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欧易交易所OKX官网

回归增长驱动:VC 币如何走出叙事主义的困兽之斗?

作者:BeWater.xyz,来源:作者推特@BeWaterOfficial

与曾经神坛地位相比,2024 年 VC 币大败局已成定数。高 FDV、低流通、让韭菜接盘似乎是 VC 币的代名词。  

那么「VC 币崩溃」的本质原因是什么?「VC 币效应」对加密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宏观影响?VC 币招人恨,但 VC 真的是无上镰刀吗?最重要的是,VC 币究竟该如何走出叙事主义的困兽之斗?  

今天,BeWater giga Brain @Loki_Zeng 将对上述问题抽丝剥茧进行深入分析。 

陷入危机的并不只是 VC 币,而是整个加密市场

VC 和「VC 币」成为了大内卷时代的背锅侠。尽管有不少观点认为 VC 币成为了本轮「互不接盘牛市」的罪魁祸首,但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我们加以对比,很快就可以发现,大幅度跑输 BTC、源源不断下跌的,不仅是VC币,全流通的山寨币、Meme 币甚至是 ETH,都是如此。而 DeFi Summer 时代大部分代币的初始流通率也并未超过5%,可见单纯的代币流通也无法解释 Alts 的持续崩溃。

宏观视角下,「四年一次确定性牛市」的恒纪元不再持续。自 2024 年 Q2 以来,市场陷入了反常的低流动性状态。一方面,BTC 占有率的顶部滞后于 BTC 价格的顶部。在过去几轮周期中,BTC 占有率的顶部通常对应市场周期的底部,但本轮牛市 BTC 突破新高并未带来山寨币的普涨,包括 ETH。这也证明证明了一点:陷入危机的并不只是 VC 币,而是所有代币或者整个加密市场。

回归增长驱动:VC 币如何走出叙事主义的困兽之斗?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一方面,BTC 减半导致供给减少,驱动供需曲线上线,直至新的平衡,但在多次减半以后BTC通胀率影响的边际效应不断减弱,更大的基数也限制了倍数空间,BTC ETF驱动价格上涨与减半周期在时间上重叠,给我们带来了牛市的错觉,而这一次的牛市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另一方面,BTC自诞生以来,全球经济周期总体上仍处于上行或平稳周期,所以所谓的「周期」更像是在趋势线以内的一个个小周期,但这种趋势也正在发生变化。

「VC 币效应」只是大内卷时代的序幕

行业视角下,过度投资和错误定价的恶果正在显现。我们在 2021 年提出了「VC 幸福指数」指标,计算方式是使用当前周期加密货币市值增长除以上一个周期区块链行业融资总额。这个指标的逻辑也很简单,VC投资的目的是产生盈利,那么他们的投资需要通过下一个周期的市值增长来兑现。这个指标越高,VC 赚取高收益的概率就越大。

这里其实也会形成一个类似美林时钟的周期理论。加密货币具有投机性市值很大程度上是受外生因素驱动。如果一段时间投资很少,那么下一个周期就很容易产生财富效应,铸造牛市,而牛市又会带来Fomo情绪和融资便利性,带来过度投资,过度投资使得下一个周期无法变现,形成熊市,熊市又会带来投资不足,循环往复形成牛熊周期。

回归增长驱动:VC 币如何走出叙事主义的困兽之斗?

2020-2021 年是后 ICO 时代 VC 最幸福的时光,正常节奏的 VC 都在 2021-2022 年赚到了钱,这导致他们数倍扩大了自己的融资规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2021-2022 年融资总额超过 300 亿美元,估值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的项目接踵而至,但直至今日,年协议收入超过 3000 万美元的加密项目也仅有三十家。

回归增长驱动:VC 币如何走出叙事主义的困兽之斗?

加密市场等级金字塔,VC 仅排第 6

2020-2021 的繁荣让一些应该倒闭或者应该在未来倒闭的基金活了下来,还拿到了本不该募集到的钱,这些钱又在2021-2022 让一些本应不存在的项目继续存在,甚至以不合理的估值融到了不合理数量的钱,最终导致 2023-2024 这些项目以不合理的估值出现在二级市场。

到这里为止,似乎 VC 就是市场下行的罪魁祸首,但事情还在不断快速变化,这场大规模的(-3,-3)正在像黑洞一样,把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裹挟到其中,而 VC 由于合同和 Vesting 的限制,反而是这场大逃杀游戏中的弱势方。按照「更容易获得低成本、高流通率」排序,VC 仅能排到第 6 层。

在缺少外部现金流(市场全局的协议收入或者新资金进入)的情况下,每一个层级的盈利都来自于对其下面层级的剥削,并从市场中抽走流动性,这一过程又会导致下一层级不信任的加剧,从而让内卷越来越严重。

回归增长驱动:VC 币如何走出叙事主义的困兽之斗?

增长,增长,增长!

大内卷时代下项目和代币的死亡率会大幅度提升,自上而下的「技术论」、「背景决定论」、「叙事主义」将更大程度上由充分条件转变为必要条件,核心驱动因素将切换为「真实增长」,包括真实用户增长、真实收入增长与真实采用率增长。

有机增长:一个合格 CMO 的薪资不应该低于 CTO

当前市场普遍存在两个错误的认知:

A. 技术或者产品比市场更重要。所有的协议或者项目的本质都是一门生意,而生意的本质就是利润,那么所有事情都可以简化为两个步骤:(1)创造一个产品;(2)把产品卖出去。对于大多数 Crypto 项目而言,(1)对应着技术与产品,(2)就对应着市场。流动性足够充裕的意味着供不应求,任何产品都可以找到合适的买家,但在大内卷时代流动性严重匮乏,项目所面临的只有增长或者死亡。

B. 数据的增长就是增长。不可否认,任务平台/社群工具/运营活动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无论是 Markting Team 还是 Marketing Agency 都不应该对此过度依赖而成为工具的搬运工。

通过任务平台实现社群社媒增长,打包批发 KOL 转发重复信息,Discord 在一声声说的 GM/GN 累积到 1000+,Airdrop Hunter 在激励下多开 1000 账户,8% 固定收益招揽大户,最终 50w 社群规模,日均 100w 曝光,20w 有效账户,10 亿美元 TVL 等冷冰冰数据出现在融资Deck和交易所上币决策会上…… 这显然是一种「真实增长」,而「真实增长」应该与产品战略高度融合,与运营路线匹配,且在剔除非可持续因素(如抽奖、短期激励,积分)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比例的留存。

