定了,他面对主网严重的往前兼容性问题上无法做好,所以伴随着各类L2层链的普遍嵌入原生AA,EIP4337的地址数在L2上获得爆发,其中base和polygon链的7月月度活跃用户分别是100W和300W,倒也颇为可观。

所以,并不是EIP4337设计错了,他有很多优点,我们一会会系统的总结,如今的现状是源于主网与L2之间的差异,他们需要用各自适合的方案。

2、账号抽象是什么?

账户抽象,听着很费解,但其实本质解决的是产权分离的问题。

EVM架构(即以太坊虚拟机)中有两种账户,外部账户(EOA)和合约账户(Contract Account),外部账户的所有权和签名权其实上是同一个体单位持有的。持有私钥的人不只拥有这个账户的「所有权」,同时还有权利「签名转移所有资产」。

这是由以太坊账号交易结构决定的

从下图的结构中可以发现,其实以太坊的标准交易是没有From方的,那么我做了一次资金转账,具体消费的是什么地址上的资金?实际是是通过其VRS参数(即用户签名)反解析出From地址的。

这里涉及到ECDSA等非对称加密,单向门限函数等概念,咱们不做展开,总之这里是由密码学来保障安全性,当然这也就造成了如今的产权合并的EOA地址窘境。

而EIP4337的核心效果,就是在交易字段里增加了Sender Address字段,从而能让私钥与被操作的地址分离开。

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那为什么产权分离这么重要呢?

因为外部账户(EOA)设计会衍伸出更多的问题:

  1. 私钥难保护:用户失去私钥(遗失、黑客攻击、密码学上的被破解)意味着地失去所有资产。

  2. 签名算法少:原生协议在验证交易上只能使用 ECDSA 签名和验签算法。

  3. 签名权限高:无原生多签(多签只能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协作),单签即可执行任意操作。

  4. 交易手续费只能通过 ETH 支付,并不支持批量交易。

  5. 交易隐私泄露:一对一交易容易分析账户持有者的隐私信息。

上诉的约束让普通用户很难使用以太坊:

首先,使用以太坊上的任何应用,用户都必须持有以太(并承担以太价格波动的风险)。

其次,用户需要处理复杂的费用逻辑,Gas price、Gas limit、事务阻塞(Nonce顺序)这些概念对用户来说过于复杂。

最后,虽然许多区块链钱包或应用试图通过产品优化提高用户体验,但它们的实际效果甚微。

所以破局之道在于实现账户抽象,将所有权(Owner)和签名权(Signer)解耦(Decoupling),从而才能逐个解决上述问题。

其实历史的方案有很多,最终都会汇聚到两种路线

3、AA历史提案脉络梳理

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问题的解法看似有很多的EIP提案,但归根究底,就是两种核心思路,所以过往每一个没有被通过的EIP,其考虑的问题也就汇聚成了现在方案的破局之道。

3.1 第一种路线是让EOA地址变为CA地址

早在2015年11月15日,围绕EIP-101,Vitalik 就提出以合约作为账户的新结构。将地址改为只有代码和存储空间,改变手续费支持由ERC20支付,通过预编译合约将原生代币改为类ERC20来存余额(可具备代扣授权等功能),将交易字段精简到只有to、startgas、data和code。

现在看来,简直是大跃进式变革,会大幅改动底层设计,让每个账户地址都拥有自己的“代码”逻辑(其实也正是现在EIP-7702要做到的效果)。

还能衍生出其他的功能,比如

  1. 让交易使用更多加密算法,可以由各地址内部Code来指定验签鉴权方法

  2. 具备抗量子攻击特性,因为代码具备升级特性。

  3. 让以太币具备与ERC20合约一致的功能特性,核心效果有了代扣授权,从而无需原生币的损耗

  4. 提升账户的自定义空间,兼容社交恢复、sbt支持、密钥找回等

没有继续推进的原因也很简单,显然是步伐太大,对于当前交易哈希冲突问题,安全性隐患考虑不周所以一直搁置,但每个优点的理念都成为后续EIP4337以及EIP7702的核心功能之一。

后来还有一系列EIP试图完善这种逻辑

EIP-859:主链账户抽象–2018-01-30

试图解决Code的部署问题,核心作用是,如果出现了若交易方合约未部署,则使用交易附带code参数执行合约钱包部署,其次还提出新的 PAYGAS 操作码,除了支付gas外,也成为一笔交易的参数中验证部分与执行部分的分隔符。

虽然当时无疾而终,但是这也成了现在EIP7702的核心逻辑之一,EIP7702的每一笔交易结合特殊的交易结构,可以附带一定的代码,从而在本次交易中让EOA地址拥有合约能力。

