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欧易交易所OKX官网

《福布斯》:CZ财富达610亿美元,估计持有9400万枚BNB

6月14日消息,Binance创始人CZ已经是历史上最富有的入狱者,也是多次成为加密货币领域最富有的人。据福布斯最新估计,他的财富达到610亿美元,使他成为世界第24位富豪,仅次于Julia Koch及其家族。加密货币领域的第二富有者是Coinbase创始人Brian Armstrong,财富为110亿美元。 CZ净资产的大幅变化来自于《福布斯》发现他个人持有的Binance发行的代币BNB。据估计,他持有9400万枚该代币,占流通中的1.475亿枚BNB代币的64%。《福布斯》估计Binance目前拥有71%的BNB供应量。

AI与算力资源:IO与Aethir的创新商业模型

作者:0xTodd 来源:X,@0x_Todd

正好最近 $IO 和 $ATH 两个 AI 概念的项目接连 TGE,所以想浅聊几句。

说到底,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商业模型:

首先我们讲一个场景。左手是一些 AI 的初创企业,还有一些游戏的渲染公司。我说的是初创企业,不是那些非常成熟的大公司,比如 openAI。右手是有很多显卡资源的人,希望把那些闲置的显卡利用起来,比如 4090、3090、A100、H100。

AI 初创公司利用这些闲置显卡,既能给有显卡的人带来收益,同时又比传统的报价低一些。那么,如果现在有一个平台把这些需求和资源串联起来,一个经典的平台生意模型就诞生了。

所以 @ionet 和 @AethirCloud 这两个平台发现了这个市场机会,他们就准备去做平台,把闲置显卡“介绍”给 AI 或者渲染公司。这件事情本身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些 AI 公司可能没有能力自行购置大量显卡。

首先,这些 AI 公司不想自己购买大量显卡,因为这样成本太高。他们更希望能够灵活地随时租用显卡。其次,现在国际上显卡还很紧俏,甚至有一些禁运。因此,很多公司被迫选择一些海外第三方的白手套来做中转,这也带来了大量的成本和灰色空间。所以,一个去中心化的设施就显得很重要,这也是 IO 和 Aethir 这两个项目发现的市场需求。

不过,还是要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AI 初创公司愿意加入是因为他们要先认可平台上有很多显卡资源,而有显卡的人愿意挂在平台上是因为他们要先认为会有很多订单。

但是,如果平台从零开始起步,没有很多显卡和公司,启动会非常困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公司或者平台需要 Crypto 的原因,因为 Crypto 能够帮助他们打破这个循环。

IO 选择了一条先有“鸡”的路线。没有订单没关系,代币补贴可以先把显卡攒起来。他们启动了点火计划,巅峰时期有几十万张显卡挂在 IO 上面。

这也是具有 token 模型的去中心化算力平台存在的意义。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些币光做补贴不行,它本身有没有意义或者作用呢?

IO 和 Aethir 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种常规且有效的做法。他们未来的平台当然支持使用法币或者稳定币作为支付,但他们还贴心地提供了用 IO 代币或者 ATH 代币支付的选项,这样可以免除一些手续费。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并不强制用户使用自己的代币,同时又给自己的 token 带来了一些功能。无论是打折 2%、3%、5%,蚊子腿也是肉,这也会鼓励那些需要支付的用户变相持有这些代币,不管它未来是否会变现,这都对于筹码分散是非常好的事情。

在建设生态上,IO 和 Aethir 的思路有一定区别。Aethir 这个团队采取了另一种思路,因为现在 AI 分类平台很多,据我所知可能不下 20 家。那么如何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呢?

Aethir 之前卖了一个叫 CheckerNode 的虚拟矿机,后面又卖了 Edge 矿机。这个办法在维护社区基本盘上非常有效。因为当很多人在你这里有一些沉没成本时,他们会更 focus 在这个社区,不容易离开。

无论是购买虚拟矿机 CheckerNode,还是实体矿机 Edge 矿机,一旦售出,用户就不容易迁移到其他平台。所以,牛市里时间和进度就是一切,Aethir 选择了一条类似于跑马圈地的思路,先把大家圈到社区里面,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打法。

CheckerNode 是干嘛的呢?那么 Aethir 假设的一个场景是:这些闲置显卡,可能来自世界各地,这相比机房有一个劣势,就是稳定性可能会有一些影响,熟悉网络架构的人可能都知道这一点。

所以它加了一个新的角色。原本左手是有需求的人,右手是有设备的人,他又加了一个第三方,即检查员的角色,不停地检查显卡的工作情况和订单处理情况,通过检查来获得代币。

在 tokenomics 里面,ATH 把一部分 token 的 distribution 留给了检查员们。CheckerNode 是一个虚拟矿机,这让很多人在早期就加入了这个生态,这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思路。市场反应也确实很好,根据官方数据,CheckerNode 就在 Arb 上卖了一个多亿美金,这是一个很强的成绩。

同时,很多人也喜欢真实的矿机,所以 Aethir 又推出了 Edge 矿机。Edge 矿机是物理矿机,可以买来放在家里。这种做法是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有人需要虚拟矿机,有人需要实体矿机,Aethir 通过推出这些产品,在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两个项目都是算力平台项目,在和外界合作方面会容易,因为将来都要做显卡这样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这可能也是,就像 Dbunker @Dbunker_Network 这样的 GPU 算力标准化公司能和两家公司都合作的原因。因为处理的都是显卡,很多人都说显卡是新时代的石油,这个比喻蛮好。处理这种标准化的产品,也让他们的合作范围比较大。

最后一个区别,IO 是 SOL 生态,当然众所周知,Aptos 也投了它,所以到 Aptos 上也很有可能。而 Aethir 主要是在以太坊和 Arbitrum,ATH 代币是在以太坊上,CheckerNode 是在 Arbitrum 上的。所以从生态上,两个项目隐隐约约有一种各自为政,划分了势力范围。

但是巧得又是,两个项目本身都有合作,两者甚至还有亲密的“代币互换”,又让本来隐约模糊的分庭抗礼的竞争,变成了这是一个 peace & love 的和谐状态。

最后,两个项目的 ticker 也都选得有趣,IO 是计算器的 input & output 的缩写,也是经典的域名后缀。而 ATH 是 all time high 的缩写,是 crypto 的常用语,似乎也在隐约暗示着两者的区别。

Fetch.ai、Ocean Protocol 和 SingularityNET 即将合并 影响几何?

作者:hamster 来源:ChainFeeds 

这两年,AI 与 Crypto 的结合成为了加密市场的新热点。这一交叉领域的创新推动了去中心化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数据隐私、安全和去中心化决策成为可能。AI 技术与区块链的结合不仅在金融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也在智能合约、dApp 和数据代币化等方面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数据隐私和安全方面,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为 AI 模型训练提供了更为安全可靠的环境。此外,AI 算法的去中心化执行也有助于减少单点故障和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Fetch.ai、Ocean Protocol 和 SingularityNET 将于 2024 年 7 月 15 日完成人工超级智能联盟(ASI)的合并。这次合并旨在创建一个去中心化的 AI 基础设施,减少大型科技公司在 AI 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目前现有的 FET、AGIX 和 OCEAN 代币将继续在交易所独立交易。未来一旦第三方集成完成,ASI 代币将推出,FET、AGIX 和 OCEAN 将停止独立交易并合并到 ASI 代币中。

此前代币合并的公告日期为 6 月 13 日,后推迟至 7 月 15 日。针对延迟原因,Fetch.ai 表示是出于适应交易所、验证者和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合作者的后勤要求和技术依赖性。

合并后的 ASI 代币总价值预计约为 75 亿美元,这个估值将让其成为全球前 20 大加密货币之一,将增加代币持有者的价值和流动性。此外,合并简化了生态系统内的交互,降低了用户和开发者的参与门槛,提高了参与度和使用频率,从而推动了应用的开发和用户采用,特别是在 AI 领域,简化的多代币系统将更易于新用户和开发者的接入。

Fetch.ai :智能代理技术

Fetch.ai 是一个去中心化平台,基于 Cosmos 区块链构建,旨在创建一个开放且可扩展的网络,用于 AI 驱动的服务和应用。该平台专注于整合 AI 和区块链技术,使自主代理能够执行数据共享、物联网设备协调和供应链优化等任务。Fetch.ai 原生代币为 FET,支持网络治理、支付交易费用及使用AI服务。该平台还与博世等领先企业合作,旨在优化工业流程和供应链管理,推动多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核心技术和功能:

  1. 智能代理(AI Agents):Fetch.ai 的智能代理是小型的计算机程序,可以代表个人或公司执行特定任务。这些代理能够分析使用环境、进行决策并适应变化,从而实现自动化任务和个性化体验。例如,智能代理可以用于供应链优化、物联网设备连接和 DeFi 等多个领域。

  1. Fetch Compute:价值 1 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为开发人员提供使用 Nvidia GPU 的高级计算能力,以促进复杂 AI 模型和解决方案的创建。用户可以通过质押 Fetch.ai 的原生代币 FET 获得 Fetch Compute Credits,以支付 GPU 使用费用。

  2. DeltaV:DeltaV 是一个基于搜索的聊天界面,类似于 ChatGPT,帮助用户通过自然对话完成任务。DeltaV 可以与聊天应用和日历应用等集成,充当 AI 旅行代理、调度员或其他角色,简化用户的日常任务。

  3. Fetch Wallet:Fetch Wallet 是用于与 Fetch 区块链网络和其他 Cosmos SDK 构建的分类账互动的通用钱包。它支持 Fetch.ai 的原生代币 FET 以及 IBC 代币转移,同时兼容 Ledger 硬件钱包以增强安全性。

Fetch.ai 通过其智能代理、高级计算资源和功能丰富的钱包来促进各种自动化任务和数据共享。例如,Fetch.ai 与多个行业公司达成合作,利用 AI 技术优化工业流程、供应链管理和城市基础设施等。但 Fetch.ai 的基础设施涉及 AI 代理、区块链和去中心化数据系统的复杂集成。这种复杂性可能为新用户和开发者设置了较高的入门门槛。此外,尽管使用了Cosmos SDK 和改进的 Tendermint 共识机制以提升性能和互操作性,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处理大规模应用的能力仍面临挑战。

Ocean Protocol :数据货币化

Ocean Protocol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交换协议,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和货币化,同时保护隐私。该项目由 Bruce Pon、Trent McConaghy 和其他创始人于 2017 年在新加坡创立,其核心团队目前由 25 名区块链技术专家和企业家组成,业务遍及全球。

OCEAN 代币是 Ocean Protocol 平台的原生加密货币,具有多种关键功能:1) 交换媒介,用于购买数据服务和数据访问权限。2)治理,OCEAN 代币持有者可以参与平台治理,投票决定重大更新、升级和政策变化。3)质押和流动性提供,用户可以将 OCEAN 代币质押在特定的数据资产池中,以支持数据资产的流动性,并获得相应的奖励。

核心技术和功能

  1. 数据 NFT 和数据代币:数据 NFT(ERC721),用于发布和管理数据集和数据服务,数据提供者可以通过 NFT 技术对其数据进行自我保管、存储加密和访问控制,从而确保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数据代币(ERC20),提供对数据服务的访问权限。每个数据 NFT 可以生成一个或多个数据代币,这些代币可以设置白名单、定价和促销策略,并且可以设定过期时间。通过数据代币,数据提供者能够灵活地管理和货币化他们的数据资产

  2. 计算到数据(Compute-to-Data, C2D):Ocean Protocol 的一个创新功能,允许在保留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进行数据计算。计算任务在数据所在的本地环境中进行,数据本身不会离开本地,只有计算结果对数据消费者可见。这一机制不仅保护了数据隐私,还为数据提供者提供了新的货币化途径。例如,公司可以将数据提供给其他组织进行分析,而无需担心数据泄露或未经授权的访问。这种方法降低了数据共享的隐私风险,同时促进了数据驱动的 AI 模型开发和应用。

  3. Ocean Market:去中心化数据市场,数据提供者可以在这里发布他们的数据集,数据消费者则可以购买和使用这些数据。该市场使用 $OCEAN 进行交易,创建了一个开放、透明的数据经济体系。数据提供者可以通过销售数据获利,而数据消费者则可以访问到他们需要的数据集来训练和优化 AI 模型。Ocean Market 的设计旨在通过代币经济激励机制,促进数据的共享和货币化,使得数据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流动和利用。

  4. 数据挑战和数据农场:Ocean Protocol 定期举办数据科学竞赛,称为数据挑战。参与者可以设计 AI 模型和分析工具,以赢取奖励。这些竞赛不仅激励了数据科学家和开发者参与,还推动了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此外,数据农场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数据提供者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平台的生态系统。例如,数据提供者可以通过参与数据农场获得奖励,而数据消费者则可以通过分析和使用数据获得报酬。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平台的活跃度,还促进了数据的流通和利用。

通过结合区块链和 AI 技术,Ocean Protocol 旨在为数据提供者和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交易平台。但作为一个数据交换平台,Ocean Protocol 必须应对严格的数据隐私法规如 GDPR。在保持其去中心化性质的同时,确保合规性增加了额外的复杂性。尽管其 Compute-to-Data 方法设计用于保护数据隐私,但仍需不断发展以满足监管标准并降低隐私风险

SingularityNET :AI 即服务

SingularityNET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 AI 平台,致力于创建一个开放的市场,让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分享和货币化 AI 服务。该平台由 Ben Goertzel 和 David Hanson 于 2017 年创立,旨在推动 AGI 的发展,使其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改进能力。

SingularityNET 由一支经验丰富的团队领导,包括科学家、研究人员、工程师和企业家。创始人 Ben Goertzel 拥有数学博士学位,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发表了大量科学书籍和技术论文。David Hanson 是 Hanson Robotics 的创始人,Sophia 机器人就是该公司的代表作之一 。

AGIX 是 SingularityNET 平台的原生实用代币,支持多个关键功能。它主要用于支付市场上的交易、投票治理提案,以及质押以增加流动性。AGIX 代币可以在多个区块链上使用,如以太坊和 Cardano,用户可以通过 AGIX 代币支付 AI 服务,参与平台治理,并通过质押获得奖励。AGIX 代币还使得 AI 代理能够彼此通信和与外部协议进行互动。

核心功能

  1. AI 市场:SingularityNET 的 AI 市场帮助用户浏览和使用可用的 AI 服务。该市场从链上注册表读取数据,并将其与链下元数据配对,允许用户搜索、过滤和发现 AI 服务。每个服务都经过审核,确保数据隐私和用户安全。通过智能合约处理支付和服务调用,集成多方托管功能,用户可以支付服务费用并对所使用的服务进行评分。AI 服务提供者可以展示自定义的 UI 组件,收集服务执行所需的输入并显示结果。用户可以使用 Metamask 或普通钱包进行支付,并通过平台提供的免费试用版本来测试服务。在免费调用次数用完后,用户需要通过钱包支付新的服务调用费用。

  2. OpenCog Hyperon:旨在实现一个完整的、可扩展的开源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它结合了神经符号 AI、进化学习系统、经济注意力分配、机器学习等多种 AI 方法,基于共享知识图谱进行协作。

  3. SingularityNET Bridge:跨链转换工具,允许用户在支持的区块链之间转移他们的代币。目前,它支持在 Ethereum 和 Cardano 区块链上的 AGIX 和 NTX 代币的无缝转换。用户在将代币从 Ethereum 转移到 Cardano 时,Ethereum 上的代币会在智能合约中被销毁,同时在 Cardano 上铸造等量的新代币,反之亦然。

SingularityNET 的主要目标是创建一个去中心化的 AI 服务网络,并提出了「AI 即服务(AIaaS)」的新概念。该平台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去中心化逻辑,旨在加速 AI 的发展并最终实现 AGI 系统。AGI 系统类似于人类,能够执行各种任务,并具有自我改进的能力。不过,SingularityNET 的平台涉及复杂的技术,如 OpenCog Hyperon 和 AI-DSL。这些技术仍在开发中,未完全投入实际应用,导致其技术潜力尚未完全实现 。此外,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平台,SingularityNET 依赖于社区治理和多方协作。然而,这种去中心化治理模式在协调大型项目和战略决策时可能效率较低,影响项目的推进。

代币合并可能带来的影响

为了支持 ASI 代币兑换机制,Fetch.ai 已经额外铸造了 1,477,549,566 枚 FET 代币,以支持 AGIX 和 OCEAN 代币持有者转换为 ASI 代币。具体兑换比例如下:

  • AGIX:ASI 兑换比例为 0.433350:1,支持新铸造的 866,700,367 枚 FET 代币。

  • OCEAN:ASI 兑换比例为 0.433226:1,支持新铸造的 610,849,199 枚 FET 代币。

  • FET:ASI 兑换比例为 1:1,由现有的 1,152,997,575 枚 FET 代币支持。

对于用户而言,这些固定转换率能够确保公平和可预测的兑换过程,减少代币持有者的不确定性。此外,将 OCEAN 和 AGIX 转换为 ASI 的交换机制将无限期开放。这使长期持有者可以在他们方便的时候转换代币,而不必面临立即的压力或截止日期。

