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欧易交易所OKX官网

Solayer 的 Restaking 是一个好生意吗?

Solayer 的 Restaking 是一个好生意吗?缩略图

作者:雨中狂睡

Solana Restaking 是一个好生意么?

为什么 Binance Labs 会投资 Solayer?

Solayer 又与 Jito Restaking 有什么区别?

今天就来基于目前的信息聊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如果想要快速了解项目,我们可以通过 Rootdata 轻松地看到 Solayer 的项目简介和投资背景。

Solayer 的 Restaking 是一个好生意吗?

Solayer 在最新的一个融资轮次中接受了来自 Binance Labs 的投资。而在前一轮 Builders Round 中,Solana 联创 Anatoly、Solana 核心圈 Influencer Ansem、Polygon 联合创始人 Sandeep、Babylon 首席战略官董心书、Tensor 联创和 Solend 创始人都有参与其中。

Solayer 的 Restaking 是一个好生意吗?

我认为,在这个当前这个市场中做内容的核心,并非详细介绍协议架构或者分析协议数据,而是要讲清楚市场应该如何感知这个项目。所以,从这篇内容开始我希望改变之前的行文方式,摈弃之前大段介绍协议架构和数据的内容,直截了当地来讲一下我对这个项目的认知。

协议架构:https://docs.solayer.org/getting-started/introduction

协议数据:https://defillama.com/protocol/solayer#information

市场当前对于 Restaking 的认知时由 Eigenlayer 主导的——Eigenlayer 通过 $ETH Restaking 来聚合和扩展以太坊的经济安全性(共享安全性)。简而言之,公链团队可以使用 EigenDA 来作为 DA 层。Celestia 的 DA 服务是其竞争对手。不过值得一提的是,DA 服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生意,但其需要足够的客户及其应用用户繁荣才能让这个飞轮转起来。

虽然 Solana Restaking 与以太坊的 Restaking 名字相同,但是两者业务的侧重点和目标客户群完全不同。Eigenlayer 更侧重于对外提供服务(外源性 AVS),而 Solayer 更侧重于 Solana 内部应用提供服务(内源性 AVS),当然,Solayer 也可以对外扩展,目前只是 Solayer 的第一阶段。

我觉得 Solayer 博客对其在第一阶段的业务模式的解释很贴切(https://solayer.org/blog/introducing-solana-restaking-standard-endogenous-avs):

设想 Solana 是一条高速公路,拥有多个车道,不同车道的收费及拥堵程度不同,代表着不同的 Staking Tiers。而不同 DApp 作为通行的汽车所需速度和能接受的收费也有所差异。Solayer 通过接受用户资金委托充当着协调汽车(DApp)、高速公路各个车道(Validators)、各个车道的收费站(Restakers)等多方的角色。

Solayer 的 Restaking 是一个好生意吗?

也就是说,Solana 生态中的 DApp 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区块空间和优先交易)来采用 Solayer 的服务,来确保自己处于快车道还是慢车道,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Solayer 的 Restaking 是一个好生意吗?

参与 Solayer Restaking 的用户的收益来自于三个方面:

  • Solana Staking Rewards;

  • MEV 收入;

  • 可能的 Solayer 代币空投;

如此解释下来,或许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 Binance Labs 会投资 Solayer——因为 Solayer 未来将会占据 Solana 很重要的一个生态位基础设施。

接下来来简单聊聊 Solayer 的竞争对手 Jito 和前段时间比较火的 Sanctum。

在 Announcing Jito Restaking(https://www.jito.network/zh/blog/announcing-jito-restaking/)一文中提到,Jito 虽然没提到其未来业务的侧重点,只是讲了一些其产品的优势,但在其举的预言机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Jito Restaking 的业务侧重点似乎更多是想为 Eigenlayer 那样,为跨链桥、预言机或者 Rollup 提供服务(经济安全性)。这也是 Jito Restaking 和 Solayer 当前业务模式的区别。这些目前还只是我的猜测,后续等后续内容公布后,我会接着来详细聊一下。

而 Sanctum 的叙事就没有 Jito 和 Solayer 那般宏大了。它要做的是 LST 的流动性层。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小的 LST 流动性不足,没办法做到通过 Swap 快速退出。这时,Sanctum 就推出了一个整合的流动性层,为 Solana 各类 LST 提供流动性支持。总而言之, Sanctum 的产品就是要解决当前 SOL LST 的流动性问题。

最后我们来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Solana Restaking 是一个好生意么?

只从 Solayer 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不同于外源性 AVS,在第一阶段,Solayer 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当前 Solana 生态 DApp 们,而且 Solayer 服务采用门槛较低——如果有需求,DApp 们可以轻松地使用 Solayer 所提供的服务。这也是我认为 Solayer 能够快速建立生态护城河的原因。

AMM与CLOB之争:Solana上交易仍以AMM主导是因memecoin太火

AMM与CLOB之争:Solana上交易仍以AMM主导是因memecoin太火缩略图

撰文:Yangz,Techub News 

近日,CT 上各大 KOL 就 Hasu 提出的「为何 Solana 上,交易仍以 AMM(自动做市商) 主导,而非 CLOB(中心化限价订单簿)主导?」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人们疑惑,基于每秒可处理数千笔交易的高效性能链,Solana 上的 DEX 完全可以采取订单簿模式提供低滑点交易,但当前的数据却表明,市场的选择是采用 AMM 机制的 DEX。

根据 @ilemi 创建的 Dune 仪表板数据显示,截至撰文,Solana 上 DEX 的交易总量约 4990.8 亿美元。市场份额上,采用 AMM 模式的 Raydium 和 Orca 分别以 41.5% 和 34.5%的比例占据大部分交易,而采用 CLOB 模式的 Phoenix 和 Lifinity 的占比仅为 5.1% 和 6%。此外,从交易量数据来看,前二者的交易量也是后二者的好几倍。

AMM与CLOB之争:Solana上交易仍以AMM主导是因memecoin太火

AMM与CLOB之争:Solana上交易仍以AMM主导是因memecoin太火

对于这一现象,Multicoin 管理合伙人 Kyle Samani 在 Hasu 的推文下评论称,「长尾资产缺乏订单簿做市商」。考虑到 Solana 生态 memecoin 爆火的现象,Samani 的言下之意是,Solana 上采取 AMM 机制的 DEX 的交易量大多来自 memecoin。 

然而,对于此类将原因归结于 memecoin 的解释,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Ambient Finance 创始人 Doug Colkitt 反驳道,「大部分人认为『所有 Solana AMM 的交易量都来自长尾资产』,但这些分析大错特错。只要带点脑子和花个 30 秒钟的时间,就能查证清楚。」

AMM与CLOB之争:Solana上交易仍以AMM主导是因memecoin太火

Colkitt 解释道,在过去的 24 小时里,仅 Orca (AMM) 上,其最大的两个 SOL/USDC 交易对就有 2.5 亿美元的交易量。 相比之下,Phoenix (CLOB) 上两个最大的 SOL/USD 交易对的交易量约为 1400 万美元。此外,其还戏谑道,「可能很多 CLOB 做市商周末不办公」,因此其查看了 Phoenix 上上述交易对的 7d 日均交易量,结果也仅为 1.68 亿美元。 

Colkitt 还指出,任何曾经使用过 Jupiter 进行 SOL 和 USDC 交易的交易者都知道,虽然 Phoenix 和 Lifinity 表现不俗,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正常规模的交易都是通过 Orca 或 Raydium 进行的。(注:Kyle Samani 在看到 Colkitt 的上述分析后承认了自己的失误,称自己「不交易 SOL-USD,只质押并持有」。)

Colkitt 总结表示,即使是在像 Solana 这样性能卓越的网络上,像 SOL/USD 这样流动性高、交易量大、对 HFT 做市商有吸引力的货币对上,AMM 仍然极具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默认的链上交易方式。

那么,既然 memecoin 并非这一现象的导火索,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多数 KOL 将原因归结于 AMM 相较于 CLOB 的优势。基于 Uniswap 的 DeFi 协议 Panoptic 创始人 Guillaume Lambert 表示,「AMM 首先是为团队/LP/代币发行者提供的产品。没有人愿意管理订单簿,相比之下,LPing 要容易得多。」与 Lambert 类似,前 Spartan Capital 普通合伙人 Jason Choi 也指出,这是因为「团队/meme 可以更轻松地通过 AMM 池发行代币。」 

此外,Electric Capital 的 @sidmvenkat 从当前 Solana 生态上资产的属性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对于规模较大、较为成熟的资产而言,交易者可从 CLOB 模式中获益。一旦资产规模够大,『经验老到』的参与者就有理由开始对其进行做市;而 Solana 上的大部分资产是较新的资产,因此,采用 AMM 机制更容易建立流动性。」 

而跨链交易协议 Gasp 的 Peter Kris 更是上升到了行业价值的角度,他认为,CLOB 的问题在于其与 Crypto 价值不符,「CLOB 上的流动性提供集中在少数老道的玩家手中,而 AMM 则是人人皆可为做市商。奖励分配公平,资本(流动性)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此外,一个比较有趣的点是 X 用户 @youyouAllen 提出的有关 Solana 生态 DEX 的开发「背景」。他指出,「Solana 当时搞订单簿其实主要是爆炸头的意志影响了开发者方向,现在 SBF 进去了,市场回归到真正的用户需求。是市场最终选择了AMM。」 

AMM与CLOB之争:Solana上交易仍以AMM主导是因memecoin太火

的确,对于这一现象,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深究,所谓的「标准答案」无非是市场的选择罢了。最简单的结论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AMM 可能比 CLOB 更适合 Solana 生态 DEX。而从更高层面来看,类似 AMM 与 CLOB 之争的讨论,对当前惨淡的 DeFi 生态而言,将大有裨益。Paradigm 研究合伙人 Frankie 评价道 ,「Couple more AMM vs CLOB debates then up only」。 

