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欧易交易所OKX官网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原文来源:IOSG Ventures

6 月 3 日,Solana 创始人 Anatoly 和以太坊基金研究员 Justin 在一场 Bankless 组织的辩论中提到有关经济安全的问题,Toly 认为经济安全是个 meme,引发了后续众多双边 KOL 的探讨。

整体讨论内容较为零碎,我们从 Toly 的观点出发,简单做个整理和分析。

1. Toly 的逻辑

  • 由于中心化质押服务的存在,获取 33% 节点进行攻击的成本远小于实际质押价值

  • 质押经济极小的 POS 链也从未被攻击过,意味着 POS 网络的安全是由分布式网络的运作机制保障的

  • 即使攻击发生,也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层进行快速恢复,让攻击者无法攫取高于成本的价值

  • 社交层恢复可能会导致网络暂时失去活性,但这种影响无足轻重

因此,他的结论是,经济安全对于 POS 网络是个 meme,以太坊的安全性来源于优秀的工程设计、节点分布和客户端多样性。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后续,围绕着经济安全,双方社区 KOL 各抒己见,却难以下定论。让我们尝试厘清命题,分析论点和给出论据。

2. 经济安全是 meme 吗?

探讨这一点前,我们需要先厘清质押,经济安全,以太坊安全,共享安全四者的定义和传导关系。这四个名词在许多讨论中常被混用。

下图尝试描述了其间的关系,质押的 ETH,部分成为了经济安全。经济安全和其他的安全因素共同构成了以太坊安全,以太坊安全又部分作为共享安全服务被 AVS 使用。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IOSG

Toly 的第一个论点是,质押在 POS 链防止攻击的层面,带来的安全作用远小于质押价值。想验证这一点,我们需要知道,质押的 ETH 到底多少被转化成了以太坊安全。

质押 -> 经济安全 -> 以太坊安全的关系

目前被质押的 ETH 达到了 33 m 个,市值接近$ 120 b。这么大体量的质押金额,都同等有效地成为了经济安全吗?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跟安全相对的“攻击”,两种攻击是我们主要考虑的

  • >= 33% 的节点,理论上就可以开展双签的攻击,或使网络陷入停滞。

  • >50% 的节点,就可以对交易进行审查;可以发起短程重组。

理论上获得 33% /51% 节点的办法有

  • 运行新的节点

  • 控制现有节点

而第一种情况,鉴于新节点进入网络需要排队,添加 33% 以上的验证者则需要数百天,几乎难以实现。

第二种情况,Toly 认为,由于 LST 协议和中心化质押服务的存在,获取 33% 节点进行攻击的成本远小于质押金额。本质上,这里的成本是对于流动性质押协议或中心化质押服务商的攻击/贿赂成本而非资金成本。

那我们来看一下流动性质押协议和中心化质押服务商的质押现状。目前 Liquid Staking 占接近 33% 的质押比例,CEX 等中心化服务商占 24.4% ,相当接近 33% 这个阈值。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hildobby – Dune Analytic

对于 CEX,随着以太坊 ETF 的通过,比例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比特币 ETF 中就多使用 Coinbase 作为资金托管人。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Maximum Viable Security: A New Framing for Ethereum Issuance

CEX 质押的中心化程度是非常高的,Coinbase 甚至创造过八个连续区块都来自于自己的验证器的序列的情况发生,未来随着 ETF 通过只会加剧。这样的中心化程度使得这一部分对经济安全不仅没有贡献,甚至具有副作用。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IOSG Ventures

流动性质押

整体来看,Lido 作为龙头协议,控制了接近 1/3 的质押 ETH,这意味着从协议的角度来看,中本聪系数已降至 1 (只需要一个协议就可以攻击整个网络)。

相比 CEX,流动性质押好在其通过不同的方式缓解中心化,包括对于服务商选取的 DAO 治理、双重代币治理、Lido 的 DVT 和 Rocket pool 的 Mini pool。Steakhouse 绘制的 HHI 指数用于衡量以太坊质押的中心化程度(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质押金额向经济安全的转化效率),其中 HHI Lido Real 意味着 Lido 进行了去中心化治理,HHI Lido Single 意味着 Lido 没有进行去中心化治理,HHI No Lido 意味着 Lido 不存在。我们可以看到,Lido 在积极进行治理的情况下(蓝线)对于质押的中心化程度是有促进作用的。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steakhouse – Dune Analytic

我们进一步对 HHI 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大概在 ETH 占总量比例除此达到 11% 时,也就是 2022 年八月左右,此时供应量为 120 m,HHI 计算的去中心化增长边际效用开始明显减弱。我们认为此时发生了“质押饱和”的情况——即新增的质押量带来的去中心化改进明显减弱。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IOSG

我们发现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质押数量的增加都会对质押的去中心化程度带来正面作用,但积极进行去中心化治理的流动性质押协议带来的边际效用(0.9% )更为明显,且在质押较为饱和后(0.8% )仍发挥着较出色的边际效用。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IOSG Ventures

由于以太坊总质押量是在不断增加的,这意味着经济安全仍可能处在缓慢但持续的增长当中。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hildobby – Dune Analytic

接下来我们来看 Solo Stakers。这部分群体对去中心化贡献最大,因为每个人都增加了一个在地理/社会层面较为独立的验证者。但目前个人质押面对中心化质押存在劣势,主要考量是个人质押者的成本结构。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IOSG Ventures

由于固定成本比例较高,与大型节点运营商相比,独立质押者(以及小型节点运营商)对质押奖励变化的敏感度更高。目前以太坊基金会希望降低未来发行率,意味着独立验证者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IOSG Ventures

因此我们看到,相同的质押量,中心化服务提供商、流动性质押协议、个人质押者三者对于经济安全的贡献不同,具体差异难以量化,但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随着质押量升高

  • 中心化质押服务商对经济安全起到负面作用;

  • 积极治理的流动性质押协议起到正面作用但边际收益较低;

  • 个人验证者起到较高的正面作用;

2. 随着 ETF 通过,质押中心化程度会随之增加

3. 随着发行量调整,独立验证者劣势会增加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IOSG

除开经济安全,社交层的防御和用户主动分叉是 POS 链两个较为主要的防御手段。

以太坊随时都在被成千上万的开发人员和社区密切关注,如果任何攻击发生,观察到的节点会发出警告,社交层面会快速反应以确保网络恢复。在面临非系统内部的攻击(如政府层面的审查攻击或以太坊系统漏洞等)时,用户主导分叉是最终的防御手端,弊端是会短暂失去网络活性。

如此,我们如何理解在经济安全对于安全实际的贡献比例呢?实际上可以用这一视角,通过 Kunal 提供的安全预期需求模型对 ETH 进行一个估值。如果将以太坊的价格视为对经济安全的需求,那么通过比较质押的市值总量和以太坊的经济活动承载量,粗略可以看出市场对于经济安全占总安全能力的比例的评估。根据计算,这个比例目前大概在 50% 左右。

3.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 meme,是一件坏事吗?

在 Toly 的语境中,meme 更多指代“夸张的宣传口号”,他认为通过经济安全的效果实际上超过了当前需求。

经过第一部分的效用分析,实际上可以发现这句话基本是对的

  • 经济安全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小于质押价值

  • 来自中心化质押服务商对安全并不一定有促进作用;来自流动性质押协议的质押,对安全的边际促进目前已非常小

  • 社交防御等威慑手段目前来看是有效的

那么以太坊仍在宣扬经济安全的动机是什么呢?

