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9 月 2024

俄罗斯制裁重压下的改革:从加密货币交易所到人民币挂钩的BRICS稳定币

来源:Aiying Payment Compliance

长期以来,俄罗斯对加密货币一直持保守态度。俄罗斯政府和央行普遍担忧加密货币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威胁,并且担心其在非法活动中的使用,因此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在此之前俄罗斯曾多次尝试限制加密货币在国内的使用,并且出台了禁止私人加密货币在国内流通的法律。

然而,随着国际制裁的加剧,尤其是在俄罗斯因乌克兰冲突遭受西方国家广泛的经济制裁后,俄罗斯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对加密货币的立场。这些制裁对俄罗斯的经济、尤其是其国际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俄罗斯在全球金融体系中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的金融支付渠道(如SWIFT)受到限制,俄罗斯企业在进行国际支付时遇到了诸多困难。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政府开始考虑将加密货币作为一种替代性的国际支付工具,以绕过制裁,保持经济活动的连续性。2024年7月3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一项关键性法案,允许在跨境支付中使用加密货币。这标志着俄罗斯对加密货币态度的重大转变。通过这项法案,俄罗斯不仅希望能够解决当前的支付困境,还希望借此推动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俄罗斯还计划在数字卢布和加密货币的并行发展中找到平衡。尽管数字卢布仍然是官方认可的数字货币,但也不排斥加密货币用于跨境支付作为国策在推进。

俄罗斯推进两大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战略部署

8月23日消息,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俄罗斯政府正积极推进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设立两大加密货币交易所。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应对国际制裁带来的金融挑战,更是为了在全球数字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

据Aiying艾盈了解莫斯科交易所的规划莫斯科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可能会利用现有的莫斯科交易所(Moscow Exchange, MOEX)基础设施进行扩展和开发。作为俄罗斯主要的金融中心,莫斯科交易所具备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有效支持加密货币的交易和清算系统。这个新交易所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加密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当前制裁背景下,提供一种可行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通过利用莫斯科交易所的既有资源和网络,这个加密货币交易所将能够迅速建立起稳固的市场地位,为俄罗斯的国际贸易伙伴提供可靠的交易平台 。

圣彼得堡交易所的规划相比之下,圣彼得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则计划依托于圣彼得堡货币交易所(SPCE)的基础设施。圣彼得堡作为俄罗斯的另一个重要金融中心,特别是在外贸领域具有战略意义。SPCE已经在处理大宗商品交易和外汇交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使得它成为支持加密货币交易的理想平台。该交易所的主要功能将是为俄罗斯的外贸活动提供新的金融工具,帮助企业绕过制裁带来的支付障碍,继续与国际市场进行有效的贸易往来。通过借助SPCE的成熟平台,圣彼得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将能够为俄罗斯的外贸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支付选项 。

当下在结算环节,有很大一个阻碍在于贸易企业如何合理合法去购买稳定币,而交易所恰逢其时的出现,或许就是顺应市场需求发展需要的结果。

人民币挂钩的BRICS稳定币:战略规划与实施

俄罗斯计划推出的两个加密货币交易所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制裁,还肩负着推动BRICS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重要使命。据Aiying艾盈了解这两个交易所的一个核心目标是推动与人民币挂钩的BRICS稳定币的创建与使用。BRICS稳定币的推出被视为在BRICS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之间加强经济联系和减少对美元依赖的关键举措。

稳定币的作用BRICS稳定币将是一种与人民币挂钩的数字货币旨在作为BRICS国家之间贸易结算的工具。这种稳定币的设计是为了应对当前全球金融体系中美元主导地位所带来的经济不平衡和制裁风险。通过稳定币,BRICS国家可以绕过美元直接进行跨境支付,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稳定币的使用还将促进BRICS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通过提供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结算工具,BRICS稳定币可以加速区域内的经济流动,推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这种数字货币的透明性和去中心化特性,能够在提升交易效率的同时,减少传统金融系统的依赖性,从而增强BRICS国家的金融自主权。

俄罗斯的战略考量对于俄罗斯来说,推动BRICS稳定币的使用不仅有助于应对西方制裁,更是其在全球经济中重新定位的重要手段。俄罗斯希望通过这一稳定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等BRICS国家的经济联系,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此外,BRICS稳定币的使用将为俄罗斯提供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其在数字经济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在当前国际制裁背景下,俄罗斯推动加密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以太坊L1网络收入骤减?

原文标题:Ethereum layer-1 network revenue collapses—Whats causing it?

原文作者:Vince Quill,cointelegraph

原文编译:Eason,MarsBit

尽管第 2 层的月度用户和每日交易成本急剧增加,但自 2024 年 3 月以来,以太坊第 1 层网络收入却暴跌了 99% 。

根据 Token Terminal 的数据,网络费用在 2024 年 3 月 5 日达到年度最高水平,为 3550 万美元。Dencun 升级于 2024 年 3 月 13 日上线,该升级大大降低了以太坊第 2 层交易的费用。

为什么以太坊L1网络收入骤减?

2024 年以太坊网络费用。资料来源:Token Terminal

升级后,网络费用稳步下降,于 8 月 31 日触及 566, 000 美元的低点,并于 2024 年 9 月 2 日小幅上涨至 578, 000 美元。

L2 太多?

Dencun 升级后,以太坊 L2 费用大幅下降,引发了 L2 扩容解决方案的竞争。第 2 层数据资源 L2 Beat 目前列出了 74 个以太坊 L2 扩容项目和 21 个第 3 层项目。

Anoma 首席执行官 Adrian Brink 认为,目前在以太坊网络上构建的 L2 解决方案的数量远远超过市场需求。Brink 估计,第 2 层扩展解决方案的数量大约是行业需求的 10 倍。

为什么以太坊L1网络收入骤减?

以太坊第 2 层 L2 网络平均网络费用。资料来源:Token Terminal

这种高度竞争的环境鼓励了一场逐底竞争,竞争对手的 L2 竞相向客户提供最低的交易费用。由此产生的竞争吸引了用户不再直接在以太坊基础层上结算,并充当了一种自我强化的机制,进一步降低了网络费用。

低费用造成通胀供给压力

Dencun 降低的交易成本抵消了 EIP-1559 (一项以太坊改进提案,引入了一种在网络上销毁部分费用的机制)带来的通货紧缩压力。

为什么以太坊L1网络收入骤减?

以太坊供应量。资料来源:Y Charts

费用的大幅降低意味着对以太币的需求下降,即支付网络交易费用所需的货币。因此,自 Dencun 升级上线以来,ETH 的供应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以太坊历史上较低的交易成本,以及相应的需求不足,导致 ETH 的价格跌破 3, 000 美元。

开发者物语01|以太坊基金会Justin Drake&OKX Web3产品负责人Owen:以太坊2.0影响力

开发者物语01|以太坊基金会Justin Drake&OKX Web3产品负责人Owen:以太坊2.0影响力

以太坊是全球最大、也是开发者首选的公链网络之一。未来,随着以太坊 2.0 和 Layer 2 解决方案的前进,它将持续领先并塑造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Justin Drake 是以太坊基金会(以下简称“EF” )的重要成员,在推动以太坊 2.0 的发展和实施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推动了以太坊技术的进步,还为整个区块链领域带来了重要的创新和启示。

本期是《开发者物语》栏目的第 01 期,将从 Justin Drake 和 OKX Web3产品负责人 Owen 的视角,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以太坊世界。本期栏目问题涵盖了以太坊 2.0 的技术改进、共识机制、可扩展性、安全、DeFi、用户体验、生态系统、环境影响以及未来发展与战略等多个方面,旨在深入了解以太坊核心开发者的见解和计划。

以太坊和L2在坎昆升级后的变化

Justin Drake:坎昆升级后,以太坊吞吐量提升,L2 网络的 GAS 费大幅降低。从数据上来看,坎昆升级后,以太坊和L2对于开发者和项目方的吸引力确实有了明显提升。

 L2 beat 的图表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点:随着时间推移,交易持续增长。

开发者物语01|以太坊基金会Justin Drake&OKX Web3产品负责人Owen:以太坊2.0影响力

图片 1 :来源 L2 beat

此外,  Dune 的“每区块平均 Blob 数量”的图表,显示了 Blob 使用量从 3 月份的约 1 个 Blob/区块 增长到今天的约 2.3 个 Blob/区块。这种稳定增长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以太坊对于各L2的引导。几周后,我们应该会看到 Blob 需求达到 3 个 Blob/区块的目标,并且 Blob 的费用将达到市场公允水平。

开发者物语01|以太坊基金会Justin Drake&OKX Web3产品负责人Owen:以太坊2.0影响力

图片 2 :来源 Dune

即 Gas 的降低,刺激了用户需求。从经济学来看,当供给曲线从 S 1 移动到 S 2 时,价格均衡从 P 1 降低到 P 2 ,并诱发了需求从 Q1 增加到 Q2。

