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欧易交易所OKX官网

一周代币解锁:MODE迎来首次解锁,XAI进入高速解锁期

下周, 9 个项目迎来代币解锁事件。MODE 解锁比例较高,但市值较少。XAI 为其中市值和解锁比例相对较高的代币。

一周代币解锁:MODE迎来首次解锁,XAI进入高速解锁期

Mode Network

项目推特:

项目官网:

本次解锁数量: 1.85 亿枚

本次解锁金额:约 371 万美元

Mode Network 是一个专注于 DeFi 赛道的模块化 Layer 2 网络,基于 Optimism 的 Bedrock 升级构建。Mode 在协议层设计了合约收益分享激,扩展 Mode 区块链的 DApp 和用户将直接获得网络定序器利润的一部分。

本次解锁为代币上线以来的首次解锁,面向“开发者和用户”进行空投,共 1.85 亿枚代币,价值约 371 万美元。由于流通量仅为总量的 11% ,故本次解锁影响较大。

具体释放曲线如下:

一周代币解锁:MODE迎来首次解锁,XAI进入高速解锁期

Xai

项目推特:

项目官网:

本次解锁数量: 3590 万枚

本次解锁金额:约 955 万美元

Xai 是 Arbitrum 生态系统中的首个 Layer 3 区块链,旨在将传统的游戏玩家引导到web3游戏。Xai 赋予了传统游戏玩家参与开放交易的权力,使他们能够在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中交易游戏内物品,而无需与加密钱包进行交互。Xai 网络是开放和去中心化的,使任何人都可以运营节点,获得网络奖励,并参与治理。

XAI 进入高速解锁期,面向投资者解锁 1733 万枚(价值 498 万美元),面向团队解锁 1190 万枚(价值 342 万美元),面向储备金库解锁 338 万枚(价值 97 万美元),面向生态基金解锁 327 万枚(价值 94 万美元)

具体释放曲线如下:

一周代币解锁:MODE迎来首次解锁,XAI进入高速解锁期

Immutable X

项目推特:

项目官网:

本次解锁数量: 3222 万枚

本次解锁金额:约 4157 万美元

Immutable X 是以太坊上的 NFT Layer 2 扩容解决方案。利用 zk-rollup 技术,Immutable X 旨在解决铸造和交易 NFT 时的高 gas 费和可扩展性问题。具有即时交易确认、极低 gas 费用和高可扩展性的特点。

当前为 IMX 的常规线性解锁,面向项目发展基金解锁 1656 万枚(价值 2269 万美元),面向生态发展基金解锁 1591 万枚(价值约 2180 万美元)。

具体释放曲线如下:

一周代币解锁:MODE迎来首次解锁,XAI进入高速解锁期

美股以死相逼

美股以死相逼缩略图

昨晚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出来之后,全球金融市场大地震。非农就业岗位增长11.4万,弱于预期17.5万不说,关键是失业率飙升至4.3%,大幅超出预期,并触发了所谓的“萨姆法则”(Sahm rule),发出了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最强信号。

美股以死相逼

萨姆法则是一个经验规律:当连续3个月的失业率平均值超出上一年失业率低点0.5%时,美国经济就必然陷入衰退。这一指标有多灵呢?几乎就是十验十准,从未失手。下图呈现了萨姆法则指标自1949年以来的数据(蓝色曲线)和美国经济衰退(灰色竖纹)的对应关系。

美股以死相逼

从美股和全球市场的反应来看,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恐惧还是压倒了对美联储即将降息的欢喜。周五,美股收盘全线暴跌,标普500跌1.8%,纳指大跌2.4%,道琼斯下挫近610点。

美股以死相逼

鲍威尔虽然在7月底的议息会议上举起了白旗,但是他并没有做出立即降息的决定,而是把降息预期推迟到了9月。

仅仅过了2天时间,风云突变。意外的就业数据完美的契合了鲍威尔的“预告”。奈何美股如何全线暴跌,以死相逼,也无法时光倒流,让鲍威尔把7月底的议息会议再重开一遍,宣布8月份就立即开始降息,刻不容缓。

被网友戏称为“低血糖大战高血压”的中美金融博弈,也终于熬鹰熬到鹰崩溃,15年寒窗苦心孤诣,即将见到黎明曙光。离岸人民币对美元骤然升值,usd/cnh突破7.2关口。隐约间,冲锋号已经吹响。嘹亮的号声撕开了浓浓的黑夜。东方泛起鱼肚白。

美股以死相逼

去年教链就此终局之战写了三部曲。

其中第一篇《人造繁荣》,指出美国因直升机撒钱而获得的虚假经济繁荣,将在2023年底、2024年初遭遇超额储蓄耗尽。经济衰退,已成定局。第二篇《隔山打牛》,谈的则是中国采取不配合美国加息的逆周期调节,主动刺破资产泡沫,并坚决捍卫汇率稳定,这就必然会对全球资本回流美国釜底抽薪,并成为推动美国走向崩溃的助力。第三篇《华山论剑》,侧重讲了美元加息周期是如何与美债超发相互配合,腾笼换鸟,稀释和收割全世界人民手中的财富。中国则抓住美元收缩的机会,把手里赚的美元借给濒临崩溃的国家还债,约定他们以后用人民币偿还,从而打断了按常规来讲各国在美元加息周期应该杠杆爆仓、崩溃破产的经典剧本的演出,换成了世界人民笑嘻嘻坐等美国高息自爆的新剧本。

我们要的也不是美国真的崩溃,而是演一出崩溃的戏。崩溃的戏一演,美股以死相逼,美国经济要衰退,要“硬着陆”,摔个粉身碎骨,美联储一害怕,就收了高息神通,赶紧降息下雨了。

戏幕开,戏幕落,谁是客?