AMM与CLOB之争:Solana上交易仍以AMM主导是因memecoin太火

开启Web3行业应用之门,WebX 2024将于8月28-29日在日本东京举办

开启Web3行业应用之门,WebX 2024将于8月28-29日在日本东京举办缩略图

WebX2024 是由日本最大的加密货币和Web3 媒体 CoinPost 组织和管理的全球 Web3 会议。

开启Web3行业应用之门,WebX 2024将于8月28-29日在日本东京举办

伴随着监管的发展,日本政府和试图扩展 Web3 的大公司将大量参与WebX。以 Web3 的产业扩张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聚集在一起。

约有 180 家参展项目、约 250 名演讲者(日本和国际会议的比例为 50/50)和约 130 个媒体合作伙伴,成为亚洲最大的会议。

许多来自动漫和游戏等全球知名日本大公司将参展,为与全球与会者互动提供机会。

著名 DJ Steve Aoki 将参加 Kick-off WebX 2024 的开幕派对。

开启Web3行业应用之门,WebX 2024将于8月28-29日在日本东京举办

展望日本 Web3 大规模采用的未来

– 日期:2024 年 8 月 28-29 日

– 地点:日本东京 – THE PRINCE PARK TOWER TOKYO(东京皇家王子大饭店花园塔)

– 组织者:CoinPost – 日本最大的 Web3 和加密货币媒体

以“加速 Web3 技术的采用和社会实施”为重点,将提供获取商业理念和建立联系的机会,从而为 Web3 技术的进步做出贡献。

为何要亲自出席

– 独家现场演讲者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演讲者,持票者可观看录制会议

– 可进入 Web3 行业以外的 180 多家公司的展区

– 参与 IP 和游戏领域:讲谈社、Capcom、Toho、Square Enix 等公司将参与

– 进入交流区和活动(商务票及以上持有者可用)

– 参与 100 多个相关附带活动:WebX 期间提供免费出租车服务前往附带活动场地

开启Web3行业应用之门,WebX 2024将于8月28-29日在日本东京举办

亚洲巡回赛和东京区块链

1. DAO TOKYO 2024(东京/日本)

2024 年 8 月 21 日(星期三)- 22 日(星期四)

2. Coinfest Asia 2024(巴厘岛/印度尼西亚)

2024 年 8 月 22 日(星期四)- 23 日(星期五)

3. ETH Tokyo 2024(东京/日本)

2024 年 8 月 23 日(星期五)- 26 日(星期一)

4. WebX 2024(东京/日本)

2024 年 8 月 28 日(星期三)- 29 日(星期四)

5. 2024 年韩国区块链周(首尔/韩国)

2024 年 9 月 1 日(星期日)- 7 日(星期六)

WebX 特邀演讲嘉宾

– 岸田文雄(日本/首相)

– 平将明(日本众议院议员/自民党 Web3 项目团队负责人)

– 小池百合子(东京都知事)

– Richard Teng(币安/首席执行官)

– Audrey Tang唐凤(台湾首位数位发展部部长、联合创始人)

– 上野尚彦(丰田区块链实验室)

– 金友健(Konami Digital 科乐美数码娱乐)

– 滨崎步(三丽鸥 – 以 Hello Kitty 而闻名)

开启Web3行业应用之门,WebX 2024将于8月28-29日在日本东京举办

20%专属折扣链接:

「AMM」 VS 「CLOB」:两种交易模式谁更胜一筹?

「AMM」 VS 「CLOB」:两种交易模式谁更胜一筹?缩略图

作者:0xNatalie 来源:ChainFeeds

近日,Flashbots 战略主管 Hasu 指出:在 Solana 链上,大部分交易量实际上是通过自动做市商(AMM)完成的,而不是通过中央限价订单簿(CLOB,或简称为订单簿模式)。这一结论令人意外,因为不少人曾认为 Solana 赢得市场的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能够支持 CLOB。如 Feng Liu 所说:「当初 Solana 的一个核心卖点,就是终于可以在上面搞订单簿 dex 了,以及,『订单簿交易才是 dex 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AMM 和 CLOB 之间的争论并非始于近日,这场较量早已持续多时。自 DeFi Summer 以来,AMM 凭借其算法驱动的资产定价方式迅速成为去中心化交易的核心,而 CLOB 则因其在传统金融和中心化交易所中的主导地位,被认为是更成熟的市场机制。这场较量推动了它们在各类区块链平台上的不断创新。尤其是在以快速和低成本为核心的 Solana 上,Phoenix 成功让 CLOB 一度成为焦点。

「AMM」 VS 「CLOB」:两种交易模式谁更胜一筹?

AMM 主导市场的原因仅在于长尾资产?

Hasu 的这一发现在社区内迅速引发了广泛讨论。对此,Multicoin Capital 合伙人 Kyle Samani 解释道,在长尾资产的市场中,缺少真正的做市商(MM)来提供流动性,而 AMM 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从而形成了当前 AMM 主导的局面。Solana 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 CLOB,而是因为它能够提供始终如一的快速和低成本的交易体验,能够为各种类型的资产提供支持。此外,Solana 的无桥接机制(no bridging)也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用户普遍对跨链桥接持负面态度。

Taproot Wizards 创始人 Udi Wertheimer 也认为 AMM 在支持长尾资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帮助小型社区为长尾资产快速启动流动性。Solana 上有大量的 memecoin,对于这些资产来说,AMM 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Krane 则进一步将市场划分为三种类型:memecoin、主要资产(如 SOL/USDC)和稳定币。他指出,AMM 在 memecoin 市场中表现突出,因为这些资产需要良好的被动流动性,而 CLOB 在这方面表现较差。对于主要资产,虽然 CLOB 在一些情况下占据了一定地位,但 AMM 仍然具有竞争力。在稳定币市场中,CLOB 的应用尚未广泛普及。

然而,Ambient 创始人 Doug Colkitt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通过数据进行了反驳。他指出,许多人误认为 Solana 上的 AMM 交易量主要来自一些不活跃的长尾资产。然而,他提供的数据表明,即使在主要交易对(如 SOL/USDC)中,AMM 的交易量也远远超过了 CLOB。例如,Orca 在 24 小时内的交易量高达 2.5 亿美元,而 Phoenix 的交易量仅为 1400 万美元。即使采用最有利于 CLOB 的假设(使用 Phoenix 的 7 天平均每日交易量而不是当天的较低交易量,并尽可能多地计入 CLOB 的交易量),AMM 在主要交易对上的交易量也比 CLOB 高出 50%,如果不采用这些假设,差距甚至会扩大到 10 倍。

「AMM」 VS 「CLOB」:两种交易模式谁更胜一筹?

「AMM」 VS 「CLOB」:两种交易模式谁更胜一筹?

社区观点:CLOB 的发展受到区块链性能的限制

AMM 在 Solana 上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不仅仅在于长尾资产,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区块链性能的限制。许多社区成员认为,CLOB 的发展受限于区块链的性能瓶颈。Sam 觉得区块链面临的固有挑战(高延迟、Gas 费高、隐私保护不佳等)使得 CLOB 不适合在当前的区块链环境中有效运行。相比之下,AMM 更能适应区块链的特点,尤其是在价格发现和流动性提供方面。

Enzo 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 CLOB 在 Layer 1 上面临高延迟、昂贵的 Gas 费用和较低吞吐量的局限性,但在 Layer 2 解决方案中,这些局限性可以被克服,从而使 CLOB 在这些环境中更具竞争力。在当前的 Layer 1 链上,AMM 仍然是更为实际的选择。

实际上,在 Reforge Research 4月发布的《Death, Taxes, and EVM Parallelization》一文中也提到过类似观点。文章里指出:在以太坊等区块链平台上实现 CLOB 时,由于平台处理能力和速度的限制,往往会导致高延迟和高交易成本。然而,随着并行 EVM 的推出,网络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CLOB 的可行性也随之增加,并预计 DeFi 活动将显著增加。

专访DeepLink Protocol CEO:DePIN变革云游戏市场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南枳(

专访DeepLink Protocol CEO:DePIN变革云游戏市场

全球有数十亿的游戏玩家,游戏市场体量和设备需求都在不断增加当中,但由于 AI 爆发产生庞大算力的缘故,GPU 价格居高不下,用户畅享3A级大作的成本非常之高,对于游戏厂商来说也是其扩展新用户的一大阻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云游戏开始登上舞台,通过 5G 网络与集中式服务器资源部署,能够为玩家提供无延迟、高质量的游戏体验。2023 年中国游戏云市场全年规模达到 17.4 亿美元,全球云游戏市场规模达 57.6 亿美元,据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这一市场从 2024 年开始将以 37.9%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 2032 年突破千亿美元。

然而云游戏也面临着几大问题,首先为了满足大量玩家的同时在线需求,云游戏需要高性能和稳定的服务器支持,初始成本较为高昂,此外还有不菲的迭代与维护成本,这些成本最终都要转嫁至消费者手中。其次,云游戏需要大量的网络带宽并确保低网络延迟,尤其对于竞技类游戏,网络延迟更是游戏体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回首上一个十年,云游戏先驱 OnLive 喊出终结个人主机市场的口号却最终倒闭:尽管 OnLive 斥巨资免费发放 OnLive 分流主机,但因为需要建设和维护大量的 GPU 服务器基础设施,OnLive 除设置订阅服务模式外,其用户还需要支付月费来访问其游戏库,高昂的使用成本对用户吸引力极低从而失败。近年的谷歌的 Stadia 尽管拥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因收支和服务质量问题在去年宣布关闭。

市场需要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性能、更广覆盖范围的云游戏体验。为此Odaily星球日报专访了 DeepLink 联合创始人兼 CEO FENG 先生,谈一谈 DeepLink 将如何通过其 DePIN、AI 与云游戏技术,为云游戏赛道带来革新。

谈一谈为何做 DeepLink,项目的使命和愿景是什么?