开发者物语01|以太坊基金会Justin Drake&OKX Web3产品负责人Owen:以太坊2.0影响力

图片 3 :来源网络

OKX Web3产品负责人 Owen :到目前为止,尽管以太坊和L2总体交易量没有显现十分飞速的增长趋势,但资产在向 L2 转移,L2 的总锁仓价值 (TVL) 持续上升。且 L2 的活动激增,以 Base 为例,升级后 Base 每日平均活跃用户(DAUs)比升级前增长了 560% ,每日平均交易量(DTXs)比升级前提升了 540% ,Optimism 和 Arbitrum 的每日平均交易量(DTXs)也分别有 70% 和 200% 的提升,从交易量和日活来看,升级后确实吸引了部分交易者,特别是小额的交易者。

基金会减持 ETH 是好事,长期促进去中心化

Justin Drake:在推动生态发展上,EF 常被视为“无为而治”,这种风格也面临过一些争议。我认为,EF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减少是一件好事。

如今,EF 的职责主要限于:

1)每年举办一 Devcon 或 Devconnect,他们现在仅仅是众多会议之一,并且有很多比主会场更重要的周边活动。

2)一个执行客户端: 5 个执行客户端之一的 Geth,但 EF 不维护任何共识客户端。

3)给予资助:每年向更广泛的社区提供数千万美元的无附加条件的资助,这导致 EF 的 ETH 财政储备在减少。从长期来看,以太坊基金会持有 ETH 减少是好事,EF 目前控制着 0.23% 的 ETH 供应量,在未来几十年内让这个数字接近 0% 是健康的,因为这促进了以太坊生态的去中心化。

开发者物语01|以太坊基金会Justin Drake&OKX Web3产品负责人Owen:以太坊2.0影响力

图片 4 :来源 Etherscan

4)电话协调:许多电话会议由 EF 成员主持,比如由 Tim Beiko 主持的 All Core Devs(ACD),由 Alex Stokes 主持的 All Devs Consensus(ACDC),由 Ansgar Dietrichs 和 Carl Beekhuizen 主持的 RollCall,由我主持的 Sequencing 和预会议,由 Alex Stokes 主持的 MEV-boost 电话会议,

可以点击查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EthereumProtocol/videos

5)研究:这可能是仍然集中化的领域之一,但有可能部分 EF 研究团队将会独立。

6)路线图制定:Vitalik 更新了路线图图示,然后有几十项工作由不同团队并行开发。

开发者物语01|以太坊基金会Justin Drake&OKX Web3产品负责人Owen:以太坊2.0影响力

图片 5 :来源 Vitalik 推文

OKX Web3产品负责人 Owen :EF 应该更多地扮演顾问角色。生态系统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度,可以在不依赖关键人物的情况下继续发展。这意味着讨论可以在公开和公平的环境中进行,使得以太坊成为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项目,而不是受到某一方的影响。这也符合区块链的精神,即社区驱动的治理和透明度。

以太坊 DeFi未来大规模应用场景

Justin Drake:目前以太坊社区有很纯粹的技术氛围,一直在攻克各种技术难题,但技术最后也需要服务于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

首先,我认为现有的 DeFi 在未来五年内会增长有 10 倍增长:

1)稳定币:希望看到 1 万亿美元的稳定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去中心化的稳定币

2)DEX:DEX 与 CEX 交易量比不断增加,我预计这一趋势将继续

3)借贷市场:像 AAVE 和 Compound 这样的项目应该会增长约 10 倍

4)预测市场:像 Polymarket 这样的项目应该会增长约 10 倍

5)衍生品:充满流动性的永续合约、期权、期货等,这些都将在以太坊上提供

其次,除了 DeFi,我希望看到使用 ENS 和 IPFS 的去中心化前端变得更加流行。

OKX Web3产品负责人 Owen :从数据上来说,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总锁仓量(TVL)在以太坊上还是最大的,但这数据相比两年前已经下降了许多。我们认为以太坊对 DeFi 最大的阻碍还是交易手续费太高昂,同样一笔交易在以太坊上执行,相比于 L2 上可以执行上百笔,因此市场的交易行为会永远往高效率的方向走。

现在以太坊社区的技术发展,其实也有考虑实际上的需求,例如最近大家都在推动的 EIP 4337 Account Abstraction, 就是鉴于 Web2 用户在使用 Web3 时有一个进入壁垒(Entry Barrier), 所以想要推动 Account Abstraction 来降低用户进入Web3的门槛。这个会是未来所有应用的一个基石。

在可预见的未来,相信大家都能很轻松的,以贴近Web2的用户体验,自托管自己Web3的虚拟资产。

以太坊 2.0 全球采用情况开发者和用户吸引力

OKX Web3产品负责人 Owen :以太坊 2.0 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被广泛采用,并且无论对区块链世界或者现在的金融机构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从网络规模和质押情况来看, 以太坊 2.0 总质押量已经达到了千亿美元规模,而且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 50000 个独立验证者节点参与到了以太坊 2.0 的共识机制中。而从 DeFi 市场发展来看, 以太坊 2.0 之后的 TVL 也出现了显著增长,因为 PoS 机制使得更多的 DeFi 项目能够在更低的交易费用下运行,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和资金。从全球的企业和机构来看,多家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如微软、摩根大通、IBM)正在积极采用以太坊 2.0 技术。这些企业使用了以太坊 2.0 来进行供应链管理、金融交易及其他应用。

对于新用户和开发者而言,以太坊 2.0 提供了更快的交易速度和更低的费用,这使得以太坊网络对普通用户更具吸引力,而对开发者来说,以太坊 2.0 的改进使得构建和部署去中心化应用(dApps)更加高效。新的共识机制和分片技术使他们可以构建更复杂、更具创新性的应用,而不会担心过高的成本或性能瓶颈。

这些这都大家表明了对以太坊 2.0 的强烈信心。

但以太坊 2.0 在吸引更大规模新用户和开发者的采用上,目前仍面临不少障碍。

首先,对于普通用户来讲,进入成本比较高。钱包这个web3入口能否做到普通用户无缝接入很重要。

其次,总体学习成本比较高。以太坊 2.0 包含许多新的概念,如权益证明(PoS)、分片技术、Rollups 等,这些技术对于新用户和开发者来说可能有较高的学习曲线。开发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和适应这些新技术。且以太坊的基础设施和工具都还在不断的成熟,这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持续学习、跟进。

而从市场和竞争来讲,整个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平台和技术不断涌现,其他区块链平台(Solana 等)也在积极发展和推广自己的技术,他们可能提供不同的技术优势或更低的入门门槛,来吸引大量用户和开发者。

最后,就是监管和合规方面,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仍在不断的变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政策都可能影响以太坊 2.0 的采用。

以太坊 2.0 当前最大技术进步关注的技术改进

OKX Web3产品负责人 Owen :Staking 和 Restaking。

在以太坊 2.0 上,采用 POS 共识之后,staking 让以太坊节省了大量能源,同时也让 restaking 有了发挥的空间。为其他项目提供安全性保障成了以太坊的一大使命,也只有以太坊的体量能承担这个重任。

此外,最近 Vitalik 提出了 EIP-7702 ,作为一种可以让用户钱包支持智能合约的方案,可以让用户在使用钱包时更加方便,也可给支持更多的登录方式,还可以更加便捷的提供很多普通 EOA 钱包无法做到的便捷功能比如社交恢复,非 native token 付 gas 费,为以后大规模的web2用户进入web3提供了可能。

PoS 对以太坊去中心化的影响

OKX Web3产品负责人 Owen :我们从 PoS 共识对去中心化的影响、验证者参与以太坊 2.0 的激励和罚没机制是否足够有效、以及在 PoS 机制下,如何确保小型验证者的公平性等多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是,关于 PoS 共识对去中心化的影响。这是一个长期备受讨论的话题。从长远来看,以太坊 2.0 的共识机制变革对其发展是有利的。以太坊的目标是成为“世界计算机”,因此其所有的改进和升级都必须朝着这一目标迈进,使其成为一个更适合运行去中心化应用 (dAPP) 的计算平台。以太坊 2.0 由 PoW 转向 PoS 后,有助于在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这三者之间有效平衡“不可能三角”。

此外,在讨论去中心化时,我们需要结合现实世界的情况。PoW 是一种无许可的参与方式,理论上能实现最大化的去中心化。然而,现实中挖矿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这催生了矿池、矿机生产商和矿场等专业服务。在以太坊转向 PoS 之前,前五大矿池控制了超过 75% 的全网算力,最大的单一矿池全网算力占比超过 33% 。以太坊挖矿消耗的电力可与一个小国家的耗电量相当,而对于专业矿场来说,电价是最为敏感的成本因素之一,因此矿场通常集中在能源价格低廉的地区。这种地理上的集中,使得算力供应变得易受区域政府干预的影响,进而威胁加密网络的安全和稳定。我们已经在 2021 年中国的“环保”挖矿禁令中看到了类似的情况,当时比特币全网算力在两个月内骤降超过 50% 。另外,专业挖矿依赖于专业硬件,在以太坊转 PoS 之前,挖矿需要使用显卡,而全球能生产显卡的芯片公司非常有限。如果硬件供应商对挖矿活动进行干预,网络安全也将受到威胁。例如,英伟达曾经通过限制 RTX 3060 显卡的以太坊挖矿效率,将其降低了一半,以迫使矿工寻找其他替代方案。因此,我认为,脱离现实世界单纯讨论“去中心化”并不现实,以太坊转向 PoS 是朝着更优方向发展的举措。