见微知著。其实从过去一段时间国内中文社区的很多大V整天念叨美股只涨不跌,评论区齐刷刷地都在刷“定投纳指”的现象上,就能预感到美股即将局部见顶了。毕竟,体量如此巨大的泡沫,靠这些刷评论区的小韭菜去接盘填线,是根本不够填的。这和卖菜的大爷大妈都开始冲进大A时,就是大A见顶的指标是一个道理。

记住,接盘的数学原理是,只有体量更大的资金和玩家进场接盘,市场才能继续上涨,如果一个市场沦落到小虾米去给大机构接盘,那么接下来就只能是惨不忍睹的下跌和收割。

BTC为什么能穿越周期一直涨?就是因为炒家给早期老炮接盘,企业又给炒家接盘,ETF又给企业接盘,后面还会有主权国家给所有人接盘……

不要再傻呵呵地相信什么“美联储一降息,美股就崩”的昏话了。这纯粹就是倒因为果、颠倒黑白。明明是美股以死相逼,美联储慌不择路,只好抓紧降息,放水救市。

欲火焚身的美股,和遮遮掩掩的美联储,就像朋友以上、恋人未满的少男少女,羞答答地相互试探,谁都不敢走出那一步。还是美股先出手,捅破了窗户纸。一旦捅破,美联储也就不用藏着掖着了。青春洁白的两具肉体,也就顺势滚在了一起。

Web3律师:TON生态“换皮游戏”不断,链游开发如何合规赚钱?

TON 生态的链游市场,就像一场五彩斑斓的烟花秀。自 Notcoin 爆火之后,TON 生态上的「Tap to Earn」类项目获得了大量关注。例如,最近火热的 Hamster Kombat 和 Catizen,它们通过简单的点击操作,让玩家能够轻松赚取收益。数据显示,Hamster Kombat 的 X 账号粉丝达到了 1060 万人,Telegram 频道关注者超过了 4600 万人;Catizen 的 X 账号粉丝达到了 173.3 万人,Telegram 频道关注者也超过了 450 万人。

Web3律师:TON生态“换皮游戏”不断,链游开发如何合规赚钱?

*图源:TON APP 截图

但是,在这火爆现象的背后,难免让人产生疑问:这一类 Tap to Earn 的链游,在本质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差别,仅仅是换了个故事情节。并且,曼昆律师观察到,随着链游市场的扩张,这类快速复制的开发模式也变得越来越常见,链游开发者频繁地使用现有的游戏框架进行修改和包装。对这类模式,曼昆律师起了个昵称,叫做“换皮链游”。

何为“换皮链游”?

曼昆律师认为通过快速复制即可完成开发的链游,或许都能够被称为“换皮”链游。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比如开发成本低、速度快,使得 GameFi 开发者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快速进入、占领市场。

具体来说,根据复制的环节不同,这些链游可以分为两大类:

  • 第一类就是在现有比较热门的链游机制或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更换游戏 UI、故事情节等元素发行的新Web3游戏。

  • 第二类是通过将Web2游戏进行上链,对原本游戏的内容、机制等照搬,仅更改游戏中代币的模式,从而打造一套Web3经济体系。比如 TON 生态中的《Travel frog》,链游版《旅行青蛙》。

Web3律师:TON生态“换皮游戏”不断,链游开发如何合规赚钱?

它基本将Web2版本的《旅行青蛙》移植到了Web3,包括游戏美术、音乐、内容、机制,差异点在于玩家在游戏中赚取的三叶草后期可以兑换成 TON。这样类型的移植链游,一方面可以吸引到原有Web2游戏社区的玩家,另一方面在有更大粉丝基础的情况下,增加游戏内经济变现,也当然会有更多人愿意“买单”。

不过,此类链游让曼昆律师想起,之前微信小程序游戏《羊了个羊》大热后,有号称是“由羊了个羊开发商原程序员开发”的“链游版《羊了个羊》横空出世,在保留原有玩法精髓的基础上加入了“代币经济”和“NFT”等加密货币概念。

Web3律师:TON生态“换皮游戏”不断,链游开发如何合规赚钱?