FENG:我们团队在云游戏领域已经有超过 14 年的经验,之前研发过大型的云游戏和云电竞系统,所以非常了解云游戏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是解决行业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 4 年前在新加坡创立了 DeepLink,结合了 AI、区块链和渲染串流技术,提供高质量、低延迟的云游戏体验。通过 DeepLink Protocol,游戏玩家无需购买昂贵的硬件就能以低成本享受到3A大作,并支持跨设备无缝体验,无论是 PC、手机还是其他终端设备,都能获得一致的游戏体验。

概括来说,我们的使命是让全球游戏玩家可以随时随地高性价比的畅玩高品质游戏,实现触达全球 20 亿游戏玩家的终极愿景。

DeepLink 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这一全新的云游戏体验的?

FENG:从底层技术上看,DeepLink 不再采用传统的集中式服务器,而是利用全球矿工提供的 GPU 资源构建分布式计算网络。然后采用了点对点网络架构,实现数据在用户和矿工节点间的直接传输,降低延迟,并基于网络切片技术,根据不同地区的网络条件,智能选择最优传输路径,保证服务质量。

具体而言,我们的产品分为两块,一个是 DeepLink Protocol,另一个是 DeepLink Software。DeepLink Protocol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 AI 云游戏协议,它利用了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计算和流媒体传输技术,允许游戏开发者将我们的游戏集成到云游戏平台中。这个协议支持超低延迟的游戏渲染,并且可以广泛适用于多种场景,包括云游戏服务、云网吧和云电竞酒店。

DeepLink Software 是基于 DeepLink Protocol 开发的软件,是面向最终的游戏用户的云游戏平台。用户通过我们的 DeepLink Software 远程访问 GPU 服务器,享受云游戏服务,无需高端本地硬件即可流畅地玩大型3A游戏。

DeepLink 的游戏体验能够做到什么水平?

FENG:首先在游戏体验上,通过 AI 和串流技术,DeepLink 能够实现 1 ms 超低延迟、 8K 分辨率、 244 Hz 的高刷新率和 24 小时无间断服务。

而在成本问题上,相较完整配置的设备,DeepLink 畅玩3A大作所需的硬件成本仅为 20% ,用户仅需配置有普通的 CPU 和高端的游戏屏幕,就能享受最顶级的游戏体验。这一点不仅针对个人用户,对于网吧、电竞酒店而言能够助力其向轻资产发展模式转型,降低初始投资成本,从而提升资金周转率与扩张能力。

此外 DeepLink 还具有极强的设备兼容性,用户可以在多种设备上畅玩,包括 PC、手机、平板电脑等,我们的云游戏功能囊括了市面上的各种主流系统,包括 Windows、MacOS、Linux、iOS 和 Android 等多种操作系统。不仅在用户的使用端,游戏的原生平台在 DeepLink 上不再有边界,不论是 PS 独占,还是 Switch 独占,对于用户均不再构成问题,只需一个设备即可畅玩全平台全类目游戏,而不再需要累赘的一系列 PC 和主机设备。

我们近期已支持了苹果的 Vision Pro,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这个设备带来了全新的交互方式和新颖的视觉体验,但本身算力并不强,无法玩高端游戏,但是通过 DeepLink Software 的 Web 版本,能够将其绝佳的视觉效果与游戏相结合,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体验。

专访DeepLink Protocol CEO:DePIN变革云游戏市场

用户的游戏体验依赖于去中心化的 GPU 设备提供商,那么对于这些提供商而言,加入 DeepLink 有什么吸引力?

FENG:我们的 GPU 设备矿工有两类:

  • 个人家庭 GPU 矿工:拥有高端 GPU 的电脑的个人或者网吧可以把 GPU 机器共享出来,每年可以获得 10 亿 DLC 的奖励,目前估值大概 300 万美金。这类 GPU 机器的用户主要是个人云游戏用户。这类矿工参与挖矿需要先购买节点授权,我们在 8 月中旬将会启动挖矿节点售卖。

  • 专业数据中心 GPU 矿工:一般是参与者是大矿工,资金实力雄厚,这个每年也有 10 亿 DLC 的奖励,这类 GPU 机器的用户主要是云电竞类的电竞酒店和网吧企业用户。这类矿工参与挖矿无需购买节点授权。

挖矿的机制是无论参与的 GPU 机器数量是多少,都是总共获得 20 亿 DLC 的奖励,所以一定会有矿工先参与进来,这样可以获得最多的 DLC 收益。随着的机器加入越多,单个 GPU 机器分到的代币就减少。

另一方面,我们团队拥有行业一流的云游戏和云电竞的游戏渲染串流技术,可以将 GPU 机器通过超低延迟的串流给用户进行使用,而不是简单的 GPU 共享,我们在相关领域有 14 年的技术积累,这是其他 GPU 项目所不具备的技术能力。此外,已有 140 万的用户正在通过 DeepLink 软件使用我们的产品,能够为矿工提供真实的、长久的经济价值。

展开谈一谈 DePIN 网络的具体模式是怎么运作的?

FENG:我们提供了两种 GPU 挖矿模式。第一种模式允许个人用户临时与其他用户共享他们的家用电脑,并可随时停止共享。这种模式也要求个人质押一定数量的代币。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共享者可以自行设定价格,使得服务相对实惠。

第二种模式为矿工在 IDC 中心放置 GPU 服务器,他们需要质押一定数量的代币并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矿工提供的 GPU 服务器专门用于游戏服务,因此这种模式提供了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由于矿工进行了代币质押,他们有义务和动力去维护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护他们的资产。

介绍一下代币体系

FENG:DeepLink 的代币叫 DLC,现正在进行最后一轮公售,它是串联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通证,用户在租用我们的 GPU 设备玩3A大作的时候需要支付 DLC 代币,同时也是矿工的核心收入来源。而前面也谈到了矿工在加入网络提供 GPU 设备时,需要质押一定的代币。这是代币的核心使用场景,代币串联用户和矿工,形成一个闭环的经济系统。

为什么在 DeepLink 中使用代币模型,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需要给 GPU 矿工进行激励,这样才能吸引矿工加入进来。

此外我们还引入了通缩机制,用户在使用代币支付云游戏服务时,支付到 DeepLink Protocol 中的 100% 的 DLC 代币将被直接销毁,这一机制能够逐步提升代币价值,减少在市场上面的流通量。

专访DeepLink Protocol CEO:DePIN变革云游戏市场

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团队背景,当前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的计划吗?

FENG:DeepLink Protocol 核心技术团队成员来自包括思科、英特尔、英伟达、华为等全球性科技公司,自 2011 年起一直从事云游戏行业。已累计完成合计超过 、以及超过 500 万美金的 Public Sale 募资,由 DeepBrain Chain Foundation、Gobi Ventures、JDI, Waterdrip、Meezan、DePINX、FBG、Open Infra、NeoVentures、DePINLab、DWF Lab、Amber Lab、CoinLS, Hycons、Rock Capital、BTR Ventures、HKC、PS Corporation、Kmtle Corporation、Dan FamilyWorks、Horman、FireHustle、GC Capital 等日本、北美、欧洲以及其他亚洲社区和机构参投。

DeepLink 目前有超过 140 万用户,月活用户达 60 万,覆盖超过 110 个国家,我们的目标是未来 5 年用户数达到 2 亿以上。此外多家专业的硬件开发商正在基于 DeepLink Protocol 开发云游戏硬件产品,以进一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DeepLink 近期是否有什么建议用户重点关注的活动?

FENG:未来 1 到 2 周,DeepLink Protocol 将会在官网启动节点售卖,只有节点拥有者才能参与 CPU 流量挖矿和个人 GPU 机器挖矿,奖励总数是 DLC 代币的 12% ,即 120 亿枚,其中 4 %给到 CPU 流量节点, 8 %分配给个人 GPU 节点。 DeepLink Protocol 网络的用户越多,就需要越多的网络流量和算力,从而需要更多的 CPU 流量机器和更多的 GPU 计算机器以满足 DeepLink 网络需求。通过购买节点授权,用户获得了参与挖矿获取奖励的机会,并在帮助 DeepLink 更快速地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去中心化的目标。

3EX CryptoGPT —— 让收益更简单

3EX CryptoGPT —— 让收益更简单缩略图

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利润和风险总是紧紧绑定的。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在这个高度波动的市场中很难获得稳定收益。随着AI技术的发展,全球首款专注于加密货币交易领域的AI交易产品3EX CryptoGPT正在改变这一现状,3EX CryptoGPT 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更加简便而有效的赚钱方式。不仅可以通过AI制定交易策略获利,还可以分享策略进行带单赚取稳定收益。可以说用3EX CryptoGPT直接实现交易+带单两不误,一次交易,获得双重收益。 

策略优化:持续提高盈利能力 

为了确保用户在加密市场中的交易策略的胜率,3EX CryptoGPT不仅提供了自动化交易策略生成功能,还具有交易策略优化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市场的最新动态,通过与3EX CryptoGPT对话,让CryptoGPT AI不断调整和优化你的交易策略,最大化提升交易策略的盈利潜力。这意味着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你都可以通过CryptoGPT保持策略的高胜率。 

多元化收益:从策略执行到带单分成 

在3EX CryptoGPT平台上,用户不仅可以利用AI生成的策略进行自主交易,还能通过平台的“带单”功能扩大收益。带单功能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成功策略分享给其他投资者,这意味着一旦你的策略在市场上表现出色,不仅你自己可以从中获利,还能通过分享这些策略为其他投资者提供参考,并从他们的收益中获得高达25%利润分成,这种模式为投资者提供了另一个稳定收益的来源。 

  3EX CryptoGPT —— 让收益更简单

AI交易大师扶持计划——持续扩大你的收益 

3EX不仅是一个AI交易平台,更是一个为投资者提供收益增长和扩大影响力的生态系统。目前3EX正在启动AI交易大师扶持计划,通过AI交易大师扶持计划,平台为那些擅长AI交易、社群运营、内容创作的投资者和KOL提供了一个增长获利及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参与此计划的投资者,可以获得最高75%的交易返佣和25%的利润分成。除此之外,3EX也会在流量上给予扶持。让投资者在享受AI红利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收益。 