EIP-7702:设置 EOA 账户代码 2024-05-07

这也是本文后续讨论机制的核心EIP,由Vitalik 发表了EIP-7702作为 EIP-3074 的替代方案(2024-05-07)。因此EIP-3074 被弃用,EIP-7702 被确定在即将到来的 ETH Prague/Electra(Pectra)硬分叉中纳入,具体内容咱们在下文展开。

3.2 第二种路线是让EOA地址驱动CA地址

EIP-3074:增加AUTH和AUTHCALL操作码–2020-10-15

在EVM 中加入两个新的OpCodesAUTH和AUTHCALL,让EOA 能透过这两个opcode 授权合约代替EOA 的身份去呼叫其他合约。

结合下图,概括来说一个EOA 能将一则已签的消息(交易)送至自己信任的合约(称作Invoker)上,此Invoker合约可以利用AUTH和AUTHCALL操作码来代替这个EOA 送出这笔交易。

EIP-4337:用交易内存池实现账户抽象–2021-09-29

总之,他受到MEV的启发进行设计,其核心价值是可以完全避免共识层协议更改。

eip4337提出新的事务对象UserOperation,用户将此对象发送到内存池中,由bundlers从矿工维度批量打包交付合约执行交易事务,本质上是把底层的交易与帐户运作拉到合约层面执行。

EIP-5189:通过背书人来操作抽象账户—2022-06-29

这算是优化了EIP4337的逻辑,是面对恶意的Bundler通过建立资金罚款背书endorser的机制来防止Dos阻塞攻击。

3.3 其他用于支持AA的提案

EIP-2718:新交易类型的包装信封–2020-06-13

这倒是一个已经Final的提案,他定义一个新的交易类型,作为未来新增的交易类型的信封。

最终效果是,当引入新的交易类型时, 通过特定编码来区分这是哪一种交易,让其只需有向后兼容性,而无需往前兼容。最常见的例子就是EIP1559了,他区分了交易的手续费,使用了新的交易类型编码,又不影响最初的legacy的交易类型。

EIP-3607:让EOA地址不可部署合约–2021-06-10

这是是AA路径上的补充方案,用于防止合约部署地址与EOA地址冲突的问题。他会控制合约生成方法,让系统不允许将代码部署到已经是 EOA 地址的地址上。这个风险其实很小,毕竟以太坊地址有 160 位长,虽然存在用私钥碰撞出指定合约地址私钥的方法,但以比特币全算力投入估计,也还需要一年的时间。

3.4 如何理解账号抽象发展历程?

首先需要理解转为CA后的价值

基本上也就是EIP-4337的实际效果,他可以实现

深入解读以太坊账号抽象赛道的过去与未来

但是,EIP-4337的核心缺点是违背人性动机原则。

他看起来是更好了,但是陷入了一种市场发展的死循环,Dapp很多还不兼容,那用户就不乐意使用CA地址,甚至使用CA有更高的交易成本(普通转账场景,也会交易费用翻倍),也太依赖于Dapp本身的兼容性。

所以在以太坊主网上迄今为止始终没有得到普及。

成本就是用户最重要衡量的标准,必须降低成本。

但是要真正降低GAS,就必须以太坊本身做软分叉升级,修改GAS计算或者修改操作码的GAS消耗等模块,然而既然要软分叉,那何不直接考虑EIP-7702呢?

4、全面解析EIP-7702

4.1 EIP-7702是什么

它通过新的交易类型来区分,可以允许EOA在单笔交易中临时具备智能合约的功能,进而支持业务上进行批量交易、无Gas交易和自定义权限管理等,且无需引入新的EVM opCode(影响往前兼容性)。

他可以让用户在不部署智能合约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大部分AA的能力,甚至可以提供第三方代用户发起交易的能力,且不需要用户提供私钥,只需签名授权的信息。

4.2 数据结构

他定义了新的交易类型0x04,该交易类型的TransactionPayload 是下列内容的RLP编码序列化结果

  • rlp([

    chain_id, //链ID,用于防止重放攻击。

    nonce, // 交易计数器,确保交易唯一性。

    max_priority_fee_per_gas, //1559交易费用

    max_fee_per_gas, //1559交易费用

    gas_limit,

    destination, //交易目标地址

    value,

    data,

    access_list, //访问列表,用于EIP-2929中的Gas优化。

    authorization_list,

    signature_y_parity, // 3个签名参数,用于验证交易签名。

    signature_r,

    signature_s

    ])

重要的是其中新增了authorization_list对象,存储签名者希望在其EOA中执行的代码,用户签署交易的同时也签署要执行的合约代码,他作为二维列表存在,说明可以批量存放多个操作信息,执行批量操作。