其次,我们想要讨论的是验证者参与以太坊 2.0 的激励和罚没机制是否足够有效。以太坊 2.0 的升级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从目前的运行结果来看,激励和罚没机制是有效的。升级前备受讨论的攻击模式,例如短程重组、弹跳攻击、平衡攻击、雪崩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等,都已得到了有效抵御。

最后一点是,在 PoS 机制下,如何确保小型验证者的公平性。这些问题已经被纳入以太坊的中期路线图中。例如,通过降低硬件要求:使用 Verkle 树加上 EIP-4444 ,使质押节点可以以极低的硬盘需求运行。这使得质押节点几乎能够立即同步,大大简化了设置过程以及从一种实现切换到另一种实现的操作。这些提案还通过减少每次状态访问所需的证明数据带宽,使以太坊轻客户端更加可行。或者通过经济手段,例如允许更大的验证器集(降低质押的最低要求),同时减少共识节点的开销。通过这些措施,验证变得更加公平,同时也使轻客户端更加安全。

以太坊L2s发展现状Rollups 技术潜力

OKX Web3产品负责人 Owen :关于以太坊L2s发展现状而言,目前以太坊上的 Layer 2 赛道过于拥挤,以至于违背了当时建立 Layer 2 是为了给以太坊扩容的初衷。竞争导致的 Layer 2 流动性碎片化和 UI 的割裂日益明显。用户很难通过单一入口来玩 Layer 2 生态。OKX Web3钱包正在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从产品发展来说,头部效应本身会使流动性和交互向头部的几条 Layer 2 集中,最后形成长尾的局面,甚至没有用户量的 Layer 2 会逐步淘汰。从技术方案来说,我们看到链抽象的技术方案正在兴起,用户可以通过单一入口进入,通过链间原子交换服务提供商来实现无感知的使用 Layer 2 。

关于 Rollups 技术在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潜力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Rollup 具有双面性。

关于 Rollup 的优势: 1)扩展性:显著提高交易吞吐量,降低 gas。2)安全性: 以 ETH 作为 DA 层,保留了以太坊主链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3)生态系统支持和兼容: 以太坊的社区和开发者生态系统对 Rollups 提供了广泛的支持。4)灵活性和创新潜力: Rollups 支持复杂的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5)未来的可扩展性发展方向: 随着以太坊 2.0 的逐步实施和分片技术的引入,Rollups 被视为一种与以太坊主链相辅相成的扩展方案。6)cancun 升级后, 主链数据上链更便宜。

关于 Rollup 的劣势: 1)数据可用性问题: 在以太坊主链来发布压缩后的数据和状态根(state root),以确保数据的可用性,需要确保全部数据可以访问和验证。2)延迟和退出时间: 退出 Rollup 链时通常需要等待一个挑战期。3)兼容性问题: 不同的 rollups 网络间存在部分不兼容性,如 EVM OP_CODE。4)中心化风险: 节点更少,更中心化。

总的来看,Rollups 主要通过提升扩展性、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安全性和支持复杂应用来推动以太坊的发展。虽然面对一些劣势,但是仍然是以太坊发展的重要助力。

从 OKX Web3钱包视角,如何看待以太坊 2.0 安全性、社区治理、能源效率以及隐私技术

OKX Web3产品负责人 Owen :首先,以太坊 2.0 在安全性方面的主要挑战仍不容小觑,主要有:

第一,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PoS)机制的安全性:Pos->Pow 虽然更节能, 但存在 ETH 巨鲸作恶风险。

第二,验证者的去中心化程度: 质押项目如 lido 等占据质押网络的比例过高,大大降低了去中心化程度。

第三,分片(Sharding)带来的新型攻击风险: 以太坊 2.0 引入了分片技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分片将网络分成多个分片链,每个分片链处理一部分交易,极大提升了性能,但也提升了链的复杂度,带来新的风险。

第四,经济激励和攻击成本:PoS 机制中,验证者有经济动机去维持网络的安全性。但是,如果攻击的潜在收益高于风险和成本,可能会吸引恶意行为者进行攻击。

第五,合约代码: 如 EVM 升级导致不兼容旧的 solidity 特性等

其次,以太坊 2.0 的社区治理未来充满潜力,随着网络朝着更大的去中心化和可扩展性发展,治理将更加去中心化。从工作量证明(PoW)转向权益证明(PoS),权益证明者的影响力增大。例如,在以太坊过渡到权益证明后的第一次升级中,质押 ETH 提款的优先级主要受以太坊质押用户的利益影响。

随着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成熟,治理过程将更加结构化和正式化,社交层面的治理也将继续在网络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随着 Layer 2 解决方案的普及,治理还需要应对以太坊 2.0 与这些扩展解决方案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太坊 2.0 的社区治理未来将更加去中心化,但需要精心设计和不断创新,以保持网络的去中心化和社区在治理决策中的发言权。

然后,关于以太坊 2.0 对能源效率的改进是否还有更多的进步空间?我们观察到,以太坊转向 PoS 后减少了 99% 以上的用电消耗,但存储开销还是可以优化的,比如将以太坊状态管理从 Merkle Patricia 树 (MPT) 过渡到 Verkle 树 (VKT)等。

最后是以太坊隐私技术发展。我们认为,未来的以太坊隐私技术将重点提升交易隐私、保护用户数据,并在去中心化和监管合规性之间寻找平衡。主要发展方向包括更广泛地采用零知识证明技术。最重要的事,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进步,针对量子计算攻击的研究将推动量子抗性加密技术的发展,以确保以太坊在长期内的隐私和安全。以太坊社区已经开始研究和讨论如何防止量子计算攻击。

未来 10 年以太坊面临的挑战未来 30 年以太坊是否存在

OKX Web3产品负责人 Owen :如果我们将以太坊及其对应的 EVM L2(以太坊扩展层 2)归类为以太坊,那么在未来 10 年内的主要挑战将是减少L1与L2之间的摩擦,从而改善跨链交互的用户体验,并减少流动性碎片化。L1和L2的生态系统应当像单一链那样无缝衔接,这是像 Polygon 的 AggLayer 团队正在努力解决的挑战。

在未来 30 年,以太坊应该仍然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最去中心化和长寿的网络之一的地位。

关于《开发者物语》栏目

Web3开发者为加密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技术能力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和动力,不仅仅改善了技术本身,也为未来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型提供了支持。但他们虽然活跃但也很少被关注。OKX Web3与 ChainCatcher 推出的《开发者物语》栏目旨在通过对话不同公链生态核心开发者、以及 OKX Web3技术团队的形式,从开发者的视角来理解不同公链的发展脉络、技术见解、最新动态、市场变化、热点评论等,增强Web3开发者声音,走近这一最活跃且有趣的人们,并对他们提供最大的支持。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 OKX 立场。本文无意提供 (i) 投资建议或投资推荐; (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 (iii)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我们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有用性。持有的数字资产(包括稳定币和 NFTs)涉及高风险,可能会大幅波动。您应该根据您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有关您的具体情况,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投资专业人士。请您自行负责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有关适用法律和法规。

市场安全指南:如何在美联储利率变动中保护资产

本文 Hash (SHA1):03cf29e17c2f7015c2c5c4ef42c42cbf1152037f

编号: 链源科技(PandaLY)Security Knowledge No.020 

利率的变化对全球市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由美联储主导的货币政策更是对各类资产的价格波动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对于股票市场、加密货币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者而言,理解利率变化的深层次影响,以及如何调整投资策略应对这种变化,是保持长期投资成功的关键。我们团队深入分析了一下美联储的利率政策是如何影响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并总结了在复杂环境中应对波动的实用建议,以及过往市场波动时的安全事件盘点。市场很乱,对安全问题更加不能掉以轻心!

高利率和经济衰退担忧对市场的影响逐渐减弱

市场安全指南:如何在美联储利率变动中保护资产

美联储的紧缩周期:背景和结果

自 2021 年开始,美联储通过逐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来应对通货膨胀,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的市场动荡。在这个紧缩周期中,市场经历了大规模的资产价格重估,尤其是对高风险资产(如成长型股票和加密货币)的影响尤为显著。2022 年,加息频率和幅度的增加,使得市场信心受挫,导致股票市场出现下跌,加密货币价格亦显著下滑。

然而,进入 2023 年后,随着通胀压力逐步缓解,美联储的政策立场开始发生变化。2023 年 6 月,美国通胀率降至 3% ,接近美联储的长期目标。这一趋势促使市场预期利率的进一步上调将逐步放缓,甚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转为降息。市场对这种政策转向的反应积极,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高利率环境下的投资机会。

2023 年市场反弹:股票和加密货币的表现

在市场对美联储未来利率路径的预期变得更加乐观的背景下, 2023 年,股票市场和加密货币市场均表现出显著的复苏。标普 500 指数在 2023 年上涨了约 24%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上涨了约 43% 。这表明,尽管经济面临高利率带来的挑战,但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乐观情绪已经逐渐恢复。

加密货币市场的复苏同样显著。比特币价格自 2023 年年初以来大幅上涨,部分原因是市场对比特币 ETF 的推出抱有极大期待。以太坊和其他主要加密货币也受到类似因素的推动,价格不断攀升。这种上涨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数字资产的持续兴趣,也表明市场对未来经济环境的变化持乐观态度。    