3EX CryptoGPT —— 让收益更简单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报名: 

https://www.3ex.com/activity/ai_trading_master 

通过3EX CryptoGPT,投资者不仅能够实现一次交易,两种收益的理想状态,更能够享受持续的财富增长。平台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帮助投资者通过智能化手段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因此,无论市场波动如何,投资者都能通过3EX CryptoGPT AI实现稳健的财富增值。 

点击下方链接,立即体验。

【3EX相关链接】

https://linktr.ee/3exlinktreecn 

Twitter(CN): https://twitter.com/3EX_ZH 

顶级中心化交易所遭黑客攻击事件盘点: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

来源:Beosin

参考来源:Top Centralized Exchange Hacks: Lessons Learned from History

近年来,像 Mt. Gox 和 WazirX 这样的中心化交易所 (CEX) 因外部黑客攻击而遭受重大损失,而 FTX 等其他交易所则因内部资金滥用而崩溃。即使是行业巨头币安和 Coinbase 也面临着来自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生存威胁。

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可以有效防御这三大威胁——黑客攻击、欺诈和监管过度——这些威胁一直困扰着 CEX。当然,除了“黑客攻击”之外,还有其他威胁。例如,FTX 的垮台涉及其高管管理不善和滥用客户资金,而这种情况在 DEX 上不太可行,因为 DEX 的固有结构提倡透明度和用户控制。 

本文探讨了顶级中心化交易所黑客攻击历史上最大的漏洞,从臭名昭著的入侵事件到系统性漏洞,加密货币世界经历了动荡。在这里,我们回顾了 10 大最严重的中心化交易所黑客事件。

10. Bithumb 黑客攻击:屡屡受击

Bithumb 成立于 2014 年,迅速成为韩国加密货币市场的基石,拥有超过 800 万注册用户,交易量超过 1 万亿美元。尽管 Bithumb 声名显赫,但它却屡屡受到攻击。

从 2017 年开始,Bithumb 遭受了多次入侵:

2017 年 2 月:黑客窃取了 700 万美元。

2018 年 6 月:员工个人数据被利用窃取近 3200 万美元的加密货币。

2019 年 3 月:Bithumb 宣布再次遭到入侵,在损失约 2000 万美元的 EOS 和 XRP 后暂停存款和取款。

2019 年 6 月:Bithumb 再次遭受攻击,黑客盗取了价值 3000 万美元的数字代币。 

顶级中心化交易所遭黑客攻击事件盘点: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Bithumb 在 2018 年 6 月黑客攻击期间报告的被盗资产

针对屡次发生的违规行为,韩国科学技术部 (MIC) 展开了彻底调查,主要发现包括:

  • 网络隔离不足。

  • 监控系统不佳,无法区分正常活动和可疑活动。

  • 加密密钥和密码管理不足。

9. WazirX加密货币黑客攻击事件

2024 年发生的 108 起事件中,因黑客攻击和欺诈而损失了价值超过 4.73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仅WazirX一家就占了 7 月份因黑客攻击而损失的加密货币总量的 86.4%。

印度 CEX WazirX 宣布计划在 2024 年 7 月 18 日冻结提款后撤销所有交易。当日,WazirX 遭遇重大钱包漏洞攻击,导致超过 2.3 亿美元的加密资产被未经授权转移。此次攻击针对的是 WazirX 在以太坊上的多重签名钱包。 

超过 1 亿美元的柴犬 (SHIB)、2000 万个 MATIC 代币(1100 万美元)、6400 亿个 PEPE 代币(750 万美元)、570 万个 USDT 和 1.35 亿个 GALA 代币(350 万美元)被盗。

尽管采用了硬件钱包和地址白名单等先进安全措施,WazirX 还是遭受了一次复杂的攻击。这要求进行全面的安全审计并不断改进数字资产的保护措施。私钥集中控制的风险显而易见。

8. 币安黑客事件:加密货币漏洞的严峻提醒

2019 年,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 (Binance) 遭遇了一起大型中心化交易所黑客攻击。5 月 7 日,恶意攻击者利用网络钓鱼和病毒攻击币安的安全系统,窃取用户的双因素身份验证代码和 API 密钥。 

这次入侵使他们能够在一次交易中从交易所的热钱包中窃取 7,074 个比特币,当时价值超过 4000 万美元。

此次事件发生后,币安首席执行官赵长鹏宣布成立用户安全资产基金 (SAFU),以在极端情况下保护用户的资金。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但币安在 2022 年 10 月仍面临另一项重大安全挑战。黑客利用跨链桥 BSC Token Hub 非法生成并窃取了 200 万个 BNB 代币,约合 5.7 亿美元。

7. KuCoin:遭遇了好莱坞式的盗窃

2020 年 9 月,KuCoin 遭遇了好莱坞式的盗窃,这起盗窃案在中心化交易所黑客攻击中名列前茅。黑客先发起了一次狡猾的攻击,将比特币和以太币盗取到一个神秘的钱包中。随着数字窃贼通过窃取库币热钱包的私钥进入金库,阴谋变得更加复杂。

第二天,当 KuCoin 首席执行官 Johnny Lyu 在直播中向全世界发表讲话时,加密社区已经紧张不安。KuCoin 团队反应迅速,将剩余资金转移到新的热钱包,关闭了被盗的钱包,并暂时冻结了所有客户交易,以减轻进一步的风险。

进一步调查发现,被盗资金涉及 BTC、ETH、LTC、XRP 等多种加密货币,总额约为 2.81 亿美元。尽管损失惨重,但KuCoin 采取的主动措施在数周内追回了约 2.04 亿美元的被盗资金。 

更令人感兴趣的是,KuCoin 与国际执法部门合作,将这一网络攻击行为归咎于疑似朝鲜黑客组织。

6. BitGrail:内部工作

意大利加密货币交易所 BitGrail 因平台被盗 1.2 亿欧元(1.4655 亿美元)而陷入争议。意大利警方指控 Firano(又名“FF”)可能参与了黑客攻击,或者在最初发现漏洞后疏忽未能加强安全措施。 

这一系列事件导致约23万用户的资金损失, Firano面临的指控包括计算机欺诈、欺诈性破产和洗钱,这是意大利历史上最大的金融违规事件之一。

事后,意大利破产法院采取果断行动,宣布 Firano 和 BitGrail 破产。法院还要求 Firano 尽可能多地向客户返还被盗资产。 

此外,法院还批准扣押 Firano 的资产,包括超过 100 万美元的个人物品和 BitGrail 账户中的数百万加密货币。法院发现 BitGrail 平台的软件缺陷导致多次不正当地请求提款。

在像 BitGrail 这样的 CEX 中,所有资产和安全措施的控制都是集中的,这使得它们成为黑客的诱人目标。

5. Poloniex:两次黑客攻击的故事

Poloniex遭受过两次严重的安全漏洞攻击。 

2014 年 3 月,黑客利用软件漏洞盗走了 97 个比特币,占当时交易所比特币持有量的 12.3%。尽管遭受挫折,Poloniex 还是成功反弹,全额赔偿了受影响的用户。

时间快进到 2023 年 11 月,该交易所再次受到攻击,这次的攻击更加严重。攻击者疑似是与朝鲜有联系的 Lazarus 集团,他们窃取了私钥,从 Poloniex 的热钱包中窃取了约 1.26 亿美元。 

作案手法包括利用社交工程和恶意软件来获取关键私钥。黑客入侵后,采取了复杂的策略,包括向特定地址发送不同的代币,并利用去中心化交易所洗钱,这使得追踪和恢复变得困难。

4. Bitstamp被盗事件

网络犯罪分子瞄准了 Bitstamp 的系统管理员 Luka Kodric,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载了一个恶意文件,危及了交易所的安全。该恶意软件隐藏在无害的文档中,激活了一个脚本,感染了 Bitstamp 的服务器,使黑客能够访问关键的 wallet.dat 文件和密码。

Bitstamp 意识到这一漏洞后迅速采取行动,成立了应急小组并向全公司发出警报。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黑客还是成功从热钱包中盗取了 18,866 个比特币,导致黑客入侵时损失了约 500 万美元。

事后,Bitstamp 对其交易平台进行了大规模改造,选择彻底重建,而不是进行修补。他们将基础设施迁移到亚马逊位于欧洲的安全云服务器,实施多重签名钱包访问,并聘请 Xapo 进行冷钱包管理。

3. Bitfinex被盗事件

2016 年 8 月,Bitfinex 遭遇网络攻击。黑客利用了该交易所由 BitGo 支持的多重签名安全系统的漏洞。他们操纵安全协议,从 Bitfinex 的热钱包中非法提取了 120,000 比特币。

黑客攻击发生后,Bitfinex 对财务损失保持透明。损失分摊到用户账户,每个账户损失 36%。为了减轻损失,Bitfinex 向受影响的用户发行了 BFX 代币,可兑换美元或 iFinex Inc. 的股票,以促进逐步恢复。

2. Coincheck盗窃案

2018 年 1 月末,日本著名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check 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中心化交易所黑客攻击之一。黑客入侵了该交易所的热钱包,盗走了 5.23 亿个 NEM 代币,当时价值约 5.34 亿美元。 

尽管之前有过其他黑客攻击的教训,但 Coincheck 仍将大量资产存放在热钱包中,且缺乏足够的多重签名保护。攻击发生后,该交易所立即停止了所有存款和取款,以阻止被盗资金的流动。

加密货币社区迅速团结起来,阻止被盗资产被清算。ShapeShift 等交易所禁止交易被盗的 NEM 币,并标记相关地址以阻止进一步交易。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但资金的全面追回仍未可行。

1. Mt. Gox:无法忘怀的黑客事件

Mt. Gox 黑客事件仍可以说是最臭名昭著和最受关注的加密货币盗窃案,主要是因为其规模和发生时间。这一重大事件是顶级中心化交易所黑客事件的经典案例。

2011 年,当时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 Mt. Gox 首次遭遇重大安全漏洞,导致 25,000 比特币丢失。2014 年情况进一步恶化,最终发生灾难性的盗窃案,约 850,000 比特币被盗。 