  • authorization_list = [[chain_id, address, nonce, y_parity, r, s], …]

4.3 交易生命周期

4.3.1 验证阶段

在执行交易的开始阶段,对于每个authorization_list的[chain_id, address, nonce, y_parity, r, s]元组:

  1. 从签名r、s中采用ecrecover恢复出签名者地址(注意这是以太坊本身的机制,所以该EIP没有改变签名算法)。authority = ecrecover(keccak(MAGIC || rlp([chain_id, address, nonce])), y_parity, r, s](与之前解签名得出from地址类似,这里得出的是针对这个list的局部签名地址)

  2. 验证链ID(防分叉链重放)。

  3. 验证authority签名者的代码是否为空或已经委托(验证交易是否属于有效7702交易,后续会通过delegation机制去代理执行交易)。

  4. 验证authority签名者的nonce(防authority的签名重放)。

  5. 设置authority签名者的代码为0xef0100 || address(用于绕过EIP3607防碰撞策略的)

  6. 增加authority签名者的nonce(防局部签名重放)。

  7. 将authority签名者账户添加到已访问地址列表中(转热地址,降低查询存储的gas费)

4.3.2 执行操作阶段

要执行的合约代码以及操作指令在哪里?

“新”版本仅更改了代码部署方面的行为。

它不再将帐户代码设置为contract_code,而是从authorization_list中检索代码address并将该代码设置为帐户代码。

所以,当需要执行授权代码时,从authorization_list的address字段指定的地址加载代码,并在签名者账户的上下文中执行。

这意味着用户的合约代码实际上是存储在链上的某个特定地址,而不是直接包含在交易中。

而操作指令和相关参数则存储在交易负载的data字段中。

4.4 EIP-7702有什么价值?

他对于Web3钱包的全链路都会有变化,用户体验也因此巨变,因为EOA发起的普通交易也可以类似合约执行多种逻辑,比如批量transfer。对于CeFi场景会影响交易鉴别,也影响冲提归集手续费

由于其出现,打破了很多曾经的定势,比如:

  1. 打破了账户余额只能因源自该账户的交易而减少的不变量。

  2. 打破了交易执行开始后 EOA nonce 增加1的不变量(可能同时增加多个)。

  3. 打破了tx.origin和msg.sender两个比对的防护逻辑,很多过往的合约有风险了。

  4. 打破了EOA本身无法发出事件的现状,对部分链上事件识别监听可能需要注意。

  5. 打破了EOA地址接受ERC20、721、1155等资产必然成功的现状(因为回调机制,可能失败)

4.5 对比EIP-7702和EIP-4337

1. EIP-7702的优势

  • gas更低,因为无需经过entrypoint模块,减少链上操作。

  • 用户迁移成本更低,无需提前部署链上合约做为主体

  • 与Eip4337相比,同样会有代码委托执行,也同样会有两种方式:

完全委托(Full Delegation)

  • 完全委托是指将某个操作的全部权限委托给一个特定地址。例如,用户可以将所有ERC-20代币的管理权限委托给一个智能合约地址,从而使得这个智能合约可以代表用户执行所有相关操作。

受保护的委托(Protected Delegation)

  • 受保护的委托是指在委托的过程中增加一些限制和保护措施,确保委托操作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 例如,用户可以仅将部分ERC-20代币的管理权限委托给一个智能合约,或者设置一些限制条件(如每天最多花费总余额的1%)。

2. EIP-7702的缺点

他的核心缺点是属于软分叉升级,需要大家共识推动,并且改动巨大,对链上生态影响太广,十四君初步评估下来,就有以下挑战,但是挑战也就是市场的机会:

  1. 自由度极高,难以被审计,用户会更需求靠谱的钱包承担安全防护的保护。

  2. 对原架构变化过大,虽然用不同交易类型区分,但是很多基建尤其链上不可改合约都无法直接适配。

  3. 对EOA地址提供了合约能力,但对应的存储空间无法留存。

  4. 单独交易的成本稍微提高,因为会大量增加Calldata的部分,估算调用的总成本将是16(gas) * 15(字节) = 240(gas)calldata 成本,加上EIP-3860的成本2 * 15 = 30,再加上大约 的运行时成本150。因此,仅仅准备账户哪怕什么都不做,就要增加500的Gas了。

  5. “如果接收者签署了没有接收功能的代码,发送者在尝试发送资产时可能会面临 DoS。” 见案例。这个问题其实是 EOA A 签署了它不应该签署的东西——一个设置了错误实现(没有receive())的可重放文件。

  6. 链上 冲提逻辑可能不一致,比如当转移 ERC-20 代币时,如果接收方账户有代码,则代币合约将调用onERC20Received接收方账户。如果onERC20Received还原或返回错误的值,则令牌传输将还原。