经济衰退担忧: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尽管市场反弹明显,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环境的担忧仍然存在。美联储是否会过早或过度降息仍是市场争论的焦点。若降息过快,可能会导致经济过热,进而引发新一轮通胀风险;若降息过慢,则可能加剧经济衰退的风险。

目前, 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 4.12% ,低于 2022 年 10 月创下的 52 周高点 4.99% 。尽管收益率下降,但市场仍预期 2024 年可能会出现经济放缓甚至衰退。因此,投资者在应对未来的利率变化时,应谨慎评估潜在的市场风险,并做好相应的资产配置调整。

市场波动性

市场安全指南:如何在美联储利率变动中保护资产

利率的波动通过改变投资者表现和市场动态,进而影响加密货币的价格。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其主要职责之一是调控国家的利率,进而影响借贷成本。较低的利率降低借贷费用,增加流动性,并刺激消费与投资;相反,提高利率会限制借贷,减少资金流动,从而放慢经济增长,目的是抑制通胀。

资产价格(例如股票、债券及加密货币)通常与利率呈反向关系。根据过往经验,利率可以看作是定价资产的共同分母。当这个分母增大时,资产价格往往下跌,反之亦然。因此,像加密货币和非同质化代币 (NFT)这种波动较大的资产也是如此。

从行为角度来看,低利率意味着银行提供的储蓄回报较少。因此,投资者倾向于追求更高回报的风险投资,如加密货币,这种需求的增加可能会推升加密货币价格。相对地,利率上升使得储蓄账户和债券更具吸引力,可能会把投资从加密货币等风险较高的资产撤出,从而导致这些资产价格下降。

在高风险资产中,利率的影响尤为明显。加密货币本身的高波动性和缺乏既定金融历史,使其对利率环境变化特别敏感。加密货币市场的历史价格走势反映了这种敏感性。在价格暴跌时,资金从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协议流出,区块链生态系统可能会出现交易和用户减少的状况。

总而言之,面对美联储可能的利率政策变化,大家应采取谨慎的策略。市场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加密市场短期内的剧烈波动,大家应该保持定期投资和多样化投资组合,并且保持冷静和理性是应对这种环境的关键。

市场波动性如何影响加密货币市场

市场安全指南:如何在美联储利率变动中保护资产

加密货币市场的独特性:高波动性和政策敏感性加密货币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相比,具有高度的波动性和较强的政策敏感性。在美联储利率政策的影响下,加密货币市场在 2022 年经历了剧烈的调整,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要数字资产的价格大幅下跌。这种情况反映了加密货币投资者对高利率环境的担忧,因为高利率通常会降低投资者对高风险资产的偏好。然而,随着 2023 年利率上升的放缓和市场对未来降息预期的增强,加密货币市场再次出现反弹。尤其是在比特币 ETF 推出的背景下,比特币价格飙升,进一步推动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上涨。投资者对数字资产的持续兴趣,反映了他们对未来金融科技和区块链技术的信心。利率改变对加密货币市场的连锁反应利率对比特币及整个加密市场(包括 NFT 和 DeFi)有深远影响。2018 年,在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领导下实施加息以应对通胀,比特币价格从 2017 年末的近 20, 000 美元暴跌至 2018 年末的 3, 200 美元,跌幅超 80% 。除了交易所黑客和监管不确定性,利率上升是加密货币市场低迷的主要因素。快进到 2021 年,受疫情期间低利率的影响,比特币在 11 月达到超过 68, 000 美元的历史高点。然而,随着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从年底开始转向加息立场,导致加密市场大幅回调,到 2022 年 6 月,比特币再次跌破 20, 000 美元,跌幅超过 70% 。

利率变动期间,安全建议

  • 长期视角:保持定期投资和多样化

对于加密货币市场来说,高波动性和政策敏感性意味着投资者应保持警惕,建议大家考虑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投资者应关注供应链的动态变化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尽管市场可能会经历短期的波动,投资者仍应继续定期投资于多样化的股票或债券组合,并且时时关注央行的货币政策声明和市场预期的变化。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利率的未来走势,也可能对市场情绪和资产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那些已经建立了稳健投资组合的投资者来说,市场下行时期可能是一个增加投资的机会。例如,当股票市场因利率上升或市场不确定性而下跌时,投资者可以以折扣价买入优质资产。这种策略不仅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平均成本,还可以在市场反弹时实现更高的收益。    

  • 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和对冲策略

在当前的高利率环境中,风险管理对于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投资者应考虑通过多样化资产配置来分散风险,这包括在不同类型的资产之间进行平衡,如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现金。通过这种方式,投资者可以在不同市场环境中保持投资组合的稳健性。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考虑使用对冲策略来降低市场波动的影响。例如,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防御性股票(如医疗保健和必需消费品行业的股票)或持有现金头寸来对冲市场下行风险。在加密货币市场,投资者可以使用衍生品(如期货和期权)来对冲价格波动的风险。

  • 把握市场机会:投资于未来增长领域

尽管当前市场环境充满挑战,投资者仍应关注未来的增长机会。这包括投资于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行业和公司,如科技、生物医药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这些行业不仅在当前环境中表现出色,还可能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加密货币市场和区块链技术也是未来增长的重要领域。尽管该市场存在高波动性和政策风险,但其长期发展潜力不可忽视。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和风险管理策略来参与这一新兴市场,并从中获取潜在的回报。

减息与加密市场的诈骗与攻击事件

关于 2024 年之前的减息时段,有几次减息和加息周期与加密货币市场的大规模诈骗和攻击事件有重叠,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类事件通常与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相关,而非直接由利率变化引发。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对全球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和加密货币市场,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利率下降期间,这种影响往往更加明显。在过去的几个减息周期中,尽管市场表现有所反弹,但也出现了一系列诈骗和黑客攻击事件,揭示了利率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PlusToken 骗局:从 2018 年持续至 2019 年,PlusToken 庞氏骗局累计诈骗了约 30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当时市场减息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使得这些骗子得以在市场中肆意操作,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

2015-2016 年减息周期

The DAO 黑客事件: 2016 年 6 月,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The DAO 遭到黑客攻击,损失了大约 360 万个以太币。这次攻击发生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尽管与减息周期没有直接关联,但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了这种攻击的影响。

2011 年后的降息周期

Mt. Gox 事件: 2014 年,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 Mt. Gox 遭遇黑客攻击,导致约 85 万枚比特币失窃。这一事件发生在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期间,对加密市场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市场参与者如何保护自己钱包安全

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投资者应特别注重防范安全威胁和诈骗行为。以下是一些建议:

  • 加强账户安全:确保使用双重验证、强密码、硬件钱包等工具,保护加密资产免受黑客攻击。

  • 警惕钓鱼和诈骗:投资者应对不明来源的投资机会保持警惕,避免参与过于复杂或不透明的金融产品。

  • 持续关注安全动态:定期更新安全软件,关注最新的安全资讯,防止恶意软件和钓鱼攻击。

总结

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不仅影响了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场,也会对加密货币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利率变化期间,市场的不确定性往往增大,导致诈骗和攻击事件频发。链源团队建议投资者应保持谨慎,注重风险管理和安全防范,以确保在波动的市场中保护自己的资产安全。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和持续的安全措施,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链源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区块链安全的公司。我们的核心工作包括区块链安全研究、链上数据分析,以及资产和合约漏洞救援,已成功为个人和机构追回多起被盗数字资产。同时,我们致力于为行业机构提供项目安全分析报告、链上溯源和技术咨询/支撑服务。

感谢各位的阅读,我们会持续专注和分享区块链安全内容。

灰度ETHE解锁潮下,以太坊ETF资金最终将流向何方?

现货以太坊ETF在美上市的第一个月,共录得了4.76亿美元的负净流量。很显然,并没有克服灰度ETHE上市所导致的资金外流

彭博社资深ETF分析师Eric Balchunas对此发表了一些个人看法:“新上市的9只现货BTC ETF势头较好,其流入资金足以严重弥补GBTC的大规模流出。”

现货以太坊ETF的这一表现与当时的BTC ETF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在推出后差不多的时间里便获得了50亿美元的流入量。

分析师将这一差距归因于几个因素:BTC有所谓的“先发优势”、以太坊ETF缺乏盯盘选项,以太坊市场流动性较低等,这些都让ETF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但一些以太坊ETF在上月底确实出现了复苏迹象。

Balchunas补充说,资金外流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新推出的ETF的流入量最终会赶上流出量。

灰度ETHE解锁潮下,以太坊ETF资金最终将流向何方?