这次黑客攻击影响巨大,影响了比特币的价格和全球加密货币社区的信任。“我几乎失去了一切。它永远改变了我对数字货币安全的看法,”一位论坛用户分享道,强调了这次黑客攻击对个人和财务的深远影响。 

交易所安全的防范措施

交易所的安全问题在近年来成为了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的焦点,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安全事件和内部问题导致了交易所的倒闭或资金损失之后。为了提升安全性,交易所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比如将大部分资产保存在离线的冷钱包中,只有少量资金存放在联网的热钱包中,以应对日常交易需求,这种方式能显著降低黑客成功窃取大量资金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要求多个密钥持有者签署交易,多重签名可以防止单一密钥的泄露导致资金的损失。

通过聘请专业的区块链安全公司,交易所可以对其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审计,识别和修补潜在漏洞。比如智能合约的审计可以预防因漏洞而导致的资金丢失。

实时监控和威胁检测:实施实时网络监控,可以迅速识别异常活动,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攻击。通过严格的KYC和KYT措施,交易所可以防范非法资金进入平台,减少洗钱活动的风险。以及与专业的安全公司合作,定期进行系统的安全评估和渗透测试,帮助交易所预防和应对潜在的网络威胁。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缩略图

原文作者:

原文编译:深潮 TechFlow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Web3 增长格局:和

洞察摘要

  • 101 家 Web3 增长和社交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 10 亿美元¹

  • 自去年以来, 23 家初创公司获得了 2.77 亿美元的新融资

  • 新的首轮融资不多;风险投资公司正在加大对成功项目的投资

  • 归因/分析、忠诚度和社交初创公司获得了最多的新融资,占所有 10 个类别筹集资金的 80% 

  • 消息传递是第二个获得最多资金的类别,获得 2.45 亿美元,仅次于社交和出版商(4 亿美元),但该类别仅获得 700 万美元的新融资

  • 广告网络和社区工具是最拥挤的类别,有 19 支团队,其次是消息传递和忠诚度,各有 18 支团队

  • 忠诚度类别从 2023 年的 40 多支团队大幅收缩到今天的 18 支存活团队

  • 2023 年的爆发类别“推荐与引荐”从 17 支团队减少到 9 支,其中 2 支融资最多的团队已关闭

¹ 注:并非所有这些融资都是公开的—— 10 多支团队私下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融资细节,以便纳入本报告。

简介

  • 你可能对未来 10 年的走向判断正确,但如果你早了几年,可能就无法成功。这是关于这头两年的故事。

Web3 增长生态系统似乎是不可避免的——Web3 公司需要深入了解用户,深度参与并吸引新用户。如今,超过 160 家公司正在构建这个新兴数字媒体行业的未来, 101 家初创公司共筹集了近 10 亿美元的资金。

本报告深入探讨了这一快速发展的行业,提供了最有前景的 Web3 增长公司的全面概述。它包括公开宣布的和私下分享的融资数据,提供了行业今天的详细快照。

在许多方面,Web3 增长行业与 2010 年代数字营销的兴起和衰落平行。MarTech 领域急剧扩展,从 2011 年的 150 家公司到 2024 年的 14000 多家。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Chief MarTech 的 2024 年营销技术格局()

但随着 2020 年代的开始,GDPR 和 CCPA 等隐私法规扰乱了这个精心构建的生态系统。正是在这个时代,Web3 以更注重社区和隐私的营销环境出现。消费者开始在 Discord、Telegram 和 Reddit 等“黑暗社交”渠道上互动,这些渠道以难以追踪而著称。突然之间,营销人员无法再依赖传统的目标定位方法,这促使新公司崛起,旨在重建我们的数字媒体格局。

这个新数字媒体行业的头两年充满挑战。大多数公司都面临困难,超过一半未能存活。我们将研究为什么某些类别未能获得吸引力,以及我们对 2024-2025 周期的预期。

本报告基于的经验教训,突出了 Web3 增长生态系统的持续演变以及推动其发展的创新公司。

关于 Safary

 是 Web3 增长领导者的家园。我们的平台使最优秀的团队能够解锁深层用户洞察,建立与用户的更直接关系;我们的社区提供了成功所需的知识和网络。

我们自豪地通过连接加密领域最优秀的增长领导者并与更广泛的行业分享他们的见解,帮助宣传 Web3 增长生态系统。

类别洞察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此包括 160 多个团队,构建 Web3 增长和社交平台,从任务到分析、归因、客户关系管理、忠诚度、出版商等

广告网络

注:每个类别分为:定义 → 挑战→ 机会

广告网络连接出版商和广告商,简化广告购买流程。它们聚合来自多个出版商的广告空间,为广告商提供一个广告投放的单一平台。

目前有 19 家广告网络,其中 9 家筹集了总计 5100 万美元: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虽然 Web3 广告网络具有显著潜力,但在竞争中导航和获得优质出版商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1、对出版商和广告商的竞争

尽管我们仍处于早期阶段,但竞争将非常激烈。新玩家如 Relayer 和 Spindl 正在进入市场,与 Coinzilla 和 Hypelab 等类别领导者竞争。

新的网络必须解决经典的市场困境——创造需求(为广告商提供低成本转化)和获取供应(为出版商支付更多的广告库存)。

为了竞争,它们可能会向出版商提供保证,并通过按行动付费(CPA,Cost Per Action,下同)模型吸引广告商,只有在用户完成所需转化事件时才付款。

广告商喜欢 CPA 模型,因为它保证结果,但出版商对此不满,因为他们更愿意为自己生成的流量付费,而不是根据通过漏斗的用户来付费。这迫使新的广告网络承担所有风险,而构建市场所需的时间越长,它们的资本就会越快耗尽。

尽管这是新广告网络面临的艰难境地,但竞争加剧对早期利用这一渠道的出版商和广告商来说是个好消息!

2、解锁优质出版商

在 Web2 中,出版商依赖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因此价值交换非常简单——收入换取关注度。然而,Web3 的领先出版商(例如钱包、Opensea、Uniswap)拥有替代收入模型,通常对广告持不利态度。类别赢家需要为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价值主张,以改变这种心态。

这些挑战提供了独特的机会——使 CPA 模型对出版商有效,这在 Web3 中是独特的,即使目前仍处于理论阶段。

想象一下你最喜欢的加密媒体网站,如 Blockworks 或 Messari,它们分享有关交易数据的新闻和研究。如果它们要求钱包登录,它们可以嵌入一个类似 Frame 的小部件,让你在不离开文章的情况下购买你正在阅读的代币。

这种设置可以激励出版商分担风险,因为转化发生在他们的网站上。这也有利于广告商,尤其是在 DeFi 领域,他们可能不需要用户访问自己的网站就能产生收入。

在这种安排中,出版商提供广告空间,广告网络提供嵌入式广告单元,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提供交易,三者都从生成的交易量中获得收入分成。

这种方法可以扩展到媒体网站以外的任何钱包感知渠道,如 Discord、Telegram 或其他拥有大量用户基础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s)!

出版商与社交

注:每个类别分为:定义 → 挑战→ 机会

出版商和社交平台聚合 Web3 创作者和特定领域的信息。

这一类别包含 32 个平台: 20 个社交平台(11 家筹集了 3.75 亿美元)和 12 家出版商(8 家筹集了 2500 万美元),总融资额达到 4 亿美元,其中 1.8 亿美元为新融资: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Web3 社交面临用户留存问题

新的社交应用面临着说服用户它们能够持续存在的挑战,使得建立存在感的努力变得值得。虽然代币帮助吸引了加密原住民并促进了网络的启动,但长期留存依赖于这些平台提供超越单纯投机的实际价值。

这些平台有潜力成为最大的加密出版商(请参见关于对齐激励的广告网络部分)

如果它们能够创造出新的、差异化的在线互动方式,它们可能会成为链上社区的主要中心。这将标志着对 Twitter 等平台的转变,链上原住民通过游戏、流媒体平台和社交应用进行互动。无论用户聚集在哪里,都存在增长的机会——不仅对加密原生应用程序而言,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扩展而言。

归因与分析

注:每个类别分为:定义→ 挑战→ 机会

归因与分析聚合链上、应用程序内和社交数据,以提供有关用户档案和消费者行为的详细洞察。

目前有 14 家归因与分析公司,总融资额为 7000 万美元,其中包括 2500 万美元的新融资: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尽管链上分析和归因平台具有潜力,但它们在充分实现潜力方面面临挑战:

1、单纯的链上分析虽然有趣,但对增长领导者来说并不够可行

在 Wave 1 (2022-2023)中,对一般化的 Web3 增长分析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否定,许多公司的转型证明了这一点。Helika 转向了归因并专注于游戏,Persona 成为了一个广告网络,Convrt 转向了 B2B 客户关系管理,Raleon 退出 Web3 转向 AI,而其他公司则难以获得市场份额。

2、多渠道获取和绩效营销仍然不够成熟

为了使归因在加密营销中有效,公司需要同时执行多渠道策略(例如,Twitter、博客、广告、推荐和任务)。然而,大多数公司并不是这样运作的。相反,他们从一个渠道跳到另一个渠道——一个月进行任务,下一个月进行推荐计划,然后是广告活动——这些努力很少重叠。这使得横向比较变得困难,限制了归因的有效性。

  • 我们长期设想的 Web3 增长能力终于来了

团队现在可以通过将第一方数据与链上身份、社交图谱和钱包分析结合起来,构建丰富的用户档案。最优秀的团队正在与用户建立直接关系。不再是追踪一无所获,寄希望于用户不断回归。创建一个统一的客户数据层,以全面了解链上用户的 360 ° 视图,正成为常态。

联盟与推荐

注:每个类别分为:定义 → 挑战→ 机会

联盟和推荐平台简化了 B2B 合作伙伴和 B2C 倡导者的发现、追踪和奖励。虽然新的 Web3 产品通常使用候补名单来推动推荐,但“推荐”通常指的是积极推荐朋友的活跃用户。