  7. 另外如果 EOA 可以发出事件,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一些基础设施可能需要注意。

这些还只是十四君基于目前EIP7702提案内容,以及对应的官方论坛讨论总结出的一些缺点,最终还需要基于最终的实现代码才能分析完全。

参考如下:

5、 全文总结

本文看似篇幅宏大,实际上文字内容只有6k余字,中间涉及的很多往期EIP解读,都在文中链接可以拓展,我就不进而追溯了。

目前看,账户抽象,确实只能放在第六模块,即修复一切,也即最后在推行,如今大幅加快EIP7702的进度,更多带来的还是对系统安全性的挑战,可以预料到,最终他会实现,毕竟以太坊合并,修改共识算法这样的颠覆性事件都可以发生,又谈何区区新的交易类型呢。

但是这一次颠覆的内容太多了,打破多个链上不可能的潜规则,也打破了大多数Dapp的应用逻辑,但是他死死的占住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用户的成本更低了!对比EIP4337近乎翻倍的交易成本而言。

用户本身还是EOA地址,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去驱动和使用CA逻辑,所以持有成本低了。无需先转换出链上CA身份再做操作,等于用户无需注册了。

用户可以轻松用EOA做到多交易并行,比如授权代扣和执行代扣两种合一,这样对用户交易成本本身就低了,而对于Dapp而言,尤其是需要做链上企业级管理的项目方,比如交易所等更是颠覆性的优化,批量归集一旦原生态实现,基本交易所成本可以瞬间减少一半以上,最终也可以惠及用户。

所以,虽然他改变了很多,但占据成本这个维度,就值得全部Dapp去研究和适配,因为这一次,用户必然站在了EIP7702的一边。

比特币每周观察(8.19~8.25):美国9月降息落定,BTC关键位突破在望

撰文:Shang2046

本报告所提及市场、项目、币种等信息、观点及判断,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比特币每周观察(8.19~8.25):美国9月降息落定,BTC关键位突破在望

比特币即将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叠加近 6 个月的充分换手和减半累积的供给减少,有望取得关键位置的突破

市场一周

本周 BTC 开于 58436.20 美元,收于 64251.93 美元,最高 65050.08 ,最低 57820.00 美元,上涨 9.95% ,振幅 12.37% 。

过去近 6 个月,BTC 处于高位震荡之中,其中累计 2 个月短手处于同亏亏损中,期间跌幅一度达 33% ,这足以消磨掉了大部分人的信心。

随着周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透露降息落定,美股放量上涨,BTC 也一举摆脱 200 天线压制,彻底摆脱转熊疑云。

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自 BTC 诞生以来,降息和加息在历史上并不必然带来市场的拐点。虽然 BTC 自突破 1 万亿美元市值,并借由 ETF 融入主流金融市场后,这一联系日渐加强,但 BTC 自身的供需逻辑才是其决定价格走势的根本。

根据 EMC Labs 的统计,长时间的盘整后,在 6-7.37 万美元不到 20% 的振幅带上,形成了 415 万枚的 BTC 筹码积累。在这个区间内,分别构建了 3 个关键成本线:短期投资者的 6.37 万美元;美国中位矿机关机价 6.2 万美元;再稍下探一点,美国 ETF 5.81 万美元。

还有一个关键数据,大部分人已经不再提及,今年 4 月份 BTC 第四次减半后,BTC 每年减少供给达 16.4 万枚,约等于一个 Mt.Gox+德国政府的抛售;累计 4 年,将达到 65.6 万枚,占交易所 300 万枚流通量的 22% 。

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累积。一年后回看,这可能就是本轮真正牛市最关键的支撑位,是一个非常结实的起点,可能也是下轮熊市的大底所在。

具体到本周而言,我们观察到稳定币和 ETF 通道共流入 14 亿美元,延续了自 7 月份以来的资金稳定流入趋势。

在降息落定,技术指标和链上供应结构形成涨势背景下,我们预计 BTC 短期将震荡上行,并有望在Q3创出历史新高。 

美联储及经济数据

周五,全球央行会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重磅讲话,加息周期以来首次转鸽,明确美联储着重点从降通胀转向呵护经济增长和就业方面。

结合此前信息,市场将之理解为 9 月正式启动降息周期,“靴子落地”,三大估值联袂上涨均超 1% ,美元指数跌至 100.68, 10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至 3.795% ,伦敦金升至 2511 美元每盎司。

可以说降息周期的趋势正在形成,料将刺激杠杆资金逐步回流。目前,CME 美联储观察 9 月降息 25 基点仍是最大概率。9 月议息会议前,还有 8 月 CPI 及非农两个重磅数据可公布,这两个数据如果超出预期, 9 月降息 50 个基点的概率会上升。