根据Farside Investors的数据,灰度的ETHE在第一个月就减少了近26亿美元。此举在意料之中,因为其BTC信托基金GBTC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虽然其他以太坊ETF的流入量不足以确保每月净流量为正,但流向这些Crypto产品的现金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贝莱德的ETHA流入量超过了10亿美元,成为今年迄今为止第七大ETF。

富达的FETH也录得约3.93亿美元的大量资金流入,使其成为今年迄今为止第19大ETF。

Bitwise的ETHW是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在美国交易的以太坊ETF,在第一年成功捕获了超过3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此外,尽管灰度的ETHE资金大量流出,但其以太坊迷你信托基金ETH成功捕获了近2.4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如果将在美国交易的以太坊ETF的总流入量视作一个产品,那么到2024年,它将相当于第四大ETF

9月市场紧张情绪袭来,走势严重依赖数据

原文作者:比推 BitpushNews

周二加密市场延续跌势。

比推数据显示,比特币在周二凌晨触及 59, 840 美元的日内高位,但在午盘后回落至 57, 500 美元支撑位,随后有所反弹,截至发稿时,BTC 交易价格为 57, 901 美元, 24 小时跌幅 2% 。

9月市场紧张情绪袭来,走势严重依赖数据

以太坊下跌 3% 至 2, 456 美元,为 2 月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山寨币大多呈亏损状态,排名前 200 位的代币中只有 20 多种上涨。

Flux (FLUX) 上涨 18.6% ,其次是 UMA (UMA) 和 Sui (SUI),分别上涨了 6.9% 和 5.7% 。LayerZero (ZRO) 跌幅最大,下跌 9.3% , DOGS (DOGS) 下跌 8.4% ,Pendle (PENDLE) 下跌 7% 。

目前加密货币整体市值为 2.04 万亿美元,比特币的市场占有率为 56.4% 。

美股、黄金均呈下跌趋势。截至收盘,标普 500 指数、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跌 2.12% 、 1.51% 和 3.26% 。

历史上来看,金融市场通常在 9 月份表现欠佳,交易员正在等待美联储首次降息、可能影响降息轨迹的几个关键数据点,以及 11 月美国总统大选的倒计时。

美国关键经济数据陆续出炉

美国最新的经济数据重新引发人们对衰退的担忧。周二上午发布的 ISM 8 月制造业 PMI 报告显示,美国经济继续萎缩,实际值为 47.2 ,低于预期值 47.5 和 7 月的 46.8 ,新订单从 7 月的 47.4 降至 44.6 ,而支付价格从 52.9 升至 54.0 。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的 FedWatch 数据,受疲软数据影响,交易员将美联储 9 月份降息 50 个基点的几率从一天前的 30% 提高至 39% 。不过押注热门仍为 25 个基点,概率为 61% 。

最重要的宏观数据(也可能是美联储降息 25 或 50 个基点的最终决定因素)仍是周五的 8 月份就业报告,经济学家预测就业岗位将从 7 月份的 11.4 万个反弹至 16 万个。失业率预计将从 4.3% 降至 4.2% 。

首席技术策略师 Larry Tentarelli 表示:「目前市场似乎对任何数据都非常敏感。我们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依赖数据的市场。」

BTC 遵循过去周期的结构模式

TradingView 分析师 TradingShot 指出: 「比特币一直非常密切地遵循过去周期的结构模式」, 他对「与周期分形的相似序列」进行了分析。

9月市场紧张情绪袭来,走势严重依赖数据

TradingShot 表示:“BTC 遵循了我们绘制的准确路径,并实现了预期,突破了 1 W MA 100 (上图绿色趋势线)。由于价格在过去 6 个月内基本处于盘整状态(牛旗 / 下行通道),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这张图表,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分析师解释称:「经过一些修改,我们可以看到,在 8 月初的测试中成功守住 1 W MA 50 后,价格应该(相对于过去 2 个周期)开始新的抛物线反弹(上图绿色弧线),我们距离上一个周期顶部有 147 周(1029 天),距离减半有 21 周(147 天)。在过去的周期中,这正是比特币开始大幅上涨的确切时间点(上图‘we are here’标记处)。在所有情况下, 1 W MA 50 都守住了,所以现在市场的目标是保持其不变,这样买家就不会失去心理支撑位,如果守住该水平,突破 10 万应该是最低预期,尤其是在本月开始降息周期和 11 月美国大选(传统上市场在大选后看涨)之前。」

至于近期的预期,市场分析师 Rekt Capital 指出,从历史上看,九月对比特币来说一直是一个负收益月份。

9月市场紧张情绪袭来,走势严重依赖数据

Rekt Capital 警告称:「如果比特币在今年 9 月份也出现历史上常见的 7% 的下跌……那就意味着比特币将再次跌至 55, 000 美元左右。」

Fractal的FSIC与ASIC,我们买的是「算力」还是「注意力」?

距离 Fractal 主网上线的 9 月 9 日只剩不到一周的时间。从最开始的时候,大家期待着是否可以在 Fractal 上复制去年铭文的「新资产狂潮」,注意力已经转向了另外两点。首当其冲的是「抢头矿」的「挖矿」,其次是与 OP_CAT 相关的新型基建。

由于后者还需要等待主网上线以后一段时间来跑出来,可以说当前与 Fractal 相关的最大、最直接热点就是「挖矿」。而与「挖矿」相关的 NFT 项目中,有着最高关注度的分别是 FSIC 与 ASIC。

这两个项目在发售的一开始进度都不太让人乐观,但最后都突然加速直到打完。让我们先看看 FSIC 吧。

FSIC 的发售价格是 0.0048 比特币,总量 3800 个。8 月 29 日开始铸造以后,一直持续到最后的公售阶段才完成了全部的销售。

在前期这个项目遭受了比较多的质疑,比如团队保持匿名、只有一张带有「FSIC」字样的矿机照片。

Fractal的FSIC与ASIC,我们买的是「算力」还是「注意力」?

以及,FSIC 的售价相比于租用同等算力而言是否过高。

Fractal的FSIC与ASIC,我们买的是「算力」还是「注意力」?

但是小编依然在当时铸造了 2 个 FSIC 的理由恰恰是因为该项目在当时遭受了太多的质疑。在发售前,FSIC 已经针对质疑做出了回应,最重要的是明确了其算力来源是向 Solo Fractal 矿池进行一年的租赁。只要这个项目不是发售完以后就跑路而是真的会围绕算力去做事情,这种「挖矿」NFT 就会存在其优势:

算力租赁对于一般的玩家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以及操作门槛,比如怎么买才划算、应该找谁买等等,有的租赁甚至有消费门槛,要租赁到一定数额的算力起跳。

自己去租算力更多是一种「单向做多 $FB」,尤其是「挖矿」热度越高,算力租赁价格也会越贵,但相当于「被锁仓」无法实时变现。而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的 NFT,虽然可能看上去单个 NFT 的算力并不高,但是多出来的价格可以视为一种「流动性溢价」,你可以随时把自己的算力卖给其它玩家。

所以,「挖矿」NFT 的本质更像是「注意力投资」,而不是究竟可以挖到多少,重点是团队不要拿钱就跑以及可以随时买卖。

因为 FSIC 在全部销售后一度到达 0.01 比特币的地板价格,相比铸造价格完成了翻倍,ASIC 也在剩余 1000 多个的时候开始加速,最终以 0.0062 比特币的价格完成了全部 3150 个「挖矿」NFT 的销售。这个项目和 FSIC 的不同之处有:

– $FB 挖矿将在 Fractal 主网正式上线后一周才开始(最理想的时间预计),而 FSIC 将从主网上线第一天就开始。由于他们是实打实自己购买矿机,因此部署新的矿机需要时间。

– 平均单个 ASIC NFT 的算力将达到 17 TH/s,而 FSIC 是 7 TH/s。

– FSIC 挖到的 $FB 将全额给出,ASIC 给 90% 。FSIC 目前在社区进行投票,是否收取 1% ~ 2% 的收益来孵化新项目,目前收取 2% $FB 的选项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可以看出社区还是比较健壮的。

– ASIC 团队实名,FSIC 团队匿名。

重要的博弈点在前面 2 点。ASIC 的平均单个 NFT 算力虽然是 FSIC 的两倍多,但是挖矿会比 FSIC 迟一周才开始,而且是最关键的第一周。目前,我们还看不到市场会如何从价格上对这两点差异进行反应,因为 ASIC 明天才会在 Magic Eden 上架自己的整个合集。不过,目前 FSIC 在 Magic Eden 上的地板价基本上稳定在了 0.007 比特币附近,依然高于 ASIC 的铸造价格,因此小编比较乐观地认为 ASIC 的铸造者们在开局都能拿到收益,但是算力差异上的优势会不会完全兑现在价格上,还需要观察。

售价 599u,SuiPlay 游戏掌机值得买吗?

撰文:Alex Liu,Foresight News

售价 599u,SuiPlay 游戏掌机值得买吗?

区块链项目亲自下场,或者以合作的方式推出硬件产品,在如今的 Web3 行业已屡见不鲜。代币空投的推广方式更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 可能大家购买一款「Web3 手机」,为的不是手机,而是背后潜在的代币空投。

在这样的背景下,Mysten Labs (Sui 区块链开发公司)和游戏初创公司 Playtron 合作推出了游戏掌机 SuiPlay0x1,目前已开放预购,前 1000 名预购者还将得到特殊的灵魂绑定 NFT,享有特别的访问权限、奖励和福利。

它值得买吗?

抛开空投预期,我们先来看看游戏掌机本身。

价格、配置

售价 599 美元,可以使用 SUI、SOL、ETH 付款。

先说结论:抛去所有的 Web3、加密货币因素,SuiPlay 所承诺的配置和设置的价格「还行」。

售价 599u,SuiPlay 游戏掌机值得买吗?