目前有 9 家联盟和推荐公司,其中 5 家的融资约为 700 万美元——大约是去年融资的一半: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曾经是 2023 年增长最快类别的联盟与推荐,如今已出现显著的整合。两家资金最雄厚的公司,Chainvine 和 Qwestive,在 2023 年停止运营并返还了资金。我们认为 Web3 推荐平台面临几个关键挑战:

1、推荐需要一个已建立且不断增长的用户基础才能发挥效果

推荐可以带来产品的最高质量用户,但它们依赖于拥有一个初始用户基础来推动进一步的增长。

例如,假设有 500 个真实用户的现有用户基础(这是许多 DApp 的常见情况):

  • 通常, 2% 到 30% 的用户可能会推荐朋友。以 15% 的推荐率计算,这 500 个用户中可能有 75 个会进行推荐。

  • 如果每个推荐者带来 3 个朋友,并且 30% 的人转化,这将产生 68 个新用户。

2、Web3 推荐并不是一个“设置后就不管”的渠道

虽然从初始推荐计划中获得 68 个新用户(+ 13% )可能会产生影响,但在保持势头方面会出现挑战。

如果你每月获得 100 个新用户,推荐可能仅增加 13 个用户,使得很难证明即使是适度的平台开支也是合理的。为了保持该计划的吸引力,你需要不断创新,而从平台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需要频繁调整客户的计划——这限制了扩展能力。

3、奖励往往对 Web3 用户来说并不够丰厚

Web3 推荐的承诺是,推荐者可以通过与协议分享收入来赚取更多。例如,推荐者可能会赚取被推荐者交易费用的 25% 或基于交易量的费用。

在实践中,大多数推荐奖励令人失望,通常低于 Web2 的同行。例如,Hashflow(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每交易 1000 美元的被推荐者 1 ARB(0.80 美元)。如果朋友在 Hashflow 上交易 1 万美元,你只会赚到 8 美元。难怪传播者仍然提到 GMX 在 2022 年 4 月的成功推荐计划。

这并不是说 Web3 推荐平台不能成功,但在当前加密规模下,面临着不小的挑战。DApp 需要每月获得数千个新用户,以产生足够的交易量来证明将推荐作为增长渠道的投资是合理的。

和任何激励计划一样,成功取决于针对正确的用户群体并提供足够有意义的奖励来驱动行动。与其将推荐计划用作广泛的用户获取策略并给予小额奖励,不如专注于协议的高质量用户,提供更丰厚的激励。这些用户更有可能带来同样有价值的用户,从而提高整个计划的质量和影响力。

任务

注:每个类别分为:定义 → 挑战 → 机会

任务平台充当参与的市场,将 Web3 用户网络与公司提供的激励措施连接起来,以完成特定行动。

目前有 12 个任务平台(较 2023 年的 18 个有所减少),其中 9 家共筹集了 1.03 亿美元,包括由 Layer 3 的 A 轮融资驱动的 1500 万美元的新融资: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任务曾经通过空投和社交关注有效提升指标,但随着市场成熟,这些策略正在失宠。

这些策略非常适合推动短期参与和快速吸引用户。然而,行业现在更加关注真实用户参与和建立持久社区。这一转变反映出对长期价值和真实参与的日益重视,导致任务平台重新品牌化和演变。

历史上,任务平台与积分元宇宙紧密相连,用户主要通过完成任务来积累积分,通常以获得空投为最终目标。随着空投农场的有效性减弱,单靠积分的依赖不再能维持用户兴趣或平台增长。当前的挑战是超越这种表面的参与,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让用户因为真正感到有价值而不断回来,而不仅仅是因为积分或潜在空投的承诺。

任务平台将演变为激励实验平台

旧的事物又回来了——任务正从简单的“点击并领取”任务转变为持续的动态参与,连接传统忠诚度计划与链上行动。成功的平台将是那些在“做 X,得 Y”激励机制上不断创新的平台。他们需要设计新格式,构建支持这些格式所需的功能,将其推广到团队,并立即开始下一个项目。本质上,他们将成为实验平台——Web3 过于动态,无法满足于此。

忠诚度

忠诚度计划通过折扣、访问权限和体验等奖励来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推动重复购买和长期留存。

目前有 18 个忠诚度平台(较 2023 年的 40 多个减少)。其中 12 家共筹集了 8800 万美元,新的融资额为 3000 万美元,主要得益于 Blackbird 的 2400 万美元 A 轮融资: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Web2 品牌在 2023 年大多放弃了加密,随之而去的是增长

许多忠诚度平台要么关闭,要么转向非加密业务,这并不意外,因为这一类别主要集中在 Web2。这些公司发现,更容易调整产品而不改变目标客户。有趣的是,这种转向大多发生在过去的 6 到 9 个月,而不是在熊市初期。

值得注意的退出包括 Co:Create(筹集了 2500 万美元)和 Hang(筹集了 1600 万美元)。这些转型是合理的——与其追逐 Web2 品牌以创造创新体验,许多公司选择利用自己的技术构建消费者体验,并有可能在未来转向 B2B 基础设施。

随着数据隐私法规的增加和全渠道的消费者体验(线上、线下和链上)的兴起,对统一数据层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变得独特

显然,所有事情都将成为交易,尽管不一定是货币交易。随着链上数据的生成,品牌将安全地访问越来越丰富的用户档案。这些档案将结合链上的社交行为和交易与第一方线上和线下数据,为大型品牌创造出最终的数据宝库。这些数据将使品牌能够创建高度针对性的受众,推动重复购买和长期忠诚度。

社区工具

社区平台提供管理社区、跟踪参与度和提供分析的工具,以增强协作、会员留存、内容创建和增长。

目前有 19 家社区工具公司,其中 10 家共筹集了 8700 万美元: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缺乏商业模式的社区面临的挑战以及跟踪收入影响的困难

社区工具公司面临重大障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许多社区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使得投资于专业工具变得困难。其次,很难衡量社区如何直接贡献于收入。虽然社区可以提升品牌忠诚度和倡导,但将这些好处转化为明确的财务结果仍然复杂。这些挑战使得社区工具公司难以证明其价值并在市场中发展。

重新定义社区:从长期的全漏斗参与到深度的短期小组体验

Web3 社区工具公司有机会重新定义社区的意义。与其专注于传统的大规模社区,他们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创建动态的链上群聊和带有集成金融交易的短期体验。这种方法允许在不需要完整漏斗的情况下实现有意义且可衡量的结果。通过优先考虑以价值为驱动的、互动的和金融交织的社区,Web3 工具公司可以探索新的参与和增长模式,为数字领域的变革性变化铺平道路。

消息传递

Web3 消息传递平台是协议级通信网络,支持 dapp、钱包、服务和链上社区之间的跨链消息和通知。

目前有 15 个消息传递平台(较 2023 年的 24 个有所减少),其中 11 家共筹集了 2.4 亿美元,但仅有 750 万美元的新融资来自 Sending Labs 在 2 月的扩展: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消息传递到钱包是无效的,除非消息能够到达用户常去的地方

Web3 消息传递平台面临困境,因为如果用户看不到消息,发送到钱包的消息就毫无意义。与传统的消息应用程序将通信集中在用户友好的界面中不同,许多 Web3 消息传递协议缺乏一个可靠的目的地,用户在该处能够持续查看消息。这一差距意味着即使消息被发送,它们也往往被忽视,从而削弱了沟通的效果。为了成功,Web3 消息传递平台需要创建或与用户积极参与的生态系统进行整合,确保消息能够被看到并采取行动。

Web3 社交应用可能成为钱包的消息传递层

现有的消息传递平台可能都无法成功。相反,集成消息传递层的 Web3 社交应用,如 Farcaster、Lens 和 DeBank,可能会领先。这些平台允许在链上用户实际花时间的地方向钱包发送消息,从而使沟通更有效且更相关。

客户关系管理与市场进入策略

Web3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RM) 帮助团队管理和分析客户互动,主要使用链上数据来创建个性化的目标营销活动。

目前有 6 个 CRM(较 2023 年的 20 个减少),总融资额为 2400 万美元: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仅依靠链上数据不足以让 B2C CRM 繁荣发展

所有的 Web3 CRM 最初都针对 B2C 公司(除了 3 RM),旨在帮助它们理解其链上持有者和社区成员。然而,显然这种目标数据在 B2B 领域的需求更大。

加密生态系统主要由 B2B 公司构成,为 Web3 CRM 提供了一个更大且尚未被充分服务的市场

B2B 公司迫切需要利用链上数据对目标公司进行资格审查,同时还需利用 Web2 视角下的非传统渠道(例如 Twitter 和 Telegram)来接触这些公司。这一转变为 Web3 CRM 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以满足这个历史上被忽视的市场。

营销机构

Web3 增长机构为区块链项目提供战略建议并部署增长策略

目前有 15 家营销机构(较 2023 年的 32 家减少),所有机构均为自筹资金:

2024年Web3增长状况:超100家初创公司已筹集超过10亿美元

向不相信营销的技术团队销售营销服务具有挑战性

代理机构的市场变得越来越活跃,许多新参与者涌现。一波小型代理机构进入了市场,许多经验丰富的增长领导者在裁员后转型为咨询角色。然而,许多这些顾问在六个月后难以维持自己的业务。如果内部营销人员发现保住职位困难,那么单独的顾问要在外部提出有说服力的案例就更加困难。

尽管如此,早期阶段团队对增长支持的需求明显,尤其是那些需要非技术专长以在饱和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团队。虽然上一轮周期中成熟项目的庞大预算有所减少,但新兴团队正在寻求支持以区分自己。

目前市场更倾向于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型营销机构——包括设计、增长和开发——而非个人运营者。这种综合方法对寻求强大营销解决方案的客户更具吸引力。

随着大型机构主导营销人才竞争,持续整合将会加剧

展望未来,营销机构的市场可能会进一步整合,大型机构将主导顶尖人才的竞争。这些资源充足的机构更能提供多学科服务,而小型专业机构和单独顾问通常难以匹敌。然而,在代币经济学、品牌战略和创始人故事讲述等小众领域拥有独特专长的最佳运营者,可能会通过差异化自身并应对市场挑战而获得成功。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那么,我们可以期待在接下来的两年周期中发生什么?