资金面

继上周大幅流入 16.55 美元之后,稳定币本周流入 9.34 亿,相较上周及上上周持续降低。USDT、USDC 均实现正流入,分别为 9.34、 0.58 亿,USDC 流入放缓。

BTC ETF 通道, 5 个交易日实现全部正流入,全周净入 5.07 亿美元。其中周五全球央行会议发言刺激周五单个交易日流入 2.52 亿美元。两大资金通道持续流入提供了上涨的物质支撑。

筹码供应

本周市场“由短入长”持续,趋势加剧,长手持币规模增加 10.51 万枚,而短手减持 10.75 万枚。短手实现连续 9 周减持,且本周为八周内的第一大减持周。

短期投资者也终于在本周摆脱亏损状态,卖出也在减少,实现亏损只有一日超过 1 亿美元。

交易所存量 BTC 本周流出 2100 枚,流出放缓,但仍然持续去库存。

矿工群体本周增持 200 枚,已实现连续 5 周增持。算力值有所下跌,但维持高位。算力值逐步回到历史高点,就整体而言“矿工屠杀”已经结束。

BTC 链上数据

新增地址、活跃地址继续修复,转账数量有所放大,Gas 在 20 日剧增,系 BTC 生态项目启动质押所致。   

生态分析

以太坊生态新增地址、活跃地址、总转账数在扩张区持续修复,生态逐步恢复到活跃。

Solana 新增地址、活跃地址、总转账数持续修复,已重返扩张区持续修复,总体步调与 Ethereum Eco 一致,但链上数据并不强势。

EMC BTC Cycle 指标 

EMC BTC Cycle 链上数据引擎显示,牛市周期指标略有恢复,由上周的 0.125 至 0.25 。

关于 EMC Labs

EMC Labs(涌现实验室)由加密资产投资人和数据科学家于 2023 年 4 月创建。专注区块链产业研究及 Crypto 二级市场投资,以产业前瞻、洞察及数据挖掘为核心竞争力,致力于以研究和投资方式参与蓬勃发展的区块链产业,推动区块链及加密资产为人类带来福祉。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emc.fund

在加密圈如何生存和跨越阶级

作者:bombepro 来源:X,@BombePro

背景和交流

昨天和@cryptocishanjia 大半夜聊了快100分钟,讨论了很多话题。今天,我把一些我们讨论的非敏感信息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理论上我们和币圈慈善家都是普通人在币圈闯荡的典型案例。

很多人写教程教大家如何撸空头、刷数据,但很少有人写,应该如何一步一步在币圈生存,一步一步跨越阶级。

毕竟真正跨越阶级的人太少,对应的内部也没有理由公开给普通人。

而我作为正在努力跨越阶级的人,正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观点。

现状分析

因为刷空投交互数据,目前已经不适合普通人。因为工作室的介入,普通人在工作室面前,在项目方的PUA面前,一切努力可以理解为黑奴,而且是不一定可以结算工资的黑奴。

理论上一个项目,被很多人知道,并且进行交互,那么就不具备太多利润的可能。永远要去找,哪些还没有被挖掘到的信息。无论世界怎么变,信息差永远存在。

跨越阶级的挑战

跨越阶级,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的真实运行逻辑。

绝大多数人,都是被规则限定着,剥削着,被迫成为这个世界输血的干电池。

想要跨越阶层,先要能够人知道自己所处的阶层,要明白自己能往哪一个阶层跨越。

这是一切的前提,这是一切的前提,这是一切的前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过分。

一、关于阶级的划分

我这里直接参考 @sky_gpt的推文,各位可以移步看一下。推文链接

https://x.com/sky_gpt/status/1824384896678367298?t=SthEhex4qVjX0OqX6yl-MQ&s=19

理论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最下层,也就是第八类,即小散户。

绝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来币圈送钱的。

为什么说绝大多数人都是来币圈送钱的?因为比起VC、项目方、OG、交易所,绝大多数人,不仅智商比不过,连本金、信息渠道、筹码的价格都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在巨大的不公平竞争中,散户凭什么可以跑赢市场?