起初,玩家的热情空前高涨,几天内 YLFY 代币价值暴涨 80% 。然而,当《羊了个羊》小游戏开发商北京简游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否认与链游版《羊了个羊》有关后,链游版《羊了个羊》便无法再打开。项目方“连夜跑路”,YLGY 代币在一周内暴跌已近“归零”,在短短的时间内走出了“过山车”式的行情。

诚然,这样喜闻乐见的玩法确实可以吸引到更多玩家,然而,目前来看,这一玩法明显是项目方的一场“骗局”,从项目方发行的代币价格曲线观察,ICO 才是其真正获利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有多人都表示期待先参与该项目的预售,然后在该项目上线后立刻抛售,以赚取其中的差价。但除项目方和最早出手的人外,后续购买该代币的用户只能沦为“接盘侠”。

链游常见法律问题

可以看到,上述案例暴露了目前“GameFi”领域的鱼龙混杂,有不少人打着“区块链游戏”的名义行割韭菜之实。所以尽管这些换皮链游在短时间内可以吸引到大量的关注与流量,但链游创业者也要警惕繁荣背后的弊病。

市场角度来看,这一类链游虽然可以快速上线,但因为缺乏创新,往往很难维持长久的用户粘性,生命周期不长。玩家对那些重复性高、缺乏新意的游戏很快就会感到厌倦,结果就是用户流失。而且,大量类似换皮链游进入市场后,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与此同时,不管此类链游项目在什么国家或地区开发与运营,还要考虑以下法律以及合规问题。

民事层面来说,如果游戏中的角色设计、场景界面、剧情对话、音乐音效与其他游戏过于相似,可能会侵犯著作权;同样,擅自使用其他游戏相似的名称、标志或服务标记,可能构成商标侵权。如果原游戏拥有相关的发明专利,如游戏机制、算法等,新开发的链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技术,可能构成专利侵权。这些场景其实和Web2游戏的知产侵权本质是一样的,例如此前《全民枪战》因抄袭《穿越火线》的游戏地图被法院判赔。退一步说,即使新开发的链游在法律上不构成著作权或商标侵权,如果其行为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如通过模仿原游戏的宣传材料或游戏玩法误导消费者,也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当然,刑事层面更值得链游开发者注意。介于大部分链游都为出海团队开发,所以曼昆律师梳理了链游常见刑事问题:

  • 如果这类游戏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性广告来吸引玩家投资或购买游戏内物品以达成非法目的,可能涉诈;

  • 如果以游戏为幌子,通过承诺高额回报吸引玩家投资,而背后缺乏合法的商业运营或合理的回报机制,可能构成非法集资罪。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集资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可能面临较重的刑事责任;

  • 如果游戏内允许玩家通过真实货币或加密货币进行投注,并且游戏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或是游戏内物品可以兑换成现实世界的货币或物品,可能涉赌。此前曼昆律师专门写过一篇《GameFi 如何避免涉赌的文章》,详细阐述了链游涉赌判定。

  • 此外,游戏平台也可能被用作掩盖或转移非法所得的工具,根据《反洗钱法》,如果游戏内交易被用来隐藏非法资金的来源和流向,涉事人员可能会因洗钱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曼昆律师合规建议

如何规避这类合规问题,才是链游开发者应当着重考虑的方向。曼昆律师着重作出以下几点建议:

  • 原创开发。鼓励原创内容的开发,避免过度模仿或复制现有游戏的核心元素,包括但不限于游戏代码、美术资源、音乐、故事情节等。如果需要使用第三方知识产权,应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授权。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内部知识产权数据库,以跟踪和管理所有使用的资产和相关的授权信息。同时,保留详尽的开发文档记录,包括设计决策、来源材料和授权信息,以备未来法律审查或侵权索赔时使用。

  • 透明宣传。提供真实、准确的游戏宣传材料,避免虚假宣传和误导性广告。明确告知玩家游戏的规则玩法、收费模式和用户协议。可以制定标准化的广告和营销模板,确保所有宣传材料都符合广告法和消费者保护法的要求,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的表述。需要对营销团队进行定期的法律和合规培训,强化对虚假宣传和误导性广告的认识。

  • 履行适当监管义务。在游戏显著页面标注禁赌等提示,增加娱乐性描述,并就社区社群的言论及动态加以监管。建议建立一个用户可访问的合规报告系统,允许玩家报告可疑活动和不当行为,既能彰显去中心化,也能加强社区自我管理。

  • 避免代币融资。避免通过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可以探索多种融资途径,例如风险投资、天使投资者或政府补助,以减少对 ICO 依赖并降低法律风险。在考虑任何形式的融资前,需要对项目进行详细的法律和财务审查,确保所有资金筹集活动符合现行金融监管法规。

  • 多角度设计降低风险。设计合规的游戏内经济系统以及运营活动,避免涉及非法集资、诈骗或赌博等违法行为。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游戏设计和操作中的潜在法律风险。同时设计应急预案,包括法律纠纷处理和突发公关事件的快速响应计划。

  • 法律咨询。在项目启动前咨询专业律师,确保所有操作符合项目所在地及用户当地的法律法规。建议与专业法律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能够随时获得关于新兴法律问题和政策变动的专业建议。

结语

总的来说,换皮游戏的存在反映了 GameFi 乃至Web3行业对快速开发和市场反应的需求。尽管目前,整个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曼昆律师依然希望链游开发者可以在利用这种策略的同时,考虑所在地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确保整个行业的向上合规发展。基于此,链游开发者才能保护自己,还能为玩家提供更公正、更安全的游戏环境,更能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长期存活并获得成功。