首先,我们预计激励计划将会有重大创新,包括推荐、任务和忠诚度系统。公司将尝试新的格式和机制,旨在创造更具吸引力和奖励性的用户体验。

其次,将社交元素整合到消息传递平台中将变得至关重要。Web3 社交应用可能会演变为主要的消息传递层,迫使传统的 Web3 消息传递平台整合社交功能以保持相关性。

最后,我们期待一波大胆而非常规的想法,这些想法将推动 Web3 的可能性边界。虽然一些概念今天看起来可能遥不可及,但它们可能会定义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的下一个阶段。

Web3 增长领域正处于转型的边缘,驱动力来自创新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意愿。能够适应并在这些领域引领潮流的人,将塑造数字互动和媒体的未来。

频繁更换CEO,深陷舆论危机的Starknet还值得期待吗?

原文作者: flowie , ChainCatcher

原文编辑: Marco , ChainCatcher

上周,Starknet 基金会宣布更换 CEO,自 2023 年 3 月担任 Starknet 基金会 CEO 的 Diego Oliva 离任,负责 Starknet 生态增长的 James Strudwick 接任。

这不是 Starknet 团队今年首次重要高层发生更换。1 月,Starknet 开发商 StarkWare CEO Uri Kolodny 在 X 平台发帖称,他因家人健康原因已辞去 CEO 身份,CEO 职位则由 StarkWare 另一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Eli Ben-Sasson 来接任。

自年初因空投分配问题遭到社区讨伐后,Starknet 面临的争议并未间断。近期,Starknet 其生态上的头部衍生品协议 ZKX 在 TGE 不到 2 个月后便宣布关停,在投资者的一片骂声中,Starknet 基金会成员为 ZKX 的辩护也遭致不满。

频繁更换 CEO ,加上 Starknet 引发多次舆论危机后的“不作为”,很难不让社区用户质疑其背后组织的运营状况。

争议过后,更换 CEO 成惯性?

面对社区争议后,快速更换 CEO 似乎成为了 Starknet 的惯性操作。

去年 12 月 1 日,Starknet 官方公布空投后,便引起了社区的不满。不少普通用户质疑 Starknet 的空投规则偏向于开发者,而忽视普通用户的利益。

在空投争议持续 1 个月后,Starknet 开发商 StarkWare CEO Uri Kolodny 突然宣布因家人健康原因辞任 CEO。

StarkWare 有四个核心创始人 Uri Kolodny、Eli Ben-Sasson、Alessandro Chiesa 和 Michael Riabzev。

其中离职 CEO 的 Uri Kolodny 偏商业和资本背景,其余都是偏技术背景。Uri Kolodny 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曾为 Mondria Technologies Ltd、Timna 等企业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等。

而接任 CEO 的 Eli Ben-Sasson 则是密码学科学家,为 zk-STARK 这项关键技术标准的创作者,与 StarkWare 另一核心成员 Alessandro Chiesa 都曾是 Electric Coin Company(又名 Zcash Co)的创始科学家。

在空投争议尚未平息下,CEO 离任也引发社区用户对于其团队是否产生内部矛盾的猜测。有用户认为,Uri Kolodny 因家人健康问题辞任 CEO 的理由过于牵强。且在 Uri 宣布辞任 CEO 消息后,接替他的 Eli Ben-Sasson 并未表达慰问,或进一步证实了内部有矛盾的猜测。

而更换 StarkWare CEO 仅半年后,在面临生态头部衍生品协议 ZKX 关停引发对 Starknet 的争议后,Starknet 又上演了同样的戏码。Starknet 基金会 CEO 辞任 Diego Oliva,由生态增长主管的 James Strudwick。

Diego Oliva 仅担任 Starknet 基金会 CEO 一年多时间。加入 Starknet 前,Diego Oliva 曾担任 Facebook 欧洲、中东和非洲区域总监,负责这些区域的增长。

对于 Diego Oliva 离任原因 Starknet 未有任何说明,只是表示 Starknet 基金会团队架构已经初步搭建好,到了可以交接领导班子的时机。

Starknet 官方博客提到,Diego Oliva 任期内,Starknet 基金会已从一个由两名兼职员工组成的团队发展到目前由三十多人的规模;并启动了 DeFi Spring、Seed Grants 以及 Catalyst 和 Propulsion 计划等多个生态计划,和 100 多个基础设施团队展开了合作。

而接任 CEO 的 James 仅加入 Starknet 基金会半年左右,主要推进了 DeFi、L1 和 L2 扩展项目的工作。

对于频繁更换 CEO,社区用户虽然对于新官上任有所期待,但更多的似乎是唱衰的声音。推特用户@ Timmy _ Turnes 称,“我感觉将走向新的低谷……”。

@TheJinKang 则认为 Starknet 正面临信任危机。他表示,在生态项目 ZKX 关停后,Starknet 基金会和 CEO 都未出面正式回应。此时又更换 CEO 说明该组织的运营状况非常糟糕。 

而@wholisticguy 则对于基金会新任 CEO 作为曾经的生态主管,X 账号的粉丝数量仅为 400 多人(宣布任职 CEO 过后增长到 900 多)表示质疑。

@wholisticguy 称:“作为技术上最有能力的 L2 团队之一,培养推特关注者应该像在桶里钓鱼一样,没要求你有 10 万粉丝,但只有几百的关注者,这说明缺乏参与度。”

Starknet 多次自制舆论危机

更换 CEO 或许也是 Starknet 在面对发展低迷和舆论危机后的自救。

一直以来,以技术实力和 Vitalik 参与投资为优势的 Starknet,在市场营销和公关态度上似乎尤为佛系。

无论是空投争议,还是生态项目 ZKX 关停,Starknet 在面对持续发酵的社区情绪,很少有所作为,且团队成员多次有些不合时宜的发言引发新的舆论争议和信任危机。

今年 1 月,Starknet 频频被传空投但又迟迟未落地,原本就有情绪的社区用户却遭到了 Starknet 的官方“讽刺”。

Starknet 核心成员 Abdelhamid Bakhta 在社交媒体上将询问空投状况的社区用户公然称为 “电子乞丐”(e-beggar)。此外 Starknet 还在官方 Discord 频道新增了 “电子乞丐” 的子频道,引发社区众怒。

虽然在舆论发酵后,Abdelhamid 和 Starknet 官方频道都紧急删除言论和道歉。但 Abdelhamid 和 Starknet CEO Eli Ben-Sasson 仍因此长时间遭到网络语言攻击。

目前 Starknet 官方社交媒体的评论区依然随处可见“电子乞丐链”的讽刺言论。

对于 4 月开始广为流传的“Starknet 的日活跃用户只有 8 个”的言论,虽然后被证实为误传,但不少加密用户仍然相信这是 Starknet 的真实状况。

而近日,类似的公关灾难再次上演,Starknet 头部衍生品协议 ZKX 在 TGE 6 周后就宣布关停,引发 ZKX 的投资者对其讨伐,并称 ZKX 是骗局,要求 StarkNet 及上线的交易所来揭开真相。

对此 Starknet 官方没有任何回应外, 而 Starknet 基金会成员 Henri 下场为 ZKX 辩护称,“ZKX 多年来一直在为生态系统贡献努力……因为一些错误决定(我并不为此辩护),就称他们为骗子是完全不应该的。这会给你和你的判断力带来负面影响。”

Starknet 基金会成员看起来有些不合时宜的发言也再次引发用户的不满,Starknet 被讽刺其日活用户仅为个位数。

对于 ZKX 的讨伐也上升到 Starknet 生态网络状况的质疑。多位社区用户称 Starknet 生态网络的不够活跃,是导致 ZKX 团队即使拿到融资也无以为继的关键原因。

根据 Artemis 数据,相比于 Arbitrum、Optimism、zkSync 等多个 layer 2 ,Starknet 目前的日活跃用户和日交易数量、以及 DEX 日内交易量,每日捕获的交易费用都排在倒数第一。且在众多 layer 2 产生正向利润的情况下,Starknet 仍未盈利。

频繁更换CEO,深陷舆论危机的Starknet还值得期待吗?

频繁更换CEO,深陷舆论危机的Starknet还值得期待吗?

拓展 BTC 生态叙事,Starknet 还值得期待吗?