绝大多数人最理想的投资,就是直接买大币种。为什么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做呢?因为很少有人能忍受慢慢变富,总想着一夜暴富。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赌王从来不是靠赌发家的,赌场老板才是真正的赌王。

同样的,在面对不公平的市场环境,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那些已经被市场验证过、被大资金认可的币种。

虽然很多人错过了早期的低价筹码,但相比于其他高风险山寨币来说,这依然是高性价比的选择。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期的低价筹码,普通人在没有认知的情况下,是拿不住它们的。

普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因为和精英相比,在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社会阅历、人脉资源等方面,都全面落后。

所以如果能够接受自己是普通人,老老实实投资大币种,已经能够跑赢市场上的大部分人了。

二、散户如何跨越阶级 

1.如果你是处在第八层的散户,想要跨越阶级,首先要明确自己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及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做准备。

对的,你没有听错,在币圈想要跨越阶级,至少需要4年的时间才有资格。

为什么是4年?因为比特币的减半周期是四年。在这四年时间里,理论上依旧会存在大牛市和小牛市。

这是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

2.跨越阶级的代价

还是那句话,想要跨越阶级,首先要想清楚自己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这里的代价,不是单纯的投钱就行。要深刻认识到,钱永远只是衡量资产的等价流通量。

钱和资产不是一回事,和能够跨越阶层的资产更不是一回事。

3.关于什么是能够跨越阶层的资产?

当然,推文中提到的Bitfinex股权,是比BTC更加稀缺的资产,是普通人一辈子都不一定有机会接触到的核心资产。这里只是给大家做一个参考,让你知道什么东西是真正值钱的,什么是拿钱都不一定买得到的资产。

https://x.com/BombePro/status/1824384758463467607?t=Du7gBJMplUYKgw0zsw1HVA&s=19

4.提升自己的能力

普通人在这四年里,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技能点:

1.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努力达到留学生的水平;

2.了解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则,整个市场生态位有哪些公司;

3.拥有编程能力,或者利用AI/ChatGPT等进行编程;

4.社交能力,努力接触更多行业的从业者:投资机构、项目方、交易所、媒体、矿机、矿池等;

5.积累自己在行业的信誉,能让更多人认可;

6.能够独立领导一个小团队做事情,并与其他公司或项目组开展合作,获取资源;

7.主动养成信息检索能力,知道自己要找怎样的信息,以及如何找到这类信息。

5.在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上述提到的技能点,都与交易没有直接相关。这些技能点不能直接帮助你更好地做交易,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在加密货币行业工作。

你没有看错,想要跨越阶级,首先要在这个行业里找到一家相关公司,找到一份对应的工作。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以低成本了解市场、观察市场、接触更多的人。

与别人社交、聊天的时候,我相信你永远不希望介绍自己只是一个炒币散户,运气好赚了钱,然后又亏了。

这些没有办法让你与别人产生更深层次的利益交换。

6.永远记住

还记得我之前写的内容吗?单纯的钱只能买到门票,但门票永远是门票,不是资源,不是资产。永远记住,钱在没有达到一定量级之前,永远不是核心资产。

普通人想要上位,需要努力提升除了钱以外的竞争力。

因为比钱是最简单直接的衡量标准,市场上比散户有钱的人多得去了。永远不要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去比较。

三、上述努力都不是教你炒币 

永远记住一点,想要跨越阶层,一定要掌握生产资料。成为生产资料的拥有者,或者生产资料的创造者。

1.生产资料级别的项目与普通项目有所不同。

币圈的项目很多,但绝大部分都没有资格称作生产资料,大多数都是批量生产的工业垃圾。

生产资料级别的项目,我统计了一些能够称得上生产资料级别的项目:

1.@binance:作为头部交易所,提供了市场资金和项目的最终流动性退出。

2.@BITMAINtech:作为比特币矿机的生产商,并且算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3.@f2pool_official:为矿机提供集中算力,提高爆块的概率。

4.@bitfinex:虽然是交易所,但通过子公司@Tether_to成为了云上美联储的持有者。

5.@a16zcrypto:作为顶级投资机构,其投资经理身份也属于生产资料。

这些项目或基金,都是能够在市场上扮演影响散户行为决策的标的物。

2.某种意义上来说,Twitter平台的一部分KOL账号,也算是生产资料。

虽然他们个人可能没太多钱,但他们的关注用户很多,所以这些KOL的关注者很大概率成为他们的资金来源,可以源源不断地给他们输血。

币圈名言:傻逼的共识也是共识;

更直白一些:傻逼的钱也是钱,傻逼的钱总有人来收割。

3.主动吸纳资金的能力

普通人想要跨越阶级,一定要拥有主动吸纳别人资金的能力。要么是创造财富,要么是收割财富。绝大部分项目方、基金、交易所都是扮演后者的角色。

身处这些收割财富的中心人员,以及能够辐射到的人员,自然成为了高于散户至少一个维度的存在。

四、第七类和第八类人的再拆分

参照 @sky_gpt 的分类,第七类人属于场外现金流的人群,或者正常薪资高于平均水平一大截的人。

1.在第七类和第八类中,理论上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化。

比如 @sky_gpt 这种自嘲属于第八类人,但是和普通的进入币圈的新人来说,依旧存在很大的差距。按照公开的简介信息,属于在 @BlockBeatsAsia 和VC都呆过的人。