  • 网络活性

首先,有无经济安全,带来的最大区别是对网络活性的影响。以太坊意在成为世界级的资产结算层,这意味着机构级的信任。任何短暂的宕机都会对以太坊在这一层面的口碑产生影响。但对于 Solana 来说,社交层的破坏后重建是非常有效的——人们只会认为 Solana 的重启、重组是件很正常的事,因为 Solana 从未标榜过自己是不宕机、不重组的区块链。

  • 用户认知

其次,固然存在营销方面的动机。Toly 对于经济安全作为营销手段的否定,是以 Luna 为例,说明质押经济安全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安全性营销。这一点的问题在于,对安全性有需求的用户并不会向 Luna 寻求安全属性。而 Toly 对的地方在于,经济安全确实是比其他属性更好的宣传指标。

对于用户,尤其是机构,具体的经济安全数字更容易接受。当用户不能确切的感受到网络的安全,一个保证金的数字就是最好的心锚。这个数字对于 ETH 来说是 33 m 的 ETH,对于 Solana 是 337 m 的 SOL。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IOSG

4.经济安全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目前为止,我们基本可以看到,经济安全发展至今,作为以太坊长期战略的一部分,的确已经经历了质押饱和的阶段,产生了溢出的安全性。

同时,中心化质押服务商、流动性质押协议和独立验证者的质押起着迥然不同的作用。我们再回顾一下:中心化质押服务商对网络安全并无正面作用,且随着 ETF 通过,中心化质押服务商的比例提高已无法避免。流动性质押协通过更合理的治理能够促进网络安全,但收效已逐渐降低。个人验证者的增加对于网络贡献最大,但目前已面临成本结构上的劣势,随以太坊发行量和质押曲线的调整劣势会更明显。

基于此,一些明显的发展方向将会是

4.1 更加精细化的质押金额设计

其中以 Sreeram 等人提出的 Stakesure 为首,意在将经济安全从粗略的一整个协议打包衡量,转变为计算每个用户对遭受攻击时自己的预期损失并给予保险的形式。这意味着一旦攻击发生,验证者罚没的资金将能够刚好覆盖所有用户的损失。

这种从用户角度而非攻击者角度角度量化质押金额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衡量对经济安全的需求,更高效地利用经济安全。自然,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更强,这也是我们在不断探索的方向。

4.2 对于独立验证者的鼓励

独立验证者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本质上独立验证者的数量和分布,就完全代表了网络的抗审查能力。对于当下,没有独立验证者也并不会影响网络运行(比如 Solana)。但长期来看,想实现“自治”的愿景,推动独立验证者网络增长对于以太坊,就是一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个人质押者边际成本的劣势很难改变了,我们看到如0x Maki 等人在做的尝试,是为独立验证者打上标签,并给予类似于 Merge mining 的额外激励。我们相信且也在注意这个层面不断涌现的创新。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IOSG

4.3 POS 的进化

起初对于以太坊转型 POS 的质疑,就包括将其定义为一个大户才有话语权的具有阶级性质的网络。如果我们将独立验证者视为个体用户,中心化质押服务商视为大户,会发现流入流动性质押协议的 ETH,本质上已逐渐跳脱出 POS 二元的框架。

流动性质押协议本身,就是安全需求和流动性需求矛盾的产物。这也导致了在流动性质押协议内部也以非常居安思危的态度探讨着如何增进治理的去中心化。由此实际上萌芽了许多建立在 POS 上的异化的共识机制的探讨和演练,其中包括双重治理(Dual Governance),权威性证明(Proof of Authority),治理实体证明(Proof of Governance)。此类模式意在不放弃去中心化的安全效果下,通过更高效的机制进行验证者网络的治理和验证者的选取。

IOSG Ventures:经济安全是个Meme吗?

Source: IOSG

对于这方面的思考,其实鼓励我们从终局倒推。最终以太坊 POS 将走向什么样子?例如由于绝对的成本结构优势, 100% 的以太坊被存进 Lido——代币的双重治理于此必不可少;又或是通过某种治理监督手段,保障选取的节点能够以可靠的方式运行…在许多行业思考者的构想中,Proof of Authority Proof of Governance 这样依靠社区治理和实体声誉的模式都将是 POS 的终局。

我们相信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流动性质押协议将会走的更远,甚至未来成为以太坊共识机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 Cosmos 生态不断诞生着对于 POS 新的尝试,这也将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方向。

4.4 POS 外的探索

经济安全的本质是保障节点不会作恶,而不是质押行为本身。我们目前探讨的一切安全解决方案仍围绕于 POS 质押——罚没这样一个简单的博弈机制,但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部分协议已经开始了对新的共识机制的探索,尝试以更小甚至不需要经济安全的代价,即可维护网络的安全性。

从 POW 到 POS 的转换,带来了大量范式创新,而下一个行业的机会或许就藏着另一次共识机制的改变当中。

5. 写在最后

某种意义上,Toly 说 economic security 是 meme 是对的,因为以太坊目前经济安全转化率确实越来越低,其他层面的安全也够强。但这并不影响以太坊对 economic security 的需求。Economic security 作为安全组成的一部分,能够保护网络的活性,且是用户最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安全形式,也最能保障以太坊的核心价值。

但无论如何,这次阶段性的回望,的确让所有人对于如何更好地走向终局进行了思考。其中包括质押发行曲线的调整、个人质押者的激励、新的治理模式、新的共识模式、共享安全的发展。

很明显我们还处在基础建设期,Nick Szabo 提出区块链的价值在于社会可扩展性,Kyle Samani 将其解释为,我们在进入一栋大楼时不会首先担心建筑的安全程度,往往会直接开始安心地使用大楼里的各种设施。因此看来目前以太坊的社会可信任成本还很高,等到哪天我们无需再深究安全性等问题,而是默认以太坊或其他基础设施可以被信任,就说明我们快到那里了。

84万美元才能和特朗普说上话?这些人却只用不到5000美元就做到了

84万美元才能和特朗普说上话?这些人却只用不到5000美元就做到了缩略图

川普遇刺,让全世界都感觉到惊讶与凶险万分,其大难不死也让许多人开玩笑称他为「天选之人」。不仅如此,他在遇刺后第一时间的反应,直接为摄影师提供了今年的年度照片,以及年度口号「Fight, Fight, Fight」。

84万美元才能和特朗普说上话?这些人却只用不到5000美元就做到了

虽然过去的一段时间爆火的 Trump 概念 meme Token 有所降温,不过这位美国总统候选人在 Crypto 圈内依然受到极高关注,因为他即将出席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举行的 Bitcoin 2024 活动,并且将在该活动上进行时长 30 分钟的个人演讲。

那么有没有办法在该活动上与川普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呢?根据网上晒出的邀请函来看,想要与川普合影,需要花费 6 万美元,如果是两个人同时一起与川普合影,价格则是 10 万美元。如果还想更进一步,与川普进行一场圆桌会议,价格则高达 84 万 4600 美元,这个价格刚好是个人可以向川普和共和党联合筹款委员会提供的最高合法捐款额。

84万美元才能和特朗普说上话?这些人却只用不到5000美元就做到了

在这次热度极高的比特币活动上,与川普进行一次合照就需要花费接近 1 个比特币。而在此前,一些 NFT 玩家们仅花费不到 5000 美元就获得了和川普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2023 年底,川普宣布了他的第三个 NFT 系列「Mugshot Edition」,每张售价 99 美元。购买超过 47 张「Mugshot Edition」的支持者就能够与川普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共进晚餐,还有机会获得一件川普于 2023 年被捕时所身穿的西装。

84万美元才能和特朗普说上话?这些人却只用不到5000美元就做到了

「Mugshot Edition」的卡片内容正与川普在 2023 年的被捕相关。此外,没有交易量是因为该系列在 2024 年 12 月 31 日前都无法转移

购买超过 100 张「Mugshot Edition」,不但可以在晚宴上坐 VIP 桌,还可以额外邀请 2 人参加晚宴前的鸡尾酒会,并且能够得到川普将在 Ordinals 上发行的总量仅 200 的比特币 NFT 系列(目前这个系列已经刻录,但是还没有进行分发)。84万美元才能和特朗普说上话?这些人却只用不到5000美元就做到了

川普的 Ordinals 系列

在去年的 11 月,「Mugshot Edition」大户们第一次享受了该项目承诺的「与川普共进晚餐」的赋能。

84万美元才能和特朗普说上话?这些人却只用不到5000美元就做到了

而在今年的 5 月,川普又在海湖庄园举行了一次「加密专场」。在这次的活动中,川普很自豪地宣称所有支持他的 NFT 玩家与他一起成功地「Make NFTs hot again」,因为「Mugshot Edition」的成功发行是在 NFT 熊市之中。

84万美元才能和特朗普说上话?这些人却只用不到5000美元就做到了

@tier 10 k 还提到,CoinDesk 记者 Danny Nelson 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录下了一段有趣的对话。在活动中,有人向川普提到了拜登概念 meme Token $BODEN 有了 2.4 亿美元的市值,川普听到后表示,「这对于一个币来说钱真挺多,我不喜欢这个投资」。

84万美元才能和特朗普说上话?这些人却只用不到5000美元就做到了

在 NFT 圈内,DeGods 的联合创始人 @frankdegods 也参与了本次活动。另一位来自 DeGods 的团队成员  则更为幸运,戴着圈内知名 meme Mog 的眼镜的他在台下举手,被川普成功「翻牌」,他问川普的问题是,许多美国 Crypto 企业因为监管原因离开美国,如何解决这样的情况。川普则回答,如果我们要拥抱加密,我们就必须让这些 Crypto 企业留在美国。

84万美元才能和特朗普说上话?这些人却只用不到5000美元就做到了

有许多声音认为,川普在选前对 Crypto 的示好只是为了拉拢 Crypto 属性的选民,如果他能胜选,对于 Crypto 到底能够有多少支持还是存疑的。诚然,这是一个严谨的观点,我认为 Crypto 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的接受程度依然不够大众,把希望寄托在一位可能的总统所可能执行的政策,是不靠谱的。只有当 Crypto 真正成为大众司空见惯的事物并且和大众的生活形成更紧密关联时,自下而上的推动结合自上而下的支持才能让 Crypto 摆脱目前发展的桎梏。

不过,对于一位已经发行了 3 个 NFT 系列,并且明确将在比特币上有第 4 个 NFT 系列的美国总统候选人来说,我们发挥一些 Crypto 特有的娱乐精神,保持一个相对乐观的态度,也是完全合理的。

纳什维尔的 Bitcoin 2024 活动即将开始,我们会看到川普抛出哪些重量级的利好 Crypto 的言论吗?又或者,有没有一点点可能,川普在发言中提到 Ordinals,提到符文?