Coinbase 2024 Q2财报解读:营收14.5亿美元,净利环比下滑97%

Coinbase 于今日公布第二季度财报,营收为 14.5 亿美元,环比下降 11% ,同比增长超 100% ,与分析师预期的 13.7 亿美元几乎持平。净收入为 3600 万美元,环比下降 97% 。调整后的 EBITDA(税前息前折旧前摊销前利润)为 5.96 亿美元。Coinbase 连续四个季度实现营收正增长。

Coinbase 第二季度总交易量为 2260 亿美元,较第一季度下降了 28% ,交易收益为 7.81 亿美元,环比下降 27% ,订阅和服务收入增长 17% ,至 5.99 亿美元。总运营费用为 11 亿美元,环比增长 26% 。Coinbase 第二季度在收入多元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订阅和服务收入达到近 6 亿美元。资产负债表增加到 78 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Coinbase 第二季度托管费收入为 3500 万美元,环比增长 7% 。主要驱动力是第二季度的平均加密资产价格高于第一季度,也受益于其作为 BTC ETF 产品的托管人的相关资金流入。此外,Coinbase 在二季度产生了 2.4 亿美元的 USDC 稳定币利息收入,环比增长 22% 。

Coinbase 2024 Q2财报解读:营收14.5亿美元,净利环比下滑97%

Coinbase 还在Q2财报中特别强调了 Base 在性能方面的较大提升:提速降费——基础费用低于 1 美分,处理速度低于 1 秒。Base 处理交易量第二季度增长 300% 。此外,Coinbase 在第二季度还推出了 Coinbase Wallet 的升级版本的自托管钱包 Smart Wallet,以简化用户体验。

收入多元化:交易费收入下降,订阅和服务收入上涨

总体而言,Coinbase 第二季度在收入多元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Q2 总交易量为 2260 亿美元,环比下降 28% 。总交易费用收入为 7.8 亿美元,环比下降 27% ,同比增长 138% 。收入占比从Q1的 65% 降低到 54% ,但仍为最主要的营收来源。订阅和服务收入达到近 6 亿美元,环比增长 17% 。公司利息和其他收入为 6970 万美元,环比增长 40% 。

Coinbase 2024 Q2财报解读:营收14.5亿美元,净利环比下滑97%

  • 零售交易费用

2024 Q2 零售交易费收入为 6.65 亿美元,环比下降 29% ,同比上涨 130% 。Q2零售交易量为 370 亿美元,环比下降 34% 。Coinbase 交易费用直接受到加密市场行情的影响,第二季度加密货币现货市场交易状况比第一季度更加疲软,尤其是在美国。

  • 机构交易费用

第二季度机构交易相较第一季度有所放缓。Q2机构交易收入为 6400 万美元,环比下降 25% ,同比增长 272% 。第二季度的机构交易量为 1890 亿美元,环比下降 26% 。

第一季度得益于 2024 年 1 月比特币 ETF 的获批上市,Coinbase 吸引了机构投资者的大量涌入,机构平台 Coinbase Prime 2024 Q1 交易量和活跃客户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尽管第二季度交易收入降低,但在 7 月,以太坊现货 ETF 正式获批,Coinbase 被 9 只中的 8 只授权成为托管方,Coinbase 机构交易费用收入仍在持续受益于加密 ETF 的上市。

订阅和服务收入

Coinbase Q2的订阅和服务收入为 5.9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 。订阅和服务收入受益于更高的 USDC 平均平台余额和 USDC 市值以及较高的平均加密资产价格,尤其是 SOL 和 ETH。

  • 稳定币收入为 2.4 亿美元,,环比增长 22% 。主要驱动力是较高的平均 USDC 平台余额和较高的平均 USDC 市值。平台上 USDC 的价值为 57 亿美元,仅比第一季度末的 55 亿美元增长了 2% 。

  • 区块链的奖励收入为 1.85 亿美元,环比增长 23% 。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更高的 SOL 和 ETH 均价。

  • 利息和财务费用收入为 6900 万美元,环比增长 4% 。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较高的平均托管法定余额。

  • 托管费收入为 3, 500 万美元,环比增长 7% 。第二季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平均加密资产价格高于第一季度。此外,托管费收入的增长同样受益于作为 BTC ETF 产品的托管人的角色相关的资金流入。

  • 其他订阅和服务收入为 7000 万美元,同比增长 9% ,主要由 Coinbase One 收入的增长推动。

资产负债表

截至第二季度,Coinbase 持有 78 亿美元资产,环比增加 10% ,即增加了 7.33 亿美元,具体组成如下图所示。

Coinbase 2024 Q2财报解读:营收14.5亿美元,净利环比下滑97%

第三季度展望

Coinbase 第三季度的订阅和服务收入将在 5.3-6 亿美元之间。2024 年 7 月,Coinbase 已创造了约 2.1 亿美元的交易总收入,表示将继续推动目标的实现。