新的 FET 总供应量将达到 2,630,547,141 枚。目前 Fetch.ai 的市值约为 18 亿美元,Ocean Protocol 的市值约为 5.18 亿美元,SingularityNET 的市值约为 11.44 亿美元。合并后的代币 ASI 总价值预计约为 75 亿美元这个显著的估值使 ASI 进入了前 20 大加密货币之列,可能会导致代币持有者的价值和流动性增加。更深的市场深度将有助于缓解大额交易对价格的影响,提供更稳定的交易环境,从而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的参与。

代币合并后,用户和开发者无需再分别持有和管理多个代币。这不仅降低了参与门槛,还提高了用户和开发者的参与度和使用频率。统一的代币体系将带来更直观的使用体验,促进更多应用的开发和用户采用。这一变化在 AI 赛道尤为重要,因为复杂的多代币系统往往会阻碍新用户和开发者的进入。同时,Fetch.ai 的智能代理技术、Ocean Protocol 的数据货币化机制与 SingularityNET 的去中心化AI服务的结合将产生协同效应,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竞争力,使得用户将能访问一个更统一的 AI 驱动生态系统。

总结

人工超级智能联盟(ASI)合并完成后,用户参与度和市场流动性将会提升,资源整合也将得到加强,这些都会促进去中心化 AI 的发展。但其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例如,技术整合过程中可能遇到兼容性问题、用户对新代币体系的适应性问题,以及潜在的市场波动风险。此外,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对合并后的代币产生影响,需要持续关注和应对。特别是在 AI 和区块链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更需要被谨慎管理。

为你的聪穿上限量装备:ARC-20染色币的另一比喻视角

过去我们总用黄金和金饰来类比BTC和染色币,很多人听完会觉得这个比喻在强调ARC20的保值作用,而忽视了附加价值的天花板。

今天和朋友交流讨论之后,找到了另一个传统网游的比喻视角,一个可穿卸、可升级的限量“装备”,或许更能突出染色聪之于白聪的溢价原理。

普通的聪,我们称为白聪,这是未经过任何染色的比特币最小单位(0.00000001 BTC)

“染色”的过程,是在让一个白聪,穿上稀有、限量的“装备”。(在传统网游上,类似的比喻也可以是皮肤、时装、钢印等等)

有人把染色聪类比为一种稀有聪,其实二者逻辑是不一样的。

一方面是来源,先天和后天的区别;另一方面则是“穿戴装备”的特性——一件装备,穿在一个聪上,它的状态是“灵魂绑定”的,不可以直接卸下不用,但可以通过“去染色”销毁它,也可以换给其他聪穿,还可以一个聪同时穿多个装备(这个比较复杂,现阶段不尝试)。

最后,我们手上得到的这些染色聪,正是附着了各具特色的稀缺装备之“高级聪”。

这里的“装备”,有几个特点:

1、获取成本:一开始获取这些装备,是需要成本的,创造装备、并且让装备穿到聪上,这个过程就是mint(染色)。

2、一币一聪:装备必须穿在聪上,才能得以发挥价值。一币天然对应一聪,即使装备烂了,聪也有价值,而如果装备很好,自然“装备+聪”的组合也会更具价值。

3、系列分化:一个同系列的装备,例如名为Quark的装备,不同的Quark装备之间总是同质化的(FT);而不同的FT之间,例如Atom和Quark,则属于不同系列的装备,有完全不同的价值。

4、限定总量:每个系列的装备,一经发行制造,便限定了总量,如atom装备有2100万件,quark装备有100亿件。今天一件atom装备加上聪值4.3u,一件quark装备加上聪值0.0023u。

5、附加价值:过去我们把染色币比喻为金饰,或许更强调保值作用,但如果从“聪+装备”的视角来看,聪用于保值,而装备的价值是没有天花板的,由叙事、应用等多方面决定其自铸造以后的无尽升级、进阶。

当你部署了一个新的ARC20代币,例如叫做xxx,21000张,一张1000币,其实你是作为一家限定装备工厂,生产了2100万件传奇装备;其他人mint的过程,就是把这些装备穿到白聪身上的过程,mint成功一张,就是为自己的1000个白聪穿上了外观为“xxx”的装备。

这个“xxx”装备的附属价值如何,由大众去定义,它可以是纯粹的meme时装,也可以带有各种各样的叙事,它可以在社区加持下得到升级(赋能),让一个最初只具外观的装备,逐步锤炼、进阶、升级。

当我们对xxx装备加以有趣的叙事,例如我们说这是雷神认可的装备,那么所有人的xxx装备都会得到内在价值提升,推动共识认可;当我们对xxx装备予以赋能,开发应用,那么所有人的xxx装备都会得到外在功能性完善,提升实用性价值。

装备,既然稀缺,自然可以炒作。

论其本身,以“时装”、“皮肤”角度,有美观度之分(叙事),这也是作为奢侈品、稀缺工艺品的最直接的价值角度;当然,论以“防御”、“耐久”角度,也有赋能、应用、权益这些方面的属性值加成(加点无上限)。

以上。把“染色”和“聪”分开理解,或许也是阐释染色币的一个有趣视角。

——

当我把这个思路告诉朋友,他对概念很认可,但提了一个问题——怎么为装备“加点”呢?

我说,这个思路对头了,装备加点,才是凸显其附加价值的地方。也是强调染色币不只是保值,而是还能升值的部分。

当我们代入到“升级装备”的目标里,其实我们也可以将社区代入新的角色。我们说一个代币社区要坚持做事、坚持Build。其实“Build”这件事就是在为装备属性“加点”。

写文章的,为它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汇聚起了前前后后的磅礴叙事(提升耐久度);输出MEME文化的,以可视化的图片、可社群传播的文化基因,凝聚起了恒久远的共识(提升美观度、魅力值);应用赋能,基于代币的功能性建设,赋予了更多定向的实用价值(提升特殊效果、被动技能);跨项目与跨赛道开发联动、多项目间的合作权益等等,让人在代币得到出乎预料的收益回报(提升掉落物加成、经验加成);资金充裕者,做市、护盘,又是最直接的市场推动(提升攻防、法力);在经年累月的布道下,为一个可能爆发的营销点提前埋伏,每一步的建设都有其意义(提升暴击率)……

其实Build在哪都能Build,这些事情换任何一个代币都可以做。但当且仅当我们把“染色”理解为“穿装备”的时候,Build便拥有了更让人心动的解读。

这样看的话,铸造装备、囤积装备、打磨装备,让你的“聪”军团越发强大,何尝不是一个“好玩”的路线?

Web3 新手系列:点击 MetaMask 误唤起其他钱包?钱包冲突解决方案现状

Web3 新手系列:点击 MetaMask 误唤起其他钱包?钱包冲突解决方案现状缩略图

钱包唤起时的混乱

连接钱包是进入 Web3 世界的关键一步,Web3 用户经常需要在一些 DApp 网站上连接钱包。但是,仅仅是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可能对用户造成严重的不便。

Web3 新手系列:点击 MetaMask 误唤起其他钱包?钱包冲突解决方案现状

连接钱包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新入门的 Web3 用户(出于好奇,他安装了许多个插件钱包),访问了某个 DApp 网站,并且想要使用自己的浏览器插件钱包来连接它,但是当他们点击网站提供的“Connect Wallet”按钮,并选择某个钱包以便想使用它来连接 DApp 时,可能会发现弹出的钱包并不是自己选择的。这很可能会让他感到慌乱和窒息,以为是自己的电脑中了病毒,所以才执行了自己意料之外的操作。

区块链钱包是连接区块链的重要入口,而为了占据这个入口,各个钱包使用了它们能想到的各种方式。其中最让 DApp 开发者以及 DApp 用户头疼的要数各钱包对全局变量的篡改。

在当前的浏览器钱包实现逻辑中,都有通过向浏览器注入全局变量来暴露钱包提供的功能(例如以太坊平台的钱包会将其提供的功能注入到「 window.ethereum 」上),以便 DApp 可以调用钱包提供的方法来与之交互。

只是,由于很多钱包都会将自己注入到同一个 window.ethereum 变量上,就导致在后面注册的钱包会覆盖之前注册的钱包,以至于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只能唤起最后注册的那个。