同时,人家能够写出这样的推文内容,对于加密货币的参与经历,理论上经历了两个周期,也就是8年的时间。远远不是刚入场的新人,或者仅仅经历过一轮的新人可以相比的。

2.同时,第七类人中,如果有一些web2行业的打工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

再或者本身就是创办过公司,无论成功或者失败,对于行业和项目的理解,理论上是远高于普通非菜的。

比如 @CryptoPainter_X就曾在自己的账户提过,一毕业就拿到了风投,然后开办了公司。这远远不是普通人能够相提并论的,所以绝大部分普通人从进入这个行业的一开始,就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

3.再比如,有些人虽然进入币圈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家里是做生意的,耳濡目染地去品悟真实的商业逻辑。

普通打工人,凭什么和别人妄想和他们在同一个起跑线竞争。

4.再举例,很多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早就不是当初的草养了,很多都是海外名校毕业的。

去看看各大交易所、项目方的招聘要求,是否有很高的学历门槛,或者技术背景门槛。

5.@cryptocishanjia 现在看着是一个KOL,通过实盘炒币的方式积累了用户。

我们是否了解过,他为什么可以这么做,以及过往有经历过什么。

翻看他的公开推文可以知道,人家最早2016年左右就进入币圈,并且在 @okx的上币组呆过。

上币组可以说看过的项目信息远远超过95%的用户和从业者。

狙击手的准度是靠子弹喂养出来的。

对于项目的理解,也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养成。

6.如今的你,是由过往的一切所组成的。

这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工作经历,项目经历,社交经历等等。这一切的人生体验,决定了现在的个体,拥有怎样的认知。

如果没有开眼见识过这个世界如何运转,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去找到夹缝跨越自身的阶层呢?

五、想要赢,先学会输

在加密圈如何生存和跨越阶级

1.如同繁华电视剧中,爷叔说的那句话:“想要从股票上赚钱,要先学会输。”

同样的,想要从币圈赚钱,也要学会输,学会亏钱,学会吃亏上当。

千万别小看上面的话,这是赢的必要条件,也是所有人跨越阶层的必要条件。

少了这一步,一定会被打回原形,甚至破产归零,最惨的莫过于人生重启。

2.学会输的本质是什么?

使用极小的代价,了解这个行业的潜规则,认清这个行业的边界。只有亏钱,然后反思为什么亏钱,才有资格避开同样的套路。

至于能否避开相似的套路,则需要看每一个人的悟性。

3.每一个镰刀在成为镰刀之前,绝大多数都接受过别的镰刀洗礼,@justinsuntron 理论上孙哥也不例外。

至于币圈镰刀一代目李笑来,那种属于天赋异禀的主动开悟性。

当然李老师的开悟也不是坐在苹果树下,等着被苹果砸中。

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出现偏差,他应该是看了一些传销方面的书籍,然后自己悟出来的。

4.绝大多数人花小钱,被镰刀收割,这是学费交得最少的方式。

因为理论上100USD 可以是学费,1KUSD也可以是学费。

很多项目方的创始人花了VC几百万美金,没有做出符合市场的产品,这依旧是学费。

5.很多项目方通过所谓的名校背景,获得了VC的信任,拿到了风险投资。

但是能否开悟,能否在加密货币市场闯出来,全看自己的悟性。

VC可以是很好的领路人,机构孵化器可以规避很多错误,但是人终究要自己学会开悟。因为人生智慧,从来没有办法直接继承,只能走步看一步。

6.在这一方面,每一个人是相对公平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头部阶级开局有辅助,而普通人开局自己捡装备。

至于能否最终“吃鸡”不重要。

重要的是比大部分人活得时间长,尽可能走到圈子的中心。

7.即使很多人的起点就是绝大部分普通人的终点,但依旧可以相信时间的力量,复利的力量。

只要还在这个行业,持续地做有意义的事情,能丰富自己的履历,丰富自己的认知,总能等到自己的机会。

交易所“新宠”已上线,DOGS能否成为TON生态Meme新龙头?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 | Asher(

交易所“新宠”已上线,DOGS能否成为TON生态Meme新龙头?