Coinbase 2024 Q2财报解读:营收14.5亿美元,净利环比下滑97%

此外,Coinbase 将在第三季度继续推动 USDC 在全球的采用,使其成为最合规的稳定币。因此Q3与 USDC 相关的费用将增加。截至第二季度,Coinbase 拥有 3486 名全职员工,增长 2% 。在今年接下来半年里,Coinbase 还将持续增加员工,来支持产品开发和国际扩张等业务。

金色晨讯 | 8月3隔夜重要动态一览

21:00-7:00关键词:美联储降息、特朗普、CZ、哈里斯 1.多家华尔街投行调整美联储降息预测 2.特朗普建议用加密货币解决美国债务问题 3.哈里斯获得足够票数,锁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4.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开放MiCA下的CASP许可证申请 5.特朗普拒绝承诺与哈里斯辩论,理由是自己民调领先 6.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引发全球股市大幅下跌,黄金创历史新高 7.CZ入狱以来X平台账号首次变动,新增关注SolanaNews.sol 8.美联储古尔斯比:如果失业率升至4.1%以上,必须对这种情况做出反应

谷歌超25亿美元收购Character. AI并收编团队

8月3日消息,据金十报道,AI数字人独角兽公司Character.AI宣布,谷歌(GOOG.O)已同Character.AI支付模型授权费,并将让Character.AI联合创始人兼CEO诺姆·沙泽尔 和总裁丹尼尔·德弗雷塔斯,以及Character从事模型训练和语音人工智能工作的员工(约130名员工中的30名)加入谷歌,参与Gemini AI项目。据报道,Character.AI的管理层告诉员工,投资人的股票将以每股约88美元的估值被收购。谷歌对Character.AI的整体收购价值将超过25亿美元。

对RWA赛道的理解和分析

对RWA赛道的理解和分析缩略图

作者:道说区块链

美国国债代币化在AKB和Maker DAO两个项目分配,可不可以理解为这俩代币意味着购买美国国债?

我看了一下美债的收益率5%左右,这个收益率在加密区没什么吸引力,它引入代币化美国国债的优势在哪里?

这是关于RWA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非常好,很值得我们借这个机会再回顾、审视一下RWA这个赛道。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估计是我搜索的方式不对,我没有搜到AKB和美国国债的相关的信息;但我找到了Maker DAO和美国国债相关的信息。

我搜到的是Maker DAO不久前刚刚宣布准备将10亿美元投资到代币化的美国国债。这批代币化美国国债的发行方主要包括贝莱德和Ondo等。

不知道这是不是读者所指的美债代币化项目?

如果是,按照我的理解,Maker DAO这笔投资就是通过购买代币变相购买了美国国债,这个代币的价值和能得到的利息完全等价于美债。

在这里,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代币化国债的发行方包括贝莱德和Ondo。

贝莱德不用多说了,而Ondo本身也是和传统中心化机构有着密切关系的项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赛道什么样的机构会如此积极和活跃。

我们再看第二个问题。

即便是拿到这个5%的收益,对加密生态的投资者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吸引力,那么这种产品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去年还是前年RWA刚兴起被热炒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文章,比较详细地分享了我对RWA赛道的想法。

在那篇文章里,我就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这类实物资产代币化所带来的收益对加密生态的投资者(散户)来说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别说国债5%的收益,就算一支一般意义上可以称得上好的、年化收益率达15%的股票对我们而言都没那么有吸引力。

对RWA赛道的理解和分析

在那篇文章里,我还表达了下面这些观点:

什么样的代币化资产可能对某些投资者有吸引力呢?

只有是收益高并且一般人不容易买到的资产。

而这类资产一般而言有两类:一类是世界各地的房地产;另一类就是传统金融界的股市、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衍生品。

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房地产收益能比得了加密生态的资产吗?我看不容易。

传统金融界的股市、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衍生品的收益能比得过加密生态的资产吗?

我认为也不容易。

要论收益高并且稳当,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年化收益率就超过很多金融资产了;要论刺激和心跳,加密生态有100多倍的杠杆在那给大家用,这个刺激程度一点都不逊于传统金融界的股市、金融资产和金融衍生品。

所以单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很难看出代币化的资产(RWA)中有哪一类其收益率能比得上加密生态。

如果一定说有那可能只有一种:就是实施RWA项目的代币。这类代币现在一般只具备治理功能,或许将来这些代币能被项目的收益赋能。

可如果代币挂钩项目的收益,它的价格就纯粹是按传统股票的方式估值了(比如P/E),而这种估值所带来的上涨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假如这类代币不看基本面而看想象空间和情绪价值,那我还不如去玩MEME币。

因此,我一直以来秉持的观点都是不变的:RWA这个赛道对我们散户投资者意义不大,反倒是对机构投资者以及传统的金融机构意义更大—因为它有一个足够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讲故事:将万物都代币化。