有时候 DApp 用户为了可以正常使用自己想要用的钱包,不得不临时将其他钱包插件禁用,或者直接只安装某一个钱包。这样一来,反而与钱包开发者最初的想法大相径庭了。并且新钱包哪怕做的更出色,也很难吸引到已经使用其他钱包的用户。

有朋友可能奇怪,为什么一定要注入到同一个变量中呢?假设有两个钱包:A 和 B,其实只要 A 将自己注入到「 window.a 」,B 将自己注入到「 window.b 」,想要唤起哪个钱包,就调用其对应的对象中提供的方法,就不会发生上述想要调用 A 却反而将 B 唤起的问题。这样确实可以解决竞争问题,但是,问题在于,如此以来,假如 DApp 将要支持多个钱包连接,就必须将开发者想要适配的所有钱包名称全部预先定义在代码中,并且在用户选中某个钱包时,调用该钱包的相关方法。导致相关代码维护起来相当麻烦。而统一将钱包注入到同一个对象上,则可以免于这个麻烦。

解决方案

为了脱离上述的两难困境,社区中有两个相似的标准。

以太坊的解决方案:EIP-6963

以太坊社区在 2023 年 5 月份提出了 EIP-6963 提案。

其中的基本逻辑很简单,就是舍弃全局变量,转而使用约定的事件,来解决钱包注册与发现的问题。

具体来说,插件钱包加载成功后,触发统一的「 eip6963:announceProvider 」事件,通知 DApp 有新的钱包可用。而 DApp 则通过监听此事件,来得知自己目前可用的钱包有哪些。

这样,通过一套抽象的事件监听逻辑,避免了直接使用全局变量所造成的问题,且能够自动发现目前用户环境中可用的钱包。如此一来,两难自解。

社区标准:Wallet Standard

EIP-6963 是以太坊生态标准,但是不止以太坊,其他链平台也会有类似的问题。例如 Solana 链的钱包,普遍会将自己注入到「 window.solana 」变量上,同样会造成竞争情况。

那么可否让 Solana 生态也实现这个标准呢?虽然 EIP-6963 只是为了解决以太坊生态中的钱包发现问题,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思路其实可以套用在所有链平台。那么,我们能否再进一步,提供一套通用的标准,让所有区块链平台的钱包和 DApp 实现,让所有链平台的开发者和用户都能享受到 EIP-6963 所提供的便利?理论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已经有开发者在这么做了,也就是 Wallet Standard。

Wallet Standard 所做的核心工作,在于提供了两个函数:「 registerWallet 」和「 getWallets 」,前者用于钱包,后者用于 DApp。

钱包调用「 registerWallet 」,传入一个钱包对象,这个对象上封装了钱包提供的功能(例如 Connect 方法,用于连接钱包)。函数内部会先触发一个 RegisterWalletEvent 事件,事件的参数其实是一个回调函数,用于让 DApp 监听到 RegisterWalletEvent 事件时调用,而这个回调函数实际上会将 wallet 对象传入,于是 DApp 就可以拿到钱包对象引用,也就可以与钱包进行交互了。

Web3 新手系列:点击 MetaMask 误唤起其他钱包?钱包冲突解决方案现状

DApp 开发者没有必要自己来写监听、接收钱包对象的代码,这部分也已经被 Wallet Standard 内置到「 getWallets 」当中。但是,getWallets 只是监听了事件,具体要怎样处理事件,还是需要开发者考虑。例如获取到的 Wallets 放到哪里?有些钱包在 DApp 加载前就已经加载,而另一些钱包可能在之后才加载,这些钱包的状态如何维护?Wallet Standard 针对以上细节问题,同时提供了「 @wallet-standard/react 」包,开发者直接使用它提供的 React Hooks 就可以获取到想要的数据,包括钱包列表、当前连接的钱包、钱包提供的方法等。

Wallet Standard Features

除了最基本的获取 Wallet 对象外,Wallet Standard 也定义了一些 Features 格式。

实际上,钱包都具有一些最基本的功能,例如连接、监听钱包事件等。Wallet Standard 提供了「 standard:connect 」、「 standard:events 」等 features,钱包供应商实现这些特性后,DApp 可以直接根据这些值来判断钱包是否支持某些操作。

上面提到的 “standard:*” 是它内置定义的特性,实际上它们的值并没有特别强硬的要求,所以可以随意扩展。不同的链平台也会有其独特的特性,例如 Solana,直接约定 “solana:*” 即可。Solana 平台常见的 features 包括「 solana:signTransaction 」, 「 solana:signMessage 」等。

Wallet Standard 现状

目前实现了 Wallet Standard 标准的项目实际上并不多,值得一提的有 Solana 和 Sui。

在 Ant Design Web3 的 Solana 适配器中,也支持适配了 Wallet Standard 的钱包的自动检测,开发者基本只需要通过一个「 autoAddRegisteredWallets 」开启即可,不需要配置一大堆的钱包元数据,开发体验和用户使用体验直线上升。

ZAN.TOP 连接钱包的逻辑在早期同样遇到相同的问题,不过现在,得益于 Ant Design Web3 提供的配置,很轻松就适配了 EIP-6963 标准。大家在 https://zan.top/personal/account?chInfo=ch_wxdyh 绑定地址时应该已经体验到这一点了。

各区块链生态的实现

目前各个区块链平台对 Wallet Standard(或 EIP-6963)标准的态度并不相同,这里举几个例子:

Bitcoin

比特币目前为止似乎没有类似的标准,有一个实现了 Wallet Standard 标准的项目,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现在也很久没有提交新的代码。

目前开发者只能手动维护状态,或者使用一些开发包来辅助工作。例如在 Ant Design Web3 中的 Bitcoin 适配器实现中,针对不同的钱包,会从不同的全局变量上获取,并存到统一的状态中。这其实是等于库开发者将繁琐的状态维护工作接手了。而且,这仅仅解决了钱包冲突问题,无法自动感知可用钱包的问题依然存在。

Ethereum

以太坊平台已经有了 EIP-6963 标准,相关库和钱包也大多提供了支持。

Solana

如上文,官方提供了实现:https://github.com/solana-labs/wallet-standard

Sui

Sui 目前已经对 Wallet Standard 提供了实现,在官方文档上可以找到使用方法:https://docs.sui.io/standards/wallet-standard

DApps 开发库的支持

wagmi

wagmi 通过 mipd (https://github.com/wevm/mipd) 库对 EIP-6963 提供了支持,具体方式可以查看 wagmi 的文档。

RainbowKit

RainbowKit(https://www.rainbowkit.com/)内部逻辑基于 wagmi,所以也已经对 EIP-6963 提供了内置支持。

Ant Design Web3

Ant Design Web3(https://web3.ant.design/) 的 Ethereum 和 Solana 适配器对这两个标准都进行了非常好的支持,并且开发者开启起来非常便携。

对以太坊 DApp 开发者而言,只需要添加 eip6963 配置即可,注意其中与 EIP-6963 相关的在 23-25 行:

Web3 新手系列:点击 MetaMask 误唤起其他钱包?钱包冲突解决方案现状

而如果你是 Solana 生态的 DApp 开发者,方式也是类似的。它提供了 autoAddRegisteredWallets 属性:

Web3 新手系列:点击 MetaMask 误唤起其他钱包?钱包冲突解决方案现状

总结

EIP-6963 和 Wallet Standard 可以极大改善用户连接钱包的体验,降低新钱包供应商的准入门槛。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链平台以及钱包、DApp 开发者可以提供或实现相关标准,这有利于 Web3 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复盘 Curve 创始人 1.41 亿美元 CRV 被清算始末 是预谋已久的抛售套现?

复盘 Curve 创始人 1.41 亿美元 CRV 被清算始末 是预谋已久的抛售套现?缩略图

6月13日晚间,Arkham发文表示,Curve创始人Michael Egorov价值近9位数的借贷头寸(1.41亿美元CRV)已被全部清算,并在Curve的借贷平台Llamalend上共计产生超过100万美元的坏账。

针对这次清算风波,当天Curve创始人Michael Egorov在社交媒体发文回应,Curve团队和本人今天一直在努力解决清算风险问题,正如大众所知,自己的所有贷款仓位已被清算。

他还补充道,由于自己的持仓规模太大,对市场的影响过大,导致了约1000万美元的坏账,不过目前已经偿还了93%,剩余的部分坏账将很快偿还。

至此,这场持续12小时的清算风波似乎已被按上了暂停键,CRV币价也维持在0.28美元上下震荡。

但导致这次CRV借贷仓位大规模清算的原因仍值得深究,且创始人Michael Egorov面对这次清算时的无动于衷,“不补仓、不拯救”的冷静行为更是让人意外,以致于社区质疑他是否在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抛售CRV套现?