Starknet 深陷舆论危机以及网络活跃度以及币价暴跌后,Starknet 生态上的开发者已降低了对于 Starknet 的预期。

但@cryptonerdcn 表示也不至于过于悲观。从 6 月参与 Starknet 的黑客松情况来看,其生态开发者活跃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惨淡。

@cryptonerdcn 提到在币价暴跌过后,原以为没有太多用户参加,但最终估算,至少有 75 只队伍参加。“要知道因为 starknet 使用的 cairo 语言,相比 solidity 懂的人本来就很少(我记得只有几十分之一),比起 evm 系的可以拿着各种换壳的东西参赛,这个黑客松不少项目都是完全从 0 做起。”

在@cryptonerdcn 看来,Starknet 如果能在市场营销等短版上努力补齐,至少不会直接变成“天亡”。

从 Starknet 近日的动态来看,持续的技术升级仍然是头等大事。Starknet 社区发布 v 0.13.2 和夏季路线图中来看, 8 月将推出的 v 0.13.2 版本,将不增加 L1 成本的情况减少出块时间,目标是将交易确认时间缩短至平均 2 秒左右。

10 月至 11 月推出 v 0.13.3 版本,该版本必备内容是 Cairo-native,强调更快的执行将进一步缩短确认时间。

但是以太坊 Layer 2 太卷了,光靠卷 TPS 和低费用已经带不来带来新增长预期。

后续以太坊 Layer 2 叙事如果仍萎靡不振,@cryptonerdcn 期待 Starknet 在 BTC 生态上的叙事空间。

今年 6 月,Starknet 宣布将成为第一个同时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上结算,并扩展比特币到每秒数千笔交易的网络。将在比特币潜在升级 OP_CAT 之后的六个月内实现。

加密技术分析师 Haotian 表示,Starknet 布局比特币生态虽然在技术上面临着太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一旦突破(以太坊)layer 2 的叙事束缚,Starknet 的想象空间会大为不同。”

在 Haotian 看来,Starknet 如果向比特币生态应用场景延伸,它的 ZK 技术底层和并行交易、Cario 语言等原先高性能的基础为成为其区别于其他 Layer 2 的核心优势。

AI数据经济新范式:从模块化数据预处理看DIN的野望和节点售卖

AI数据经济新范式:从模块化数据预处理看DIN的野望和节点售卖缩略图

前言

在当今全球范围内,AI无疑是最为热门的赛道之一,无论是硅谷的OpenAI还是国内的Moonshot、智谱清言,一众新锐创业者和传统大厂相继入局了这场AI革命当中。它不仅在科技领域引领潮流,同时也是今年加密货币市场表现最为突出的领域之一。纵观今年各大CEX上所的项目,尽管经历了近期的市场动荡,AI龙头Bittensor(TAO)依旧以超过5倍的回报率领跑今年所有新币。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据作为AI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AI时代的洪流下,数据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据统计,当前主流的AI大模型公司每年需要处理和消耗数以亿计的数据集,这些数据的有效性和精准度直接影响到AI模型的训练效果。然而,数据的获取成本也在不断攀升,成为各大AI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

性能的优化以日渐攀升的数据消耗量作为支撑

在当前市场上,大模型公司每年处理和消耗的数据量非常庞大。例如,OpenAI训练GPT-3模型使用了约45TB的文本数据,而GPT-4训练成本也高达7800万美元;Google训练其Gemini Ultra模型的计算成本约为1.91亿美元。这种庞大的数据需求不仅限于OpenAI,其他AI公司如Google、Meta等在训练大型AI模型时也需要处理海量数据。

数据的有效性需要关注

有效的数据需要具备高质量、无偏差和丰富的特征信息,以确保AI模型能够从中学习并作出准确的预测。例如,OpenAI在训练GPT-3时,使用了来自各种来源的文本数据,包括书籍、文章和网站,以确保数据的多样性和代表性。然而,数据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其来源,还涉及数据清洗、标注和预处理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投入。

不可忽视的经济性,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成本

在实际的AI模型训练中,数据收集、标注和处理的费用通常被低估,但这些费用可以非常显著。具体而言,数据标注本身就是一个耗时且昂贵的过程,经常需要手工劳动。而一旦数据被收集,还需要进行清洗、组织和处理,以便AI算法能够有效利用。根据McKinsey的报告,训练一个大型AI模型的成本可以高达数百万美元。此外,AI公司的数据中心和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

总的来说,AI大模型的训练需要依赖大量的高质量数据,这些数据的数量、有效性和获取成本直接决定了AI模型的性能和成功与否。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高效获取和利用数据将成为AI公司竞争的关键因素。

模块化数据预处理层,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AI数据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背景下,DIN(原名Web3Go)作为首个模块化AI原生数据预处理层,应运而生。DIN旨在通过去中心化的数据验证和矢量化处理,让每个人都能为AI提供数据并获得报酬,引领一个人人都能通过个人数据变现,企业能够更高效经济地获取数据的数据经济潮流。目前,DIN已经从Binance Labs获得了4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并后续从其他机构、社区和KOL网络中获得额外400万美元pre-listing融资,当前估值8000万美元,显示出市场对其巨大潜力和未来发展的高度认可。其合作伙伴包括Polkadot、BNB Chain、Moonbeam Network和Manta Network等。

DIN的数据预处理节点 – Chipper Node

DIN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致力于在AI和数据领域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智能网络。Chipper Node在DIN 生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数据验证、矢量化处理以及奖励计算,是DIN数据预处理层的核心组件。为了将数据经济更广泛地推广出去,DIN开放了Chipper Node的公开销售,以激励更多用户参与到网络的发展与维护当中并获得奖励,形成促进DIN生态系统与数据经济协同发展的正循环。

节点售卖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代币发行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加密市场中迅速流行起来。相比传统的公开销售模式,其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潜在收益。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销售节点,项目方可以更好地激励早期参与者,同时确保网络的去中心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DIN的节点售卖计划将分阶段进行,包括预售轮、白名单销售轮和公开销售轮,每一轮都有不同的参与条件和奖励机制。节点代币的奖励分配和解锁规则也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市场价格的稳定性和投资者的长期收益。通过购买和运行DIN的Chipper Node节点,用户不仅可以参与到数据验证和矢量化的过程中,还能获得丰厚的$DIN代币奖励。

随着AI和数据市场的不断发展,DIN有望成为这一领域的引领者。后文将深入探讨DIN的Chipper Node节点销售模式及其在市场中的独特优势,通过对回报率和回本周期进行分析,揭示其未来的投资潜力和发展前景。

AI数据经济新范式:从模块化数据预处理看DIN的野望和节点售卖

预期回报率及回本周期分析

DIN的节点售卖计划将分阶段进行,包括预售轮、白名单销售轮和公开销售轮,每一轮都有不同的参与条件和奖励机制。节点代币的奖励分配和解锁规则也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市场价格的稳定性和投资者的长期收益。通过购买和运行DIN的Chipper Node节点,用户不仅可以参与到数据验证和矢量化的过程中,还能获得节点挖矿的$DIN代币奖励。以下是对DIN节点销售的预期回报率及回本周期的详细分析。

DIN的销售计划

  1. 节点代币奖励分配方案:DIN的节点代币占比为25%,第一年解锁50%。除了节点挖矿奖励本身外,还将有额外的$DIN代币空投给$xDIN持有者,在TGE解锁100%;同时向Chipper节点持有者发放13%的代币空投,并在TGE后6个月的线性解锁。这种分配方案有助于保持代币市场价格的稳定,减少由于大量代币短时间内涌入市场而引发的价格波动。

  2. DIN的节点销售分为三个阶段:预售轮、白名单销售轮和公开销售轮。每个阶段的销售价格和条件有所不同,以吸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预售轮主要面向早期产品用户和社区核心贡献者;白名单销售轮面向特定机构、社区和KOL合作伙伴;公开销售轮则面向广大公众投资者开放。

  3. 邀请机制:DIN引入了邀请机制,通过老用户邀请新用户购买节点,双方均可获得额外的代币奖励。这种机制不仅能有效扩大用户群体,还能提高社区的活跃度和忠诚度

AI数据经济新范式:从模块化数据预处理看DIN的野望和节点售卖

不同轮次节点的价格和回报周期

$DIN的总供应量为1亿个,对比其他DePIN项目,可以看到同样开放过节点销售,并在TGE前共获得了1000万美元融资的io.net当前的FDV为15亿。以此作为benchmark,假设$DIN在TGE后的单价为$15,节点的运行人数为50%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估算出每一个阶段的投资者在一年内的预期收益以及回本周期(不计算空投奖励的情况下)。

预售轮Tier 1的节点免费开放给符合条件的 xData Chip NFT 持有者和部分社区贡献者,无需考虑回本问题;同时能够提早开始挖矿,将自己的wafer提前转换为空投积分$xDIN,锁定$DIN代币空投的份额。

白名单销售轮Tier 2的节点价格为99美金,第一年可以获得106 $DIN的节点奖励,对应的是1590美元,同时根据释放规则购买者将在27天内回本。

公开销售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Tier 3 – 5)和第二阶段(Tier 6 – 10)。Tier 3的节点价格为149美元,第一年获得的节点奖励为133 $DIN,对应价值为1995,购买者将在36天回本。Tier 6的价格为300美元,第一年获得的节点奖励为265 $DIN,对应价值为3975,且购买者仍将在3个月内回本。

AI数据经济新范式:从模块化数据预处理看DIN的野望和节点售卖

相比Aethir和CARV等其他近期开放过节点销售的主流项目,DIN的节点销售在价格、解锁速度和奖励机制上更具优势。Aethir的节点代币分四年解锁,回本周期较长,而CARV虽然采用多轮销售策略,但整体回报率不及DIN。与此同时,DIN的节点销售通过较快的解锁速度和灵活的奖励机制,使得投资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回报,同时保持市场价格的稳定,减少了投资风险。

DIN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

技术实力

DIN作为首个模块化AI数据预处理层,在技术创新和独特优势上表现突出。DIN的核心技术是通过去中心化的数据验证和矢量化处理,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预处理服务。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还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此外,DIN的Chipper Node节点在数据验证和奖励计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使得节点持有者能够直接参与到网络的运营和维护中,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去中心化和稳健性。

市场潜力

AI和数据市场的巨大潜力是推动DIN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高质量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DIN通过其创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能够为AI模型提供高效的数据预处理服务,从而大幅降低数据获取和处理的成本。这使得DIN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了有利位置,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资本背景

DIN的强大资本背景和支持者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DIN已经完成了4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和400万美元的上市前融资,当前估值为8000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DIN得到了Binance Labs等顶级投资机构的支持,这不仅为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和网络支持。

总结

尽管全球资本市场在不久前受到冲击,加密市场也随之暴跌,当前二级市场的恐慌情绪仍然没有完全消散。但参与节点销售或许是在市场动荡时赔率更高的选择,获得比二级市场更加可靠的节点奖励回报。通过详细的节点代币奖励分配和灵活的销售方式,DIN为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回报率和较短的回本周期。随着宏观条件企稳,降息预期落地,预期牛市或将在下半年内回归。而作为综合模块化、DePIN和AI叙事的DIN,有望通过其去中心化数据预处理技术,引领一段在AI高速发展背景下,私人数据经济的风潮,在未来市场中的表现值得期待。