Sam Altman砸1400万美元的基本收入研究出炉 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Sam Altman砸1400万美元的基本收入研究出炉 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缩略图

来源:AGI Hunt

OpenAI 的CEO Sam Altman 可是掏了血本,整整1400万美刀砸下去搞了个大实验,就为了验证一个问题:

每月给穷人发1000美元,到底会发生啥?

Sam Altman砸1400万美元的基本收入研究出炉 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这实验可不是闹着玩的,整整3年时间,3000名收入低于2.8万美元的美国人参与其中。

其中1000人每月领1000美元,剩下2000人只能拿50美元(想想都心酸)。

结果呢?让人大跌眼镜!

先说说好消息:

  1. 领钱的人存款增加了25%,比对照组多了不少。

  2. 他们还变得更有爱心了,每月多花22美元帮助别人,比对照组多了26%。

  3. 有人还搬家到更好的社区,或者住上了更贵的房子。

Sam Altman砸1400万美元的基本收入研究出炉 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但是!坏消息来了:

  1. 领钱的人工作时间反而减少了,而且收入增长还不如对照组。

  2. 虽然一开始压力小了,精神状态好了,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这些好处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3. 更让人失望的是,这笔钱并没有明显改善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有意思的是,专家们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也大跌眼镜。他们原本以为发钱能带来更多好处,结果现实给了他们一记耳光。

Sam Altman砸1400万美元的基本收入研究出炉 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不过话说回来,Sam Altman这波操作也是大手笔啊!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他们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1. 邮件随机招募参与者,还特意多找了些低收入群体。

  2. 为了防止对照组因为拿钱少就不配合,给所有人都发了50美元/月的”基本工资”。

  3. 甚至还和伊利诺伊州政府合作,通过立法确保实验收入不影响参与者的福利待遇。

Sam Altman砸1400万美元的基本收入研究出炉 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而且为了全方位追踪参与者的生活变化,研究团队可谓绞尽脑汁

  1. 让参与者安装手机App,记录时间使用情况。

  2. 定期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调查,响应率高达95%(这执行力,给跪了)。

  3. 还让参与者抽血检查身体状况,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4. 甚至连信用报告都要查,看看大家的债务和银行余额变化。

Sam Altman砸1400万美元的基本收入研究出炉 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不得不说,这实验的规模和细致程度,在学术圈里绝对是顶级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Sam Altman要搞这么大动作呢?

原来,这位AI界的大佬早就看出来了,人工智能可能会抢走很多人的饭碗。所以他认为,未来可能需要给每个人发”基本工资”,让大家有口饭吃。

这次实验,就是为了看看这招到底靠不靠谱。

有意思的是,不只是Sam Altman,连马斯克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ey都支持这个想法。就连AI界的老前辈Geoffrey Hinton最近还建议英国政府搞全民基本收入呢。

看来,大佬们是真怕AI抢了咱们的饭碗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实验结果也给了我们一记当头棒喝:

光发钱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正如一位参与者Sarah所说:

“我开始陷入一种心态,觉得钱来得太容易,反而不那么注意理财了。现在回想起来,真希望当初能存下更多。”

另一位参与者Carla则表示:

“当我接到电话说能每月领1000美元时,我差点哭出来。感觉就像是奇迹发生了。知道自己能还清那一大堆医疗债务,我的大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境界。”

看来,钱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直接发钱效果不尽如人意,Sam Altman又有什么新想法呢?

据说,他最近提出了个新概念,叫”全民基本算力“。

啥意思呢?就是每个人都能分到一部分GPT-7的算力,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Sam Altman说:

“你拥有了自己的生产力的一部分。”

听起来是不是很酷?不过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还真说不准。

总之呢,这次实验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也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在AI时代,如何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Sam Altman这波操作,虽然没找到完美答案,但至少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

光发钱可不行,还得有更全面的配套措施。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AGI时代应该怎么保障大众的生计呢?

Placeholder:从货币等级思考稳定币的增长潜力

原文作者:Mario Laul

原文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区块链网络的核心功能是安全地处理和维护带时间戳的信息记录。原则上,区块链可以记录任何类型的数据,但最典型的是与财务余额和交易相关的信息。最简单、最常见的金融交易是支付,虽然当前区块链服务于多种用例,但处理价值单位的转移(例如支付商品或服务)仍然是所有主要网络的基本用例。但是,虽然成功的区块链已经成为一些利基市场的主导支付网络,但它们在日常大规模支付方面的成功通常来源于与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

货币和支付网络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有的。「公共」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公共部门机构,而「私有」是指私人拥有和经营的实体,例如大多数商业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其他金融服务提供商。在实践中,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不像下图的象限中那样清晰,因为政府发行的公共货币在私人网络中流通,而许多私人金融部门受到公共机构的严格监管。然而,公私区别是思考新兴货币和支付系统与现有系统关系的一个很好的起点。

Placeholder:从货币等级思考稳定币的增长潜力

下面分两种情况解释和举例说明此表:( 1) 涵盖所有货币记账单位,( 2) 在政府定义的记账单位内,通常与国家货币挂钩。

在第一种情况下,只有当货币由私营部门实体发行、使用与政府定义的不同的计价单位并且独立于政府控制的结算网络进行交易时,它才可以说是真正的「私有」的。比特币和以太坊等自由浮动的加密货币就是此类私营货币,尽管它们作为记账单位和支付媒介的使用场景相当有限,例如区块链交易费、NFT 及其他区块链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交易。由于国家货币具有非常强大的网络效应,加密货币之外的私人货币在日常支付中的使用场景同样很少。

在第二种情况下,与国家货币相关的货币也可以采取更「公共」或更「私人」的形式。这可以通过经典的货币等级制度来说明,其中接受度和流动性从上到下依次降低:接受度和流动性最好的(公共)货币位于等级制度的顶端,而最差的(私人)货币则位于底部。虽然可能存在地区和历史差异,但下图大致反映了大多数现代经济体的状况,即发行货币的权利仅限于中央银行。而与该货币相关的货币单位则由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和私营部门使用,用于计价信贷和证券,这些信贷和证券在不同程度上被视为现金等价物。

Placeholder:从货币等级思考稳定币的增长潜力

尽管最广泛采用的私人货币(包括自由浮动的加密货币)可能会发展出自己独立的货币等级制度,但国家货币及其等级制度在世界各地的支付用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区块链有关,因为它们作为大规模支付网络的成功似乎越来越少地与私人加密货币联系在一起,而是与政府货币相同货币等级制度的一组特殊的加密货币。这些加密货币被称为稳定币,旨在跟踪其他资产的市场价值。截至本文撰写时,稳定币最广泛的锚定资产是世界上流动性最强的法定货币——美元。因此,大多数稳定币实际上属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下的货币等级制度。

支付网络服务于不同的零售和机构客户群,并使用不同的结算媒介(例如私人借条、商业银行存款、中央银行储备),它存在于美元层级的各个层面。例如,银行之间的大额交易通过 Fedwire 和清算所银行间支付系统 (CHIPS) 处理,而支付水电费或在家人和朋友之间转移商业银行存款等小额交易则由自动清算所 (ACH) 处理。最流行的销售端支付方式是借记卡 / 信用卡,通常由银行发行,可以链接到移动支付应用程序。目前,处理此类支付的最大网络由美国运通、万事达卡和 Visa 等上市公司运营。最后,PayPal、Square 和 Stripe 等支付网关为商家提供便捷的网络访问途径,帮助抽象出连接该系统不同部分的渠道的复杂性。