一个真正优秀的 CMO,应当有 70% 的时间进行战略观察与思考,20% 的时间用于制定计划,10% 的时间执行并取得 100%+ 的效果。

KOL 合作的第一步是与 CEO 一对一沟通

KOL的作用被低估并且错配,核心原因在于路径的错误。一方面,最近 KOL 或 KOL 轮几乎成为了贬义词,在于部分KOL或者矩阵账户无差别、无任何底线的流水线式推广,让用「谈KOL色变」。但市场仍存在许多非常优质的KOL,市场增长中同样存在二八定律,80% 的影响力是由 20% 的人提供。且这些KOL往往还拥有多重属性,他们所能够提供的远不止于市场和品牌层面,还包括产品、战略层面的建议,资源网络,甚至部分KOL能不低于中小型VC的投资。而这些KOL一边贡献自己的价值,一边背着“割韭菜”的锅,甚至还要亏更多的钱,从一级亏到1.5级,再到KOL轮,最后是二级市场。

这是一种典型的「逆向选择」。越低质量的 KOL,参与推广或者 KOL 轮的动机也就越强,而越劣质的项目,给出的条件也越优厚,甚至可以被打包出售。对于创始人而言,你真的愿意相信一个愿意接任何推广任务的 KOL 能给你的项目带来增长吗?

某种意义上来说,KOL 也是一种客户,一方面,如果连 10-20 个 KOL 都无法相信你的计划,那市场又会如何相信?另一方面,如果创始人连关键的 KOL 都不熟悉,那又何谈熟悉整个赛道呢?所以解决方案也很简单,KOL List、Agency或是中间人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创始人或者团队成员必须去和每一个重要的 KOL 进行至少一次一对一的沟通。

将协议收入列为最高优先级增长指标

加密市场给人带来的一大错觉是,发币很容易,资产化很容易,退出很容易,进而让人忽略了一个事实:资产刺激(包括代币/NFT/积分发行、任务平台、激励测试网等)的增长永远只是一次性的,而真正的可持续性增长源自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带来的可持续性收入。

可持续的第一步是有一个可靠的收入来源。客观来说,Crypto 并未实现大规模的采用,这也意味着有限协议收入。通常来说协议收入会有两个来源,第一类是外部来源,例如 Tether 可以通过赚取 RWA 和 Stablecoin 的息差获取收益。第二类是内部来源,例如公链可以赚取 Gas Fee,交易所可以赚取交易费用,链上交易和二级市场交易都是客观存在的交易。如果协;可持续的第二步是确保协议有实现盈余的可能性。协议收入类似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但主营业务收入并不意味着利润。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一个协议需要依靠发币才能维持,那么他的发币毫无意义。这里的逻辑在于,发币是一种「外部输血」的行为,我们可以一次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依靠输血运行,但不能是永久。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协议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例如部分交易所平台币保持净通缩,部分蓝筹公链/DeFi 的协议收入已经超过代币通胀。

可持续的第三步是构建有效的治理机制和经济模型设计。即使前两步得到实现,我们仍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某些协议每年付出数千万美元的运营费用,某些协议在 Token 完成全部释放以后团队缺乏长期激励持续投入建设,不公平的代币分配等。而这些问题,需要包括核心团队、投资者、社区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

90% 项目并没有建立真正的经济模型

大部分「VC」币面临的问题是代币流通量增长与业务不匹配的问题。比如上线 6 个月至 2 年这个周期内,团队/基金会/投资人/开发者激励/开始持仓的用户都开始解锁,最显著的是 OP 和 ARB,这两个至今流通率还在30%左右,生态发展的高峰期是提前于Token的周期的。而一些新竞争者问题更加严重,大量的ToC/ToB激励最终没有形成任何留存。真正的经济模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可以赚取或未来可以赚取可持续性协议收入。例如许多协议已经实现或者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性,例如:(1)Curve协议可分配收入已经超过通胀产出。(2)MakerDAO 的年化协议净收入超过 5000 万美元,而 Endgame 的正式实施也在本季度开始。(3)Uniswap 引入前端费用,尽管初期饱受质疑,但现在 Uniswap 已经通过这一机制赚取数千万美元的收入。

代币周期与项目成长周期匹配。提高代币初始流通率降低长期通胀率,减少「虚流通率」带来的市值误估,延长/延后代币解锁周期,建立透明且具确定性的利益分配/回购机制。这些都是浅层但的确有效的解决手段。

将激励视为投资行为而非消费行为。许多项目(尤其是公链的大 Infra)在过去一段时间推出了大规模的 ToC 激励,也衍生出了空投产业,但这种激励本质是一种消费行为,用户贡献 Txs,公链付出激励,问题在于这是个一次性的行为,大部分用户是不会留存的。相反地,激励开发者是一个投资行为,有了生态项目,用户的交易需求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 Txs,而且扶起来项目以后,项目可以做二次激励,这种投资行为才是可持续的。

解决筹码结构的阶级固化问题。正如我们在上一章指出的那样,当前市场参与者已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 7 层结构,而各个层级的筹码区别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作恶空间,例如通过一些手段以不透明的方式分配低成本或者免费筹码,这一切行为累加后,便是加权平均筹码的无限降低,进而导致市场估值的倒挂,加剧内卷。而阶级固化的终点只有两条,一条是改革,一条是革命,无下限地稀释筹码成本是不可持续的,事实上用户也已经用脚投票选择了铭文与MEME。

「捡漏」的背后是一个已停止运营的 NFT 碎片化协议

撰文:Yangz,Techub News

今日凌晨,作为 24 个 Ape Punk 之一的 CryptoPunk #2386 以 10 ETH 的价格被 0x282 开头的地址购入。一时间,NFT 圈内尽是「羡慕」与「质疑」。

的确,即使是在如今尽显颓势的 NFT 市场,CryptoPunk 的地板价依旧在 30 ETH 左右,而以三分之一的价格购入极其稀有的 #2386,着实让人震惊。要知道,这枚 Punk 在 2022 年 7 月曾收到过 1800 ETH 的巨额报价。而在今日之事发生后,已有投资者甩出了 600 ETH 的报价。

「捡漏」的背后是一个已停止运营的 NFT 碎片化协议

那么,此人是如何「捡漏的」?对此,0xQuit 给出了详细的解释。

根据 0xQuit 的分析,今日之事的关键在于两点,首先是 0x282 自身极强的「侦查能力」,其次是其他投资者的「计算错误」。第一点很好理解,至于其他投资者的「计算错误」又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早在 2020 年 9 月 26 日,Punk #2386 就被一个名为 Niftex 的 NFT 碎片化协议分割成了 1 万个 ERC20 代币,在今日被「捡漏」前被 257 个投资者分别持有着。

我们知道,在 NFT 碎片化协议中,要想完整收回某 NFT,投资者一般需要集齐所有「碎片」。而 Niftex 还设置另外一条名为「Shotgun」的路径,允许任何碎片持有者提出收购价格,在无人反对的情况下就能在 14 天后完整购入该 NFT。0x282 此次成功捡漏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但是,按照 10 ETH 的成交价推导,0x282 提出的收购价格仅仅为每碎片 0.001 ETH。这么低的价格,其他 Punk #2386 的碎片持有者就没有提出反对吗?