今晚 8 点,社区期待已久的“大热门”TON 生态 Meme 币 DOGS 正式上线。OKX 行情显示,DOGS 价格一度触及 0.0018 美元后回落,暂报 0.0012 美元,FDV 暂报 6.8 亿美元。作为完全“ 0 撸”项目,从社交媒体上的情绪来看,本次 DOGS 空投是照样是喜忧参半:

  • “梦碎了,原本以为搞了很多 TG 号可以通过 DOGS 免费撸一波不错的收益,结果大部分账户原本给的代币都“清零”了,充值到币安的币也给清了”;

  • “搞来搞去,还是充值到币安给的福利最高,最多撸的收益不多,但确实也没花什么时间、成本,知足了,感谢 DOGS 送的猪脚饭”;

  • “DOGS 上线就砸了超过 20% ,参与盘前交易开盘直接亏麻”。

总体而言,尽管有些工作室因 IP 等问题被项目方判定为女巫账户未最终获得空投,但大多数真实用户通过“ 0 撸”以及参与交易所的各种活动和空投,依然能够赚取到一顿“猪脚饭”收益。下面,Odaily星球日报将带大家回顾一下成为各大交易所“新宠”的 TON 生态 Meme 币 DOGS。

各大交易所:抢上 DOGS,空投拉新

DOGS 可以说是这段时间的现象级项目,即便你没有参与早期空投,可能也会通过刷推、刷社区反复看到该项目。广为人知,主要由于各大交易所纷纷抢上 DOGS,甚至有些交易所为了拉新用户下血本空投 DOGS。

一方面,各大交易所纷纷上线 DOGS:

  • 币安:8 月 21 日,币安 Launchpool 将上线 DOGS(DOGS),并将于今日 20:00 (UTC+ 8)上线 DOGS(DOGS),并开通 DOGS/USDT、DOGS/BNB、DOGS/FDUSD 和 DOGS/TRY 交易市场,适用种子标签交易规则。同时,宣布将于今日 20:30(UTC+ 8)上线 DOGSUSDT 永续合约,最高支持 75 倍杠杆;

  • OKX:8 月 5 日,OKX 盘前交易上线 DOGS/USDT 交割合约,并将于今日 20:00(UTC+ 8)开启现货交易。同时,宣布将于今日 20:30(UTC+ 8);

  • Bitget:7 月 11 日,Bitget 上线 DOGS 盘前交易,并将于今日 20:00(UTC+ 8)开启现货交易。同时,宣布 DOGS 上线 Bitget PoolX,质押 USDT 可获得奖励;

  • ……

另一方面,各大交易所通过空投 DOGS 的方式,吸引新用户开户、用户将 DOGS 充入其中,根据社区反馈,各交易所活动情况如下:

  • 币安:前 50 万名充值 DOGS 到币安送 2 万枚币,50 万名之后充值送 1 万枚币;

  • Bitget:充值 DOGS 到 Bitget(需报名方可参与):新用户是 1:1 送(有上限),老用户是 1:0.5 送(有上限);

  • Bybit:通过指定邀请链接的新用户满足基本条件后送 15 万枚 DOGS(有上限);

  • Gate.io:新用户充值 DOGS 双倍返现,老用户 1: 1 返现(有交易任务且总奖励金额 5 万美元);

  • ……

81.5% 的代币供应量归社区所有并无锁定期

对于 DOGS,其项目的黑白狗形象灵感来自于 Telegram 的创始人 Pavel Durov。他在一次支持孤儿院的慈善拍卖会上画了这只标志性的狗 Spotty。

根据官方 Telegram 信息,DOGS 并非普通的纪念币。它是最具 Telegram 特色的纪念币,体现了充满活力的社区精神和文化。团队将 Spotty 的传统带入加密货币世界,创造出有趣、以社区为导向、独一无二的加密货币。了解 DOGS 介绍以及此前空投相关信息可查看此篇文章:。

交易所“新宠”已上线,DOGS能否成为TON生态Meme新龙头?

黑白狗形象

8 月 15 日,DOGS 在 Telegram 社区发布代币经济学,DOGS 代币总供应量为 550,000,000,000 枚,具体分配方式为:

  • 81.5% 归社区所有(没有锁定):其中,73% 归 Telegram OGs 所有(他们在应用程序中赚取了 DOGS);其余部分用于奖励交易者、创作者和未来的社区成员;

  • 10% 分配给团队和未来发展;

  • 8.5% 保留用于 CEX 和 DEX 的流动性以及上市相关活动。

交易所“新宠”已上线,DOGS能否成为TON生态Meme新龙头?

小结

DOGS 项目的优势包括社区驱动带来高参与度、独特太空主题有辨识度以及可能的潜在发展前景,例如与太空旅游公司合作等拓展应用场景。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市场波动性大、监管、项目在技术发展和团队执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缺乏内在价值支撑。

Odaily星球日报提醒,由于各大交易所纷纷上线 DOGS 合约交易,因此短线交易者无论做多还是做空 DOGS 都要控制风险,理性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