在货币层级的每个层级,对支付网络的控制都包括决定什么可以作为可接受的支付手段的权力。这就是为什么会计协议如此重要的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层级的下降,「发行货币」变得越来越容易,但让其他人接受它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一方面,实物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款几乎被普遍接受为支付手段,但发行这些货币的能力受到严格监管;另一方面,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行私人债务,但此类借据只能极小范围内发挥货币功能,例如使用特定企业发行的礼品卡或忠诚度积分。简而言之,并非所有形式的货币支付都是平等的。

在区块链网络上结算的美元稳定币如何融入这一体系?从货币单位的角度来看,美元稳定币可以说位于上图中的 C 象限。尽管稳定币是由私营部门发行的,但由于与美元挂钩,它们并不像比特币和以太坊那样是真正的私人货币。对于由受监管的美国金融机构托管的美元存款或现金等价物(甚至实物商品)支持的稳定币来说尤其如此,这使得这些稳定币与由离岸资产支持的稳定币相比在等级结构中略高,当然两者最终都属于同一大类,低于受保险的银行存款。完全由自由浮动的加密货币支持的稳定币是一个特殊情况,因为它们与现有金融体系的关联度低。然而,当明确设计为锚定美元的价值时,这些稳定币仍然可以归类为 C 象限。

从政府定义的记账单位(美元)的角度来看,除了中央银行持有的实物货币和储备货币之外的任何东西都是私营部门实体的负债,因此可以归类为「私人」货币。从这个角度来看,鉴于所有此类负债(包括稳定币)也在私营部门运营的支付网络中流通,因此可以说它们位于象限 D。虽然稳定币之间存在重要的质量差异,具体取决于发行人及其主要银行合作伙伴的所在地,但越来越流行的说法「链上是新的离岸」凸显了稳定币与离岸美元(即「欧洲美元」)之间的相似之处,这些存款不受美国监管机构的直接监管。但即使支持稳定币的资产由受美国监管的金融机构托管,从持有人的角度来看,它们仍然代表美元负债,缺乏政府担保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虽然与具体稳定币相关的交易对手和金融风险可能有所不同,但这最终使它们与所有其他私人发行的以美元计价的债务形式属于同一类别,这些债务缺乏担保,但仍被视为货币。

然而,稳定币有一个独特之处:它们发行在去中心化的可编程区块链上。这意味着任何拥有联网设备的人都可以在无需授权的情况下注册一个自托管数字钱包,以极低的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接收点对点转账,并获得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换句话说,稳定币的创新部分不是货币,而是技术和分配。由于具有原生数字化、全球性和可编程性,稳定币有可能成为一种比目前任何货币都更强大、更方便的数字现金形式。实现这一潜力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可以参考下稳定币在日常支付中的三种可能的采用场景:

利基 / 边缘化

稳定币在某些利基市场(加密货币原生市场和传统市场)和特殊情况下(例如货币危机或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高度不发达或功能失调的地区)的采用率最高,但在全球范围内的日常支付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在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中,借记卡 / 信用卡、非加密货币移动钱包甚至实物现金等现有支付方式非常方便可靠,对替代支付方式的需求很小。如果没有足够强劲的消费者需求拉动,稳定币支付可能难以进入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尤其是当稳定币遭遇主要司法管辖区的不利监管待遇时,其作为传统银行存款的替代品或补充会遇到阻碍。

主流化 / 融合

随着稳定币与现有支付基础设施紧密结合,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和传统金融服务将逐渐融合。支持加密货币的监管明确性吸引了老牌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发行或以其他方式支持稳定币,从而增加了对底层区块链的信任。随着稳定币和传统银行账户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最终将出现一个统一的监管框架,通过嵌入式、日益自动化的合规制度巩固区块链作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基础组成部分的地位。主要的稳定币发行人将成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但根据其架构和监管状况,风险状况将有所不同。因此,在发生重大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其中一些机构可能会陷入困境,从而给政府和央行带来与 2007-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出现的类似的挑战,进一步巩固了它们作为最后贷款人和做市商的角色。同时,区块链的透明度和可编程性将提高金融部门的稳定性和弹性,为未来在国家货币改革铺平道路,并最终形成由政府或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

替代 / 颠覆

稳定币和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将与现有金融体系并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块链不再与传统金融机构和支付基础设施紧密结合,而是越来越多地被视为一种系统性替代方案,直接与传统系统竞争并最终取代传统系统。虽然现有机构将通过推出自己的区块链来适应,但其中许多机构将与更原生的加密货币对手竞争。鉴于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的独特功能和风险状况,大多数司法管辖区将更愿意制定全新的监管框架,而不是试图将其纳入现有法规。虽然与国家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将成为大多数链上支付的主要货币形式,但最终将出现不与现有货币挂钩但能够与一篮子消费品保持足够稳定汇率的加密货币。从长远来看,最具颠覆性的结果是,这些加密货币在日常商业甚至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采用,从而建立一个全新的货币体系,这也将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货币治理机构。

从历史上看,大多数加密货币都表现出相当大的价格波动性,使其不适合用作货币记账单位和通用支付手段。稳定币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说稳定币是迄今为止区块链最成功的用例之一。虽然特定网络和应用程序的代币具有面向运营商、开发者和管理者的重要实用性,但在日常支付方面,它们的采用门槛明显高于与消费者已经熟悉的链下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因此,无论上述哪种情况发生,区块链作为支付网络的增长都与稳定币的成功息息相关。

香港 Web3 一周大事记:金管局公布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

香港 Web3 一周大事记:金管局公布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缩略图

撰文:J1N,Techub News

 

欢迎阅读本周 Techub 的「香港 Web3 一周大事记」。在本期周报中,我们将为您梳理 7 月 15 日至 7 月 21 日期间香港 Web3 领域的重大事件和发展动态,还提供了最新的数据洞察及详细的活动预告,帮助您快速全面了解本周香港 Web3 领域进展。

 

本周最为令人瞩目的消息是香港政府公布首个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为香港发行稳定币奠定基础。同时港府也披露了稳定币沙盒发行人名单,不乏互联网大厂的身影。

 

热点速递

 

 

据大公报报道,香港财库局表示,鉴于法币稳定币在 Web3 及虚拟资产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以及传统金融体系与虚拟资产市场之间的联系越趋紧密,特区政府有需要就法币稳定币发行人设立监管制度,以风险为本及务实方式进行监管。

 

三项主要要求包括储备管理及稳定机制(例如要求发行人必须确保法币稳定币获得优质及具有高流动性储备资产的全额支持)、赎回要求,以及管治、知识及经验等监管要求。

 

 

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参与者名单。参与机构包括:京东币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圆币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及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安拟集团有限公司、Hong Kong Telecommunications (HKT) Limited。

 

 

财库局及金管局发表《在港实施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立法建议》的咨询总结。根据咨询,绝大部分回应者认为有需要为法币稳定币发行人引入监管制度,管理潜在的货币与金融稳定风险,并提供具透明度和合适的规限。财库局及金管局将因应回应者的意见和建议,敲定立法建议以实施监管制度,并尽快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金管局亦正处理稳定币发行人「沙盒」申请,并将于短期内公布参加者名单。此外,咨询文件将香港稳定币发行人最低缴足股本要求调整为 2,500 万港元或稳定币流通量的 1% 。

 

 

ZA Bank 将为香港稳定币发行人提供储备银行服务,并成为香港首批提供此类服务的银行之一。ZA Bank 行政总裁姚文松表示:「我们非常荣幸成为香港首家为稳定币发行人提供银行服务的数字银行,此举成功地将传统银行业与金融科技创新相结合。我们与圆币的合作象征着我们共同致力于促进创新并增强数字资产的稳定性。」

 

ZA Bank 目前正与近 10 家稳定币企业洽谈合作,未来还有更多项目进行。ZA Bank 表示,将全力支持金管局的政策,通过提供安全可靠的银行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对稳定币市场的信心,并推出更多相关服务和产品,强化香港作为国际虚拟资产中心的地位。

 

 

Animoca Brands 发推表示,将与渣打香港和 Hong Kong Telecommunications (HKT) Limited 合作参与香港稳定币发行人沙盒。

 

 

据文汇报报道,香港稳定币发行人入盒的京东币链科技(香港)表示,将严格遵守沙盒的要求,稳健、高效、安全地推进测试,并为全球企业与个人提供更好的支付解决方案。至于携手入盒的渣打香港、安拟集团及香港电讯,将会委托渣打旗下 Zodia Custody 提供机构数码资产托管服务。

 

 