其实,这个 Niftex 协议早已停止运营(合约依旧有效,而这枚 Punk 的本体也被该合约托管着),所以许多碎片持有者很可能就没有注意到 0x282 于 8 月 28 日提出的「Shotgun」。而即使是注意到了这次「Shotgun」的两位投资者也因不同原因未能阻止这次收购。

「捡漏」的背后是一个已停止运营的 NFT 碎片化协议

@0xQuit 表示,其中一位碎片持有者可能很早就发现了 0x282 提出的收购,但出于「14 天」的时间考虑,就没及时采取行动。而另一位持有者 @gmoneyNFT 虽然在还剩 7 个小时的时候收到了关于收购的私信通知,并及时采取了行动,但却因「计算错误」未能真正阻止这次「Shotgun」的发生。 

「捡漏」的背后是一个已停止运营的 NFT 碎片化协议

根据 Niftex 的设置,为阻止「Shotgun」,碎片持有者必须以高出报价者的价格收购对方手中的「碎片」。0x282 提出的价格是每碎片 0.001 ETH,而 @gmoneyNFT 提交的却是 0.000001 ETH,低于要求。@gmoneyNFT 在回应该事件时表示,其「尝试使用超过(0x282)的金额进行操作,但合约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最终,0x282 提交的「Shotgun」顺利通过。 

「捡漏」的背后是一个已停止运营的 NFT 碎片化协议

针对此次事件,其实有大批投资者称 0x282 不是「捡漏」,而是「抢劫」。对此,@0xQuit 评论道,「这不是代码缺陷或代码漏洞。」而 @gmoneyNFT 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我不认为这是抢劫,这是利用智能合约的一次套利。如果你喜欢去中心化系统,那么就必须接受它好的一面与坏的一面。这是游戏的一部分 这也是我们在这里的原因。如果你不喜欢这些规则,你可能就不该玩这个游戏。」 

「捡漏」的背后是一个已停止运营的 NFT 碎片化协议

至于这位 0x282 究竟是谁,目前还无人知晓。X 上自称是这位幸运儿的 @ezeegainz 的真实性也无从考证。但不管是谁,这种极致的「侦查能力」以及这份「幸运」已让笔者羡慕不已。最后,「gg to the new owner」。 

「捡漏」的背后是一个已停止运营的 NFT 碎片化协议

PayFi 会是 RWA 的下一个叙事吗?

作者:雨中狂睡

市场对于这类协议的担忧无非还是集中在借款方的偿付能力上。说人话就是要看项目能否把借出去的钱再收回来——这样用户才更有意愿把钱放进去理财,这样项目才能转起来赚手续费。

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这类项目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解决方案无非就是以下两个方向:

  • 最大限度地保证借款方能正常还钱

  • 为存钱用户提供相应的保障/保险

所以当我们在看这类项目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这两点。我在八月、九月展望里都有提到过 $MPL $CPOOL ,下周我会再写一篇聊下这俩项目。

今天先来和大家聊一下刚公布 3800 万融资信息的同赛道项目 @humafinance ,看看它的解决方案和在产品端的全新扩展。

1/ 最近发布的融资信息⬇️

Huma Finance 在最近完成了 3800 万美元融资,其中包括 1000 万美元股权投资和 2800 万美元的收益型 RWA。融资由 Distributed Global 领投,Hashkey Capital、Folius Ventures、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和土耳其最大私人银行 İşbank 的风险投资部门 TIBAS Ventures 等机构参投。

Huma Finance 计划利用这笔融资将其 PayFi 产品部署到 Solana 和 Stellar 链上。

接下来,我会用尽可能简洁的内容来分享一下我自己对该项目的理解。

2/ Huma Finance v1

Huma Finance v1 是一个面向企业和个人的无抵押借贷平台,它关注的是借款方的未来潜在收入——即当借款方借钱时,它主要会考察借款方在未来的收入现金流。

用官方在 Mirror 里的话来讲就是:“收入和收益是承保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们对偿还能力具有高度的预测性。”

为了能更好地推进垂直化业务,Huma 在今年与 Arf 完成了合并。Arf 是一个专注于跨境支付的流动性和结算平台,由 Circle 支持(与 Solana、Stellar 也有合作)。

合并后,Huma 负责用户存钱的部分,Arf 负责向 Web2 世界放贷+收取利息,形成可持续循环。(我们可以在其官网看到,违约率到目前为止为 0%)

3/ PayFi

Huma v2 是对 v1 的扩展。在借贷的基础上,Huma 希望将业务拓展到 PayFi 领域。

什么是 PayFi 呢?

「PayFi」是由 Solana 基金会主席 Lily Liu(同时也是 Huma Finance 的投资人)提出的。PayFi 指的是围绕货币时间价值(Time Value of Money)创建的新金融市场。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因为这些货币拥有产生收入的可能,比如放贷吃利息,或者存在美债里吃收益,以及用更短的时间更低的成本来完成交易转账等等。

因此,PayFi 也是 RWA 的细分赛道之一。(这应该也是 Huma Finance 会考虑在 Solana 上部署的原因)

不过,虽然是 RWA,但 PayFi 与市场熟知的通过美债收益构建的 RWA 资产不同,PayFi 的收益往往来自于交易手续费、跨境支付和贷款利息等领域,比如 Arf 会拿 Web3 流动性来为发达国家 T1、T2 级别的持牌金融机构提供跨境转账服务(可以理解为过桥资金)。

在美国降息后,随着更多的采用,PayFi 将有可能成为引领 RWA 发展的主流细分赛道。而 Huma 是第一批下场做 PayFi 的项目之一,同时也受到了支持 PayFi 的 VC/核心圈的青睐(看投资人阵容即可)。

同时,为了成为 PayFi 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提供商,Huma 推出了 PayFi Stack,以满足 PayFi 赛道在交易、货币、托管、融资、合规性和构建应用层面的需求。

4/ Huma Finance v2

在产品端,v2 实现了更复杂的产品结构,比如增加了我们下文将要提及的 Senior Tranche、Junior Tranche,以及 First Loss Cover 这样的功能。简单来说,这次升级是对功能进行了细分,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

Huma v2 的 Pool 分为 Senior 和 Junior Pool。Senior Pool 是固定收益率,Junior Pool 是浮动收益率,Junior Pool 的浮动收益率取决于项目的实时收入。

而 Junior Pool 较高浮动收益率的代价是当出现坏账时,其需要承担相应的损失。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未来项目可能需要通过代币或者其他形式的激励来补贴 Junior Pool 的存款用户——毕竟 Junior Pool 是该产品的安全模块。

5/ Arf 如何处理投资人提供的流动性?