这样有资格操刀代币化过程的传统金融机构就有足够的生意可以做了。

所以,我对RWA赛道基本只是以观察为主,真正参与的非常少。

WEB3监管——泰国篇

作者:陈律师上海

泰国是东南亚加密货币市场活跃的主要国家之一。与越南一样,泰国是东南亚国家中加密货币交易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据报道有近 21.9% 的泰国公民拥有加密货币(全球平均水平为 11.9%)。此外,泰国独特的地区特点也使泰国 Web3 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泰国常被称为数字游民的天堂,凭借长期居留签证和相对较低的住房成本吸引了大量数字人才。这些特点对泰国 IT 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此外,泰国是东南亚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最大经济体,互联网普及率高达 85% 左右,这为 Web3 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泰国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阶段

泰国是加密货币市场相对较早的兴起者。泰国最早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coin Co. Ltd 于 2013 年开始运营。然而,由于后期泰国银行宣布加密货币相关业务非法并关闭了交易所,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在市场早期受到了限制。

五年之后,2018 年 5 月 泰国政府颁布“2018 年数字资产业务紧急命令”,同年6月泰国证券委员会批准7家加密货币交易所运营,央行也宣布泰国首个 CBDC 项目“Inthanon”的成立,之后,2018 年 7 月,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颁布了 ICO相关规定,明确了该类行为的监管标准,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允许首次代币发行(ICO)的国家。

泰国政府意图将自己打造成亚洲重要的web3中心。然而,由于涉及加密货币相关犯罪和非法交易的增加,国内要求加强加密货币监管的呼声开始高涨。

不久之后,政府也做出了回应。此前,泰国一直允许加密货币交易所开设非面对面账户。然而,自 2021 年 5 月起,泰国引入了当面验证程序。这项措施旨在通过准确追踪加密货币的流向和来源,防止与加密货币相关的犯罪。2022 年 4 月,该国禁止使用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方式。2023 年 7 月,该国开始禁止加密货币借贷。

泰国央行于 2022 年 10 月发布的针对商业银行的新加密货币法规。其目的是通过限制金融机构参与加密货币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以免对公众造成不利影响。文件要求任何泰国商业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对加密资产的直接或间接投资不得超过其总资本的 3%。金融控股公司可以从事加密货币业务,但必须获得泰国中央银行的批准。根据现行法规,商业银行不得直接参与或开展加密货币相关业务。在发生了一系列与加密货币相关的负面事件后,泰国政府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将加强监管和保护投资者作为工作重点。

二、泰国加密货币市场现状

目前,泰国有多家注册于本地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主要有 Bitkub、Orbix Trade(前身为 Satang Pro)和 Zipmex等。其中,Bitkub 的交易量约占总交易量的 75%,在2021 年加密货币期间甚至一度飙升至约 90%。这表明,泰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正在经历交易所市场赢家通吃的局面。一些国外的知名交易所也开始开拓本地市场,诸如韩国知名的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Upbit 。泰国海湾能源开发公司(Gulf Energy Development)与 Binance 合资成立的新加密货币交易所 Gulf Binance 预计将于 2024 年初推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泰国本地交易所之间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预计将更加激烈。

泰国加密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商业银行。因此,在加密货币发展中,商业银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 2018 年《加密货币法》的颁布,泰国银行允许商业银行设立与加密货币相关的子公司,这导致商业银行积极地参与加密货币市场。虽然商业银行仍不得直接参与加密货币相关业务,但它们现在可以通过其子公司有效地投资加密货币、发行加密货币和代理加密货币相关服务。

在泰国的主要商业银行中,由泰国王室拥有的暹罗商业银行(Siam Commercial Bank)和Kasikorn银行(Kasikorn Bank)尤其具有创新性。暹罗商业银行一直积极采用区块链技术。2020 年 4 月,它推出了使用瑞波币的跨境汇款服务,名为“SCB Easy”。2021 年 7 月,它获得了运营 Ripple Net(Ripple 自有支付网络)的许可证。

虽然由于法规原因,暹罗商业银行被禁止直接参与加密货币业务,但它通过其控股公司 SCBX 经营各种 Web3 相关业务。2021 年 2 月,该公司通过其加密风险投资公司“SCBX 10X”募集了 5000 万美元的 Web3 基金。此外,它还通过 SCB 10X 的子公司“TokenX”运营加密货币上市支持服务(ICO 门户网站),最近还与韩国最大的加密风险投资公司 Hashed 成立了合资企业。该公司名为“Shard Lab”,在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实验性产品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开泰银行也在振兴泰国加密货币市场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Kasikorn 银行运营着一个 ICO 门户网站 “Kubix”,并通过其金融科技子公司 Kasikorn 商业科技集团(KBTG)运营着一家加密风险投资公司 “Kasikorn X”(KX)。KX 在加密货币领域引领创新,推出了加密货币投资分析平台 “BigFin “和用法币购买 NFT 的市场 “Coral”。

与暹罗商业银行(Siam Commercial Bank)一样,开泰银行(Kasikorn Bank)也对加密货币交易所业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023 年 10 月,它收购了泰国加密货币交易所 “Satang Pro “母公司 97% 的股份,并将该交易所更名为 “Orbix Trade”。最后,KX 通过募集 1 亿美元基金支持 Web3 和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