据明报报道,香港虚拟资产保险供应商 OneInfinity by OneDegree 营运总监章昱表示,目前已经开发了定制的保险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以帮助稳定币发行商管理网络安全、钱包、运营和智能合约相关的风险。 现已就发牌条件及要求递交了意见,该意见的内容包括对过去稳定币发生的重大失误事件、钱包及托管风险、以及营运风险方面的分析,并对虚拟资产钱包进托管、持续链上(on-chain) 链下(off-chain)监察提出建议。

 

监管资讯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将 7 家不受监管的加密交易所列为违规交易所,包括 Taurusemex、Yomaex、Bitones.org、BTEPRO、CEG、XTCQT 和 Bstorest。

 

 

据东网报道,虚拟货币交易平台 AAX 自 2022 年 11 月中起以系统维护及更新为由停止运作,逾 300 客户因未能取回近 1 亿港元资产,香港执法部门经追查后,发现有人疑透过虚假消息及不法手段致平台停运,主犯则早已携同虚拟币钱包及私人密匙离港潜逃。

 

经进一步调查,人员锁定一名与案有关的 39 岁本地男子,涉嫌管理相关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该名男子于 2022 年 11 月离开香港,昨日(18 日)在入境香港时被拘捕。该名被捕男子已被暂控一项「盗窃」罪,案件将于明日(20 日)上午在东区裁判法院提堂。截至 7 月 19 日,执法部门共接获 890 名受害人报案,涉及金额达 2 亿 800 万港元。

 

行业观察

 

 

香港金管局公布首批共三家「沙盒」参与机构名单,包括京东币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圆币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联合申请的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安拟集团有限公司 (Animoca Brands Limited)、香港电讯有限公司(HKT)。

 

三家机构各不相同,谁的实力更胜一筹?Hashkey 的分析师 Jeffery Ding 表示,香港稳定币将「多面开花」,也将成世界首个支持银行发稳定币的地区。目前,数字银行与保险业也已经行动起来,将与「沙盒」参与机构建立更多的合作。

 

香港 Web3 一周大事记:金管局公布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

 

数据洞察

 

香港比特币 & 以太坊现货 ETF 流入流出情况

 

据 数据统计,截至目前,上周香港比特币的现货 ETF 净申购量约 36.46 枚,总持仓量约合 3.18 亿美元,持仓量增长 1933 万美元;以太坊现货 ETF 净申购量为 353.4 枚,总持仓量约合 4418 万美元,持仓量增长 191 万美元。

 

香港 Web3 一周大事记:金管局公布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

 

活动预告

 

 

 

「Unlocking Innovations and Maximizing Web 3 Technology」将于 8 月 2 日 15:00 在香港岛举办,该活动由 Web3 预言机龙头 Chainlink 主办,参与方为云服务提供商 AWS、公链项目 Hedera 以及 Hedera 的生态基金会 The Hashgraph Association。

 

本次活动将深入探讨资本市场、投资产品和机构中的实际 Web3 应用程序。涵盖诸如导航景观,增强用户体验以及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以推动生态系统进化等关键主题。

 

香港 Web3 一周大事记:金管局公布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

 

 

主持人为 Vince Turcotte,ChainLink Labs 亚太地区银行和资本市场主管

 

参与嘉宾包括:

Augustine Fan,SOFA CFO

Esme Pau,Infinity Connect CEO

Jeffrey Tchui,Hashgraph Association 亚太区负责人

Vivien Wong,HashKey Ventures 合伙人

James Chan,众安银行商业银行产品及生态系统总监

TG bot赛道的数据分析

TG bot赛道的数据分析缩略图

作者:日月小楚 来源:medium 

一个无聊的下午,你的好友狗蛋突然发来消息:XXX,快冲。中本聪重出江湖做的MeMe,马斯克、CZ、特朗普、XJP已经成为四大护法在cx,万倍起。

于是,你熟练打开uniswap,输入ca,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买在了最高点。然后你打开朋友圈,看见狗蛋在感谢区块链,半小时100万美金。

你终于忍不住问:汪总,你是如何买到的?他给了你五个英文密码:TG Bot。

币安上线Banana后,那TG Bot赛道又受到资金关注。不仅拥有TG概念的加层,还有超强的赚钱能力,实打实的大量用户。在反概念反VC的当下,似乎会被人高看一眼。今天我从数据层面分析现在TG Bot赛道现在格局。

1 TG Bot的优势

1)是快速成交。特别是链上交易比较火热的时候,原生dex会比较卡。TG Bot可以非常快速的交易。参与过前几个月solana 土狗季应该深有体会。

2)防止MEV夹子。这样可以不用设置太高的滑点以实现交易。TG Bot基本会收1%的手续费,省下的滑点就可以超过手续费了。

3)快速交易。这种主要适合开盘第一时间冲的人。

4)使用简单方面。TG Bot 可以直接的TG上面使用,不需要另外去另外的网站。

2 BOT赛道的交易量和用户

TG bot赛道的数据分析

从交易量来看,TG BOT的日交易了在1.4亿美金。主要来自在两条公链,Solana 69M,Eth 59M。其次是BSC 和 Base,日交易量基本为前两个的1/10。同时我们发现,一些Layer2并没有上榜。

从用户数量来看,Solana每日用户量为15万人,以太坊用户数量在3.7万人、Base的用户量为1.2万人。可以明显看出,Solana的平均每个用户的交易额度比较小为460刀,以太坊上每个用户的平均交易量为1594刀,是Solana上面的3倍。Base的平均每个用户的交易额度574刀,跟Solana基本相当。

从未来潜力来计算,同时间ETH的总交易量在16亿美金,Bot交易占据3.6%,Solana的日交易量在17.5亿美金,Bot交易占据3.9%。

从用户数量来看,同时间以太坊的活跃用户为36.4万人,Bot占据10.1%,Solana的活跃用户为180万人,Bot占据8.3%。Base的活跃用户为71.8万人,Bot占据1.6%。

从各项数据来看,TG Bot依然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并且未来还可以叠加牛市交易量和活跃用户的增长。从公链来看,Solana和Base的占比更小,说明增加的空间更大。

3 赛道主要成员

TG bot赛道的数据分析

根据whale_hunter的dune统计,TG Bot的主要根据历史累计交易量排名为BonkBot、Maestro、 Banana Gun、Trojan、Sol Trading Bot、Sigma、Unibot、Shuriken、PePe Boost、ReadySwap。

从协议上线时间来看,支持以太坊的为Maestro、Banana Gun 和Unibot。他们都有一年以上的时间。除了这三个之外,BonkBot 和 Trojan、Sol Trading Bot 都是比前面几个上线时间要玩,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只支持Solana链。这说明,后来这个三个Bot 通过Solana链实现后来者追上,并且BonkBot实现玩到超车,这跟Solana今年的MeMe爆发也直接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Trojan,它是Unibot团队分列后做的TG bot,上线仅200天,累计交易量已经排名第四。而7天的交易量已经排名第一。

4 Bot的收入

TG bot赛道的数据分析

从协议收入来看,头部的TGbot可以说都是日进斗金。以7月17日为例,收入最高的是Trojan,利润是30万美金,其次是Banana Gun 日收入21万美金,还有BonkBot unibot等日收入都有5万美金。bot的收入也跟大行情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现在处于交易的冷淡的时间,在链上交易火热的时候,以3月18日为例,SolTradingBot、Trojan、BonkBot的日收入都超过了1百万美金,Banana Gun的日收入也高达78万美金。头部协议的日收入高达541万美金。

相对比,uniswap的在3月份最高协议的手续费为6~8百万美金。但是这是手续费,大部分是分给LP流动性提供者。因为LP提供者会有无常损失的风险,所以这部分不能算为协议的收入。只有部分开启协议开关中,有10%~25%的手续费会分配给uniswap协议本身。所以TG Bot的实际收入可能超过了uniswap。

后坎昆升级时代,Rollup们过的如何?

后坎昆升级时代,Rollup们过的如何?缩略图

原文作者:NingNing(X:@0x Ning 0x

坎昆升级的核心升级 EIP 4844 ,将 L2 batch 到以太坊主网的状态数据存储到新增 Blob 空间。

我们知道,Rollup 的设计架构,实际上是在转售以太坊主网区块空间给开发者和消费者。

Rollup 的核心商业模式有两种:

  • 构建一个真正繁荣的 Rollup 生态,然后从开发者和消费者的交互之中赚钱 L1<>L2 Gas 差价和序列器 MEV 收益。采用这种商业模式的有:Arbitrum、Optimism(via 超级链生态)、Base 等

  • 利用空投预期不断搞奥德赛 PUA 用户,然后从开发者和消费者的交互之中赚钱 L1<>L2 Gas 差价和序列器 MEV 收益。采用这种商业模式的有:ZkSync、Scroll、Linea 等。

坎昆升级极致压缩了 L2→L1 的数据可用性费,使得部署坎昆升级的 L2 平均 Gas 费下降了 1 个数量级。

以太坊,试图利用坎昆升级加强 L1 对目前 Rollup Centric 的以太坊生态的主导权,通过降本增效促进 Rollup 数量爆发式增长。

但却在有意无意之间,顺手摧毁了采用第二种核心商业模式的 Rollup 的经济基础。

后坎昆升级时代,Rollup们过的如何?