在我们把钱放到 Huma Finance Arf Pool 后,这些资产都会被 Arf 存放在破产隔离的 SPV(特殊目的实体,为特定或临时目标而创建的法律实体,主要做风险隔离)中。

Arf Financial GmbH 作为服务方,为 SPV 提供服务。借贷、跨境支付、交易结算和风险管理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在一次交易完成后,SPV 会把 Pool 中的钱和利润归还到链上。Arf Financial GmbH 没有对应 Pool 资金的控制权。

6/ 查漏补缺

这里我补充两点:

1、Circle 官网对 Arf 有非常详细的介绍:

Arf 在风控方面上做得很好,但这也衍生出一些问题,比如存款前需要 KYC,这一点对于很对 DeFi 玩家来说并不友好。以及,我个人觉得 Huma Finance 的 UI/UX 还有提升的空间。

2、和 Scroll 的合作

目前我们可以在 Scroll 上把 USDC 存到 Huma 中,实现一鱼三吃 —— 10%+理财收入 + Huma 积分 + Scroll 积分。

7/ 最后

为什么我最近一直在看这类理财产品呢?是因为我在前段时间清仓后,手里大部分资产是 U,所以就想着为这些 U 找一个理财的好去处。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在市场行情还未出现潜在上涨趋势之前,我不会满仓和加杠杆,最多做一些短线波段操作。

WSPN 公布 TOKEN2049 边会 “Stable Rise” 日程及嘉宾阵容

稳定币基础设施提供商WSPN(Worldwide Stablecoin Payment Network)今日正式公布了即将于TOKEN2049新加坡大会期间举办的”Stable Rise”边会详细日程和嘉宾阵容。此次高规格会议将汇聚业内领袖,共同探讨稳定币的未来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

WSPN 公布 TOKEN2049 边会 "Stable Rise" 日程及嘉宾阵容

活动信息:

• 日期:2024年9月17日(星期二)

• 时间:14:00至17:30(新加坡时间)

• 地点:Marina Bay Financial Centre (MBFC)

• 报名链接:https://lu.ma/e1m0ur5k

重点议程

WSPN的创始人兼CEO Raymond Yuan 将致开幕词,随后的议程包括:

1. 构建信任与流畅商业体验:引领Web3技术支付未来

2. 数字支付的未来

3. 利用Web3技术提升支付和应用的去信任化和去中心化

4. 引领数字金融未来:创新、流动性和全球增长

5. 革新数字支付:无缝入金体验的创新与战略合作

6. 全球支付的新纪元

7. 引导稳定币并连接现实世界应用场景

重磅嘉宾阵容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来自金融科技、区块链和传统金融领域的顶尖专家,包括:

• Donghao Huang – VP, R&D, Mastercard

• Alex Zhang – Pharos 创始人

• Anson Zeall – DTC 首席战略官

• Chen Yu – KUN 首席顾问

• Forest Bai – Foresight Ventures 联合创始人

• Austin Campbell – WSPN 首席战略官

• Jacob Tao – Lutosia 管理合伙人

• David Song – Green Link Digital Bank Web3部门总监

• CY – Polygon Labs 东南亚业务发展总监

• Haisheng Zhang – Ample 首席产品官

• Victor Yaw – CodeX 联合创始人

• Jerry Zhou – Amber 全球市场总监

• Leslie Chen – BitMart 首席增长官

• Louisa Bai – Mysten Labs, SUI 稳定币负责人

• Anna Yuan – Perana联合创始人

“Stable Rise” 边会将为与会者提供宝贵的机会,深入了解稳定币的现状和未来前景。参与者将有机会与行业领袖建立联系,参与富有启发性的讨论,并为塑造数字金融的未来贡献力量。

欲了解更多信息并注册参加 “Stable Rise” 边会,请访问:

关于WSPN

WSPN(Worldwide Stablecoin Payment Network)致力于为全球经济打造更安全、高效、透明的支付解决方案,是下一代稳定币基础设施的领先供应商。其旗舰产品 WUSD 稳定币与美元 1:1 挂钩,旨在为 Web3 用户优化安全合规的数字支付。WSPN 的“稳定币 2.0”(旨在提升稳定币功能和体验的下一代技术方案)优先考虑以用户为中心、社区治理和可访问性,为稳定币的广泛采用铺平道路。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  |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911):平局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911):平局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911):平局

北京时间上午九点特朗普和哈里斯如期展开了首次总统辩论,两者均未提及加密货币,主要在谈论外交政策,移民等传统议题。从 Polymarket 的数据上看,随着辩论的进行,胜利的天枰缓缓向哈里斯偏移,市场反应也凸显了交易员对选举结果的关注,尽管没有直接提到加密货币,但特朗普胜率下降的预期无疑也传导到了数字货币的价格上,平局带来的政治不确定性使得交易员更加谨慎,短期消极的避险情绪再度出现,使得 BTC 一小时内下跌-1.6% 并在之后一度试探 56000 美元支撑。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911):平局

Source: Polymarket

辩论结束后,价格完成了从高点的回调,在 56500 附近整盘。BTC 日内实际波动率大约为 43% ,远低于昨天期权市场的定价。隐含波动率曲线也在这个基础上被大幅下修,前端仍然为今晚的 CPI 数据定价 60% 的波动。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911):平局

Source: SignalPlus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911):平局

Source: Deribit (截至 11 SEP 16: 00 UTC+ 8)

另一方面,Vol Skew 的变化反映了市场近期的情绪起伏。昨日 BTC 现货 ETF 结束负流入的表现被投资者视为市场情绪的转向,价格上行挑战 58000 并带动 Vol Skew 回归。今日,尽管以太坊的 ETF 也结束了资金流出,BTC 持续流入,但由政治不确定性引起的消极避险情绪仍给市场刚刚燃起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与之相对应的,从交易上看,价格的反弹以及 Vol Skew 的回归在 BTC 上创造了便宜的买 Put 机会,各期限尤其是十一月底涌入了不少看跌期权买入。在 ETH 上,这一行情带来的 Flow 则是大量的卖 Call,较为有代表的是 20 SEP 来自大宗的多笔客制策略,同时卖出 2350 和 2400 的看涨期权,获取了高额的 Premium 收益。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911):平局

Source: SignalPlus, 25 D RR 的变化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911):平局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911):平局

Source: SignalPlus,成交数据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911):平局

Source: SignalPlus, ETH 大宗成交数据

SignalPlus波动率专栏(20240911):平局

您可在 t.signalplus.com 使用 SignalPlus 交易风向标功能,获取更多实时加密资讯。如果想即时收到我们的更新,欢迎关注我们的推特账号@SignalPlusCN,或者加入我们的微信群(添加小助手微信:SignalPlus 123)、Telegram 群以及 Discord 社群,和更多朋友一起交流互动。

SignalPlus Official Website:

AAVE走出阴霾Defi赛道机会在哪?AI大跌后还有希望?