官网图片显示:预售结束后原价为 649 美元

硬件规格

599 美元的预售价格(不含税费和运费),官方给到如下的配置:

售价 599u,SuiPlay 游戏掌机值得买吗?
  • CPU:AMD Ryzen 7 7840U
  • GPU:AMD Ryzen 780M
  • 内存 / 存储:16 GB DRAM 内存,512GB SSD 容量 + 可扩展存储
  • 屏幕:7 英寸 IPS 无边框屏幕,分辨率为 1920 x 1200
  • 电池:48 – 50 Wh,65 W PD 快充
  • 无线连接:WiFi 6E 和 蓝牙 5.2
  • 操作系统:Playtron 操作系统
  • 尺寸:264.5*105.5*21.5 毫米
  • 控制器顶部高度:36.1 毫米
  • 重量:677 克
  • 颜色选项:白色

这样的硬件水平和定价大概和掌机界一年前(等到正式发布差不多就是两年前了)旗舰产品的入门配置相当,相较于其他 Web3 硬件动辄 3、5 年的落后度(Saga、Jambo、CoralApp…),算得上是一种进步。(参考产品:去年年中发布的 AYANEO 2s 7840U 版本最低配和 SuiPlay 的硬件配置几乎一致,去年上市时的售价为 4699 元)

Playtron OS

和 Mysten Labs 合作推出 Play0X1 的 Playtron 是一家专注游戏掌机操作系统的开发商,SuiPlay0X1 将是其第一款硬件产品。

Playtron 由前 Cyanogen ( 知名第三方安卓 ROM ) 创始人 Kirt McMaster 创办。Playtron OS 与 SteamOS 一样,也是基于 Linux 打造,并同时支持 x86 与 ARM 平台。预计国内知名的掌机制造商 AYANEO 也将在今年年末将推出搭载 Playtron OS 的产品。

SuiPlay0X1 将由 Playtron OS 驱动,是首款集成 Sui 区块链的手持游戏设备,将原生支持 Sui 游戏以及 Steam 和 Epic 游戏库。

售价 599u,SuiPlay 游戏掌机值得买吗?

PlaytronOS 支持 Steam、Epic、GOG 等游戏平台

生态链游

SuiPlay0X1 还将成为 Sui 支持链游的主场,如 (一款融合 RPG 元素、动态 PvP 和沉浸式 PvE 体验的流行射击游戏)以及 (一款以北欧风格为灵感的免费中世纪格斗大逃杀游戏,拥有基于物理的战斗系统)。

使用 SuiPlay0x1 游玩相关链游,或许会得到一定加成(代币空投?)。

潜在空投

关于 Web3 设备,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空投。

售价 599u,SuiPlay 游戏掌机值得买吗?

SuiPlay 的前 1000 名预购者将得到特殊的灵魂绑定 NFT,官方表示其享有特别的访问权限、奖励和福利。如此策略很明显是在对标 Solana Saga 手机。但究竟是否会发生相关的空投热潮,还需观察生态项目是否配合官方。

但相较于 Solana Saga 1 代降价前的 1000 u 售价和上万的总量来言,SuiPlay 599 美元的售价和 1000 的限定 NFT 总量看起来赔率不会太差。Solana 1 代手机人均收到了上千美元的代币,SuiPlay NFT 的持有者,想要回本「只需」总价值 60 万美元的空投。

售价 599u,SuiPlay 游戏掌机值得买吗?

况且,即使最后没有任何空投,至少你还能在明年上半年得到一台现在网上同配置卖 3、4 千人民币的游戏机。

空投不一定回本,但游戏也许能让你快乐。

注:截止发文前,小编忽悠同事买了一个,他的 NFT 编号是 907。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来源:腾讯科技

2024年8月5日,全球股市经历了一场“黑色星期一”。

标普500指数下跌3.1%,纳斯达克指数跌3.4%。

其中,科技股和芯片股领跌。英伟达跌6%,苹果跌4.6%,特斯拉跌4.2%。

“科技七巨头”盘初总市值蒸发1.3万亿美元。此后股价虽有所回升,但全天市值总损失仍略高于6,500亿美元。

对此,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表示,美股下跌是因为站在了高处不胜寒的泡沫高位上。

这个泡沫中最显眼的就是AI行业,因为它们已经连跌半个多月了。

7月18日,美股“七巨头”五日市值累计蒸发了1.1万亿美元。

一周后的7月24日,“七巨头”再次集体下跌,令当天美股市场全天蒸发市值超过7500亿美元。这也让标普500与纳斯达克指数均创下自2022年底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股市之外,关于AI泡沫的警告也接连不断。

今年三月,阿波罗首席经济学家Torsten Sløk就撰文称,AI泡沫的“糟糕程度”不仅超过了1990年代,还已经超过了互联网泡沫巅峰时期的水平。

而红杉合伙人David Chan更是在去年和今年连续发出警告,认为AI企业年营收总和需达 6000亿美元,才能支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这在当下是不可能的。

对AI泡沫最重磅的忧虑来自高盛在6月末发布的报告《生成式AI:花费甚多,而收益甚少》,其中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表示人们对AI的期待过高,投入过大,但它已有的收益和潜在的收益都太小。当下,AI存在着巨大泡沫风险。

AI究竟是不是正在堆积的泡沫?如果是,那现在泡沫破裂了吗?它之后又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看完这篇文章,或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1.什么是泡沫?

要想判断泡沫,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泡沫。

泡沫往往源于新技术的产生,市场对技术的未来发展过于乐观,导致过度投资和盲目跟风,使其价值超越实体经济可承受的程度,随后急剧下滑,最后像肥皂泡一样破灭。

结合海曼·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霍尔迪·加利《货币政策与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等数篇研究经济泡沫的经典论文,我们总结出泡沫产生的核心条件。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主要包括:经济基本面有利投资、信息差的出现,以及心理和行为因素的膨胀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市场有钱且投资者非理性投资。

第一是市场要有钱,这意味着市场要有充裕的流动性。一个低利率环境下信贷扩张,流动性过剩的基本经济现状才能引发泡沫。

比如在2022年,我们就经历了被称作“万物泡沫”的时期。美联储为应对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跌,在2020到2021年实施了近零利率和量化宽松(QE)。这一举措吸引了投资者进行风险更高的投资,并允许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低息贷款的基础上发展。几乎所有股市资产都在高速升值,屡创美国历史记录。直到2022年美联储重新上调利率来抑制通胀,股市应声大跌,一年内谷歌跌幅40%,特斯拉、Meta股价下跌60%。

第二是投资者非理性投资。新技术使得投资者可以通过早期投资获得相当高的回报。而某些赛道本身的垄断性质又使得它未来的潜在收益更高。足够高的获利空间导致市场盲目乐观,使投资者低估风险,高估回报。

比如2000年被刺破的互联网泡沫。1995年,大量风险投资涌入电子商务、电信、软件服务等互联网相关领域,投资回报率远超化工、能源、金融等其他行业。而投机者注意到股价的快速增长时,又预期其会进一步上升而买入。1999年,美国互联网相关行业的投资金额达到287亿美元,是1995年的近10倍。

2.AI投资的上限在哪儿?

还记得我们上面提到的泡沫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吗,第一个就是市场要有钱。

但当下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并不乐观,这意味着AI泡沫上限高不了。

对此,华创资本合伙人的熊伟铭指出:“这一波泡沫的程度其实远不如2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甚至不如2017年的加密货币泡沫,也不如2021年的NFT泡沫,这些泡沫的特点是估值远远超过了实际产品和服务所能获得的投资回报周期。

如果用比例来衡量,我认为这一波泡沫的程度可能只有dotcom或NFT泡沫的20%到30%。这波泡沫的程度绝对比不上之前的几次。”

近两年的融资环境相对较差,为了遏制疫情时期货币宽松所带来的40年来的最高通胀,美联储自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进行了11次加息。

与此同时,美联储还开始了大规模缩表,从2022年6月开始,Fed每月减少600亿美元的国债持有量和35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持有量。

一句话总结就是,在AI爆发期间,美联储正在进行自1980年代以来最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

市场没钱,即便几乎所有的VC都陷入FOMO,美股整体风投的趋势依然不增反降。根据Crunch base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融资总额同比下降5%。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当然,这其中的AI初创公司逆风挺立,同比增长24%,甚至在今年第二季度拿到240亿美元的最大季度投资,但总值依然不过是2021年的70%。

这是因为2021年万物泡沫期的宽松带来了巨量流动性,其余波还未消除。市场不如2021年有钱,但也还是挺有钱的。

熊伟铭对比表示:“最近两年,AI从资本化角度来看可能已到顶峰。2021年,美国在半年内发了6万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唯一一次。这种资本催熟效应是前所未有的。”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然而VC们手中的钱就捏得比21年紧多了。

从COATUE给出的数据看,此轮AI投资虽然热闹,但VC们并未出尽全力。私募股权公司手里还有1万亿美元的未投资金,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退出路径不畅,VC投资很犹豫。在上一轮“万物泡沫”之后,独角兽公司数量猛增,从2016年的67个一路涨到2021年的580个。但他们获得再融资的比率却在直线走低。从16年到22年,同期获得再融资的独角兽比例从50%降到了20%以下。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那IPO呢?更是惨不忍睹,从2022年开始基本都只有个位数。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实际上,2021年美股有970个IPO,而2022年降至162个,今年上半年大约只有44个。这表明全球资本市场的收缩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在这一情况下,退出手段就只剩并购一条路。这个路子太窄了。