三、2024 年泰国加密货币新规则

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根据《数字资产法》对加密货币进行监管,重点关注销售、交易和首次代币发行 (ICO) 等领域。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更新的框架取消了散户投资者对资产支持代币的限制,为托管人制定了新规则,并赋予该机构在防范数字资产风险方面更大的作用,其中,具体规定包括:

1.投资限制

自2024年1月,泰国取消了散户投资者对房地产或基础设施支持的数字代币的投资限制,标志着一个重大转变。此前的规定将散户投资者每次投资发行该类资产ICO 的资金限制为 300,000 泰铢(约合 8,400 美元)。

这一变化预计将为更广泛的投资者拓宽市场,并支持国家数字资产市场的发展。 

2.衍生业务

新法规要求泰国SEC更多地参与监管数字资产领域的业务扩张。寻求展业的公司必须首先获得泰国SEC的批准,确保其扩张计划符合监管标准。

目前泰国 SEC 不允许比特币ETF在其国内市场进行交易。这种做法与韩国类似,韩国也决定不允许此类 ETF 进入其国内市场。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一位官员对当地媒体表示,“政府一贯坚持禁止金融机构投资虚拟资产的原则,以稳定金融市场并保护投资者。”

3.发行融资

泰国金融科技企业有多种公开筹款选择,包括股权和债券众筹、ICO、PP-SME 发行、通过另类投资市场 (MAI) 公开发行以及通过泰国证券交易所 (SET) 公开发行——所有这些均受 SEC 管辖。SEC 最近还宣布专门为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创建 LiVE 交易市场。

金融科技公司可以通过众筹门户进行股权和债券众筹。有兴趣通过众筹发行证券的金融科技公司必须在泰国注册,有明确的业务目标,并打算使用从发行中收到的资金来经营其业务或偿还公司为开展业务而产生的债务,并且没有在 SET 上市为证券的股票。金融科技公司可以通过这种众筹渠道从机构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没有任何限制。然而,金融科技公司在首次发行后的 12 个月内,可以通过该众筹渠道从散户投资者那里筹集最多 2000 万泰铢的资金,并在此后从投资中筹集另外 2000 万泰铢(使总额达到 4000 万泰铢)。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出,在三个试点项目成功试验后,2021 年可能有 69 家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进入该众筹平台。1

4.  SEC监管沙箱

SEC 发布公告增加了可纳入其监管沙盒计划的业务类型:

  • 中介集团:投资咨询、私募基金管理、互惠基金管理、证券借贷(SBL)类证券业务,经纪、交易、咨询、衍生品基金管理类衍生品业务(经纪、股票交易、承保)。

  • KYC 流程组。

  •  售后服务组,即证券结算机构、证券存管机构、证券登记机构和衍生品结算机构。

  • 产品交易系统服务群,即电子交易平台(ETP)服务以及证券交易中心和衍生品交易中心。2

四、 泰国电子支付监管政策

近年来,电子支付服务(e-Money)在泰国越来越受欢迎但任何希望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都必须获得电子支付牌照。财政部长根据泰国银行的建议颁发了许可证,确保只有值得信赖和有能力的服务提供商才能获得电子支付许可证。

泰国对电子支付的监管主要包括 e-KYC、采用生物识别技术的数字银行和移动银行、另类信贷、点对点贷款以及虚拟银行等。

e-KYC 流程以及数字和移动银行生物识别技术的使用是根据泰国央行第 FPG 号通知引入的。2019 年 8 月 23 日公布的关于在金融机构开设存款账户的了解你的客户 (KYC) 的规定。亲自或通过互联网或手机开设储蓄账户需要 KYC 流程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获取验证客户身份的身份数据和文件,但此类数据和文件也可能以电子形式用于 e-KYC 流程。他们还可能采用生物特征比对技术来提高客户验证的效率。对于非面对面验证,金融机构必须对客户进行拍照,并利用活体检测和生物识别比对技术来验证客户的身份。

2020 年 9 月 15 日,泰国央行发布通知,允许在贷款审批流程中使用替代数据进行信用分析。根据《关于开展数字个人贷款业务的规则、程序和条件的通知》,贷款人可以申请数字个人贷款业务许可证,该许可证要求贷款人将贷款流程数字化并使用替代数据,包括公用事业和数据。手机缴费行为或电商平台的收入和消费行为,以评估借款人还款能力或意愿。贷款人可以发放最高信用额为 20,000 泰铢、最长还款期为 6 个月的数字个人贷款。与费用一起收取的实际利率不得超过每年25% 。

2020年7月30日,BOT发布了第FPG号通知14/2563 ,其中涉及经营点对点借贷电子系统或网络业务(点对点借贷平台)的规则、程序和条件的规定。规定的规则允许平台提供商利用其业务作为通过电子系统或网络进行信贷融资的渠道或中介来运营点对点借贷平台。2023年1月13日,为了将虚拟银行建立为新的金融服务提供商,泰国央行发布了《虚拟银行牌照框架咨询文件》进行公开听证。简而言之,该框架规定,虚拟银行可以经营全服务银行业务,并且必须遵守与传统商业银行相同的规定,前提是具备一定的适当资质并符合相关标准。BOT 虚拟银行牌照规定已于 2023 年 7 月发布。