DeFi 是少数能产生真实收益的赛道,也是整体市场流动性的基石。Aave、dydx, MakerDAO 以及Uniswap 整体锁仓量巨大,同时也是该赛道的绝对龙头。

1. Aave

目前Aave在整个defi板块有领涨的态势,aave目前是市场上最头部的借贷平台,自从2020年defi summer爆发以来,有波峰有低谷,经受住了长期的市场考验,在$50 – $110美元长达2年的箱体震荡区域,最近一个月有即将走出箱体震荡并拉升的趋势。

AAVE走出阴霾Defi赛道机会在哪?AI大跌后还有希望?

Aave之所以在最近的表现异常亮眼,主要的原因是代币质押可以赚取协议收入,引入的Sky Aave Force提案,将defi赋能传统金融,在过去的30天内,Aave分法的代币奖励高达1.59m。

协议收取的费用分配后剩余部分即为协议收入,Aave 协议费用及分配方式:

1)借款方支付的利息,90% 分配给贷款方;

2)闪电贷手续费,费用通常为借入金额的 0.09%,其中 30% 归协议金库,另外 70% 分配给存款人;

3)GHO 铸币费和利息收入。目前 GHO Mint 总量 1 亿枚,借款利率 1.5% ,利息收入将全部归金库所有。(https://gho.xyz/)

4)在 V3 中,还会收取即时流动性费用,清算费用以及通过桥接协议支付的门户费用,后两者尚未激活。

Aave 的平台代币 AAVE 可用于治理和赚取被动收入,Aave 为 AAVE 代币持有者提供了两种质押方式, AAVE 质押者会承担整个协议至多 30% 的安全风险,作为回报,质押者可获得 AAVE 代币奖励以及协议收入分红。

AAVE走出阴霾Defi赛道机会在哪?AI大跌后还有希望?

目前Aave每年收到的fee为3个亿美元左右,协议的收入为5000多万美元。

AAVE走出阴霾Defi赛道机会在哪?AI大跌后还有希望?

2. Dydx

dYdX 质押本月呈上升趋势。dydx目前v4版本可以通过质押dydx代币来获得分润,年化收益率在10%-30%不等。

AAVE走出阴霾Defi赛道机会在哪?AI大跌后还有希望?

dYdX 的当前估计奖励率为 18.44%。这意味着,如果 dYdX 的质押者持有一项资产长达 365 天,则其平均可以赚取大约 18.44%。24 小时前,dYdX 的奖励率为 20.63%。30 天前,dYdX 的奖励率为 13.56%。今天,质押率或当前质押的合格代币的百分比为 30.82%。

在 dYdX 的估值分析中,存在着较明显的估值溢价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质押导致的有限流动性供应。DYDX 作为 dYdX 链的 L1 代币,既用于手续费支付,又用于验证者质押以保证链上安全。目前,整个权益证明 (PoS) 网络的平均质押率为 52.4%,参考 Polygon、Solana 等现有公链长期质押率在 40%~70%之间,dYdX 链的质押率极可能超过 40%。

AAVE走出阴霾Defi赛道机会在哪?AI大跌后还有希望?

AAVE走出阴霾Defi赛道机会在哪?AI大跌后还有希望?

在dYdX 的早期版本中,所有的协议收入都归团队所有;在V4,收入将转给$DYDX 质押者,dydx的经济模型对于代币机高赋能, 随着质押比例的减少和/或协议收入的增加,质押者的盈利能力只会增加。这将大幅减少 DYDX 的流通量,代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币价将显著上升。

3. Uniswap

2月23日,Uniswap基金会治理负责人Erin Koen在Uniswap治理论坛提出一项建议,主张通过费用机制来奖励已委托并质押UNI代币的持有者。这一提案将UNI代币的实用性问题纳入了治理讨论,引发了持有者的广泛关注,并带动了UNI和其他DeFi代币的上涨。然而,该提案目前仍处于讨论阶段,受SEC监管压力的影响,分润提案一度被推迟。

根据Tokenterminal的数据,过去180天内,Uniswap共生成了3.06亿美元的流动性提供者(LP)费用。如果允许UNI持有者收取1/10到1/4的比例,那么预计收入将在6100万美元到1.53亿美元之间。

在熊市期间,Uniswap LP的年手续费收入达到了8.67亿美元。如果协议决定收取1/5的比例费用,年协议收入将达到1.73亿美元。目前,UNI的现价为每枚11.6美元,全流通市值为120亿美元,流通市值为70亿美元。如果按流通市值的50%进行质押计算,年投资回报率为1.73/35=4.94%。如果未来随着牛市到来和Web3的普及,交易量翻倍或更多,年回报率有望超过10%。

AAVE走出阴霾Defi赛道机会在哪?AI大跌后还有希望?

AAVE走出阴霾Defi赛道机会在哪?AI大跌后还有希望?

Uni自从20年defi爆发以来,也经历了一个周期的洗礼,经历了量增-量缩-再到量增的阶段,后续收益阀门开启后将会迎来更大的爆发。

AI板块股票大波动后,还有希望?

AAVE走出阴霾Defi赛道机会在哪?AI大跌后还有希望?