首当其冲的便是 ZkSync。坎昆升级之后,ZkSync 第一时间支持了这个新特性,但效果糟糕。Gas 费几何级降低,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用户增长和生态繁荣,反而导致 Rollup L1-L2 Gas 差价收入的腰斩。

由于 ZkSync 一直以来生态发育不良,MEV 收入增长无法弥补 L1-L2 Gas 差价收入的锐减。在无可奈何之中,ZkSync 只好选择 6 月反弹的时间窗口空投,以在二级市场抛售代币的形式实现部分退出。

而它的友商 Scroll 和 Linea,则抗住社区和市场压力,一尽可能拖延部署坎昆升级,继续维持 L2 高 gas 费赚差价;二守住不空投不发币的底线,继续 PUA 用户交互。

后坎昆升级时代,Rollup们过的如何?

从链上数据来看, 2 月之后,Scroll 和 Linea 的 Rollup 收入大大超越 ZkSync。

我想,在下次以太坊主网 Pectra 升级改变游戏规则之前,Scroll 和 Linea 的团队不会有任何空投发币的想法,「电子乞丐」们做好心理准备和预期管理。

而采用第一种商业模式的 Rollup 则遇到了不同挑战,最主要是 Solana MeMe 热潮对以太坊生态的资金和用户的虹吸效应。

好在 Base 链的 SocialFi 和 MeMe 板块异军突起,成为以太坊生态抵抗 Solana 野蛮人冲击的盾牌,Rollup 收入也水涨船高,连续 4 个月份维持第一。

后坎昆升级时代,Rollup们过的如何?

由于 Base 采用 OP Stack 构建,属于 Optimism 的超级链成员,Optimism 的 Rollup 收入也吃到 Base 生繁荣态正外部性的红利,在坎昆升级之后实现增长。

而曾经龙头老大 Arbitrum,由于过度押宝于 Web3 游戏,且在 Rollup Stack 战略行动迟缓,Rollup 收入在 4、 5 月份有所下滑,但在 7 月迅速恢复。

后坎昆升级时代,Rollup们过的如何?

最后,坎昆升级极大削减了 Dapp Rollup 的运行成本,促进更多的 Dapp 选择采用 Rollup 范式重构(如 Frax、Uniswap、AAVE 等)。

Layer2格局悄然变天 Base生态有何看点?

Layer2格局悄然变天 Base生态有何看点?缩略图

作者:Terry,白话区块链

厮杀激烈的 L2 赛道中,原本稳坐钓鱼台的 Arbitrum 与 Optimism,似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量。

据下图 L2BEAT 数据,截至 7 月 23 日,Base 的 TVL 已经攀升至近 75 亿美元,成功超越 Optimism 的 68.7 亿美元,荣登第二位宝座,成为仅次于 Arbitrum 的第二大 L2 网络。

Layer2格局悄然变天 Base生态有何看点?

倘若再回想起 Base 本身就是基于 OP Stack 推出的超级链,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戏码好像充满了宿命感。

那么 Base 究竟为何能异军突起,背后与 Coinbase 等 Web3 巨头有着怎么样的牵扯与秘辛,当下的 Base 生态中又有哪些项目值得关注?

01 Base:基于 OP Stack 的 L2“新贵”

我们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 Base,那也很简单:背靠 Coinbase、依托于 OP Stack,从 Meme 的造富神话和社交应用的流量中发家。

此前福布斯曾撰文介绍 Coinbase 的 7 位权势人物,其中 Base 创始人 Jesse Pollak 就赫然在列(就是下图中的 PUNK 头像),他于 2017 年加入 Coinbase,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兵”。

据财富杂志的专访披露,2021 年负责 Coinbase 消费者产品的他萌生了创业想法,为了留住 Jesse Pollak,Coinbase 首席执行官 Brian Armstrong(下图C位) 就让他设法把 Coinbase 带到链上,这也成了 Base 诞生的最初机缘(这也可能是 Base 天然具备消费者应用基因的原因)。

Layer2格局悄然变天 Base生态有何看点?来源:福布斯

2023 年 8 月 9 日,Coinbase 正式推出 Base 主网,技术方面 Base 依托于 Optimism 的开源模块化工具包 OP Stack——OP Stack 允许开发者、项目方根据自己的需求场景定制 Layer2 网络,从而接入以太坊网络并共享安全性和资源。

也正因此,Base 与 Optimism 共同推出了治理与收益分享框架:

Base 排序器总收入的 2.5% 或 Base 链上排序器净收入(L2 交易收入减去 L1 数据提交成本)的 15% 中的数额较大者将归治理系统Optimism  Collective 所有;

Optimism 基金会还为 Base 提供了在未来六年内赚取最多约 1.18 亿枚 OP Token的机会;

如今不到一年时间,Base 不仅在 OP 超级链生态中一枝独秀,更是超越 Optimism 在内的一众以太坊 L2 网络,跻身榜眼,不可谓不成功。

因此目前虽然在 Coinbase 里没有高管头衔,但由于负责推出的 Base 几乎是 Coinbase 在加密货币领域近年来最成功的产品之一,所以在 Coinbase 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当然 Coinbase 作为目前 Base 网络上唯一的排序器,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例如在 2024 年第一季度,用户向 Base 支付了 2740 万美元的交易费用(所有费用计算在内),其中 Coinbase 就获得了 1550 万美元。

据 Coin98 统计数据显示,Base 除了 TVL 的狂飙突进、仅次于 Arbitrum 之外,每日交易数量更是超越 Arbitrum,堪称一骑绝尘——截至 7 月 22 日的数据,Base 每日交易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400 多万笔,几乎是第二名 Arbitrum 的近 2 倍!

Layer2格局悄然变天 Base生态有何看点?来源:Coin98 Analutics

如此活跃的链上表现其实也并非空中楼阁,果我们仔细了解 Base,会发现它的消费者基因十分成熟,在“Meme”和“SocialFi”两条路上走出了难以复刻的竞争力,使其在没有发Token预期的情况下,依旧成为 L2 领域具有超强竞争力的网络。

02 Meme、SocialFi 两条腿走路

首先自然是 Meme 领域的布局,如果我们梳理 Base 在过去近一年的热点事件,会发现隔三岔五的 Meme 造富神话,成了助推资金和用户大量流入 Base 的主要抓手,几乎可以视为 Base 官方一种巧妙的“营销拉新策略”。

说白了,从 TYBG、Degen 再到 Brett 等等,Base 上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财富效应拉满的“神盘”,从而直接拉拢一大批链上流量短期挤爆 Base,以至于以太坊主网上的不少 Meme 项目甚至把合约迁移到 Base。

且由于各种造富效应很强的 Meme 接连破圈出圈,以成百上千倍的涨幅吸引社区的眼球,也使得涌入 Base 的资金很大一部分都在围绕着 MemeCoin 的风吹草动布局,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形成了一种“自证”的逻辑。

Layer2格局悄然变天 Base生态有何看点?来源:OneKey

除了 Meme 成为其运营的恒定策略之一,Base 的另一个标签其实就是“SocialFi”。

众所周知的 friend.tech 就在 2023 年 9 月为其带来了首波极其珍贵的爆发式社区流量,通过与 X 强绑定的方式,friend.tech 让用户可以通过 Base 链的 ETH 购买任意 friend.tech 上用户的份额(Share),获取与其直接对话的权利,并且还有可以从中获利的可能性,这也让 Base 在社交领域的布局崭露头角。

而后续的 Farcaster 则更是让 Base 坐稳了 L2“社交新贵”的地位——不仅活跃度在 Web3 社交应用中处于断层式领先,而且更是完成了 1.5 亿美元的大额融资,Paradigm、a16z 等顶级风投纷纷押注。

此前在《》一文中我们也提到 Vitalik 对其的看好——2023 年 9 月,Vitalik 的 X 账号遭到黑客攻击,随后 Vitalik 在 Farcaster 表示自己的推特账户确实遭到了 SIM 卡劫持攻击,同时还称自己已卸载 Twitter,并加入到可通过 Ethereum 地址来控制账户恢复的 Farcaster。

且截至发文时的情况来看,Vitalik 确实已经把 Farcaster 当作了自己的社交媒体主阵地,目前 Farcaster 在某种程度上已然成为以太 OG 最爱用的社交平台。

03 头部项目盘点

技术、爆款之外,生态建设也是一个 L2 能否获得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那 L2 目前的生态版图发展到什么程度,各赛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独家头部项目?(除了 friend.tech 和 Farcaster 外,Uniswap、Aave 等多链头部玩家暂且不提)

根据 DefiLlama 数据,当前 Base 上 DeFi TVL 为 17.4 亿美元,其中几款(半)原生 DeFi 项目的 TVL 占据主导地位,包括 Aerodrome(6.5 亿美元)、Extra Finance(1.06 亿美元)、Moonwell(8325 万美元)、Morpho Blue(7326 万美元)等。

Layer2格局悄然变天 Base生态有何看点?