1.41亿美元CRV被清算或在预料之中

早在2个月以前,创始人Michael Egorov在借贷平台的CRV仓位就被预警有潜在的清算风险,但是Michael Egorov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既没有补仓也没有归还所借的稳定币资产,当这次CRV被清算时并不意外,似乎早已在预料之中。

6月13日早间,数据平台Arkham发文提示,Curve创始人Michael Egorov在5个借贷平台上,抵押的1.41亿美元CRV借出9570美元稳定币(主要是crvUSD)的仓位头寸,随着CRV代币的下跌将面临着被清算的风险。

Arkham指出,如果CRV的价格再下跌约10%,Michael Egorov的这些头寸很大可能会开始被清算。

随后,CRV代币从0.35美元一路跳水至最低点0.21美元,日内跌幅一度超过40%,创下历史新低。

复盘 Curve 创始人 1.41 亿美元 CRV 被清算始末 是预谋已久的抛售套现?

Michael Egorov在Inverse、UwU Lend等多个借贷平台的CRV借贷仓位全部跌破清算线,开启清算模式。

6月13日晚间,Arkham发文表示,Michael Egorov地址上的1.41亿美元(价值约9位数)借贷头寸已被全部清算。

其实,早在2个月前,Michael Egorov的CRV抵押借贷仓位就被提示已进入了危险区,面临着被清算的可能。

4月14日,链上数据分析师余烬就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随着市场下跌,CRV价格也跌至0.42美元Michael Egorov的借贷仓位也又进入红线危险区了。

据监测,Michael在Curve LlamaLend、UwU Lend、Silo及FraxLend等6个借贷平台,使用5个地址共计抵押了3.71亿枚CRV,借出了9254万美元的稳定币,共计有12笔债务。其中,多个仓位借贷健康率已经下降至1.1附近,根据推测,若CRV价格继续下跌10%没有补仓或还款的情况下,将会启动清算。

复盘 Curve 创始人 1.41 亿美元 CRV 被清算始末 是预谋已久的抛售套现?

当日夜间CRV价格一度跌到0.35美元,早已跌破0.42美元的10%,但奇怪的是Michael Egorov借贷仓位并未被清算,而他似乎也没有做出任何补救措施。

关于为何未被清算,有两种观点,一是预言机价格出现滞后,可能未追踪到清算价格;二是借贷平台Silo的清算机制是手动清算,不是自动清算,即使价格到了清算线,但是没有手动执行的话,清算并没有真实发生。

Michael Egorov似乎很幸运的躲过了4月份的清算,仓位并没有受到任何威胁。

不过,面对自己岌岌可危的仓位,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内,他并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所以当随着加密市场行情的整体下跌影响,CRV价格再次下跌,Michael Egorov的CRV借贷仓位被清算也早在预料之中。

Michael Egorov被质疑是通过借贷形式抛售CRV

面对CRV这次大规模仓位清算,创始人Michael Egorov的表现更让人吃惊,他在整个清算过程中没有任何发声,甚至无动于衷,既没有主动补仓也没有任何补救行动,且在仓位清算发生的6月13日上午,还在Frax Finance社区与用户调侃,表示自己的精神状态很健康。

复盘 Curve 创始人 1.41 亿美元 CRV 被清算始末 是预谋已久的抛售套现?

在去年8月的CRV清算危机中,Michael Egorov为避免CRV价格下跌导致出现清算,主动补仓并向33位投资者或机构以OTC场外交易的方式出售了1.594亿CRV,换取6376万稳定币来偿还借款,拯救自己的仓位。

与上次的火速在各个借贷平台上归还部分资金,且增加CRV质押物状态对比,Michael Egorov面对这次1.41亿美元CRV仓位清算的表现异常冷静,既没有主动在OTC出售CRV来偿还借款也没将之前借出的稳定币转移部分回来还款,异常淡定反常。

有用户质疑,这次清算是不是Michael Egorov预谋已久的套现方式。清算1.41亿美元CRV仓位,最终获得约1亿美元稳定币,且随着CRV币价下跌,损失好像不足30%,如果他将1.41亿美元CRV直接抛向二级市场,以CRV如今的流动性,损失可能不止30%,还会背上砸盘骂名。

对于本次CRV仓位清算,以太坊核心开发者eric.eth表示,Curve 创始人并没有因为CRV被清算而受到“损失”,他从价值 1.4 亿美元的 CRV 仓位中获得了 1 亿美元的收益,而在市场上出售会导致相似的价格并引起社区的不满。

用户@0x_Kun在评论中表示,如果在二级市场上出售价值1.4亿美元的CRV将会出现疯狂的滑点,Michael Egorov用抵押的方式获得美元稳定币,清算虽损失了约30%的抵押品但最终获得了1亿美元。

他补充解释道,抵押清算对于Michael Egorov是双赢的套现策略,如果CRV价格上涨,他只需借更多钱,如果价格下跌就会清算,但可以保留所有借来的钱。

Youtube博主@sassal.eth则用“你本来可以不买豪宅的”留言评论,嘲讽Michael Egorov的这次仓位清算行为与之前套现VC币买豪宅并无差别。

CRV清算余波:投资人受损

无论这次CRV清算是有预谋的抛售还是无意的行为,但上亿美元的清算规模对加密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尤其是Curve相关的投资人影响最大,且已经波及了多个借贷。

其中,CRV价格的暴跌也引发了其它借贷平台上的仓位清算,据Lookonchain数据显示,有用户在Fraxlend上被清算了1058万枚CRV,价值330万美元。

另外,凡是去年参与“Curve保卫战”的OG、机构及VC等,如DWF、黄立成在场外OTC以0.4美元买入的CRV代币,随着CRV跌至历史新低,仓位都是处于亏损状态。

当然面对这场清算风波,也有人支持并获利。如加密基金NDV联合创始人、NFT巨鲸Christian表示,从Michael Egorov获得3000万枚CRV,以支持Curve和DeFi的未来。据悉,Christian场外买入的CRV约600万美元,即每枚CRV代币价格为0.2美元,按照如今的0.28美元,账面浮盈约40%。

自去年3月Curve创始人被VC机构联合讨伐霸占VC币,套现买豪宅后,Curve平台的危机就一件接着一件,同年7月遭遇黑客攻击,今年4月被提示清算风险,如今1.41亿美元CRV仓位被清算等等。

曾一度与Uniswap并驾齐驱的DeFi头部两大王炸产品,Curve却一直在走下坡路,有人将归结于DeFi赛道的发展困境,但更多人认为Curve是一手好牌被Michael打得稀碎。

根据DeFiLlama数据显示,6月14日,Curve平台现锁仓的TVL已降至22.7亿美元,与2022年高点的230亿美元相比,TVL已缩水至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在DeFi市场的排名也已降至15名开外。

全新视角解读,被误解的 SEC 主席 Gary Gensler

撰文:夫如何,Odaily 星球日报

提到加密世界的「公敌」,不少人第一反应会想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每一次部分项目或知名人士被 SEC 盯上,都会导致一轮行情下跌,SEC 主席 Gary Gensler 更是「臭名昭著」。

从 2021 年 4 月担任 SEC 主席至今,Gary Gensler 任期已过大半。在其任期内,他频繁向加密行业「开炮」,发表了诸如「加密市场的代币绝大多数都属于证券,所以发布和销售这些证券型加密代币会受到证券法的监管」等监管言论,他还主导了针对币安、Coinbase、Kraken 以及 FTX 等众多知名加密企业的案件。

种种迹象表明,Gary Gensler 似乎对加密行业充满了偏见,但事实真如大家「眼见」的那样吗?Odaily 星球日报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带大家重新认识 SEC 主席 Gary Gensler。

高盛出身的 MIT 教书匠,转身成为加密「铁腕教官」 Gary Gensler 的工作经历:铁腕是他的办事风格

Gensler 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从小对金融耳濡目染,毕业后按部就班进入了华尔街巨鳄高盛工作,并在 30 岁时成为当时高盛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最终在高盛耕耘了 18 年青春。

1995 年,高盛首席执行官 Robert Rubin 出任美国财政部部长,Gensler 追随 Rubin 加入美国财政部出任金融市场助理部长,正式开启仕途。

Gensler 一直是坚定的民主党人士,在 2008 年为奥巴马的竞选总统活动提供建议,后在奥巴马担任总统期间,出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O)主席。当时正值金融危机过后,衍生品市场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Gensler 从监管入手,不断推出监管新规,帮助美国衍生品市场重建市场秩序。由此,Gensler 被称为「金融危机后的主要改革者之一」