股票板块的动向对crypto ai影响巨大,最近英伟达股票大幅度波动。

在9月的首个美股交易日,英伟达(NVDA.US)的股价遭遇了重挫,收盘时下跌了9.5%,市值蒸发幅度创下了美国个股之最。自上周三盘后发布财报以来,英伟达的股价已经累计下跌了14%。市场对此有不同的解读,一些分析师认为这是英伟达在“消化成长的烦恼”,并认为其未来前景依然光明。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英伟达的财报引发了市场对其 AI 硬件巨额投资可持续性的关注。在股价暴跌之后,英伟达又面临了新的挑战:美国政府加大了对其的反垄断监管调查力度。

美东时间9月3日(周二)美股盘后,美国司法部向英伟达及其他公司发出了传票,以寻找这家人工智能处理器主要供应商可能违反反垄断法的证据,这标志着对英伟达的调查进一步升级。

目前从美联储的态度,经济数据的虚假,对于英伟达股票巨幅波动的监管看出美国对于股市的力保,其实也就是大科技的力保,ai的力保。ai现在刚开始玩infra,应用层还没开始,应该是得稳住英伟达这个基石。crypto ai目前也跌到位了,ai这个概念至少要玩到股市的最高点才会见顶。

所以我们预计,近期是crypto ai不错的吸筹时机。目前只是infra层面,还有许多AI项目处于早期并没有吃到红利,ai的本轮叙事还未结束。

全新视角解读,被误解的SEC主席Gary Gensler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 | 夫如何

全新视角解读,被误解的SEC主席Gary Gensler

提到加密世界的“公敌”,不少人第一反应会想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每一次部分项目或知名人士被 SEC 盯上,都会导致一轮行情下跌,SEC 主席 Gary Gensler 更是“臭名昭著”。

从 2021 年 4 月担任 SEC 主席至今,Gary Gensler 任期已过大半。在其任期内,他频繁向加密行业“开炮”,发表了诸如“加密市场的代币绝大多数都属于证券,所以发布和销售这些证券型加密代币会受到证券法的监管“等监管言论,他还主导了针对币安、Coinbase、Kraken 以及 FTX 等众多知名加密企业的案件。

种种迹象表明,Gary Gensler 似乎对加密行业充满了偏见,但事实真如大家“眼见”的那样吗?Odaily星球日报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带大家重新认识 SEC 主席 Gary Gensler。

高盛出身的 MIT 教书匠,转身成为加密“铁腕教官”

Gary Gensler 的工作经历:铁腕是他的办事风格

Gensler 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从小对金融耳濡目染,毕业后按部就班进入了华尔街巨鳄高盛工作,并在 30 岁时成为当时高盛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最终在高盛耕耘了 18 年青春。

1995 年,高盛首席执行官 Robert Rubin 出任美国财政部部长,Gensler 追随 Rubin 加入美国财政部出任金融市场助理部长,正式开启仕途。

Gensler 一直是坚定的民主党人士,在 2008 年为奥巴马的竞选总统活动提供建议,后在奥巴马担任总统期间,出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O)主席。当时正值金融危机过后,衍生品市场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Gensler 从监管入手,不断推出监管新规,帮助美国衍生品市场重建市场秩序。由此,Gensler 被称为“金融危机后的主要改革者之一”

在奥巴马任期后,Gensler 还担任希拉里 2016 年总统竞选的首席财务官。随着特朗普的胜选,仕途无望的 Gensler 前往麻省理工学院(MIT)任职,教授《区块链和货币》课程。

在任课期间,Gensler 鼓励学生参与区块链行业,并以 Algorand 为例赞扬区块链可以改变生活。“或许 5 年之后,你可以在区块链上打造 Uber 或 Lyft……届时区块链在性能上会有一定的强度,如 Silvio Micali 的 Algorand,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图灵奖得主,我们曾一同工作,Silvio 具备伟大技术及性能,你能在(Algorand)之上开发 Uber。

2020 年拜登夺得当年大选胜利,Gensler 也被拜登提名为 SEC 主席,开启了他与加密行业的纠葛。

从 Gensler 的工作经历中不难发现,如今他强硬的监管风格来源于担任 CFTO 主席期间。或许在他心中,目前的加密行业和金融危机过后的衍生品市场有着相似之处。但作者相信从他在 MIT 任课阶段中对加密行业的热爱并不是伪装的。如此矛盾的经历出现在 Gensler 身上,想必也造成了大众对他的误判。

细数 Gensler 任职期间对加密行业的执法行动

从 2021 年到 2024 年,Gensler 领衔的 SEC 对加密货币行业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执法行动。以下是一些详细案例:

Ripple Labs:

  • 案件概要:SEC 在 2020 年 12 月对 Ripple Labs 提起诉讼,指控其通过出售 XRP 代币进行未注册证券发行。该案件在 2021 年继续推进,Ripple 抗辩称 XRP 不是证券。

  • 结果: 2023 年 7 月的法院判决中,Ripple 获得一定的胜利,部分行为被认定不属于证券,但仍存在违规之处;而后 SEC 要求 Ripple 要求支付近 20 亿美元罚款,目前仍在等待最终判决。

Coinbase:

  • 案件概要: 2021 年 9 月,SEC 警告 Coinbase 其计划推出的借贷产品可能构成未注册证券,并威胁要起诉 Coinbase。

  • 结果:Coinbase 取消了借贷产品的推出,并继续与 SEC 合作以确保其其他产品的合规性。

BitConnect:

  • 案件概要:SEC 对 BitConnect 及其创始人提起诉讼,指控其进行价值超过 20 亿美元的庞氏骗局。

  • 结果:BitConnect 的多个高层被起诉,案件仍在处理中。

BlockFi:

  • 案件概要:SEC 指控 BlockFi 提供未注册的加密借贷产品,该产品构成证券。

  • 结果:BlockFi 同意支付 1 亿美元的罚款以达成和解,其中 5000 万美元支付给 SEC,另 5000 万美元支付给各州监管机构。

Kraken:

  • 案件概要:SEC 指控 Kraken 的质押计划构成未注册的证券。

  • 结果:Kraken 同意支付 3000 万美元的罚款以达成和解。

FTX 和 SBF(Sam Bankman-Fried):

  • 案件概要: 2022 年 11 月,FTX 因流动性危机破产,暴露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问题。2023 年,SBF 被指控欺诈和挪用资金。

  • 结果:SBF 面临多项法律诉讼,案件仍在处理中。

币安(Binance)和 CZ(Changpeng Zhao):

  • 案件概要:SEC 对币安及其创始人 CZ 展开调查,指控其涉嫌欺诈投资者,并未注册其交易所业务。

  • 结果:Binance 同意被没收 25 亿美元,并支付 18 亿美元的刑事罚款,总计罚款 43 亿美元。CZ 被判处 4 个月监禁。

Genesis 和 Gemini:

  • 案件概要:SEC 对加密货币借贷平台 Genesis 和加密交易所 Gemini 提起诉讼,指控其通过未注册的加密借贷产品吸引投资者,违反了证券法。

  • 结果:案件仍在进行中。

Terraform Labs 和 Do Kwon:

  • 案件概要:SEC 对 Terraform Labs 及其创始人 Do Kwon 提起诉讼,指控其欺诈投资者并误导公众,涉及未注册证券的发行和销售。

  • 结果:案件仍在审理中,Do Kwon 和 Terraform Labs 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从上述举例的相关案件来看,Gensler 率领的 SEC 对加密交易所推出的质押和借贷产品几乎零容忍,其次是相关黑天鹅事件的追责,最后是反欺诈和反洗钱相关的案件。以上三类执法行动更容易为加密行业接受的,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但 SEC 在判断代币是否属于“证券”的问题上引发了大众的质疑。