  • Aerodrome

首先自然是 Aerodrome,作为一个“MetaDEX”,它也是 Base 链上目前 TVL 最高的 DApp,也被视为 Base 的核心生态驱动器——总锁仓量超 6.5 亿美元,断层式领先排名第二的 Uniswap(2.82 亿美元),多了一倍有余。

Aerodrome 结合了 Uniswap V2 和 V3、Curve、Convex 和 Votium 等各种 DEX 的元素,它的独特架构调整了不同协议参与者之间的激励措施,包括交易者、LPs 和寻求为Token带来流动性的协议,并通过其 Ve 治理模型来实现这一点。

其中参与者必须锁定 AERO Token才能收取费用,锁定Token veAERO 使用户能够将协议的Token定向排放到特定池,在那里他们将获得 100% 的费用和排放,由于激励,投票者将Token排放定向到交易量最高的池中,以便获得最多的奖励,这无疑会产生吸引 LP (流动性提供者)的飞轮效应,进而为交易者提供低滑点的热门Token对交易体验。

  • Extra Finance

Extra Finance 是基于 Optimism 的去中心化借代和自动复合杠杆收益聚合协议,可为用户提供借代、最高 3 倍杠杆 farming、做多/空、中性策略、策略 vault 等多种产品。

它和 Aerodrome 一样也采用了 ve Token经济学,veEXTRA 的持有者可以解锁一些权益和功能,如年利率奖励、为流动性挖矿池解锁更高杠杆、获得高利用率的代款池,以及优先享受更多即将推出的功能和优势等。

其他已上线的借代协议,诸如 Moonwell、Morpho Blue 也属于千万美元 TVL 级别的产品。

在 DeFi 领域之外,Base 在社交和游戏等消费者领域的 DApp 也值得格外关注。

  • Warpcast

Warpcast 是去中心化社交协议 Farcaster 客户端,Warpcast 上的 NFT 已支持以太坊、Base 和 ZORA 上展示。

  • Blackbird

Blackbird 是一个专为酒店业构建的 Web3 平台,专注于通过忠诚度和会员服务与其客人之间建立直接联系。

2022 年 10 月份,Blackbird 完成 11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Union Square Ventures、Shine Capital 和 Multicoin Capital 共同领投,Variant、Circle Ventures 和 IAC 等参投。

其他支持 Base 的社交网络包括 Friends With Benefits(FWB)、Web3 社区活动平台 Galxe 等。

此外根据 Base 官方信息,Animoca Brands、Game7 DAO、Web3 游戏解决方案提供商 ChainSafe Gaming、区块链游戏公司 Faraway、NFT 科幻卡牌游戏 Parallel、冒险和竞技游戏Pixelmon、字谜游戏 Words3、Yield Guild Games 等也为其生态公司或项目。

04 小结

一年不到,从 0 杀到 L2 榜眼,狂吸 75 亿美元 TVL,这还是在没有发行原生Token的基础上达成的成就。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新 L2 网络中翘楚的 Base 不可谓不惊艳,也从侧面说明了社交等 Web3 消费者应用的独特优势,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谁能抓住 Web3 消费者应用的未来爆款,谁就掌握了 Web3 爆发式增长和大规模采用的密码?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对于那些致力于在 Web3 大规模采用领域崭露头角的参与者来说,Base 或许是一个难得的参考样本。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缩略图

来源:IOSG Ventures

6月3日,Solana 创始人 Anatoly 和以太坊基金研究员 Justin 在一场 Bankless 组织的辩论中提到有关经济安全的问题,Toly 认为经济安全是个 meme,引发了后续众多双边 KOL 的探讨。

整体讨论内容较为零碎,我们从 Toly 的观点出发,简单做个整理和分析。

1. Toly的逻辑

  • 由于中心化质押服务的存在,获取33%节点进行攻击的成本远小于实际质押价值

  • 质押经济极小的POS链也从未被攻击过,意味着POS网络的安全是由分布式网络的运作机制保障的

  • 即使攻击发生,也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层进行快速恢复,让攻击者无法攫取高于成本的价值

  • 社交层恢复可能会导致网络暂时失去活性,但这种影响无足轻重

因此,他的结论是,经济安全对于POS网络是个meme,以太坊的安全性来源于优秀的工程设计、节点分布和客户端多样性。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

后续,围绕着经济安全,双方社区KOL各抒己见,却难以下定论。让我们尝试厘清命题,分析论点和给出论据。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

2. 经济安全是meme吗?

探讨这一点前,我们需要先厘清质押,经济安全,以太坊安全,共享安全四者的定义和传导关系。这四个名词在许多讨论中常被混用。

下图尝试描述了其间的关系,质押的ETH,部分成为了经济安全。经济安全和其他的安全因素共同构成了以太坊安全,以太坊安全又部分作为共享安全服务被AVS使用。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

Source: IOSG

Toly的第一个论点是,质押在POS链防止攻击的层面,带来的安全作用远小于质押价值。想验证这一点,我们需要知道,质押的ETH到底多少被转化成了以太坊安全。

质押 -> 经济安全 -> 以太坊安全的关系

目前被质押的ETH达到了33m个,市值接近$120b。这么大体量的质押金额,都同等有效地成为了经济安全吗?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跟安全相对的“攻击”,两种攻击是我们主要考虑的

  • >=33%的节点,理论上就可以开展双签的攻击,或使网络陷入停滞。

  • >50%的节点,就可以对交易进行审查;可以发起短程重组。

理论上获得33%/51%节点的办法有

  • 运行新的节点

  • 控制现有节点

而第一种情况,鉴于新节点进入网络需要排队,添加33%以上的验证者则需要数百天,几乎难以实现。

第二种情况,Toly认为,由于LST协议和中心化质押服务的存在,获取33%节点进行攻击的成本远小于质押金额。本质上,这里的成本是对于流动性质押协议或中心化质押服务商的攻击/贿赂成本而非资金成本。

那我们来看一下流动性质押协议和中心化质押服务商的质押现状。目前Liquid Staking占接近33%的质押比例,CEX等中心化服务商占24.4%,相当接近33%这个阈值。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Source: hildobby – Dune Analytic

对于CEX,随着以太坊ETF的通过,比例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比特币ETF中就多使用Coinbase作为资金托管人。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Source: Maximum Viable Security: A New Framing for Ethereum Issuance

CEX质押的中心化程度是非常高的,Coinbase甚至创造过八个连续区块都来自于自己的验证器的序列的情况发生,未来随着ETF通过只会加剧。这样的中心化程度使得这一部分对经济安全不仅没有贡献,甚至具有副作用。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Source: IOSG Ventures

流动性质押

整体来看,Lido作为龙头协议,控制了接近1/3的质押ETH,这意味着从协议的角度来看,中本聪系数已降至1(只需要一个协议就可以攻击整个网络)。

相比CEX,流动性质押好在其通过不同的方式缓解中心化,包括对于服务商选取的DAO治理、双重代币治理、Lido的DVT和Rocket pool的Mini pool。Steakhouse绘制的HHI指数用于衡量以太坊质押的中心化程度(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质押金额向经济安全的转化效率),其中HHI Lido Real意味着Lido进行了去中心化治理,HHI Lido Single意味着Lido没有进行去中心化治理,HHI No Lido意味着Lido不存在。我们可以看到,Lido在积极进行治理的情况下(蓝线)对于质押的中心化程度是有促进作用的。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

Source: steakhouse – Dune Analytic

我们进一步对HHI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大概在ETH占总量比例除此达到11%时,也就是2022年八月左右,此时供应量为120m,HHI计算的去中心化增长边际效用开始明显减弱。我们认为此时发生了“质押饱和”的情况——即新增的质押量带来的去中心化改进明显减弱。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