在奥巴马任期后,Gensler 还担任希拉里 2016 年总统竞选的首席财务官。随着特朗普的胜选,仕途无望的 Gensler 前往麻省理工学院(MIT)任职,教授《区块链和货币》课程。

在任课期间,Gensler 鼓励学生参与区块链行业,并以 Algorand 为例赞扬区块链可以改变生活。「或许 5 年之后,你可以在区块链上打造 Uber 或 Lyft……届时区块链在性能上会有一定的强度,如 Silvio Micali 的 Algorand,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图灵奖得主,我们曾一同工作,Silvio 具备伟大技术及性能,你能在(Algorand)之上开发 Uber。」

2020 年拜登夺得当年大选胜利,Gensler 也被拜登提名为 SEC 主席,开启了他与加密行业的纠葛。

从 Gensler 的工作经历中不难发现,如今他强硬的监管风格来源于担任 CFTO 主席期间。或许在他心中,目前的加密行业和金融危机过后的衍生品市场有着相似之处。但作者相信从他在 MIT 任课阶段中对加密行业的热爱并不是伪装的。如此矛盾的经历出现在 Gensler 身上,想必也造成了大众对他的误判。 细数 Gensler 任职期间对加密行业的执法行动

从 2021 年到 2024 年,Gensler 领衔的 SEC 对加密货币行业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执法行动。以下是一些详细案例:

Ripple Labs: 案件概要:SEC 在 2020 年 12 月对 Ripple Labs 提起诉讼,指控其通过出售 XRP 代币进行未注册证券发行。该案件在 2021 年继续推进,Ripple 抗辩称 XRP 不是证券。 结果: 2023 年 7 月的法院判决中,Ripple 获得一定的胜利,部分行为被认定不属于证券,但仍存在违规之处;而后 SEC 要求 Ripple 要求支付近 20 亿美元罚款,目前仍在等待最终判决。

Coinbase: 案件概要: 2021 年 9 月,SEC 警告 Coinbase 其计划推出的借贷产品可能构成未注册证券,并威胁要起诉 Coinbase。 结果:Coinbase 取消了借贷产品的推出,并继续与 SEC 合作以确保其其他产品的合规性。

BitConnect: 案件概要:SEC 对 BitConnect 及其创始人提起诉讼,指控其进行价值超过 20 亿美元的庞氏骗局。 结果:BitConnect 的多个高层被起诉,案件仍在处理中。

BlockFi: 案件概要:SEC 指控 BlockFi 提供未注册的加密借贷产品,该产品构成证券。 结果:BlockFi 同意支付 1 亿美元的罚款以达成和解,其中 5000 万美元支付给 SEC,另 5000 万美元支付给各州监管机构。

Kraken: 案件概要:SEC 指控 Kraken 的质押计划构成未注册的证券。 结果:Kraken 同意支付 3000 万美元的罚款以达成和解。

FTX 和 SBF(Sam Bankman-Fried): 案件概要: 2022 年 11 月,FTX 因流动性危机破产,暴露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问题。2023 年,SBF 被指控欺诈和挪用资金。 结果:SBF 面临多项法律诉讼,案件仍在处理中。

币安(Binance)和 CZ(Changpeng Zhao): 案件概要:SEC 对币安及其创始人 CZ 展开调查,指控其涉嫌欺诈投资者,并未注册其交易所业务。 结果:Binance 同意被没收 25 亿美元,并支付 18 亿美元的刑事罚款,总计罚款 43 亿美元。CZ 被判处 4 个月监禁。

Genesis 和 Gemini: 案件概要:SEC 对加密货币借贷平台 Genesis 和加密交易所 Gemini 提起诉讼,指控其通过未注册的加密借贷产品吸引投资者,违反了证券法。 结果:案件仍在进行中。

Terraform Labs 和 Do Kwon: 案件概要:SEC 对 Terraform Labs 及其创始人 Do Kwon 提起诉讼,指控其欺诈投资者并误导公众,涉及未注册证券的发行和销售。 结果:案件仍在审理中,Do Kwon 和 Terraform Labs 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从上述举例的相关案件来看,Gensler 率领的 SEC 对加密交易所推出的质押和借贷产品几乎零容忍,其次是相关黑天鹅事件的追责,最后是反欺诈和反洗钱相关的案件。以上三类执法行动更容易为加密行业接受的,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但 SEC 在判断代币是否属于「证券」的问题上引发了大众的质疑。

目前 SEC 判断标准来源于豪威测试(Howey Test),它是根据美国最高法院在 1936 年判决的案件《SEC v. W.J. Howey Co.》中制定的。豪威测试的主要原则是,如果交易活动全部满足以下条件将被认为是证券发行: 投资者投资金钱或其他可替代的资产; 投资者的投资是在一个共同企业中; 投资者预期依赖于第三方(通常是公司或其他实体)的努力来获得投资回报; 投资者的回报主要取决于第三方的努力。

这四点条件通常需要全部满足,但代币其实较为复杂的,可能在某些活动中满足上述条件,但有些活动又不属于,这就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Gensler 因此招来加密行业的嘲讽。

Gensler 虽身披骂名,但仍促进加密行业向主流金融的融合

加密行业对于 Gensler 的看法大多是贬义的,认为他正在逐渐毁了加密行业等相关言论屡见不鲜,基本上大部分文章也是从这个角度来抨击 Gensler 及 SEC。

这个角度真的正确吗?依作者来看,此类看法有失偏颇,纵观整个加密行业 15 年的历史,历届 SEC 对加密行业的促进作用不如 Gensler 任职的三年。

细数在 Gensler 从 2021 年 4 月到如今对加密行业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事件。 2021 年 10 月,第一个比特币期货 ETF 上市。 2024 年 1 月,第一个比特币现货 ETF 上市。 2024 年 5 月,批准以太坊现货 ETF 的 19 b-4 文件。(多家机构表示本月以太坊现货 ETF 产品将上线)

以上三个重大事件对于加密行业来讲的意义非同凡响。

作者从亲身经历举例,之前被周围人问到从事什么行业,提到加密、虚拟货币以及比特币等相关字眼,都会告诫我「这个行业有问题,尽早找个正经行业」,作者基本上只能报以微笑。毕竟从此前各方态度和行业现状来看,确实不好反驳。但今年在提及此类问题时,周围人都能想到美国上线比特币现货 ETF 和香港对 Web3 的积极态度,纷纷向作者询问行业的相关动态,在谈及相关项目时也不用避讳。

从上述经历来看,SEC 批准加密货币的 ETF 是将加密行业正式走进主流世界的背书,使加密行业以一个正式的身份亮相全球。仅凭这一点,Gensler 就足以在加密行业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或许也有人认为,就算换一个人担任 SEC 主席,在如今的大势所趋下,同样也会批准加密货币 ETF。但此类看法难道不是「马后炮」吗?如今的大势如何形成,以及 SEC 在批准加密货币 ETF 中的作用是否被低估,这都无法去衡量。但主流世界的资金能进入加密行业,不也是以安全性为前提,相比于此类说法,作者认为这些主流资金会更相信国家级的背书所带来的安全。

同时大部分人认为 Gensler 率领的 SEC 同样也对加密行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尤其是行情的下跌和相关项目的发展。但看 SEC 的执法活动,其中一部分是黑天鹅事件,比如 FTX、BitConnect 等,这种事件是「纸包不住火」必然会引起行情波动的,剩下的大多是证券类代币判定问题。从侧面反应,这也是主流世界在设法为加密行业形成一个行事框架。虽然目前框架的最终判定依旧没有定论,但这也是 Gensler 及 SEC 积极尝试的必经之路。

至于短期所带来的行情波动会被时间所抹平,终归只是行情趋势中一个小小的起伏,但近几年 SEC 批准的加密货币 ETF 却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

总的来说,Gensler 或许有阵营、私心、外界压力甚至利益,但作者更愿意相信他是以自己的方式让加密世界尽快融入主流世界。

主动爆仓?Curve创始人1.4亿美元CRV终遭清算

作者:Climber,金色财经

北京时间6月13日,Curve创始人Michael Egorov所持有的1.4亿美元的CRV借贷仓位随着币价下跌已经开始清算。截止撰文,Egorov 的 5 个地址上仓位已全部跌破清算线,但仅主地址开始清算。不过CRV币价遭遇暴跌,短时最高跌超30%。

而去年7月Curve创始人同样遭遇清算危机,不过由于是外来黑客入侵所导致,事件使得加密市场掀起援助Curve计划。先后共有数十家机构以及多位华人大佬如孙宇晨、杜均和麻吉大哥等纷纷提供资金援助。