目前 SEC 判断标准来源于豪威测试(Howey Test),它是根据美国最高法院在 1936 年判决的案件《SEC v. W.J. Howey Co.》中制定的。豪威测试的主要原则是,如果交易活动全部满足以下条件将被认为是证券发行:

  • 投资者投资金钱或其他可替代的资产;

  • 投资者的投资是在一个共同企业中;

  • 投资者预期依赖于第三方(通常是公司或其他实体)的努力来获得投资回报;

  • 投资者的回报主要取决于第三方的努力。

这四点条件通常需要全部满足,但代币其实较为复杂的,可能在某些活动中满足上述条件,但有些活动又不属于,这就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Gensler 因此招来加密行业的嘲讽。

Gensler 虽身披骂名,但仍促进加密行业向主流金融的融合

加密行业对于 Gensler 的看法大多是贬义的,认为他正在逐渐毁了加密行业等相关言论屡见不鲜,基本上大部分文章也是从这个角度来抨击 Gensler 及 SEC。

这个角度真的正确吗?依作者来看,此类看法有失偏颇,纵观整个加密行业 15 年的历史,历届 SEC 对加密行业的促进作用不如 Gensler 任职的三年。

细数在 Gensler 从 2021 年 4 月到如今对加密行业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事件。

  • 2021 年 10 月,第一个比特币期货 ETF 上市。

  • 2024 年 1 月,第一个比特币现货 ETF 上市。

  • 2024 年 5 月,批准以太坊现货 ETF 的 19 b-4 文件。(多家机构表示本月以太坊现货 ETF 产品将上线)

以上三个重大事件对于加密行业来讲的意义非同凡响。

作者从亲身经历举例,之前被周围人问到从事什么行业,提到加密、虚拟货币以及比特币等相关字眼,都会告诫我“这个行业有问题,尽早找个正经行业”,作者基本上只能报以微笑。毕竟从此前各方态度和行业现状来看,确实不好反驳。但今年在提及此类问题时,周围人都能想到美国上线比特币现货 ETF 和香港对 Web3 的积极态度,纷纷向作者询问行业的相关动态,在谈及相关项目时也不用避讳。

从上述经历来看,SEC 批准加密货币的 ETF 是将加密行业正式走进主流世界的背书,使加密行业以一个正式的身份亮相全球。仅凭这一点,Gensler 就足以在加密行业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或许也有人认为,就算换一个人担任 SEC 主席,在如今的大势所趋下,同样也会批准加密货币 ETF。但此类看法难道不是“马后炮”吗?如今的大势如何形成,以及 SEC 在批准加密货币 ETF 中的作用是否被低估,这都无法去衡量。但主流世界的资金能进入加密行业,不也是以安全性为前提,相比于此类说法,作者认为这些主流资金会更相信国家级的背书所带来的安全。

同时大部分人认为 Gensler 率领的 SEC 同样也对加密行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尤其是行情的下跌和相关项目的发展。但看 SEC 的执法活动,其中一部分是黑天鹅事件,比如 FTX、BitConnect 等,这种事件是“纸包不住火”必然会引起行情波动的,剩下的大多是证券类代币判定问题。从侧面反应,这也是主流世界在设法为加密行业形成一个行事框架。虽然目前框架的最终判定依旧没有定论,但这也是 Gensler 及 SEC 积极尝试的必经之路。

至于短期所带来的行情波动会被时间所抹平,终归只是行情趋势中一个小小的起伏,但近几年 SEC 批准的加密货币 ETF 却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

总的来说,Gensler 或许有阵营、私心、外界压力甚至利益,但作者更愿意相信他是以自己的方式让加密世界尽快融入主流世界。

浅谈web3社交赛道

来源:道说区块链

Friend Tech是这轮熊市以来曾经爆火过的一款社交类应用。当初项目在上线时凭借重量级风投Paradigm的加持和众多KOL的入驻吸引了大量用户。

这个项目的主要玩法是将KOL的个人价值代币化,并通过付费入群的方式让用户和KOL进行互动。在这个互动过程中用户获得KOL的价值,KOL获得相应的回报。

对这个项目,我印象中在文章或者线上交流时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类似的想法曾经在2017年的1CO大潮时就有项目实践过,但最后失败了。主要原因是个人价值被代币化的KOL无法刚性兑现自己承诺,难以为支付价格的用户提供真正的服务和价值。

另外,对KOL价值的变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模式,虽说在互联网模式下平台的抽成很高,但我总觉得这似乎不是一定要用区块链技术的原因。

基于这些理由,我一直都没有参与过Friend Tech。

在Friend Tech刚上线时,有很多文章详细讨论了项目的经济模型,喜欢从经济模型的角度研究用户如何从这个项目的代币买卖中盈利。

这是时下很多加密项目的一股风潮,但我始终觉得一个真正爆款的加密项目固然需要好的经济模型,但它一定不是最核心的部分,最核心的部分一定要满足生态中某些刚需或者解决生态中的某些顽疾。

过于强调经济模型引来的多数是投机需求而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而加密生态中的投机需求一般又是和项目代币的价格密切相关的。而当下加密生态中的代币绝大多数没有盈利赋能,所以它们的价格很多时候是靠情绪推动的。而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无法维系,瞬间就可能崩盘。

我觉得这也是很多(包括Friend Tech在内的)项目最终无法走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Friend Tech所在的社交领域一直以来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赛道,所以Friend Tech的变故也引发了大家对社交赛道的反思。

我在上周末的线上交流中也分享了关于Web 3社交的一些观点:

我到现在还是有点怀疑我们所期待的Web 3社交会不会是伪需求?或者说真正的Web 3社交根本就不是我们现在能够想象的模式?

顺着这个思路再反思一下,前几个月非常火热的Facaster实际上火爆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的模式有什么特殊,而是因为有一小众加密生态中的名人凑在一起形成了圈层效应。

如果这一小众名人用的不是Facaster,而是用了一个传统的移动互联网APP,我估计那个APP也能在加密生态火起来。

所以Facaster真的需要区块链吗?