Source: IOSG

我们发现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质押数量的增加都会对质押的去中心化程度带来正面作用,但积极进行去中心化治理的流动性质押协议带来的边际效用(0.9%)更为明显,且在质押较为饱和后(0.8%)仍发挥着较出色的边际效用。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Source: IOSG Ventures

由于以太坊总质押量是在不断增加的,这意味着经济安全仍可能处在缓慢但持续的增长当中。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Source: hildobby – Dune Analytic

接下来我们来看Solo Stakers。这部分群体对去中心化贡献最大,因为每个人都增加了一个在地理/社会层面较为独立的验证者。但目前个人质押面对中心化质押存在劣势,主要考量是个人质押者的成本结构。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Source: IOSG Ventures

由于固定成本比例较高,与大型节点运营商相比,独立质押者(以及小型节点运营商)对质押奖励变化的敏感度更高。目前以太坊基金会希望降低未来发行率,意味着独立验证者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Source: IOSG Ventures

因此我们看到,相同的质押量,中心化服务提供商、流动性质押协议、个人质押者三者对于经济安全的贡献不同,具体差异难以量化,但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随着质押量升高

  • 中心化质押服务商对经济安全起到负面作用;

  • 积极治理的流动性质押协议起到正面作用但边际收益较低;

  • 个人验证者起到较高的正面作用;

2. 随着ETF通过,质押中心化程度会随之增加

3. 随着发行量调整,独立验证者劣势会增加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Source: IOSG

除开经济安全,社交层的防御和用户主动分叉是POS链两个较为主要的防御手段。

以太坊随时都在被成千上万的开发人员和社区密切关注,如果任何攻击发生,观察到的节点会发出警告,社交层面会快速反应以确保网络恢复。在面临非系统内部的攻击(如政府层面的审查攻击或以太坊系统漏洞等)时,用户主导分叉是最终的防御手端,弊端是会短暂失去网络活性。

如此,我们如何理解在经济安全对于安全实际的贡献比例呢?实际上可以用这一视角,通过Kunal提供的安全预期需求模型对ETH进行一个估值。如果将以太坊的价格视为对经济安全的需求,那么通过比较质押的市值总量和以太坊的经济活动承载量,粗略可以看出市场对于经济安全占总安全能力的比例的评估。根据计算,这个比例目前大概在50%左右。

3.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是一件坏事吗?

在Toly的语境中,meme更多指代“夸张的宣传口号”,他认为通过经济安全的效果实际上超过了当前需求。

经过第一部分的效用分析,实际上可以发现这句话基本是对的

  • 经济安全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小于质押价值

  • 来自中心化质押服务商对安全并不一定有促进作用;来自流动性质押协议的质押,对安全的边际促进目前已非常小

  • 社交防御等威慑手段目前来看是有效的

那么以太坊仍在宣扬经济安全的动机是什么呢?

  • 网络活性

首先,有无经济安全,带来的最大区别是对网络活性的影响。以太坊意在成为世界级的资产结算层,这意味着机构级的信任。任何短暂的宕机都会对以太坊在这一层面的口碑产生影响。但对于Solana来说,社交层的破坏后重建是非常有效的——人们只会认为Solana的重启、重组是件很正常的事,因为Solana从未标榜过自己是不宕机、不重组的区块链。

  • 用户认知

其次,固然存在营销方面的动机。Toly对于经济安全作为营销手段的否定,是以Luna为例,说明质押经济安全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安全性营销。这一点的问题在于,对安全性有需求的用户并不会向Luna寻求安全属性。而Toly对的地方在于,经济安全确实是比其他属性更好的宣传指标。

对于用户,尤其是机构,具体的经济安全数字更容易接受。当用户不能确切的感受到网络的安全,一个保证金的数字就是最好的心锚。这个数字对于ETH来说是33m的ETH,对于Solana是337m的SOL。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
Source: IOSG

4.经济安全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目前为止,我们基本可以看到,经济安全发展至今,作为以太坊长期战略的一部分,的确已经经历了质押饱和的阶段,产生了溢出的安全性。

同时,中心化质押服务商、流动性质押协议和独立验证者的质押起着迥然不同的作用。我们再回顾一下:中心化质押服务商对网络安全并无正面作用,且随着ETF通过,中心化质押服务商的比例提高已无法避免。流动性质押协通过更合理的治理能够促进网络安全,但收效已逐渐降低。个人验证者的增加对于网络贡献最大,但目前已面临成本结构上的劣势,随以太坊发行量和质押曲线的调整劣势会更明显。

基于此,一些明显的发展方向将会是

4.1 更加精细化的质押金额设计

其中以Sreeram等人提出的Stakesure为首,意在将经济安全从粗略的一整个协议打包衡量,转变为计算每个用户对遭受攻击时自己的预期损失并给予保险的形式。这意味着一旦攻击发生,验证者罚没的资金将能够刚好覆盖所有用户的损失。

这种从用户角度而非攻击者角度角度量化质押金额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衡量对经济安全的需求,更高效地利用经济安全。自然,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更强,这也是我们在不断探索的方向。

4.2 对于独立验证者的鼓励

独立验证者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本质上独立验证者的数量和分布,就完全代表了网络的抗审查能力。对于当下,没有独立验证者也并不会影响网络运行(比如Solana)。但长期来看,想实现“自治”的愿景,推动独立验证者网络增长对于以太坊,就是一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个人质押者边际成本的劣势很难改变了,我们看到如0xMaki等人在做的尝试,是为独立验证者打上标签,并给予类似于Merge mining的额外激励。我们相信且也在注意这个层面不断涌现的创新。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

Source: IOSG

4.3 POS的进化

起初对于以太坊转型POS的质疑,就包括将其定义为一个大户才有话语权的具有阶级性质的网络。如果我们将独立验证者视为个体用户,中心化质押服务商视为大户,会发现流入流动性质押协议的ETH,本质上已逐渐跳脱出POS二元的框架。

流动性质押协议本身,就是安全需求和流动性需求矛盾的产物。这也导致了在流动性质押协议内部也以非常居安思危的态度探讨着如何增进治理的去中心化。由此实际上萌芽了许多建立在POS上的异化的共识机制的探讨和演练,其中包括双重治理(Dual Governance),权威性证明(Proof of Authority),治理实体证明(Proof of Governance)。此类模式意在不放弃去中心化的安全效果下,通过更高效的机制进行验证者网络的治理和验证者的选取。

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是meme 是一件坏事吗?

Source: IOSG

对于这方面的思考,其实鼓励我们从终局倒推。最终以太坊POS将走向什么样子?例如由于绝对的成本结构优势,100%的以太坊被存进Lido——代币的双重治理于此必不可少;又或是通过某种治理监督手段,保障选取的节点能够以可靠的方式运行…在许多行业思考者的构想中,Proof of Authority & Proof of Governance这样依靠社区治理和实体声誉的模式都将是POS的终局。

我们相信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流动性质押协议将会走的更远,甚至未来成为以太坊共识机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Cosmos生态不断诞生着对于POS新的尝试,这也将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方向。

4.4 POS外的探索

经济安全的本质是保障节点不会作恶,而不是质押行为本身。我们目前探讨的一切安全解决方案仍围绕于POS质押——罚没这样一个简单的博弈机制,但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部分协议已经开始了对新的共识机制的探索,尝试以更小甚至不需要经济安全的代价,即可维护网络的安全性。

从POW到POS的转换,带来了大量范式创新,而下一个行业的机会或许就藏着另一次共识机制的改变当中。

5. 写在最后

某种意义上,Toly说economic security是meme是对的,因为以太坊目前经济安全转化率确实越来越低,其他层面的安全也够强。但这并不影响以太坊对economic security的需求。Economic security作为安全组成的一部分,能够保护网络的活性,且是用户最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安全形式,也最能保障以太坊的核心价值。

但无论如何,这次阶段性的回望,的确让所有人对于如何更好地走向终局进行了思考。其中包括质押发行曲线的调整、个人质押者的激励、新的治理模式、新的共识模式、共享安全的发展。

很明显我们还处在基础建设期,Nick Szabo提出区块链的价值在于社会可扩展性,Kyle Samani将其解释为,我们在进入一栋大楼时不会首先担心建筑的安全程度,往往会直接开始安心地使用大楼里的各种设施。因此看来目前以太坊的社会可信任成本还很高,等到哪天我们无需再深究安全性等问题,而是默认以太坊或其他基础设施可以被信任,就说明我们快到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