转眼一年将至,资金援助、加密转牛似乎均未能拯救Curve及其创始人的被清算命运。 1.4亿美元仓位清算提上日程

6月13日凌晨,Arkham在X上发文表示,Curve创始人Michael Egorov目前面临1.4亿美元CRV代币的清算风险。Egorov在五个不同协议上的五个账户中,以约1.41亿美元的CRV代币为抵押,借入了约9570万美元的稳定币,主要是crvUSD。维持这些借款的年化利息成本高达6000万美元。

主动爆仓?Curve创始人1.4亿美元CRV终遭清算

其中,5000万美元的借款来自Llamalend,年利率约为120%。由于Llamalend上几乎没有剩余的crvUSD可供借贷,Egorov的三个账户已经占了该协议上90%以上的借款。如果CRV价格下跌约10%,这些头寸将面临清算的风险。

遗憾的是,随着加密行情的走低以及市场FUD的部分影响,CRV币价应声下跌。不到1小时CRV价格暴跌超30%,最低触达0.219美元。而这也直接引发清算。

据Lookonchain监测,Curve创始人Michael Egorov正在被清算,Michael目前在4个平台上持有1.1187亿枚CRV(3387万美元)抵押品和2060万美元的债务。

主动爆仓?Curve创始人1.4亿美元CRV终遭清算

不过据余烬监测,Curve创始人5个地址上抵押CRV的借贷仓位已全部跌破清算线。目前Egorov主地址(0x7a1…428)上的仓位正在清算进行中,其余几个地址上的仓位虽然也已经跌破清算线,但暂未开始清算。

另据链上数据分析师@ai_9684xtpa监测,Curve创始人已被清算2962万枚CRV,地址0xF07…0f19E是主要清算人之一。该地址用户以均价0.2549美元清算了2962万枚CRV,共花费755万枚FRAX,目前这部分代币已全部充值进Binance。

此外,由于CRV价格下跌,有投资者在Fraxlend上被清算了1058万枚CRV(330万美元)。

主动爆仓?Curve创始人1.4亿美元CRV终遭清算

目前,Egorov主地址(0x7a1…428)上的仓位显示,CRV数量约为222万枚,钱包总价值约为104万美元。

Curve创始人遭遇清算以及CRV的暴跌也导致集中抛售行为的出现,据The Data Nerd数据,一巨鲸向Binance存入了1092.6万枚CRV(约合270万美元)。在1小时内,他总共向Binance存入了2420万枚CRV(约合693.6万美元)。而CryptoQuant首席执行官Ki Young Ju也发文表示,交易所的CRV余额创下历史新高,在过去两个小时内上涨了57%。 机构名人未能援救成功

2023年7月下旬,由于Vyper 编程语言导致的重入漏洞,四个CurveFinance 矿池遭到黑客攻击,总计损失约7000万美元。这也直接导致Curve创始人面临巨大的清算风险。

不过由于此次为黑客恶意攻击行为,加密市场多方势力纷纷表态支持Curve。除了Egorov向19家机构与投资者出售超过1.06亿枚CRV代币筹资外,孙宇晨、杜均、麻吉大哥等加密名人也购入了CRV。

孙宇晨买入500万枚CRV代币、杜均以400万美元的总额购买1000万枚CRV、麻吉大哥以150万美元买入375万枚CRV代币,并全数质押锁仓6个月。

对于Curve项目,杜均表示“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支持Curve,就如同BendDAO在2022年遇到流动性危机时,我们立即和项目团队沟通给与支持一样。”、“这些都属于真正创新的项目,行业的基础设施。当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一起多多支持,行业才会更健康。”

随着多家机构、多名华人大佬提供资金援助,Egorov的场外筹款交易顺利进行,Curve在各大DeFi平台上的债务健康度也有所提升,在Aave V2的健康系数上升至1.87,Fraxlend则为1.8。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8月,Michael为避免CRV价格下跌导致出现清算而向33位投资者/机构以场外交易(OTC)的方式出售了1.594亿枚CRV,换取了6376万稳定币来偿还借款,出售价格0.4美元。

但当年9月,Curve的交易量暴跌 97%,而其项目代币CRV也一路下跌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6月13日当天Curve创始人借贷仓位从预警到正式清算发生时间迅速,但其实此前在今年4月份Curve创始人在各平台的借贷仓位进入危险区间,其中多个仓位借贷健康率已降至1.1附近。

4月份加密市场回调,山寨币普遍大幅下跌,而CRV价格也跌到了0.42美元附近。这也意味着Curve创始人Michael Egorov的借贷仓位也又进入红线了。

彼时Egorov通过5个地址在6个借贷平台共计抵押了3.71亿枚CRV(1.56亿美元),借入9254万美元的稳定币。

因为CRV价格下跌,Egorov在各平台的借贷仓位目前又进入了危险区间。多个仓位借贷健康率已经下降至1.1附近(即:CRV价格继续下跌10%而没有补仓或还款的情况下会开始清算)。

此后两个月时间,显然这位Curve创始人没有做足准备,最终也导致了其借贷仓位被迅速开始清算。 结语

Curve创始人借贷仓位遭遇清算似乎早已命中注定,加密行情的熊转牛、一年的恢复期、海量资金的涌入等要素均未逆转未来。CRV价格也越走越低,这个曾经资本支持和站台的好项目,最终伤害的却是投资者。

对此,有社区成员表示,Curve这波操作与传统金融类似,股权没法大规模减持就选择质押,股价下跌银行被迫清算平仓,创始人被迫发财。

自燃、暴力、全裸?MEME币直播间上演空气狂欢

自燃、暴力、全裸?MEME币直播间上演空气狂欢

对于大众而言,直播电商已然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购物渠道,更具直观性与沉浸感的信息传递方式从小小的屏幕开始,短频快地点燃用户的购物需求,最后化身为吸金利器促成交易行为。

但大家有没有设想过,如果有一天,“321上链接”发生在币圈会怎么样?毕竟即使是币,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一种投资商品。保险能在直播买,那虚拟货币为什么不能?

就在不久前,Pump.fun成功让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5月29日,meme币发行平台Pump.fun在X平台宣布上线直播(LIVE STREAMING)功能。

截至目前,直播功能已然实行了半个月,在这短短2个周的时间里,直播效应给币圈带来的除了汹涌而至的流量,还有超越了人性限制的夸张炒作。

尽管主流机构多不待见MEME,但不得不承认,MEME是代表Web3精神的一种文化图景。在今年MEME的炒作中,凭借低成本与高效率,Solana成功在公链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大众MEME文化最为集聚的生态公链,而Pump.fun,也正为此而建立。

自燃、暴力、全裸?MEME币直播间上演空气狂欢

简而言之,Pump.fun是专为Solana建立的MEME发行平台,用户可以以低至2美元的成本价格部署和发行代币,脱离了传统代币发行的流动性安排与高昂成本。从发币模式而言,Pump.fun实行两条路径,一是发行者放弃铸币权在Raydium等DEX上建立流动性,二是采取预售模式。

整体来看,Pump.fun几乎是一个完全公平的发射平台,操作简单,没有团队分配,不存在老鼠仓,除了预售可能带来的上线抛压外,对于用户而言更为公平。而在Pump.fun之前,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网站来进行MEME的分发,早期的MEME甚至都不能通过钱包购买,因此网站上线之后,Pump.fun迅速受到热捧。

从数据来看,Dune显示,截至6月4日,Pump.fun自2月份上线至今已捕获近20.3万枚SOL的总收入,当前价值约3346.8万美元,且其部署的MEME数量超83.2万个,约占Solana历史代币发行量(超110万个)超七成,平均每日推出超6300个代币,成为了当之无愧的MEME发射大王。

由于自带传播话题,Pump.fun在海外社交媒体也遭到热捧,其也因此成为了诸多海外KOL甚至是明星接触加密的第一选择。从以上描述可看出,无管辖的Pump.fun天然就具备滋生诈骗行为的基础,不出意外,各种不当之风也随之蔓延,假冒名人、诈骗发行的代币多不胜数。

在上月,陀螺曾报道过卡戴珊家族成员在Pump.fun上的Jenner代币骚操作,彼时正处于Pump.fun上名人发币诈骗频发的时期,因而即使本人露脸,也有人宣称是在“Deep fake”。或许也正是考虑到安全性,又或是只是增加营销卖点,Pump.fun在5月29日正式推出了直播功能。