希望我的想法是错的。

根据相关的信息,在这个项目中Friend Tech团队总共获利约4000万美元。我不知道团队的实际人数和每个月的花费是多少。但根据一般加密项目的状况评估,从去年上线开始算起,如果不是乱花钱,4000万美元是可以够项目再支撑下去的。

如果一个真正有志于在这个生态中建设的团队而言,我认为团队完全可以再搏一搏,尝试其它路径。

前一段时间有消息指项目团队准备构建一条社交链。我虽然对这个思路持谨慎态度,但起码这也是一种尝试和努力,它总比放弃离开要好。

这个项目再怎么算到现在也才上线一年左右,加密生态中大把项目处境更为艰难、时间更久,但人家到现在都还在坚持、苦熬。

很多时候项目只要能熬到最后、能活下去,胜利的希望就大得多、成功的把握也就大得多。

Friend Tech从曾经的辉煌到现今的落寞,有很多值得我们观察和反思的地方。虽说这个过程令人唏嘘,但这也是生态发展中必不可少和正常的现象。

我们用不着因此而对生态的未来悲观。

下周四降息将至,机构如何预测降息后走势?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南枳()

下周四降息将至,机构如何预测降息后走势?

9 月 19 日(下周四) 02: 00 将公布美联储利率决定,降息已成板上钉钉之事,但 9 月降息幅度如何仍悬而未决,当前市场普遍认为若美联储选择降息 50 个基点,暗示着经济衰退风险。机构如何看待 9 月降息幅度,又对降息后的市场走势如何预判?Odaily 将于本文汇总解答。

9 月降幅多少?年内降幅几次?

下周四降息将至,机构如何预测降息后走势?

路透社调查: 91% 受访经济学家认为降息 25 个基点,年内降息 3 次

,大多数受访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将在 2024 年剩余的三次政策会议上每次降息 25 个基点,01 位经济学家中只有 9 位预计联储将在下周降息 50 个基点

桑坦德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 Stephen Stanley 表示:就业报告虽然疲软,但并非灾难性的。上周五,威廉姆斯和沃勒都没有就 9 月 18 日降息 25 个基点与降息 50 个基点这一紧迫问题提供明确的指引,但他们都对经济做出了相对良性的评估,在我看来,这有力地指向了降息 25 个基点。

95 位受访经济学家中有 65 位认为,在下周的会议之后,美联储今年将在 11 月和 12 月再降息两次,每次 25 个基点。上月 101 位受访经济学家中有 55 位这样认为。

“美联储传声筒”:倾向 25 个基点作为开始

“美联储传声筒”Nick Timiraos ,沃勒在讲话中没有明确提到“ 25 ”或“ 50 ”个基点的降息幅度,但倾向于支持以 25 个基点作为开始,明确保留了在“新数据”显示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酌情”加快降息的选项。

三井住友银行: 50 个基点

三井住友银行东京首席外汇策略师 ,略微弱于预期的美国就业报告不会促使美联储在 9 月会议上降息 50 个基点。然而,加上以往的修正,这一结果意味着美联储有可能降息 50 个基点,这取决于下个月以后的指标。

野村证券:年内降息 3 次

野村证券的经济学家 表示:“由于美联储决定等待,它可能需要更急剧地降息,但美国的宏观经济前景仍然相当有韧性。现在一切都取决于劳动力市场。”

Andrzej Szczepaniak 预测欧洲央行将在本月再次降息,并在年底前再降息一次。他表示,美联储今年也可能采取三次行动,市场可能过于乐观地认为美联储将比欧洲央行做得更多。

对股市的影响似乎更与降低利率的预期何时巩固相关,而不是它们实际发生的时候——因此美联储对股市的提振可能已经结束

Saxo Markets: 25 个基点,若 50 个基点会引起一定恐慌

Saxo Markets 的全球市场策略师兼外汇策略主管 ,整体来看,全球数据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那就是正在步入一个经济放缓期。

Chanana 表示:“我的倾向是 25 个基点的降息,没有理由恐慌。如果美联储立即降息 50 个基点,可能会引起一些恐慌。我认为他们会采用非常鸽派的语言,并为在必要时于 11 月或 12 月降息 50 个基点留出空间。降息 25 个基点加上非常鸽派的言论将弥补现在不降息 50 个基点的影响。”

机构如何看待降息后走势

下周四降息将至,机构如何预测降息后走势?

Bitwise:不确定性消除后,市场将开始上涨

Bitwise 首席投资官 Matt Hougan ,在 10 月和 11 月当前宏观不确定性开始消散后,加密货币将出现大幅上涨,他表示“市场讨厌不确定性,而当前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现阶段,尽管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将降息,但 9 月份降息 50 个基点的可能性有所下降。不过,随着周三的 CPI 数据和下周的美联储关键会议临近,到 12 月份降息超过 125 个基点的可能性有所上升。

贝莱德:如果降息 50 个基点,可能大事不妙

贝莱德高级投资组合经理 Jeffrey Rosenberg ,危险在于如果美联储本月的宽松幅度为 50 个基点,这可能会暗示对经济的担忧,而不是让人放心地认为决策者正在及时采取行动以避免经济衰退。

10x Research:如果降息 50 个基点,可能大事不妙× 2 

10x Research,如果美联储在 9 月 18 日降息 50 个基点,那么所谓的看涨流动性宽松周期可能会对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风险资产产生不利影响。

下周降息 50 个基点可能意味着经济担忧加剧,或在应对即将到来的经济放缓方面落后于形势,从而导致投资者缩减对 BTC 和股票等风险资产的敞口。

MN Trading:比特币估值便宜,经济衰退将成牛市催化剂

MN Trading 创始人 Michaël van de Poppe ,不认为 2024 年 BTC 会发生一场大崩盘。

我们实际上正处于股票牛市的‘最终’运行的边缘,股市发生大崩盘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可能会拖累比特币。

但比特币相对于标普 500 指数的估值显示出市场可能正在复制 2019-2020 年的牛市周期,我们相对于标普指数从历史高点下跌了 35% 。这意味着比特币会上行直到 2025 年 3、 4 月,然后是一段时间的盘整/调整,再上行到 2026 年,在 2026 年的某个时点达到峰值,这取决于那个时期的流动性和宏观经济竞争环境。考虑到 ETF 的影响,我也认为现在预估的价格会高于所有人的预期。

经济衰退或疲软可能成为牛市周期的催化剂,因为投资者可能会寻求替代经济体系。

BCA:历史规律表明,降息后经济就衰退

BCA 研究公司的首席全球策略师 Peter Berezin 近日,投资者要为美国经济的潜在衰退做好准备,因为美联储可能无法拯救经济,投资者的策略也要相应改变。

此前,在央行分别于 2001 年 1 月和 2007 年 9 月开始降息后的几个月内,经济就陷入了衰退。即使美联储确实提供了比目前定价更多的宽松政策,其影响也只会滞后。

如果美联储未能防止经济衰退,预计标普 500 指数将大幅下跌,市盈率也将下降。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建议投资者购买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