另一个原因是现在AI发展所处的阶段投资门槛较高,限制了很多VC入场。

“早期的互联网行业需要搭建自己的服务器和基础设施,类似于今天的AI领域。运行一次大模型的成本从几万美元到上亿美元不等,处于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早期阶段。”

我们发现,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钱,大部分流向基础层公司(Foundational layer),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大模型公司,如OpenAI、Anthropic、Gemini等。

他们再利用这部分资金购买计算层公司(Computing layer)如英伟达的芯片来训练自己的大模型。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因此当下AI产业所处的位置更像是在基建时期。也正是这种阶段特性决定资金量不足的小VC很难入场。

“去年和前年,大量AI公司特别是硅谷的公司进行早期投资,看似活跃,但80%的投资都集中在早期阶段,很多公司在大模型升级中被淘汰。大公司在NLP领域的优势明显,因为每次测试的成本太高,这与20年前的互联网发展类似。当时互联网成本高昂,拉光纤、搭机房,而现在AI的投资成本也很高,从小参数到大参数的基础设施变化,使得大公司具有天然优势。因此,这一波投资减少,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主要都是大公司在主导。美国也由几家主要公司主导,创业公司在这波创新中不是主流,主流仍然是大公司。”

所以,不论是从金融市场的整体表现,还是从VC的参与热情来看,目前放在AI池子里的热钱都不算太多。

3.谁在投资AI?

市场上钱少,投资门槛又高,那么这场投资游戏到底是谁在玩?

实际上,本轮AI投资的核心玩家主要是互联网时代的佼佼者,自带氪金体质,其中最典型的当属“美股七巨头”了。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根据Flow partners和Dealroom今年5月底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美股七巨头的综合市值占标普500指数的32%,经济利润更是占据标普500指数的近一半。

以至于在过去一年里,七巨头成了AI最大的投资者,仅2023年间就参与了208笔风险项目的投资。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2024年上半年,七巨头共投资近250亿美元,超过英国所有风险投资的总和,这些钱主要流向了人工智能领域。

不论是大模型还是芯片公司,背后均不乏七巨头的身影,甚至在马斯克的X.ai从非七巨头投资者那筹集到60亿美金之前,七巨头占了所有基础模型投资近70%的投资额。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如此“重仓”AI的巨头们,左手投资、右手自研,亲力亲为给资本市场讲故事,科技股价被许诺的技术神话持续拉高。

如今,市值总和16万亿的七巨头,平均市盈率已经高达45倍(标普500的均值为28倍),相应的投资宠儿如OpenAI、Anthropic等初创公司的市值也在不断上涨。

这样的市场是理性的吗?这就要看看巨头们下注的理由了。

4.硅谷巨头的理性

巨头们对于AI的态度几乎是孤注一掷的坚定。黄仁勋在英伟达最近一次电话会说到:

「 让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时间真的很宝贵,为什么能立刻建立起来数据中心这个想法如此宝贵,而获得训练时间又如此宝贵。原因在于,下一个达到重要里程碑阶段的公司将宣布一项突破性的人工智能。而之后的第二家公司则会宣布一些仅仅比它提升了 0.3% 的东西。所以你要问自己的问题是,你是想成为一再交付突破性 AI 的公司,还是成为一个只提升了 0.3% 性能的公司?……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像疯了一样建立 Hopper 超级芯片系统,因为下一个重要里程碑阶段就在眼前。」

AI是目之所及的时代性技术,谁夺得先机就意味着谁将掌握下一场游戏的规则。对于七巨头来说,无论是否处在泡沫中,作出的决定都是一样的。因为这并不取决于你是否愿意辨别眼前是泡沫还是机遇,而取决于你能否在这场竞赛中生存下来。

而巨头的投入,与他们所创造的现金流相比,并没有十分激进。

从财报来看,这几家公司在上个季度基本都实现了超过了100亿美元的收入。

微软在2024财年Q2实现了220.4亿美元的利润,在如此大力投资AI投资的情况下,其净利润率仅从2023财年Q3的39.44%降至2024财年Q2的34.04%。AlphabetQ2的利润则达到了236亿美元,亚马逊134亿美元。

七巨头的整体利润都非常健康。而且他们口袋里也有大把花不出去的现金。

苹果的自由现金流现在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微软、Alphabet和亚马逊根据其收入增长速度是都有望在近几年加入“自由现金流1000亿美元俱乐部”。Meta今年自由现金流可能超过300亿美元。

英伟达和特斯拉的自由现金流稍微少一些,但在AI爆发前,英伟达每年已经能创造几十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这两年赚的盆满钵满之后应该可以达到百亿的水平了。

七巨头们现在加起来预计2024年全年在AI方面的投入不过500亿美元,从利润到现金都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

如果这是下个时代的生死之战,他们留着这些利润和现金是准备养老吗?

正因为巨头们赌得起,所以谈不上不理性。

5.巨头们被高估了吗?

具有充裕现金流的巨头们在下场投资AI的同时,自己也是被投资者。

他们身负投资和自研的双重重任。这个时候,巨头自身的估值稳定性,也就成为了判断AI泡沫的重要指标。毕竟只有稳住自身,才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支撑良性循环。

这是一张利用”Rule of X”来评估七巨头的市值相对于它们的收入增长和利润率的图表。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简单来说,图中的斜线表示理论上的公平价值。如果一家公司的点位于斜线之上,意味着它的市值相对于收入被高估了,如果位于这条线之下,则被低估了。

我们可以看见,处于斜线之下的Amazon(亚马逊)、Tesla(特斯拉)、Alphabet(谷歌母公司)、Meta(前Facebook),市值相对于预期收入是被低估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些公司股价存在泡沫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它们的市值没有显示出过度膨胀的迹象。

挂在斜线上的微软和苹果稍有溢价,但是他们分列市值第一和第二,一个作为OpenAI背后最大的投资方,一个毫不费力就能和OpenAI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的公司,实力自然不用多说。

哪怕是被认为最有泡沫嫌疑的英伟达,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过去6个季度股价上涨744%,利润也上涨了330%,可以说是最有基本面支持的泡沫。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对冲基金COATUE还做过一个测算。若以互联网泡沫时期增长最为明显的思科为例,其五年平均市盈率为37倍,但泡沫时期高达132倍。

同样的计算方式对应到英伟达,其在过去五年平均市盈率为40倍,而今天到了68倍,远未达到思科泡沫时期的水准。作为新兴霸主,即使在半导体行业内,英伟达的市盈率也不过是中等偏上水平。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图源COATUE,此版本结合最新数据重绘)

“最近七家大公司市值在一天内蒸发了1万亿美元,这个规模虽然巨大,但相较于20年前同等市值的波动,其影响要小得多。

20年前,互联网泡沫期间,市值的下跌分布在众多小公司之间,每家公司从100美元跌到2美元,这种跌幅对市场的冲击非常大。

而现在,市值的调整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公司上。因此,即使这些公司市值大幅波动,对整体资本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AI市场的回调不会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那样引发资本市场的巨大震荡。”

巨头之所以是巨头,就是因为体量足够大,底盘也足够稳。哪怕成为泡沫,也是最有基本面的泡沫。

6.投给AI的钱多久能赚回来?

另外一个理性的前提是,投资需要有对应的回报。

巨头们心甘情愿地参与军备竞赛,当钱不是问题,需要进一步回应的就是对投资回报率的质疑。这也是高盛发布的报告和红杉资本的6000亿问题所质疑的核心。

AI目前的阶段更像是基建。而基建的回报周期和短期投资不太一样,基本以五年起计。就连数据中心的回报周期一般都在4.5年左右。

”AI的商业化普及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时间。回顾互联网的发展,最初的商业模式如广告和搜索引擎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培育。因此,我们需要对AI的商业化保持耐心和空间。”

既然这是个长回报周期的投入,那投给AI的钱什么时候可以赚回来呢?