五、最后

泰国是最早拥抱加密货币市场的国家之一,2023年当选的总理 Srettha Thavisin并不反感web3行业的发展,甚至曾承诺向每位公民发放价值约 300 美元的加密货币。自他当选以来,泰国执政党和中央银行一直在考虑向公民发行实用代币,这为加密货币被接受为一种支付形式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批评人士认为,这些举措并不能真正促进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

泰国的市场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泰国是东南亚增长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口年龄中位数为 41 岁,远高于越南(32岁)。此外,泰国政府计划从 2025 年开始对国内外加密货币交易征税,预计这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同名MEME炒作加剧内卷化:Rug事件频发下社区接管“CTO”成胜负手

同名MEME炒作加剧内卷化:Rug事件频发下社区接管“CTO”成胜负手缩略图

作者:Nancy,PANews

近来,名为“CTO”的各类MEME币备受市场炒作的同时,也进一步激起CTO(社区接管)文化的关注度。CTO(社区接管)项目的兴起源于MEME市场各种Rug现象的充斥,借由“社区自治与集体决策”的旗号,这类概念项目已日益受到投资者追捧,特别是部分成功“翻盘”案例更是刺激着市场参与情绪,也一度演变为谋利新手段。

被同名项目率先炒作,MakeNowMEME也要被CTO了?

继Pump.fun大火后,DEX Raydium也最新推出了竞品MakeNow.Meme,CTO就是官方发行MEME币之一。市场狂热情绪下,CTO在上线一天内获得约3000万美元资金的参与,自然也有聪明钱吃到高倍盈利。据Lookonchain监测,有交易员花费通过交易50枚SOL(约8500美元)购买了2.568亿枚CTO后获利4771枚SOL(约81.1万美元),收益率达94倍。

投资的悲喜并不相通,聪明钱赚得盆满钵满,也有很多投资者却颗粒无收甚至亏损严重。由于MakeNow官方并未在最开始公布CTO的正确合约地址,Solana市场十余个同名虚假项目就已被资金率先炒作起来,但在真正官方项目被公布后瞬间归零。

当然,这种归零结局的同名MEME币也是常见景象。而官方认证的代币CTO在经历同名项目热度消耗后价格也难以长久支撑,在上线数小时后就已开始螺旋式下跌,大有被CTO之势。DEX Screener数据显示,截至发文,CTO的最高跌幅高达95.8%,市值仅剩约60万美元。

同名MEME炒作加剧内卷化:Rug事件频发下社区接管“CTO”成胜负手

有意思的是,Solana并非是首批发行MEME币CTO的链,在此之前Base上就已出现。上个月,由于Solana的强势霸屏,Base上的MEME社区为夺回热度开始策划了相关CTO运动,随后得到了Base创始人Jesse Pollak的回应,MEME币CTO也由此诞生,并借此来调侃Solana上泛滥的虚假CTO项目。DEX Screener数据显示,Base上的CTO市值不敌Solana,市值仅约40万美元。

社区自治MEME币的价值武器?

事实上,归零MEME也正变得有利可图。作为本轮牛市周期持续流行的主导叙事,MEME在发行门槛降低以及反VC情绪等因素推动之下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但背后更多的却是多巴胺刺激以及幸存者偏差存在,Rug事件正日渐频繁。

瞄准投资者渴望翻盘或急于获利的心理,CTO(Community Take Over)日渐流行。在这些投资者看来,尽管项目跑路,但一旦成为CTO项目不仅可排除开发者老鼠仓,且更具社区凝聚力和共识。特别是以往多个项目被社区接管后一路飞涨后,这种方式被愈发认可。

例如,WIF在社区自治后成为市值已飙升至超18亿美元,成为第四大MEME项目;市值排名第九的MOG也是社区接管的成功例子;POPCAT则为首个猫猫主题的CTO项目,市值已排名MEME榜单前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特币和狗狗币也算是CTO的OG。”加密KOL@neso曾发推文表示。

从MEME项目被CTO重建的方式来看,据@neso此前披露介绍,有些跑路项目是被巨鲸持有者直接接手,还有CTO团队会向原始DEV索要相关项目账号,或更多是另起炉灶,只需要花钱更新Dex Screener和DEXTools等这些平台上的信息即可。而随着CTO项目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市场还出现专门的CTO项目推送频道等监测工具。

然而,CTO项目也有着多重风险,据@neso透露,CTO的实际情况非常复杂,绝大部分CTO都是一种阶段性运营,也就是有人跑出来接手运营,做一波行情之后再次跑路。且还有不少项目方上演“真假CTO”的戏码,在跑路后选择自导自演CTO,可谓“一鱼两吃”。不仅如此,不少CTO剧本也相比Drama,例如BILLY同时被9个CTO运营、DJCAT因原社区接管者怀孕退出后将再次被CTO等。

眼下,CTO项目的过热炒作行为也正遭到社区批评,这种方式被认为是对项目方作恶行为的纵容,且无法知晓CTO的真实意图,将对交易者利益带来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