自燃、暴力、全裸?MEME币直播间上演空气狂欢

从使用体验来看,操作相当丝滑,代币上线之后右上角就会有创建直播的按钮,点开即可线上直播喊单。至此,Web2的风终于吹到了Web3,相比于传统的页面描述,直播具备更多的号召性,毕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暴富来临的号角。“多花一个SOL,你将成为下一个百万富翁。”

在上线后,MEME直播迅速蔓延,直播的效果也显而易见,尽管数据难以统计,但多数代币在直播期间有更高的价格波动,有用户在平台上称,相比其他平台直播,Pump.fun直播间人流更多、实际投入也更为明显。但韭菜蹦跶地欢,问题也随之出现。

在传统短视频的背后,有强大的审核和运营团队,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直播会被弹窗或下架,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主播也还是做出更多博人眼球的奇葩行为以获得更多的关注,例如色情擦边、夸大事实等等。

若是存在一个无审核无监管的自由直播平台,还是在以纸醉金迷为名的币圈,叠加上被戏言“最爱作死”的海外年轻群体,这一切,都让Pump.fun的直播摇身一变成为了黄暴游乐场。

实际上,在Pump.fun直播前,就已有不少人为推广MEME作出疯狂的直播行为,此前一个名为DARE 的Meme币开发者Mikol就在直播时身上涂满酒精,并让朋友向其燃放烟花,结果身体自燃,最后判定为三度烧伤。还有自称母子两人的直播间,儿子向观众暗示达到一定金额,可解锁母亲的隐私身体部位,可谓是不堪入目。

自燃、暴力、全裸?MEME币直播间上演空气狂欢

MEME的直播乱象,来源X平台

Pump.fun开放直播后,也遇到了一样的问题。直播睡觉等无意义行为仅仅是开始,就在开放直播的第二天,就已有女主播全裸出镜直播,更可怕的是,全裸出镜时,代币竟然快速上涨,直到最后直播不知何缘故断线,代币才再度下跌,而直到现在,进入Pump.fun界面,色情图片也随处可见。有网友戏言,“大家还在研究宏观基本面,Pump.fun已经快进到色情直播了。”

暴力镜头也随处可见。有人挟持人质,并告诉直播间代币达到市值后,人质将被释放。还有青少年现场表演拳击对打,称随着市值的增加,他们的暴力程度将随之加倍。骗子也能正大光明骗钱,一男子宣称自己没有手进行操作,结果后续直接伸出手抽取流动性。

自燃、暴力、全裸?MEME币直播间上演空气狂欢

上述种种操作让圈内人士也颇为不满,认为MEME精神代表着自由与开放,却不等同于暴力与低俗。众多人士也开始向Pump.fun表达应进行一定的内容限制,但Pump.fun尚未对此作出回应。

作为一个日发行数千代币的平台,若要增加内容审核,一方面难度与复杂度较高,一方面也需要增加更多的成本进行维护,显然不符合其轻量化与高自由度的利益定位,因而不回复也在意料之中。但实际上,正如上述提到的,Pump.fun协议本身相当赚钱,月收入一度超过了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 Labs,最高单日收入曾经高达148万美元。

不过对于Pump.fun而言,直播乱象显然还未达到解决优先级,其还存在更多致命挑战。首先,平台不限制任何代币发行,因此造成MEME代币泛滥,但交易活跃度低,造富效应较低;其次,由于存在预售,先行购入后pvp现象显著,上线即抛,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机器人抢跑交易增多,侵蚀普通用户利益,项目方控盘严重;最后则是自带流量的名人镰刀,随着KOL广泛涌入,利用知名度轻而易举获取利益,但却无视后续运营,名人MEME成为了一种纯粹割韭菜行为。以此前提到的卡戴珊家族中的Caitlyn Jenner为例,其在近期就发行多达12个代币,总获利达2,381 SOL,约合40.5万美元。

回到直播问题,自由和边界,始终是整个互联网世界讨论脱离不开的难题。在传统短视频平台,也不乏有各种人士抱怨审核过于严苛、捂嘴严重,但缺乏边界的自由是否真的能够成立,或许Pump.fu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以社交平台为例,在Pump.fun之前,Web3世界曾出现过多个去中心化平台,例如曾经高调号称“推特杀手”的Damus以及更早期的Mastodon,但几乎所有平台都会由于无审核、无控制走向混乱的内容现状,最终昙花一现。即使是在X平台,黄推和暴力消息也层出不穷。

自燃、暴力、全裸?MEME币直播间上演空气狂欢

Damus上的垃圾信息,来源:网络公开

然而,不幸的是,该种暴力的营销方式是否有用,答案却是可见的。在人性的赌场,吸引眼球就意味着有流量,有流量也意味着有利益,币圈仅仅是把这一人性发挥到极致。而对于Web3而言,该种方式是否应该存在,还有待存疑。

从信息传递的规律来看,从图文、音频到视频的趋势走向是必然的,这源于信息扩散的有效性,因此直播来到Web3具备可预见性,即使Web3曾一度以匿名化作为标签。但去中心化平台在承载社交需求与公共话语方面的天然限制,也始终是阻碍其发展公共网络集聚的一座大山,核心就在于人性,有人有效利用平台,就有人无效使用甚至是基于此作恶,人,变成了其中最难以把控的因素。对此,Web2世界花费了数十年进行了研究,也仅仅只是找到了简单粗暴的限制方法,Web3显然也未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而在各种讨论直播与名人MEME的帖子中,可以看到,社区人士都认为这并不利于Web3的大规模应用,反而会给Web3增加更多污名化,让其与金融诈骗、不良风气联系在一起。以太坊创始人V神就对名人MEME感到不满,其在公开场合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对这个周期的名人实验感到非常不满意,金融化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如果目的值得(医疗保健、开源软件、艺术等),我可以尊重金融化作为最终产品。”

但对于MEME赌场而言,直播或许仍是一次创新机制,毕竟相对于此前脸都见不到的虚假狂吹,真人的加入会给用户更多信任感,也进一步让人感受到独属于MEME的空气狂欢。但另一方面,直播的出现也意味着价格把控更为简单,毕竟直播受众更直观,而在直播中波动更为剧烈的价格幅度,也无疑会吸引更多科技与狠活的进场。

还是那句话,MEME很刺激,但是敢赌,也要记得服输才是。

VGX基金会与Honeyland达成合作,并向后者用户提供VGX奖励

VGX基金会与Honeyland达成合作,并向后者用户提供VGX奖励

VGX 基金会牵手 Honeyland

VGX 基金会宣布将与 Web3 游戏项目 Honeyland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为 Honeyland 玩家提供 VGX 代币奖励。

VGX 是一种跨链型代币,其效用旨在为 GameFi 和游戏生态系统之间架起桥梁。Honeyland 则是一款链上休闲策略游戏,支持 iOS 和 Android 双平台,目前也是 Solana 之上最受欢迎的的游戏之一。

通过本次合作,在 UTC 时间 2024 年 6 月 6 日 17: 00 快照之前持有 Genesis 级 Eggs、Bees 或 Queens 的玩家均可获得 VGX 代币奖励。此外,由于之前 VGX 基金会已宣布与 Gala Games 达成了合作,获得了代币奖励的玩家可将其 VGX 用于 Gala Games,在那里购买 Voyager:Ascension 季票,并借此赚取 GVGX 奖励。

除了为 Genesis 持有者提供 VGX 奖励外, 6 月 12 日到 6 月 19 日期间,Honeyland “化妆品商店”(Cosmetic Shop)还将为所有 Honeyland 玩家提供一款免费的 VGX 化妆品特征 —— 一顶以 VGX 为设计主题的帽子。此化妆品特征可以被融合至任何 Bee 之中,并借此提升 Bee 的“容量”(Capacity)特性。

针对本次合作,Honeyland 首席执行官 Corey Wright 表示:“我们一直在寻找为 Honeyland 玩家提供奖励的全新方式。很高兴与 VGX 基金会达成合作,无论是我们的老玩家还是今天加入的玩家,我们都将借此为他们提供令人兴奋的新奖励。”

VGX 基金会的使命是增加整合和使用 VGX 代币的项目数量,扩大能够在 Web3 游戏中访问和使用该代币的用户数量。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关于 VGX 基金会

VGX 基金会希望通过其动态的链上游戏代币 VGX 来引领去中心化游戏经济系统的发展。VGX 作为游戏内置货币和奖励机制,可赋能多元化的游戏社区。VGX 基金会将通过促进针对游戏开发者和平台的各项赠款及合作活动,积极推动游戏活性增长,并扩展 VGX 代币的用例,进而培育一个繁荣的 VGX 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