Couteue帮我们算了一笔账。AI在基础设施建设期,也就是到2030年,预计会花费1.2万亿美元,这大概是2500万单位的GPU外加相关支出。这看起来很庞大,但其实仅占全球IT支出的18%。

按照25%的ROI,即预期收益6000亿美元,加上1.2万亿,到2030年AI的投入必须转化出1.8万亿美元的收入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成,一种是降本。只要AI能降低全球技术人员总薪资的5%或所有工人工资的3%,就可以达到1.8万亿的收益。另一个是增收。如果AI能带来全球2%的GPD增长,提升所有上市公司3%的收入,那AI公司只要从中赚取一半的收益,也能到1.8万亿。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那么问题来了,AI能带来降本增效的结果吗?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aron Acemoglu在高盛报告中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短时间内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即便他并不否认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却依然断言10年内人工智能只能影响所有工作任务的4.6%,带来的GDP增长甚微,只能到0.9%。

这样的质疑不无道理。回看技术史我们会发现,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进入市场、渗透寻常人的生活,的确需要很长时间。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的行李箱,其实早在1887年就初具雏形,但是直到1972年才出现把轮子装在行李箱上的专利设计,1991年才有了现在当下最常见的滚轮拉杆行李箱。

连行李箱这样简单的发明,从设计出现到普惠使用都经过了100年才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更别提原理复杂、尚处黑箱的人工智能技术了。

但AI真如Acemoglu所说那样收效甚微吗?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专门去翻了Acemoglu自己发表的论文以及他引述的两项研究。

结果发现,Acemoglu的论证很难立住脚。

他的论证引用了两项研究的数据,用未来可能被AI影响的任务比例(20%)× 实际会采用AI的任务比例(23%) =未来AI影响的工作任务比例(4.6%),得出AI效益甚微的结论。并依此去计算AI对GDP的最终影响。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但Acemoglu在论文中所采用的都是他引用研究中对AI发展最悲观的预测。他一来认为未来十年市场都不会出现有效整合大语言模型的软件。二来,认为AI的使用成本短时间内不会下降。

对于第一点,在Acemoglu引用的论文中,作者明确指出如果能够利用 GPTs,美国所有工人任务中约15%可以在保持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显著加快完成速度。但在整合基于LLMs构建的软件和工具时,这一占比提升至所有任务的47%至56%。

Acemoglu却只用15%这个值去计算。然而,目前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在试图将AI融合到自家软件之中,像微软的Copilit,Adobe的Firefly都在持续更新,整合LLMs的软件并不稀奇。

早在GPT-4o的发布会上,OpenAI就透露出开发一个由大语言模型主导的系统级应用的想法。这在OpenAI今年的两次收购行为中再次得到印证,结合目前Agent的发展情况,我们有理由期待不久的将来看见LLMOS的亮相。

要真如Acemoglu所说,未来十年市场上都没有有效整合大语言模型的软件出现并大规模应用,那说AI是泡沫着实不冤,但目前来看显然不符合事实。

针对第二点,Acemoglu对于AI的使用成本和渗透率的判断也不够准确。他引用的论文称,美国企业会选择不自动化大多数可以AI化的任务,仅有23%用于视觉任务的工人工资具备自动化吸引力。但引用文章明确表明,如果成本迅速下降,或者通过规模大于单个企业的AI即服务(AI-as-a-service)平台进行部署,AI缓慢推广的现状就会加速。

更何况,AI成本下降已经是当下较为明显的趋势。

美国艾伦人工智能研究院创始CEO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表示,芯片时代的摩尔定律在 AI 时代仍然适用,AI 的训练和推理成本可能每18个月就下降一半。

以ChatGPT为例,奥特曼在年初接受专访时说到:

“GPT-3是我们推出时间最长、优化最久的模型,在它推出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们已经将其成本降低了40倍……至于GPT-3.5,相信我们已经将其成本降低了近10倍……在我所知道的所有技术中,我们的成本下降曲线是最陡峭的。”

从实际市场价格看,两年前,GPT 3.5 每千个 Token 就要 0.06 美金。现在, Gemini Flash每百万 Token 只要 0.05 美金 。仅仅两年时间,AI的成本降低100x,能力提升10x。”

大模型会是一场泡沫吗?

另外,麦肯锡5月发布的研报表明,2024年全球的AI采用率显著提升,其中生成式AI的使用率更是比去年提高了整整一倍,这说明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开始使用AI。

摩根大通的调研也指出,预期在2025年前接入AI进行生产的企业占比也超过55%。AI渗入企业中的比例远比23%高。

所以,Acemoglu的判断只能说是不合实际的悲观论断。AI所能带来的效能提升和成本下降,都是可以预见的改变。

7.我们还在1995年

当然,除了反驳Acemoglu的观点,我们还有更多证据去证明AI的价值。

高盛经济学家 Joseph Briggs 认为:“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潜力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它生成与人类创造的输出无法区分的内容以及打破人与机器之间沟通障碍的能力反映了一项重大进步,具有潜在的巨大宏观经济影响。”

这种影响首先来自于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据麦肯锡估算,GenAI可以将 70% 的重复性工作自动化,每年可以带来2.6 万亿至 4.4 万亿美元收益,同时将所有人工智能的影响力提高 15% 至 40%。

这样看来,相比每年能为经济贡献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增长的乐观估算,红杉提出的每年6000亿美元的AI基建成本,还算泡沫吗?

其次,技术所引发的规模效应可能是超越生产力的颠覆性影响。

毫无疑问,互联网是过去20年最能创造财富的行业。上一波互联网技术浪潮带来了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移动社交……是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座驾。可它被发明的初衷是用于国防通信,那时鲜有人会想到,互联网能如此深刻地塑造我们当下的经济行为与生活方式。

尽管目前AI会带来何种深远影响还难以界定,但是人类总是习惯于高估自身的判断,低估技术的影响力。

“互联网解决的是互联问题,将原本线下的数据搬到线上,实现了数字孪生。例如,十几年前在互联网上根本找不到的菜品,如京酱肉丝,现在每个物品都被赋予了一个“IP地址”,就像从IPv4到IPv6的转变。每个人、每个物品都有一个独特的标识。

AI解决的不是连接问题,而是重新组织生产资料和提升生产力。AI能够在数字孪生的世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替代人的处理能力。它不仅仅是通过连接,而是通过智能判断和自动化操作。例如,空调和电冰箱连接到互联网后,仍需要人为设定参数,但有了AI后,这些设备可以自主判断并执行操作,如在气温超过28度时自动开启空调。这就是AI在经济生态中发挥的作用,与互联网的作用不同。实际上,许多行业更需要AI,而不是互联网。”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AI有泡沫,但这种泡沫有限,且并不偏离其真正的价值。现有的泡沫言论都过分悲观。

“1995年,雅虎等第一波互联网应用刚刚开始出现,类似于我们现在看到的AI生成图像和视频技术。

当时,互联网内容的组织和搜索方式让人们大开眼界,充满好奇心。那时连一个调制解调器都是高科技产品,像思科的产品也只有大公司能享有。

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情况相似。那时,公司需要去电信营业厅办理电子邮件服务,费用高昂且需要共享使用。今天的AI技术同样也只有大公司能够负担。”

所以,我们还处在1995年,现在谈论泡沫会破也许还为时尚早。

8.结语

最后,我们还需要问的是,用当下的ROI去衡量一场基建性质的科技进步是否合理?或者说,泡沫破裂的后果一定是坏的吗?

目前的AI的确面临投入高、应用难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放远,转向那些在历史上被称作泡沫的基建时期,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电信公司在华尔街筹集了1.6万亿美元,并发行了6000亿美元债券,建设的光纤电缆达到8020万英里,占到美国历史上基础数字布线总数的76%,为互联网的成熟奠定基础。

如果再往前看,19世纪40年代英国铁路泡沫以及由此建造的铁路,为英国的高度工业革命打下地基,在经济泡沫时期批准的铁路计划里程数更是占了英国铁路系统总里程的90%。

当我们谈论互联网泡沫时,并非指互联网技术是泡沫,而是特指一种主要形式为电子商务、被过度兴奋的投机性投资所吹捧的商业模式。同样,南海泡沫并非海运贸易泡沫的破裂,而只是一个特定的垄断。

而人工智能意味着更多,历史的车轮更不会因为泡沫破裂而停下。人工智能的支持者总是迅速指出,AI是新的互联网——一种根本性的新技术架构——如果这是真的,那它就不会化作泡沫。

参考资料来源(可上下滑动查看):

1.AI Bubble Is Bigger than the 1990s Tech Bubble – https://www.apolloacademy.com/ai-bubble-is-bigger-than-the-1990s-tech-bubble/

2. AI’s $600B Question – https://www.sequoiacap.com/article/ais-600b-question/

3. GEN AI: TOO MUCH SPEND, TOO LITTLE BENEFIT? – https://www.goldmansachs.com/intelligence/pages/gs-research/gen-ai-too-much-spend-too-little-benefit/report.pdf

4. 《金融不稳定假说》- 海曼·明斯基

5. 《货币政策与理性资产价格泡沫》- 霍尔迪·加利

6. The Impact of AI on Developer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GitHub Copilot – Sida Peng, Eirini Kalliamvakou, Peter Cihon, Mert Demirer

7. GPTs are GPTs: An Early Look at the Labor Market Impact Potential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 Tyna Eloundou, Sam Manning, Pamela Mishkin, Daniel Rock

8. Apollo’s Chief Economist Sounds Alarm On AI Bubble, Warning It’s ‘Bigger Than The 1990s Tech Bubble’ –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apollos-chief-economist-sounds-alarm-170755863.html

9. M7 Magnificent Seven – dealroom.co, Flow Partners

10. Coatue EMW 2024 –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84tgms_70fL5P0b1l83qSXk8vpFr4kfl/view

11. 本轮美国股市“泡沫”风险研究 – 黄承煜

12. A new future of work: The race to deploy AI and raise skills in Europe and beyond –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13. You Know How The Al Bubble Ends – https://www.forbes.com/sites/jamesberman/2024/07/11/you-know-how-the-ai-bubble-ends/

14. Why Al stocks aren’ t in a bubble – https://www.goldmansachs.com/intelligence/pages/why-ai-stocks-arent-in-a-bubble.html

15. To the Al Bubble Skeptics – https://www.thedeload.com/p/to-the-ai-bubble-skeptics

16. crunchba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